坂头军部解放军是什么兵种

- 坂头桥站 -
- 坂头桥站 -访纪录片制作人王小龙:看到每一个人的存在_名人网>>>访纪录片制作人王小龙:看到每一个人的存在关键词:发表时间: 12:27:31文章来源:□王小龙,1954年出生,海南琼海人。在上海出生长大,纪录片导演、制片人。图中,他(前排左)和同事们正在拍摄一部上海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拍摄期间,王小龙抓拍的一幕,那天,里弄有人结婚,大家都出来看新娘子。□王小龙在电视台会议室。《从悲情故事到生活喜剧·一个纪录片人的趣味随笔》即将出版,这是他对职业生涯的一次整理。□有一年,黄浦江上沉了一艘船,王小龙和同事跟拍了两个月。这张照片,是在凌晨的船只上,摄制组正在拍摄打捞沉船。/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他把镜头对着上海。不论拍什么,他有句一样的话:光拍高楼大厦,那是炫富,土豪。上海?上海都在两层楼以下。他自然晓得,两层楼以下的上海,局促、潮湿。那么这句话,究竟什么意思?本期“服务上海三十年”,拜访纪录片制作人王小龙。时间久远了,一个真实的影像会散发出一种动人的光芒“王老师……”“王老师……”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王小龙算是个“老人”了。午饭时间,在台里两幢白色高楼之间溜达一圈,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他也会收住脚步,问上几句,“格腔忙啥啦?”“生活(上海话,工作)做好了哇?”……他穿着件土黄色的夹克衫,脸色也有些黑黄,一条烟酒嗓——除了说话声调低沉沉、笃悠悠,“王老师”看起来更像从前车间里的“王师傅”。王小龙曾经是纪实频道、艺术人文频道的首席导演,不过,对他来说,在电视台这二十年,其实只有一个身份:纪录片制作人。“我自己也拍过几部纪录片,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在帮助台里的同事们,还有电视台外头的人做纪录片。哪个做片子碰着困难了,我就去帮忙看看。”电视台出去不远,就是吴江路。王小龙怀念以前的吴江路。纪录片摄制组,导演、摄影、录音、灯光、司机,还有他,经常在吴江路上吃饭、谈天、聊片子,尤其是一家叫“吴青”的小饭店。“‘吴青’很小,一个半地下室的店面,人气却煞是了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吃客把吴江路上任意一家店的菜点端来都不会遭白眼。常客在‘吴青’吃饭,一般总会从隔壁的‘东方快车’端一碗糯滑爽口的红烧狮子头,再去另一边的‘小杨生煎’要四两的生煎馒头。看着自己的店堂里每桌都有街坊邻居的主打菜,这需要多么宽阔的心胸啊!”王小龙和北京同行陈晓卿的见面,也会约在“吴青”。当年尚未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的陈晓卿很喜欢“吴青”流露出来这一面的“舌尖上的上海”,遂撰文“纪录”。有一次,摄制组去舟山东极岛拍纪录片《穷海》,记录当地渔民龚老大一家的生活,除了一个当过海军的摄像王锋,其他“小朋友”晕得七荤八素。回到上海,王小龙带大家去“吴青”小小慰劳一下。吃饭吃到一半,导演接了一个沈家门打来的电话,一户渔民家庭的女主人说,东极岛上有位老太不行了,恐怕就在一两天。大家不约而同想起了“老大”的一条“规矩”:纪录片要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变动,变动最见人心。“一部片子里如果死了个把人,这片子分量就重了。”摄制组全体慌慌张张地收拾东西,黑夜登车直奔大海。第二天赶到,老太太已经缓过来了,正端着碗喝粥。这已经是几年前的回忆了,如今的吴江路,面貌全变,多年的记忆无从附着。