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2超时空风暴攻略之坦克风暴波兰闪击战怎么得到三星

二战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_百度知道
二战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
波兰抵抗为什么没有给德国造成巨大伤亡波兰抵抗的好像不是很激烈 居然还有骑兵
提问者采纳
士气.,认为仍以堑壕战,武器装备落后波兰的指导思想就是错误的,再用纵深的预备队去回击,去填充,很多波兰飞机来不及升空迎战就被消灭在机场,纵深留有预备队,同时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场要塞等重要目标..
波兰不缺乏勇气,波兰士兵稀里糊涂的当了俘虏,单纯的士兵冲击为主。
波兰哪里想得到德国军队用坦克师开路.、保卫国家的信心.,最后波兰要士兵骑着马挥刀与坦克战斗,所以把大量的一线部队都沿波德边境展开,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如果德军突破一线。跟在德装甲师后面跟进的德国步兵将大量的波兰部队围歼消灭.,但由于战略指导思想错误
其他类似问题
造成如此不对称。但波兰情报部门的工作却可圈可点面对机械化部队,只能用惨烈来形容,比如纳粹的超级机密“恩尼格玛”。不单是装备水平主要是作战理念的巨大差距,骑兵只有被屠杀,就栽在他们手里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二是苏联背后捅波兰.之前的坦克战术都是步坦协同,法国是根本不想再死人了).坦克辅助步兵克服碉堡和堑壕(炮车的用法),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机械化闪电进攻。当时世界上的骑兵作战条例里只有日本骑兵还允许上马刀.2。一是英国法国没有从德国背后打(其实也打不动,骑兵砍坦克那个是德国宣传部门的YY。其他国家的骑兵早就改成骑马步兵(上马行军下马作战)了,英国兵力还在集结。3,波兰前期抵抗对于他的军力来说还比较恰当1.而德国是把坦克当作中世纪的重骑兵一样拿来做突破
首先当时全欧洲都在沿用几十年前的阵地战,在面对德国高机动化部队时,往往束手无策.所以德国在战争初期,是没有太大的伤亡的.更何况,德国入侵波兰,是偷袭的.
在这里讲讲闪电战在面对阵地战时的优势.比如波兰这边,假设他不是被偷袭的,波兰早有准备,在国界上挖战壕,大修公事,等着德国老来.
开战了,最先看到的是德国飞机.数量庞大的轰炸机,会攻击前线至波兰后方上百公里的屯兵点,通讯站,物资仓库,指挥所.其次是他们所看到的碉堡.轰炸结束,德国装甲部队开始挺进,面对德国的装甲部队,波兰在前线有的是步兵、战壕、碉堡、大炮.这些德国装甲部队都不管.分几路,直接穿过波兰的防线,驱逐波兰部队,然后一路赶,直到到达几路部队的回合点,就会形成一个包围圈,圈里面起码有50万以上的敌人,让德...
战壕阵地战不是闪击战的对手
人家把坦克当作骑兵用 还可以挡子弹 甚至可以挡住小山炮
骑兵又怎么可能和铁疙瘩打呢
欧洲除了老大哥比较大其他都相对比较小
闪击战和后线的补给不难
但是大雪和纵深的战线彻底拖垮了机械化的部队
德军的确是第一种发明了闪击战的军队 并且效果突出 现在也在使用
波兰瞧不起机械化部队(或者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而且他们认为德军的坦克都只有一层铁皮,是吓人的,结果骑兵就上了(波兰军队的骄傲啊),悲剧就这样发生了。PS:恩尼格玛是英国破解的,波兰唯一的功劳就是把“捡”到的密码机送给了英国
实力差距太大 法国不也几个礼拜就搞定了么?有骑兵稀奇什么 国内到解放以后很长时间都有骑兵呢
废话 波兰人 骑着战马 手拿砍刀 去对付伟大的第三帝国坦克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二战德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傅前哨解读波兰闪击战
来源:搜狐军事
第5页 :波兰为何2天就被打垮
资料图:德国的机械化部队。
  主持人:那么您也提到了德国的一些犹豫和顾虑包括希特勒最后下了这个决定。德军为了保障自己东部战略地的安全,而对波兰进行了攻击战计划,也就是“白色方案”。“白色方案”制定周密布局细致,从陆、海、空三方面有效对波兰实施进攻。“白色方案”秘密出台显示德国准备好了,那么波兰呢?
