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cpu哪个比较好的cpu hz高g会怎么样是不是j比较好 解释下

DIYer必学宝典!看CPU/显卡/SSD对游戏性能的影响
来源:pconline 原创&
作者:Man.2&
责任编辑:lijiasheng&
  【PConline 横评】暑假期间相信有不少朋友会为长假打造合适的游戏装备,装机是每个DIY玩家都要面对的头疼事情,即使面对同一套用户需求,100个DIYer也还是很有可能会给出100个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哪一套才是最合适的呢?玩家对硬件性能的感性认知、直觉组合,真的就有那么准吗?  对玩家而言,PC的性能主要受到CPU和显卡的影响,今年Intel推出Haswell,NVIDIA也推出了GTX700,装机配置也走向新一代的产品。即使是新产品,对玩家而言依旧还是那个问题,游戏性能对CPU和显卡的依赖性,哪个更强一些?  提到性能,基本上就是核心部件说事,除了显卡和CPU这两个决定性能的因素,如今硬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SSD逐渐普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SSD带来的系统流畅。综合多个硬件,我们决定对不同组合的平台进行一番测试。&测试产品参数规格:  这次我们测试的硬件都选择市面上热门的几个型号,当然要覆盖高端、中端和入门级。本次参与测试的CPU主要参数对比产品定位发烧级高端主流级入门四核入门双核CPUE3-1230v3i5-4670KI3-3220X4 750G2020架构HaswellHaswellIvy BridgePileDriverIvy Bridge核心/线程4/84/42/44/42/2频率(GHz)3.3-3.73.4-3.83.33.4-4.02.9三级缓存8MB6MB3MB2x2MB3MB价格1400元1799元730元475元395元  CPU方面选择了Haswell架构的I5-4670K,玩家热门的E3-1230v3,还有中端I3-3220分界线,最后加入主流市场的G2020和AMD X4 750K,基本覆盖了消费者喜欢的几款。本次参与测试的显卡主要参数对比产品定位发烧级高端主流主流入门GPUGTX770GTX760GTX660HD7770HD6570流处理器15361152960640480核心频率1046MHz980MHz980MHz1000MHz650MHz显存频率7012MHz6008MHz6008MHz4500MHz4000MHz显存位宽256bit256bit192bit128bit128bit显存容量2G GDDR52G GDDR52G GDDR51G GDDR51G GDDR5价格2999元1799元1199元799元399元  显卡方面,针对高端选择GTX770和GTX760两款,热门产品则是千元出头的GTX660,加入主流的HD7770和入门的HD6570,最后我们还加入不同内存和硬盘的测试,分别对应不同预算的玩家。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DIY硬件图赏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魅族手机为何坚持使用三星芯片,后者对比高通方案是否发热大不稳定?
魅族M9采用三星的
S5PC110,MX采用
Exynos 4210,MX2采用
Exynos 4412 ,而MX3如今据传采用
Exynos 5410。在我印象中,三星的猎户座相比高通,德仪的方案发热大,为何魅族到mx3依旧采用三星的方案,这是否拖累了魅族产品的表现?
这个问题首先是Business的问题。和高通合作,是要先交专利授权费的(仅对含modem),这个费用大概是百万级的。后面每款新的系列都需要交钱,几万块大概(供应商级别不同,费用也不一样),成本自然高。一般厂商是不愿意掏这个钱的,我相信以黄章的脾气,更不愿意交这个钱。在tier 1的芯片中,除了高通,剩下的在Modem等周边整合的很好的也就是三星,而且三星在中国基本走的是代理体系,所以support也还算凑活。其他的芯片如NV没modem,片子功耗也是问题;MTK在魅族开始的那时候还没出来呢;TI也是没Modem;BRCM这个不争气的,还有那个Intel。。。所以选择三星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当研发在一个平台上熟悉了之后,后面能接着使用这个平台会有助于降低研发风险以及提高TTM,所以接着用三星也是正常。其他的因素如片子大小,功耗,BOM,thermal等差别都不大。要知道高通当前是比三星猛很多的。
不太赞成 的回答。优化优化,三星自家的U在自家的手机上优化都不行,换成魅族反而行了?MX优化好还是MX2优化好???不用多说了吧。魅族之所以一直选用三星的U,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成本。高通一家独大,小手机厂商很难获得好的采购价格,除非有特殊关系(比如小米)。而三星的U作为高通直接竞争者(且处于弱势),乐于扶植小的手机厂商,壮大自己的合作伙伴,以降低的价格,较高的支持度,卖给魅族产品。其他的因素,应该是切换不易吧,特别是工程师这块。魅族工程师老了(心态,没有小米公司的锐气),切过来成本太高。——————本来可以第一时间回答的问题,结果由于用户名审核政策一直通不过....我容易吗我!