而到了盛夏八月,王小龙,也要退休了。星期日周刊记者 (以下简称星期日):王老师,大概“服务上海三十年”这个年数,我们至今已经采访了好几位临近退休的人。那我也想问你同一个问题:快退休了,你心里是什么感受?王小龙 (仰头看看电视台大楼):……心有不甘啊。星期日:牵挂着什么呢?王小龙:总觉得以前做过的片子可以做得更好,总觉得我们不在场的情况太多了。几百万工人下岗,我们有一部纪录片吗?做了一辈子的老工人,最后一天,更衣箱收拾收拾东西离开厂,我们拍了吗?没有一个镜头。我们很多都没有在现场,没有尽到责任。星期日:我是因为“服务上海三十年”的专栏来拜访你的,你觉得,你对上海的“服务”是什么?王小龙:对上海的感情,倒是想过的,我的服务是什么,这个倒真是没想太多……我的服务就是我的职业吧,就是给上海增添一份真实、动人的影像记录。我们今天看到一些老照片,不管是八十年代,还是七十年代、五六十年代、三十年代……你会被它迷住的,对吧?一个真实的影像,时间久远了,会散发出一种很动人的光芒。我工作的意义,就在这儿。剪的是生活制片人,是需要一些三头六臂的。缺钱、缺人、缺关系,往往要制片人出面去搞定。有年航拍《俯瞰上海》,为了拿到拍摄许可,王小龙不晓得和管天空的机构打了多少趟交道。而比“外交”更重要的是判断:同事们报上来的题目林林总总,要不要拍?拍什么?换言之,为上海增添一份什么样的真实影像?“严格说起来,每个中国人都值得拍一部纪录片。”王小龙说,“但人太多了,总归要有所选择的。”2002年,一位同事拿来一张报纸,指着一篇报道说,我要做这个,拍这个擅长剪纸的农村大娘。王小龙读完报道,没感觉:很一般啊,何况北京台已经有过一部纪录片《剪花娘子》,有必要再做一部吗?不过,当他的目光逗留在大娘的剪纸作品上时,心里一动:她剪的鸡啊、猪啊长着三个脑袋,像是在吃食。原来,窗花、刺绣用的花样大娘也剪,那叫“闲花”,可她真正喜欢的是剪打水、做饭,剪老伴吸烟、孙子捣乱,剪村里人家的婚礼、当地记者的采访。她说,我剪的是生活。王小龙坐不住了,叫同事马上就去找这位大娘。半年后,这部名叫《干妈》的纪录片出炉,还得了大奖。星期日:剪的是生活,大娘说得真好。王小龙:大娘没读过书,一辈子过得艰辛,可是她剪出来的尽是美好的日常生活情境,了不起。星期日:大娘剪生活,纪录片其实也是“剪生活”吧。王小龙:上海的纪录片,到我做的时候已经十来年了(2002年,王小龙出任《纪录片编辑室》栏目的制片人——记者注)。1990年代初,上海电视台有一伙人,原来都是记者,扛机器的,都想用影像做深度报道。那时候大家都在找出路,就拍起了纪录片。1992年,《纪录片编辑室》成立,当时,大家形成了一个思路:拍小人物,说真话,出了《毛毛告状》、《德兴坊》、《重逢的日子》……一批片子,影响很大。星期日:好像除了 《舌尖上的中国》,那是上海人最喜欢看纪录片的时候。王小龙:是啊。不过到我去做的时候,上海做纪录片的,有些困惑。有外国同行说,今天看了四部纪录片,两个瞎子,一个傻子,一个瘸子,你们中国不正常的人真多啊。所以我想的是,能不能走得再踏实一点。 2000年以后,我们有了一个认识,“悲情故事”不妨继续,但有没有可能真正关注常态,记录常态中的生活喜剧?这不仅是题材的拓展,而是想让更多的平凡人进入纪录片,这样民间影像进入屏幕和影院,才有更大的可能。在这样的“制作意识”下,上海出现了一些“生活喜剧”纪录片。李晓的《厂长张黎明》,说一个厂长受命去应付破产和几百号没有着落的工人;梁子和干超的《房东蒋先生》记录了一个六十多岁、“独守空房”的“上海小开”;张瑞东的《邬老板的世界杯》,跟拍了一个义乌老板,他制作的红色三节塑料喇叭“呜呜祖拉”,闹翻南非世界杯赛场,而邬老板自己写的一幅对联——“订单不断,烦恼不停,进退拎得清;官司未了,债务未清,横竖摆不平”,道尽了浙江乃至全国的民营小企业的生存况味。而其中,最“扎劲”的一部,要数破天荒的12集“纪录片连续剧”《婆婆妈妈》。2002年的一天,编导吴海鹰找到王小龙,兴奋地给他看了一些素材:上海凤城一村动迁。