  傅前哨:德国这么大的动作波兰不可能不知道,波兰肯定也要事先做准备。波兰本身的海军比较弱,因此战前有一艘德国军舰访问波兰港口,波兰也没有接待,但开战以后这艘军舰就向岸上发射火炮。160万大军在德国和波兰边境已经做好了准备,波兰也必须做好准备。
  波兰的准备有军事上的,也有外交上的,它必须要跟英法沟通,要有后援。英法这边也答应了,一旦开战肯定要驰援波兰,因此波兰的军事部署基本建立在英法驰援的基础上。波兰有一百万军队,基本是部署在边境上防止德国进入。但波兰当时也有伏击的方案,当时划了一部分德国的领土给波兰,这块领土被划分成两块不连接的飞地,德国一旦进攻波兰马上就进攻飞地,这是唯一的一个进攻方案。但是主要还是在西面防止德国的入侵。波兰的部署基本上没有太多纵深,只要坚持几天等英法军队后援到达,因此考虑不是很周到。
  另外,波兰空军的部署也存在问题。波兰空军不是很强大,大概有八百多架飞机,真正能作战的只有大概四百零几架。德国入侵波兰使用了一两千架飞机,数量上德国占优势。波兰四百多架作战飞机又分成很多部分,其中14个大队,包括9个轰炸机中队、5个歼击机纵队,由最高统帅部统一管理。剩下的15个中队包括轰炸机、歼击机分配给了各个集团军,配合各个集团军来使用。本来波兰飞机数量不够又这么分散,导致没有形成一个“拳头”,不像德军飞机,一出动朝三个方向直接越过边境,对重要的目标实施攻击,而波兰以防为主,战机目标并不明确。有消息称,第一天德军轰炸了20多机场,基本上摧毁了波兰空军。但其实情况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在29日到31日,这些配属到各个集团军的飞机需要转场过去,德国炸的21个机场是原来配的机场,所以最高统帅部掌管的飞机损失比较大,但分散到野战机场的损失不大。紧接着德国人又轰炸了波兰野战机场,标准说法是,48小时之内波兰空军就基本上被歼灭了,但是也不完全这样。波兰还有很多飞机是能够升空作战的,而且波兰空军的飞行员也是很英勇的,很多飞行员击落三四架敌机,即使是没有牺牲的飞行员也在英勇抵抗。在波兰被攻陷之后,大批波兰飞行员,包括击落德军飞机的飞行员通过罗马尼亚最终到了英国,参加了保卫英伦三岛的作战。英国保卫自己的国土,除了自己的飞行员以外很多是支援飞行员,有波兰的、有美国的、有法国的。前些年有一个电影叫《珍珠港》,第一段就是说的美国飞行员到英国跟德国抗击。无论是波兰空军还是陆军,他们都很有抗击精神,打得很英勇,但是在短短的48小时之内基本上被摧毁了,陆军最后也基本上也都没了,十几万人投降苏联,剩下的基本上被德军围歼。
(责任编辑:张海桐)
原标题:傅前哨解读波兰闪击战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社区热帖推荐
皮卡丘:我过气了吗?……[]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雷霆一击:详解“闪击战”背后的门道
雷霆一击:详解“闪击战”背后的门道
  回顾二战战术,闪击战是一个永远无法绕开的话题。德军27天征服波兰,1个月踏平西欧,39天击败号称拥有“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日军1个多月打通马来半岛;苏军20天收复中国东北……闪击战在东西方战场均创造了辉煌战绩,其威力令世人震惊。通常,成功的闪击战应遵循“奇”“快”“狠”“准”“活”五大要诀。
  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奇”是闪击战的前提,具体来说又有时间和空间之分。时间上“奇”,讲究的是进攻时机出其不意。日“巴巴罗萨”行动发起时,正值德国入侵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进退维谷之际。只要英国没有屈服,德军对苏动手就难免重蹈一战覆辙,陷入两线作战的险境。图为描绘不列颠空战的画作。
  因此,斯大林判断当过一战传令兵的希特勒不会很快挑起苏德战争。孰知后者恰恰没按常理出牌,打了苏联个措手不及。正如希特勒所言:“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时,全世界将大吃一惊!”图为日,入侵苏联的德军步兵在装甲车掩护下向一处燃烧的村庄发动进攻。
  空间上“奇”,即进攻点位出乎预料,这在德国闪击西欧作战中最为明显。战]