不用交WCDMA的专利费,高通,MTK等都要向高通交整机5%左右的专利费。按老杳的说法,有点名气或销量的手机厂商,就魅族没交这个份子钱了。三星CPU不错,这几年最好的android手机都用三星CPU
三星跟魅族的合作要从mp3时代算起,在技术上应该是吃得更透一些,M8,M9时期三星cpu对影音上的支持要好于其他cpu,这非常符合魅族在影音上的需求,发热问题其实我并不认为同性能的cpu的差距会有多大,主要还是魅族的芯片集成太密集和采用金属边框提升质感牺牲了导热上的体验吧三星gx4上的5410,据魅族说是没有优化好就上市了,这次mx3也许会好一些,但也不会太好吧信号问题应该是英飞凌基带的问题,跟cpu没什么关系,但要用高通的芯片,就必须捆绑采购和高额的专利费,这些是J.Wong看不下去的
核心频率高自然发热大。四核心方案现在主频已经非常高。你以为他不降低频率能控制发热和功耗?当年 PC 时代 3.x 4G Hz 的 CPU 发热多恐怖忘掉了?1.5G Hz 的发热:A7 功耗发热都很好,效能也不低。 A15 性能足够,配合最先进的 28 纳米支撑,可以冲击高性能。这个八核方案如果优化的好,会有更好的表现。只是现在媒体的忽悠的力量太强大了,生生把一个“高频率四核”说的比八核心好。。。跑分软件也各种问题。。。(去查查安安兔的投资方吧)。
有一种说法是魅族一旦采用高通的芯片,就不得不补交之前所有3G手机的专利费。不知真假。
魅族的CPU的采购有讲究的,魅族选择的都是参数好看并且不接近淘汰的零件。后盖等零件上都是非常不利于组装的。都是为了提高成本。
和主频高没屁关系,除了小米,谁会一直在最高频率跑啊,休眠状态400MHz左右,普通应用800-1000MHz,所有手机(包括苹果)最高频运行如极品飞车五分钟到达温度极限,问题是,魅族在日常使用中也会发热,用地图也发热厉害!至于极品飞车等怪兽基本不敢运行,烫不死你,这其中的原因应该和CPU关系不是太大,人家三星用一样的U温度没问题,这就是你魅族的功力了,电路设计优化不够。可惜魅族PCB布局一心向苹果看齐,但是,同样的CPU,你看一下三星如何布局电路板的,三星的wifi 3G CPU等散热模块分散布局,散热均匀,不会产生局部过高的情况。总之,这和电路功力有关,魅族还有待积累。
三星的猎户座CPU,更节能,功耗低。续航时间长。
三星的方案是application processor方案,缴专利费是给base band缴的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1手机发热与性能那点事儿&&&&炎炎夏日一切都在以防暑降温为生活的重心,而移动时代你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随身“热源”,或许在以前仅能通话的手机完全没有发热过量这样的烦恼,但是如今智能机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大,发热的脾气自然也随之暴涨了。不过对于这样的问题来说各厂商都有类似的措施来应对它,那就是采取必要的散热辅助配件,以及针对处理器进行降频。降频的利与弊&手机发热与性能那点事儿那些年飙升的手机主频……&&&&想当年的塞班时代笔者用的智能机永远停留在几百MHz的主频水准,到了吃硬件的Android时代这一数字每年都在不断上扬;当然随之而来的不能只是性能的提升咯,地球是圆的嘛,于是续航问题和发热问题与之俱来,手机处理器如今也能担当热黄油啊煎鸡蛋什么的差事。骁龙S4处理器与竞品对比的融化黄油测试(图片来自高通官网)&&&&好吧言归正传,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如何理性看待不断飙升的主频,以及怎样才能规避令人烦恼的发热和续航问题。&&&&通常意义上的手机CPU主频都是标识的最高值,比如四核1.5GHz的骁龙APQ8064,主频浮动范围可以在384MHz~1512MHz之间。道理很简单,主频越高的CPU运算越快,不过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多么快的运算,比如看看电子书什么的,可能最低的384MHz就够用,而你要跑个分的话为了凸显CPU的最大能力它必然要满载,就得徘徊在最高的1.5GHz左右了。