1950年代,上海陆续建造了一批工人新村,时称“两万户”,供劳模和先进工人居住。凤城一村位于杨浦区控江街道,是“两万户”中有名的一片。半个世纪过后,这些房屋显得越来越窄小和破旧,尤其是经历了1990年代的产业调整,工人大批下岗,生活局促。家家户户盼动迁,又怕动迁:没钱补差价的窘迫、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年老体弱者对偏远的新居没有医院的忧虑……一池水被搅动了。看了素材,王小龙当即对吴海鹰说,能不能这样?从现在开始,你建一个组,把这个片子拍下去,时间不受限制,需要什么支持你打报告。这一下去,就是两年多。2004年,吴海鹰拿出了《婆婆妈妈》样片,一部长达13集的“纪录片连续剧“。王小龙和几个同事,躲到南浔小镇的一个房间里看了三天,三天不说话。全部看完,王小龙说,吴海鹰,祝贺你,这个连续剧是成立的。大家听了,喜笑颜开。接着,这制片人又来了句:能不能压掉一集?“13”听着讨厌。不久,12集《婆婆妈妈》上映,连播两个礼拜,收视率一天比一天好,甚至超过了电视剧。星期日:当时立刻决定支持《婆婆妈妈》,看起来你很确定这个题材的价值。王小龙:是一种预感。“两万户”对上海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而且我对“两万户”的生活是很熟悉的。我年轻的时候住的是铁路大院,但17岁进了厂,师傅、师兄弟很多就住在“两万户”。我厂里的同事,一家人那么多年来没有完整地睡过。因为家里有孩子上中班。晚上12点钟下班回来,全家都要爬起来,为什么?房子太小,两张床板,一横一竖,顶着门放的,他一进来,全家人都要起来,等人进来,再放下去。星期日:所以你对素材中上海人的生活是有感受的。王小龙:我就是底层出来的,太了解了。吴海鹰的视角也抓得好,《婆婆妈妈》主要跟拍的,是凤城一村居委会的几个阿姨。她们一方面要协助政府,说动居民搬迁,一方面自己也面临着和邻居一样的难题,人多,拿不出什么钱补差价。而且,很悖论的,她们工作越热心,失业得越早。因为动迁了,居委会也解散了,她们连这点微薄的收入也没了。星期日:你前面说,拍纪录片要抓住变动,这些婆婆妈妈遇到的变动,真是很抓人的。她们的处境,我听了蛮难过的。你为什么把这类的纪录片,叫做“生活喜剧”?王小龙:我自己拍过一个片子,《一个叫做家的地方》,讲长春坊的李阿姨养了个上海人说的“外快孙子”,小男孩父母离婚,爸爸跑了,妈妈一个人带不过来,就把孩子寄养在李阿姨那里,每个周末来看看。我在片子里拍了一个镜头,小男孩和爷爷一起种香葱。葱极易成活,可乐罐、曲奇盒、破沙锅和旧脸盆,都可以用来栽种。也不用管它,随便放在窗台、墙脚和屋檐下,想起来浇一杯水,就笔直地蹿了上来。我用它来象征城市平民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志,象征黄昏时分在河边奔跑的孩子们,也象征着我们,所求不多,活着,尽管不太潇洒。星期日: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生活喜剧”纪录片,不论拍的是什么人,在意的是人的一种生命力?王小龙:日常生活有它自己的欢乐和磨难,所有的人文纪录片讲的都是一件事,人的尊严。星期日:你所说的尊严,是什么意思?王小龙:我们讲到尊严这两个字的话,已经讲到底了,就是不能无视一个生命的存在,不管他是怎么样的存在方式,多么屈辱和低微。星期日:那么你说的尊严就是不要伤害别人?王小龙:倒也不是,我的意思,就是作为人的存在,作为生命的存在。这是一种底线。如果一个国家不把人的尊严当回事,这国家的尊严也是屁话。星期日:我转换一下你的概念,你说的“人的尊严”就是要看到每一个人的存在?王小龙:对,我们纪录片深入地去表现普通人,就是这个意思。我前面说的,每个中国人都值得拍一部纪录片,也是这个意思。看到每个人的存在,才能相互了解、沟通。