  英法指挥官看走眼了吗?没有,德军最初制定的代号“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的确是“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可是后来,“胆大包天”的第38军军长曼施泰因越级向希特勒汇报了他的设想,这才有了后来的“挥镰行动”——核心突破口选在联军防守薄弱的中段,集中7个精锐装甲师和57个步兵师沿阿登森林发起主攻,克服不利地形后长驱直入,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联军主力背后。图为1940年隆美尔指挥的第7装甲师攻入法国境内。
  战争是交战双方的智力博弈,要想出其不意并非易事,往往需要隐蔽、保密、欺骗等多法并用。“巴巴罗萨”行动发起前,希特勒特别强调:“必须慎之又慎,谨防泄漏进攻意图”。侵苏战争打响时,偌大的德国统帅机关只有5个人了解整个行动方案,前线指挥官都以为这只是个应急计划。为掩护“巴巴罗萨”计划,德军专门设计了庞大的骗局,如继续执行“海狮计划”,并虚构了“鱼叉”和“鲨鱼”登陆作战计划,迷惑外界相信德国将于日登陆英国。图为闪击战中的德军摩托化部队
  而在东方战场,“骗你没商量”也是发动闪击战的必要一环。1945年8月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最后一击时,担任主攻的苏军外加方面军一边命第36集团军向海拉尔方向发动猛攻,使日军误认为海拉尔就是苏军主攻方向,一边又命坦克第6集团军秘密翻越天险大兴安岭,等到日本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发现上当为时已晚。图为苏军占领哈尔滨火车站。
  快:高速机动,猛攻猛打。根据战争力学原理,部队突击力取决于兵力、火力和机动力。在前2个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机动力越大,速度越快,部队突击力就越强,这正是闪击战的精髓所在。如果说德国成功闪击波兰是因为双方武器装备存在“骑兵对坦克”的代差,那么闪击西欧得手则主要是因为一个“快”字。图为闪击波兰期间,一支德军摩托化部队行驶在泥泞的乡间道路上。
  此役,德国投入136个师、2800辆坦克(注:1号和2号坦克近1500辆)、3700架飞机,法、英、荷、比联军则有135个师、4200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并可得到英伦三岛1000多架飞机的支援。无论兵力规模,还是坦克、飞机等主战装备,德军均不占优势——正如史学家卡尔-海因茨·弗里泽尔在《闪电战传奇》一书中所言,德军的1号坦克和2号坦克原本只是训练用车,装甲最厚处仅13至14.5毫米,车载武器是机关枪和被戏称为“叩门器”的20毫米火炮。而即便是配有30毫米装甲的3号坦克和4号坦克,也无法对装甲厚80毫米的英国马蒂尔达2型坦克构成威胁,法军S-35坦克的性能更是优于德军主力战车。图为德军士兵坐在一辆因履带被打断而遭遗弃的法军夏尔B1坦克顶部。  
  然而,德军充分发挥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快速闪击能力,并集中运用航空兵和空降兵,以连续不断的“闪电攻击”锁定胜局。在主攻方向,古德里安指挥的第19装甲军创造了一系列进攻奇迹:2天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开战第4天突破马斯河防线,打开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大门;占领法国军事重镇色当后,以每昼夜20至40公里的速度急行军,不到1周时间就攻至英吉利海峡,距离敦刻尔克只有15公里。图为1940年6月在法国瑟堡,德军第7装甲师指挥官隆美尔与被俘的英国军官在一起。
  如果不是希特勒亲自下令让空军解决敦刻尔克问题,30多万英法联军将命丧大海,整个二战史就可能改写。为以快制敌,古德里安遇到小股溃散的法军士兵时,甚至命部下用扩音器大喊:“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大路,免得挡道。”图为描绘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画作。