手机CPU主频都有浮动区间(比如从384MHz~1728MHz)降频降压与功耗直接相关&&&&不过我们如果一直拿手里的机器循环跑分,或者一直运行高负载的大型游戏什么的,CPU主频是否就一直居高不下了呢?当然也不是,就如今四核A15架构的功耗和发热量,和羸弱的电池容量、极其被动的石墨贴片等这样的散热方式之间的矛盾来说,持续运行在最高主频的CPU很可能有温度过高散热却不给力,而最终烧毁的危险;因此适时地控制主频来维持合适的温度,才能保证处理器的热量即使被散出,而且也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什么伤害。功耗关系公式(图片来自《高级电源管理模式浅述一DVFS》)&&&&由上面的CMOS电路的功耗公式可以看出,该功耗是直接与主频f以及电压V相关的,因此动态调节每个核心的电压以及主频,能够直接实现对整机功耗的控制;降频也就直接可以降低功耗。正常运行状态不断变换的CPU主频&&&&于是所谓的“降频”过程都是这样实现——SoC内置的温度传感器会将检测到的SoC温度传递给TMU热功耗控制单元,如果温度过高(高于每个机型本身的设定规则),就会通过高优先级的中断控制器控制电源管理器的时钟控制器和CPU降频,保证系统温度在合适范围。2常温条件降频散热策略验证常温条件降频散热策略验证&&&&如今发热问题已经和电池一样成了停滞好久都不曾解决的难题,但是每家厂商都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帮助手机“降温”——于是造成了有的牌子手机给人的印象很热,而有的牌子手机却感受不到热量的状况。测试用手机&小米2与vivo&Xplay&&&&至于真正降频策略与手机发热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以及各家的手机都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我们随机挑选了两部高通平台的机型——分别都是最近十分热门的APQ8064与骁龙600APQ8064T,来测试一下不同手机降频策略的具体规则,以及CPU主频与温度之间的大体关系。骁龙APQ8064参数对比骁龙600处理器(图片来自《新老四核对决&骁龙600比APQ8064强多少?》)&&&&测试过程首先在室温25摄氏度环境下进行;对比机型小米2、vivo&Xplay均先从使用状态冷却至室温;然后采用Stablity&Test&CPU测试的Classic一项使测试机的CPU满载运行,然后采用System&Tuner来记录CPU的实时温度与主频变化、负载曲线。记录周期默认为System&Tuner的5分钟时间。&&&从上到下三条曲线依次为:&&&&CPU&Load:CPU负载,使用Stablity&Test使整个过程CPU满载,因此该曲线维持在100%&&&&CPU&Frequencies:CPU主频变化曲线&&&&CPU&Tempretures:变化曲线25摄氏度室温条件下&小米2主频变化曲线25摄氏度室温条件下&vivo&Xplay主频变化曲线&&&&虽然同属于骁龙平台,但是由于不同手机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小米2与vivo&Xplay之间的CPU主频曲线表现可谓迥异。前者是一贯的发烧风格,5分钟测试时间内四核心基本一直维持在1.5GHz最高主频,而vivo&Xplay从开始几十秒之后就进入了降频阶段。&&&&而温度方面的表现也是与此直接相关的,小米2由于一位的飙高频,SoC的温度一度之间达到了90摄氏度左右,而vivo&Xplay却一直维持在50~60摄氏度左右。两部手机体表温度表现小米2与vivo&Xplay的体表温度表现(测试进行一半时间)&&&&当然我们是无法直接感受到CPU内部温度的,50、乃至90摄氏度对于人体来说当然也无法承受,于是我们也在测试了两部手机的“体表温度”——首次在CPU满载测试进行一半的时候,第二次在测试完成之后、所产生的热量还没有及时散出的时候;显然小米2理所当然的发热比较严重,而且主要位于屏幕一边。