每个人都是幸存者王小龙拍片子,有两个习惯,一个是“等”,一个是“找”。《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拍了三年。故事的发生地长春坊在苏州河边,王小龙和同事借了内河航运公司的仓库,以便接近拍摄对象。直到几个月后,长春坊的居民在镜头前不再防备和躲闪,拍摄才算真正开始。而他在拍摄上海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时,经常可以看见这样一幅画面:在某条马路上来来回回走,然后站定,掏出手机,打给上海史专家:“我现在就站在那里,可以确认了。”1999年,上海解放50周年,王小龙接手了一个特别节目的拍摄《决战上海》。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后,他冒出了两个疑问:“1949年,解放军分别从浦东、浦西迫近吴淞口,但之前讲解放上海,讲得多的是宝山,浦东这支部队为什么讲得很少呢?了解一下就知道了,原来说过的,解放上海后,部队可以放假一天,进城看看。结果,打到黄埔江边‘向后转’,从浙江一路打下去,打到福建。这个部队的军部现在还在厦门坂头。那我就带着摄制组到坂头,找到了当年那些老兵。有一个老人当场就哭了,他说,什么也不说了,今天上海电视台来采访我们,说明上海人民还没有忘记我们。”王小龙说。“第二个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龙华陵园写明七千多人?当时上海已经有很强大的地下党和进步力量了。没解放,就已经在‘回力球场’大地板上做红旗了。这些士兵是怎么牺牲的?为什么牺牲那么大?了解下来,这些士兵大多战死在宝山,钢筋水泥碉堡难攻,一批死去,再上一批,一直到毛泽东发电报来,说一定不要着急,还是先要研究怎么打。这些给我刺激很大。我在北京采访张震,老人家刚退下来,他说,上海绝不是喊一声前进就冲进来的,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想我一定要把老前辈的意思表达出来。”厦门的一位老同志告诉王小龙,打到黄埔江边时,有场战事很激烈,发生在当时亚细亚石油公司的储油仓库。“我们就去了高桥一带,礼拜天,来来回回地开,总能找得到一点依据吧。然后就看到一片老房子,很高很大,有点像。我跟门卫讲,我们电视台的,进去看看。他说你进来看,这是上海什么石油公司。我心里一动,上海不少地方,以前干什么,现在也是干这个。以前是监狱现在还是监狱,以前是巡捕房现在是公安局对吧?我们就进去了。摄制组架起机器拍,我就在周围转转,结果看到,墙上很多红砖块上刻着字母A。亚细亚开头字母是A对吧?还真叫我们找到了。每个现场都走到,细心琢磨,总能发现些蛛丝马迹的。”《决战上海》送审时,顺利通过,只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分歧。影片在追溯“七千多士兵缘何牺牲”的历史时,王小龙加入了一段真实的素材:当时部队答应,解放上海以后,每个人半斤肉,这七千多人,连这口肉都没吃到。“当时审片时有人说,这个是不是最好拿掉?我说我不同意,我知道这个事实,心里很难过。后来这段就保留下来了。”星期日:你为什么要确认这些历史上的细节?王小龙:你拍的东西要真实还原,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我创造过一个名词,叫“情景记忆”,对所有的采访者,你要引导他进入情境记忆。你不要跟我说那些天天天下雨,淋得我们难过死了。那不行,怎么冷法?怎么难过法?人一进入情景记忆,那些套话、那些概念东西都没有了,全部是他亲身的经历和切实的感受。星期日:嗯,你是要人说他真正想说的话。王小龙:不要讲重大事件,一般事件,也是一样的道理,“那天我男朋友给我一朵花,好感动。“摄像机不能拍这种‘大概’。这里面有两个东西太概念,花,什么花?感动,怎么感动法?