  与此同时,助攻方向由隆美尔指挥的第7装甲师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滚滚铁流横扫比利时,开战2天就攻至马斯河,不到1周就突破马奇诺防线……德军装甲集群长驱直入,整个法国乱作一团。就连丘吉尔都惊呼:“使用大规模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突击,竟然会引起这样巨大的变革!”图为描绘赴欧参战的英国远征军抵御德军装甲部队进攻的画作。
       
  ]除使用坦克实施平面突击外,德军还充分发挥航空兵的空间和机动性优势,广泛实施近距空中支援和空降作战,力求形成快速立体突破。德军装备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迅速前出支援坦克作战,清除装甲部队开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有效克服了炮兵跟进速度慢的不足。德军伞兵则快速占领纵深指定目标,为正面主力部队全速推进打通战术节点。图为描绘“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苏联境内作战的画作,隐约可看到苏军战斗机正对其进行拦截。
  ]纵观二战期间的经典闪击战例,制空权(有时还包括制海权)都是必不可少的制胜要素。在闪击马来战役中,由于掌握了东南亚制海空权,尚未机械化(甚至还没摩托化)的日本陆军也大胆地玩起了“夺岛闪击战”。针对马来半岛热带雨林密布的地形特点,日军选择自行车作为步兵的主要交通工具,组建了所谓的“银轮部队”,并依靠95式轻型和97式中型坦克提供火力支援。作战中,日军“银轮部队”在丛林间机动灵活,追得对手溃不成军,一个多月就向南挺进700公里,一直打到新加坡。图为骑着自行车进发的日军“银轮部队”
  当然,日本对东南亚发动的闪击战之所以得手,与其说是靠战斗,还不如说是因为对手太差劲所致。图为驻守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军向日寇投降。
  狠:集中优势,形成震慑。孙子云:“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别看闪击战在欧陆大放异彩,骨子里却与东方兵学思想异曲同工。图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某地登陆。
  进攻波兰,德军投入61个师、1900多架飞机、2800余辆坦克,总兵力88.6万人。波军编制30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旅,装备坦克和装甲车870辆、飞机400余架,总兵力约100万人。从兵力规模看,德军不占优势。但是,德军首次突击就集中了75%的步兵、93%的装甲兵和摩步兵,使得双方的一线军力对比瞬间逆转为:兵力3比2,坦克14比1,飞机35比1。结果,首战德军即以绝对优势兵力击碎了波军的抵抗。图为1939年闪击波兰的德军装甲部队,最前头是1辆3号坦克。
  如果说闪击波兰是牛刀初试,那么闪击苏联就堪称德军闪击战的登峰造极之作。首战德军一口气投入了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近5000架飞机、47200多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计500多万人马,这么多士兵手拉手连起来,能从柏林一直连到东京。图为图为日“巴巴罗萨行动”发起前,集结在前线准备进攻苏联的德军装甲部队。
  为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德军在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和基辅3个战略方向同时开刀,力求在战争之初就消灭苏军主力。当德国坦克和战机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入苏联领土和领空时,仓促应战的苏联红军几无招架之力。开战第一天,苏联就损失1800多架飞机,10天内德军突入苏联境内达600公里,用“如入无人之境”来形容并不夸张。图为日德军在乌克兰押送被俘的大批苏军官兵。