小米2与vivo&Xplay的体表温度表现(测试进行完)小米2与vivo&Xplay的体表温度表现&&背面(测试进行完)3低温条件降频散热策略验证低温条件降频散热策略验证&&&&接下来的问题是,外部环境温度是否会间接影响到SoC的降频过程呢?此前刚刚发布之时,就有人进行了冷冻跑分测试,由于的主频管理非常之保守,冷冻跑分因此相比常室温状态更高。&&&&于是接下来我们把两部手机放到零下18摄氏度的冰箱冷冻室内,重复进行上述Stablity&Test的CPU满载测试。运行时间仍为5分钟。此时检测到的两者的初始SoC温度大致都在25摄氏度左右。-18摄氏度条件下&CPU满载测试-18摄氏度条件测试两者的初始温度&&&&两部手机的表现差不多跟之前相似,小米2依然是CPU满载的任务一开始,主频便开始高歌猛进,四核心都一直维持在1.5GHz水平;由于整机放在冰箱内,小米2&SoC的温度并不像放在室外那样会出现测试结束就升高到90摄氏度左右的状况,而是一直维持在50~60摄氏度左右,这一温度还是激发不了小米2内置的降频措施的。-18摄氏度条件下&小米2主频变化曲线-18摄氏度条件下&vivo&Xplay主频变化曲线&&&&而vivo&Xplay依然保守,同样在CPU满载的条件下1.7GHz的主频只是坚持了很短时间,很快降至1.13GHz左右,偶尔会跳跃至最高的1.7GHz,不过也并未出现室温条件下降至800MHz的状况。同样vivo&Xplay的SoC核心温度也仅有50摄氏度左右。-18摄氏度条件下跑分测试&&&&最后我们也测试了低温条件下两者的跑分成绩,不过这里的成绩与常温条件下测得的分数基本相同。4降频措施的利与弊探讨降频措施的利与弊探讨&&&&综合上面的对比结果来看,即使是参数非常接近的高通两个平台,也是因为机器的不同而分别采取了迥异的策略。这些降频策略可以在后的etc文件夹下找到。名为thermald.conf的文件里就标明了随着温度升高而采取的降频策略。2vivo&Xplay&&&&以小米2的该文件为例,SoC温度上升到85度开始降频,温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虽然降频意味着你需要牺牲系统性能,但是无论如何对于续航和发热来说都是件好事情;在一定的主频足够用的条件下(比如四核1GHz足够应对游戏、影音等需求),不去刻意追求最高主频是件有益的事情。System&Tuner系统调节器&&&&因此如果系统的温度控制策略太过“豪放”,比如小米2那样主频一直居高不下,可以采用改动上面的控制文件的方式、或者直接采用System&Tuner这样的调节工具来对该规则进行调整——无论你的意图是想维持高性能避免降频,还是为了维持续航和发热避免不降频。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技术&&&&总之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技术的诞生来自于过高的性能带来的过高功耗、和续航散热之间的关系对照;在散热和电池技术都不成熟的时代,DVFS通过对核心频率的调节来实现省电和减少发热的目的势在必行,这并不是有人所说的“降频太过、与实际性能不符”。而且降频也能够实际对于机身发热问题起到积极作用;至于它对续航会产生多少有益的影响呢,敬请期待我们的下期测试。想当年的塞班时代笔者用的智能机永远停留在几百MHz的主频水准,到了吃硬件的Android时代这一数字每年都在不断上扬;当然随之而来的不能只是性能的提升咯,地球是圆的嘛,于是续航问题和发热问题与之俱来,手机处理器如今也能担当热黄油啊煎鸡蛋什么的差事。
主屏尺寸 4G网络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48505369863060730998279992990101049智能手机CPU知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智能手机CPU知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阅读正文 :
今天你“拆”了么?Intel移动CPU升级/选购必读
编辑:陈晨
你的笔记本CPU该升级了吗?