感动是一个概念。重来。他送给你一朵什么花?什么情况下送的?你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当时拿着这束康乃馨,我一下子就蹲下来了,浑身力气也没有了,就知道哭。”这就出来了。处理小事情是这样,处理大事件也一样的。星期日:你拍上海的历史,和上海的今天,有个脉络是一样的,就是此前你说的,看到每一个人的存在。王小龙:你要有一个交代,不好忘记的。许多士兵是刚刚拿起枪来,就是我们说的“刚刚翻了身的农民”,好日子没过上,就死在上海了。你不要光看龙华,今天郊外每一个区县都有烈士陵园,都埋着这样的士兵。很早以前,我读过一首诗看到,大意是,我们能够今天在路上行走,是因为很多人替我死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星期日:你从事了二十年的纪录片工作,关注着上海人的存在,无论是死去的,还是活着的。那么,在那么多年里,人的存在,或者你说的人的尊严,你观察到了哪些变化?王小龙:现在的人当然比以前过得有尊严,毕竟时代不同了。调到艺术人文频道后,我们做过一个纪录片《对话龟兹》,讲一个上海的艺术家、和上海的商务印刷集团、上海最好的裱画师傅一道,把遥远的龟兹洞窑壁画复制到上海来的,真是精益求精,这里有种上海人特有的尊严。但另一方面,怎么说呢?……我这么跟你说,海葬你看过吗?星期日:海葬?没有。王小龙: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我正好有一个学生的爸爸是干这个的,现在退休了,他带我去看了一次,我想我要拍。海葬,就上海做得好,上海人比较看得开。殡仪馆专门成立海葬服务部,你参加海葬不是你交钱给他,而是政府补贴的,豪华大巴、船都是政府补贴征用还贴你钱的。工作人员尽量提供应有的服务,现在已经组织得很好了。星期日:你想说的是?王小龙:我讲人的尊严问题。那天早晨又阴天又冷,我在船上不停地抖。接着看到大巴过来了,龙华过来七辆,宝山殡仪馆过来八辆……然后家属拿着骨灰下来上船,两百户。大家也想尽量搞好一点,我看到他们努力了。但我跟你讲,我感觉不到什么尊严,两百户人家一条船出去把亲人骨灰撒掉,谈不上生命的尊严。星期日:那是什么?王小龙:决绝。每家情况都有每家情况,但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生活是很艰难的,死亡、撒掉骨灰,就像是摆脱这些痛苦。相关阅读王小龙商法经济法的复习方法,(尤其是必须全体一致才能执行的事项)第三,入伙与退伙(不同的事由)。3.《个人独资企业法》的重要考点第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成立2、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4.《外商投资企业法》的重要考点该部分包括三个法蒙城青年王小龙运动员变身教练小轮滑滑出大梦想,核心提示每天下午,蒙城县梦蝶广场,总有一群全副武装的孩子用轮滑做出各种有难度的动作。一旁,教练王小龙顾不上喧闹,表情专注地指导训练。就是这个年轻小伙,在过去的两年中,带领一帮孩子冲进河南和新东方08年司考历年真题破解班王小龙商法、经济法真题解析,说明本讲义收录了年共六届司法考试中商法(卷三)和经济法(卷一)的几乎全部真题。“温故”的目的在于“知新”,因此有部分已经没有参考价值的试题本讲义没有收录一为争查看: 16724|回复: 25
福清人的骄傲- 林向阳,第31集团军副军长 阅兵中担任“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领队
本帖最后由 乡秋 于
16:10 编辑
林向阳,男,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73111部队(第31集团军[1])副军长[2]。