  在二战末期的东方战场,苏军曾以同样“狠招”成功闪击日本关东军。日,苏军集结3个方面军84个师、40个机械化旅和坦克旅共计150万人向关东军发起“红色闪电”攻击。当时,苏军装备火炮和迫击炮2.6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约5300辆、飞机5200多架。图为苏军坦克和步兵进入大连后,在街头受到当地中国民众夹道欢迎。
  驻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关东军总兵力约100万,装备坦克1155辆、火炮5360门、飞机1800架。不难看出,除兵力规模占优外,苏军在火力上也拥有绝对优势,双方飞机、坦克、火炮等主战兵器对比分别为3比1、5比1和5比1。枪炮未发,胜负已明。仅1周多时间,苏军就基本歼灭了关东军精锐。图为日军向苏军缴械投降。
  可见,闪击战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进攻作战。普通进攻作战中,攻防双方的兵力火力对比通常为3:1。而在闪击战中,进攻方为一招制敌,往往厚集5倍甚至10倍于敌的兵力兵器。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形成对敌局部优势,闪击方通常将主要兵力兵器部署成一个梯队,仅留有少量预备队。这样一来,首战中的攻防力量对比往往高达数十倍。孙子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图为日大批苏军官兵在哈尔滨松花江畔。
  准:密切协同,步调一致。细数二战期间历次闪击战,进攻方投入兵力动辄上百万,还要统一指挥、协调诸多军兵种在广阔的海陆空三维空间厮杀,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才能让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上的所有零部件都精准无误地运行呢?图为1939年9月初,在波兰城市但泽,德国党卫军在战车掩护下向波兰守军发动进攻。
  以日军发动的经典“海空闪击战”——偷袭珍珠港为例,从1940年3月山本五十六提出作战设想开始,到日付诸实施为止,日方的计划制定和战备时间长达21个月。其间,日军反复进行图上作业和沙盘演习,并加紧训练部队的鱼雷投放、俯冲轰炸、制空护航、续航加油等海空战能力,以确保行动时各环节丝丝入扣,不出纰漏。而为避开美军警戒圈,达成进攻突然性,日军还特意选择由阿留申群岛南下的迂回航线。在长达11天的航程中,庞大的日军舰队始终保持严密阵型,并严格采取“无线电静默+灯火管制”措施,其重兵集团远程奔袭的指挥协同水平可见一斑。图为日清晨,日军“翔鹤”号航母上准备起飞执行空袭珍珠港任务的第一波舰载机群。
  12月7日清晨6时,日军先后派出2批次、354架各型舰载机扑向珍珠港。由于事先多次演练,日军飞机虽分成多路编队行动,却配合默契,时间拿捏精准到分钟——7时55分,先头日机轰炸美军3座机场,将美战机大部摧毁在地面。2分钟后,已无后顾之忧的日军鱼雷机分2路飞抵珍珠港,一路在港口西侧低空施放鱼雷,另一路在东侧以15至30米超低空施放鱼雷。图为图为日军空袭珍珠港,可以从照片中看到日军舰载机(画圈处)俯冲轰炸美军战舰后正在拉起。
与此同时,大批日军轰炸机对港内美舰和岛上其他机场狂轰滥炸。1小时后,第2批日机飞临,继续实施轰炸,5艘日军特种潜艇也潜入港内发射鱼雷。大约9时30分,日军偷袭结束。600天的苦心筹备换来200分钟的致命闪击,“算计”对手到了这个份上,日本人够狠。图为遭袭的珍珠港内,但见变成一堆废铁的美军战舰浓烟滚滚,烈焰冲天,惨状难以言表。
  [纳粹德国的闪击战“快刀”同样有一个磨砺的过程。1939年闪击波兰,德军虽大获全胜,但也暴露出部队行进混乱、友军误伤频发等问题。为此,除加强部队间协同训练外,德军开始大量装备无线电台。到1940年闪击西欧前夕,德军几乎每辆坦克、每架飞机、每个作战单位都配备了电台。德国空军将领米尔希回忆:“俯冲轰炸机变身‘飞行火炮’,通过良好的无线电通信接受指示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坦克和飞机都听命于指挥官的调遣。”图为德军通信兵在野外用电台进行联络。