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担任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领队。
福清一中校友
北京8月29日电(记者梅世雄)对于受阅抗战英模部队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官兵来说,8月26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传人——第31集团军某步兵团四连“强军精武红四连”荣誉称号。  消息传出,方队领队、第31集团军副军长林向阳就激动地向官兵们报喜。
  作为一支诞生于1927年黄麻起义的红军连队,“军事过硬是‘红四连’的核心品牌、金字招牌,战在心中、武当第一是每个四连人的不懈追求。”现任连长章星说。
  2009年,时任连长张永贺和七班长钱芳林参加军区“猎人”集训。
  面对特战、侦察专业的“高手”,来自步兵连队的张永贺、钱芳林毫无优势。但他们明白,“红四连”这块牌子意味着什么。他们用几倍于别人的汗水,不断挑战极限。最终,张永贺勇夺军区干部组第一名,钱芳林因成绩优异被选为猎人集训队教官,双双被评为“优秀猎人”。
  “不畏难、不畏险”的血性豪气是“红四连”在战火硝烟中淬炼出的英雄胆色,一直激励着四连官兵奋勇拼搏、冲锋在前。
  2010年,“红四连”在一次重大演习期间,奉命疏散隐蔽构筑工事,全连官兵在演习场上已连续奋战三昼夜,身体很疲惫。
  虽然如此,接到任务后,“红四连”官兵迅速投入战斗,他们一边挥锹一边高喊连训,全连官兵士气冲天,出色完成任务,被总导演评价为“历年参演部队工事构筑的典范”。
  2013年,“使命行动”跨区机动战役演习抢滩登陆当天,正值台风临近,海况恶劣,冲锋舟几次下舰都被大浪打了回来,登陆艇无法抵近岸滩。
  此时,战斗已经打响。连队临时支委会决定,不管风浪多大,都一定要上。最后全连官兵驾驶冲锋舟硬是冲上了岸,直扑“敌岸”,顺利完成抢滩登陆任务。
  演练中,导演部又临机指定“红四连”担任纵深攻击任务,官兵们不顾疲劳,机动百余公里,成功完成穿插包围任务。
  2014年9月,“红四连”全员全装参加集团军组织的实兵检验性演习。连队担任主攻任务。
  演习前,有人善意提醒连长章星:提前熟悉一下地形,多摆练几趟,防止演习时出“乱子”,砸了牌子。
  “绝不搞‘花架子’、虚把式,宁要实打实的失败,也不要掺了水的第一!”章星一口回绝。
  “冲锋舟受损,无法继续前进。”演习开始,乘坐冲锋舟的“红四连”官兵在离岸还有500米时接到导调指令。
  下还是不下?
  下,负重20公斤远距离泅渡,风险很大;不下,就意味着未发一枪就要退出战斗。
  “跟我来!”关键时刻,章星一声令下,官兵们鱼贯跃入海中,犹如海上蛟龙快速突击,一把撕开了“敌”防线,率先攻下一号高地,为后续部队成功开辟进攻通道。
  连队现任指导员黄敬锋说,7个荣誉称号、42次荣立集体战功、56位英雄模范、100余场战斗共同构成“红四连”的精神谱系,历经岁月洗礼愈加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在阅兵方队中,有位身材精瘦的将军领队,犀利的眼神让人心生敬畏,他对待训练几近苛刻,为纠正问题,曾对自己痛下“狠手”: 3天强化训练,每天训练10多个小时,痛改30多年孤僻动作;带伤忍痛坚持训练,50多岁的年纪,跟20来岁小伙子的训练标准一个样……
他,就是陆军第31集团军副军长、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林向阳。
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对自己他痛下狠心:“能参加阅兵,是军人一辈子荣耀!伤病也不能阻挡训练!”