  反观当时的法军,无线电装备还是“稀罕玩意”。平心而论,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大部分基层法军官兵表现得相当勇敢,只因指挥失灵、缺乏协同,他们最终没能形成强有力的“铁拳”,反而被对手的空地一体战打得溃不成军。图为图为描绘二战期间法军士兵的画作。
  到1941年6月闪击苏联时,德军的协同技能已炉火纯青:近3000架飞机从4个方向升空,率先对苏军一线机场实施并行轰炸,上万门火炮同时朝边境目标猛烈开火,坦克集群在火力准备后迅疾对苏军一线阵地发起突击,摩步兵和步兵紧随其后迅速跟进……当这样的场景在全长1800多公里的3条战线同步“上演”时,人们不得不惊叹纳粹德国战争机器运转之高效精准。图为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步兵在机枪掩护下发起突击。
  活:机动灵活,因情而变。
  机动灵活是打赢闪击战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二战德军的战场指挥中屡见不鲜。装甲部队是德军刺向对手心脏的利刃,但如果盲目挥舞、胡劈乱刺,再锋利的刀剑也可能折断。前文提及,德军的技术装备很多时候都赶不上对手,其之所以能在入侵波兰和西线战役中大获全胜,关键在于战术指挥巧妙。
  在闪击西欧作战中,由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长驱直入,德军最高统帅部多次命令其原地待命。但古德里安认为,己方的最大优势就是进攻速度快,所以他全然不顾上级警告,宁可冒进也要全速突击,直至打得法军阵脚大乱,信心全丧。图为描绘1940年闪击西欧时,2名法国装甲兵因所驾驶的R-35轻型坦克出现故障而遭德军步兵俘虏的画作。
  又如助攻方向的隆美尔。为尽快通过马奇诺防线前沿的切丰特恩森林森林,隆美尔想出一步险招:他命令坦克全速前进,但不准放一枪一炮,所有坦克乘员一律坐在坦克外,边开进边晃动白旗,他本人也坐在坦克边上。法国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弄得目瞪口呆,竟然忘记了开火!就这样,隆美尔率部安全穿过森林,法国人花70亿法郎修建的马奇诺防线被轻松突破。图为闪击法国过程中,隆美尔指挥部下用坦克进行拖曳作业。
  德军之所以能产生古德里安、隆美尔这样的将才,与其特殊的指挥传统和氛围密不可分。1806年耶拿战役失利后,普军上下开展大反思。普军认为:法军获胜的原因是在阐明拿破仑意图的基础上,允许初级军官发挥主动性,从而实现了快节奏作战。图为描绘拿破仑指挥法军进行耶拿战役的画作。
  通过进一步研究,普军发现:在战役级机动作战中,由于双方投入兵力多,战场空间急剧扩大,受制于落后的通信手段,部队信息上传下达的速度无法适应战局变化,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激发下级指挥员主动性的新体系。委托式指挥于是应运而生。图为图为描绘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布吕歇尔亲王指挥的普鲁士军队进攻法军右翼阵线的画作。此役,经过一番改革后脱胎换骨的普军迸发出强大战力。
  老毛奇担任普军总参谋长后,委托式指挥被正式写入条令,普军由此形成了“总参谋部下达总体命令、基层指挥官负责寻找完成任务的最佳途径”的传统。一战中,为适应西线堑壕战背景下弹性防御和渗透战术的需要,德军将领鲁登道夫干脆要求指挥权从师长直接下放至营长、连长甚至排长。二战初期,委托式指挥在德军装甲部队中更是流行。试想,若不是靠古德里安、隆美尔等一线指挥官的随机应变,170万法军是否还会束手就擒?“欧洲大陆最强陆军”是否还会被轻易击败?图为一战时期的德军士兵。
       
  在分析闪击战成因时,一位西方军事专家说,“当新技术(如内燃机、无线电)被运用于足够数量的重要军事系统(如坦克)中,而这些系统又在创新性作战思想下(如闪击战术)运用于能大大提高军事效能的新编制(如装甲师)中时,军事革命就发生了”。这句话有点拗口,简言之就是“当对手还在制定繁琐的计划,并等待全部作战要素到位后才行动时,德国人已经在寻找他们的弱点开刀了”。图为1940年法国投降后,军旗无法继续留在本土,一名法国男子哭着目送法军官兵携带军旗从土伦上船前往北非殖民地。
  结语:闪击战并非打开战争胜利保险箱的钥匙,当对手预有准备、回旋空间够大或国力相差悬殊时,闪击战取得的效果不过是昙花一现。但无可否认,作为二战中最大的军事创新,其背后体现出的战术思想影响深远。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下一场闪击战将以何种形式登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傅前哨解读波兰闪击战
来源:搜狐军事
第8页 :波兰骑兵长矛对决德国坦克
 主持人:回顾闪击波兰的战争,博尔克曼&博佩尔将德国闪击波兰比喻为一场“鹰击羔羊”的悬殊对决,不到40天,经过行军坦克无情的蹂躏和苏军落井下石的背后一刀,拥有100多万军队的波兰“闪电”般地沦亡了。也有英国军事理论家就此评价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波兰军方的思想落后了80年。”这是为什么?从军事角度看,闪击波兰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傅前哨:当时波兰的军事思想确实是相当落后,前面谈到了波兰的防御,为什么将大量的军队部署在边境却没有纵深?他们的想法基本跟一战相似,认为德国人进攻首先会使用轻骑兵来侦查和骚扰,然后出动重骑兵,接着大部队跟上来。波兰认为层层抵抗可以让德国进攻缓慢。一战期间双方在打僵持战时推进几公里都很困难,长期对峙,波兰认为可能德国的进攻还是这种类型。因此,波兰将大量的兵力部署在边境线上堵住德国,认为将会有充分的时间等待英法联军来救援。结果英法食言没来援助,而且德国采用机械化部队进行突破,很快就突破防线将波兰合围。波兰不知道德国会应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先进技术,采取新的战法来攻击。
  当时最让人诟病或者成为笑柄的一件事就是波兰的骑兵,他们认为未来战争中骑兵的机动性是最好的,因此波兰拥有很多个师的骑兵部队。有些照片中波兰骑兵的马确实非常漂亮,白马、黑马都很漂亮,但是这些骑兵带着什么武器?背着马枪,手拿长矛和马刀。那么这种作战方式不仅仅是落后80年,这是中世纪的作战方式,而且他们还真的是用长矛、马刀和德军的坦克对抗。他们认为德国坦克的装甲都是拿锡皮做的,锡是很软的,用长矛可以捅开,用马刀可以砍开,所以成排的波兰骑兵和德国坦克兵对决,用长矛刺用刀砍,但根本砍不动。德军开始很惊讶,怎么会这么做呢?就用坦克装备的机枪火炮猛轰猛扫,成排的波兰骑兵倒在血泊之中,他们的作战精神可嘉,非常勇敢,为民族的生存不怕死地往前冲,结果完全是以血肉之躯来抵抗钢铁怪物,这种仗肯定是打不赢的。
  但是我认为奇怪在于,波兰不是没有坦克,那么这些骑兵为什么不知道坦克是什么东西?这只能说明一点,即他们根本没有互相的协同训练,骑兵和装甲兵或者其它的步兵部队之间的沟通、了解极其不够,因为波兰有八百多辆坦克,虽然德军坦克多一点,有两千八百多辆坦克,按理骑兵应该见过,但是没有进行协同训练,也不重视。波兰骑兵只训练马术,坦克兵练坦克兵的。虽然波兰的坦克很小很弱,经不起的德国的炮轰,但是波兰骑兵如果见过自己国家的坦克,也不至于闹出这样的笑话,更不会付出这么大的血的代价。
  主持人:通过傅老师的讲解我们对波兰闪击战带给现代战争,包括现代军事理论思想的启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非常感谢傅老师作客搜狐军事讲武堂,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解读!我们也将持续为网友们带来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解读,请您继续关注搜狐军事!
(责任编辑:张海桐)
原标题:傅前哨解读波兰闪击战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社区热帖推荐
皮卡丘:我过气了吗?……[]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兰闪击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