中尉刘进才是此次阅兵方队将军领队的教练员,从4月份至7月份负责指导林向阳的训练。他对林将军的训练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字“狠”。
正步走就让林将军吃了不少苦头。尽管在当学员期间,连续3年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阅兵,但时隔30多年,担任领队参加抗战阅兵,还是有太多的不一样。过去正步摆臂是折臂,现在摆臂是端臂,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要改掉30多年的习惯也并非易事。为此,林将军把整容镜搬到宿舍,每天利用操课前、午休时、睡觉前等课余时间对着镜子练习,仅仅3天时间,就明显改观,让所有人惊讶万分,连徒步方队总教练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事情何止是摆臂?林将军左膝半月板损伤、滑膜炎、右膝骨髓水肿、关节积液,腰肌也有损伤,医生建议他踢正步时动作慢一点、落地轻一点,可他却微笑着说:“慢了就不合拍了,踩不着鼓点了,落脚轻了哪里还有士气,哪里还有军人的阳刚美!”
“首长训练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据刘进才介绍说,一次齐步走训练中,林向阳通过录像发现自己的左手向后摆臂幅度比右手大,休息时欲拉着他加班训练。小刘考虑到室外温度已超过35℃,林将军全身湿透,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心一软就决定讲好不讲差,欲让将军休息片刻。
50米、100米……刚到400米处,林将军脚步骤停,刘进才暗自欣喜,本以为首长要休息了,却遭到了将军的严肃批评。
“能参加阅兵,是一名军人一辈子的荣耀!伤病也不能阻挡我的训练!”林将军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在这里不论职务高低,不分年龄大小、不论兵龄长短、训练标准都是一个样。因为,阅兵是代表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展现的是中国军队的形象,在这里决不允许有特殊人,动作不过关就莫要上场,咱们丢不起这个人!
林将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细抠动作,他从踢腿摆臂到敬礼摆头,从军姿定型到睁眼定型,都坚持用尺子卡、线条标,每天坚持训练8小时以上,每周至少利用3个晚上加班训练,个人参加领队结业考核被评为“优秀”,还专程应邀为装备方队领队示范演示,方队合练考核取得领队第一名。
纠正孤僻动作,追求完美排面,对方队他痛下狠心:“阅兵场就是战场,要像打仗一样来对待阅兵”
林向阳将军是福建福清海口人士,也是福清一中八〇届毕业生。
林将军了不起,五十多岁的人,身材还与年轻人一样,看看旁边的那些比他更年轻的,哪里有个当兵的样。
这个要赞一下
军部驻同安,直属南京军区的,十年前蔡英挺任过军长。
军部是在厦门集美坂头,就在坂头水库附件。&
您才是高人&
绝对忠诚的人民解放军&
牛人,顶。
看这个身材,应该是个好将军
Powered by帖子主题:没有美帝帮忙南京军区干弯弯就足够了
共&2153&个阅读者&
军号:6040682 工分:725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没有美帝帮忙南京军区干弯弯就足够了
文章提交者:关羽云长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就现在配置干弯弯足够了※第1,代号73011,军部驻地浙江湖州。通讯团:代号73015部队,驻浙江湖州;工兵团:代号73016部队,驻江苏镇江;防化团:代号73017部队,驻江苏南京江宁区淳化镇;陆航第5团:代号73602部队,驻江苏南京;团:代号73676部队,驻江苏无锡;军司训大队:代号73018部队,驻江苏镇江句容东昌;军教导大队:代号73019部队,驻浙江湖州。两栖机械化步兵第1师,代号73021部队,师部驻地浙江杭州。1团:代号73022部队,驻杭州转塘镇中村;(红军团、百将团)2团:代号73023部队,驻杭州转塘镇中村;(贺龙团)炮兵团:代号73025部队,驻杭州留下;高炮团:代号73026部队,驻浙江嘉兴南湖东大营;两栖装甲团:代号73027部队,驻浙江湖州长兴县李家巷。摩托化步兵第3旅,代号73051部队,驻浙江金华。炮兵团:代号73052部队,驻浙江金华。装甲第10师,代号73041部队,师部驻地江苏苏州。装甲37团:代号73042部队,驻安徽滁州;装甲38团:代号73043部队,驻江苏姑苏吴中;装甲39团:代号73045部队,驻江苏镇江句容;炮兵团:代号73046部队,驻安徽明光三界。炮兵第9师,代号73031部队,师部驻地江苏无锡。炮兵2团:代号73032部队,驻江苏苏州吴中光福镇;炮兵3团:代号73033部队,驻南京汤山;炮兵14团:代号73035部队,驻江苏江阴黄山;炮兵16团:代号73036部队,驻江苏无锡姚湾;火箭炮201团:代号73037部队,驻江苏无锡梅园。防空旅,代号73056部队,驻江苏镇江。地空导弹团:代号73057部队,驻镇江丹徒。※第12集团军,代号73061部队,军部驻地江苏徐州。通信团:代号73065部队,驻江苏泗洪;工兵团:代号73066部队,驻安徽蚌埠;司训大队:代号73068部队,驻江苏徐州;教导大队:代号73069部队,驻江苏徐州;陆航第5团:代号73×××部队,江苏徐州;第83舟桥团:代号73067部队,安徽五河;(改为预备役)反坦克导弹414团:代号73070部队,江苏泗洪;(03年裁掉)摩托化步兵第34旅,代号73091部队,安徽滁州。(襄阳特功团)炮兵团:代号73092部队,安徽滁州。摩托化步兵第36旅,代号73071部队,江苏新沂。炮兵团:代号73072部队,江苏新沂。特种登陆第179旅,代号73096部队,江苏浦口。(临汾旅)炮兵团:代号73097部队,南京方山。装甲第2师,代号73081部队,江苏徐州。装甲5团:代号73082部队,江苏徐州;装甲6团:代号73083部队,江苏徐州;装甲7团:代号73085部队,江苏徐州贾汪区;炮兵团:代号73086部队,疾州;炮兵旅,代号73001部队,江苏宿迁。防空旅:代号73006部队江苏淮安06。※第31集团军,代号73111部队,军部驻地福建厦门同安坂头通信团:代号73115部队,福建厦门;第1工兵团:代号73116部队,福建厦门;第89舟桥团:代号73117部队,福建福清;司训大队:代号73118部队,福建厦门;教导大队:代号73119部队,福建厦门;特种大队:代号73653部队,福建省泉州南安民桥镇;电子对抗团:代号73158部队,福建厦门;陆航10团:代号73159部队,漳州石亭镇;摩托化步兵第86师,代号73121部队,福建连江。256团:代号73122部队,福建连江东湖镇;257团:代号73123部队,福建福清;炮兵团:代号73125部队,福建长乐;高炮团:代号73126部队,福建福州晋安;装甲团:代号73127部队,福修连江丹阳镇。摩托化步兵第91师,代号73131部队,福建漳州龙海。272团:代号73132部队,福建漳州虎山;273团:代号73133部队,福建漳州程西镇光亮山;炮兵团:代号73135部队,福建漳州龙海;高炮团:代号73136部队,福建厦门集美灌口镇;装甲团:代号73137部队,福建漳州龙海。(原271团、济南第二团)摩托化步兵第92旅,代号73141部队,福建南安。炮兵团:代号73142部队,福建南安市洪濑镇。两栖装甲旅,代号73156部队,福建漳州长泰。炮兵第3旅,代号73146部队,福建南安梅山。防空第13旅,代号73151部队,福建厦门。导弹团:代号73152部队,福建厦门。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没有美帝帮忙南京军区干弯弯就足够了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没有美帝帮忙南京军区干弯弯就足够了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兵十年是什么军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