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购买笔记本时都应当本着&够用就好&的原则来看待笔记本的配置和性能,但同时发热量、噪音等因素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因此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对于处理器的选择至关重要,除了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系列,还应重点关注最新的产品和技术的变化,特别是在更新换代的时间点,因为此时出现的新产品往往要么具有更先进的工艺制程,要么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 笔记本作为一个整体,当产品濒临淘汰的边缘时,很少有人会对笔记本的配件进行升级,甚至不少人认为笔记本没有可升级的空间。因此一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更换。实则不然,笔记本和台式机的架构是相通的,直接影响性能的配件(CPU、内存、硬盘、显卡)都是可以更换的,往往通过简单的升级,就可以旧机换新颜,令老本重回主流行列之中,这远远要比重新购买要划算的多。
电子卖场里随处可以见笔记本CPU散片
&&&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你当时购买有多么高端的笔记本产品,也会随着科技进步而逐渐走向淘汰,目前来看,对于笔记本实际应用影响最大的仍然是CPU,其他硬件产品,对于像笔记本这种大多数以办公来用的PC产品,影响微乎其微,所以对于速度跟不上目前趋势的笔记本来说,简单的升级处理器,就会重新归入主流级别行列,然而对于处理器来说,虽然大多数笔记本处理器可以更换,但是由于笔记本专用处理器通常不是卖场里可以买到的,只能在淘宝或是二手店铺可以找到,并且型号,版本参差不齐。稍不留心,就可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升级选购CPU方面才是重中之重,现在市面上的笔记本大多数采用Intel产品(无需争辩的事实),然而型号众多且繁杂,选择一款合适自己的笔记本处理器对于很多消费者十分困难,而这篇文章要谈就是笔记本CPU的升级问题,能给那些想升级自己笔记本的CPU的读者带来一些帮助,是本文最大的希望。现在就让笔者为大家详细的说明一下,Intel移动CPU升级/选购指南:
#p#副标题#e#
要想进行笔记本CPU升级,拆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们往往认为是多困难,多复杂的程序。其实利用简单的工具就可以进行。通常人们如果台式机出问题了,可能会自己拆开看看,做力所能及的修理。可是换为笔记本的话,大多数人会选择马上送客服或维修点,从不敢轻易尝试拆开看看。有极少数的人仍停留在仅更换的内存的阶段,其实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您懂不懂电脑硬件,其实笔记本升级并不可怕,其过程相比台式机来讲更是简单和容易的,但只要您能掌握技巧和一些简单的常识并且心细的话就完全可以胜任。
●升级CPU第一工序:拆卸CPU散热系统
&&& 在质保期内,大部分笔记本不允许私自打开散热器,否则无法进行售后,我们还是利用刀片,小心的取下质保贴,以为不时之需。再此重申:进行拆机时,务必保证手上没有静电,以免击穿主板和CPU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建议接触几秒接地的金属即可。
在散热器上也加装了保修贴,还是老办法拿下,切记要保存好
散热器上分布6颗螺丝,分别固定CPU和显示芯片
双手扶住散热器,轻轻的揭起即可
操作至此而止,CPU芯片和显示芯片已裸露出来
&&& 要点总结:取下散热器上的所有螺丝后,缓慢的提起散热器,注意风扇的接线不要用力弄断,提醒大家:在拿起散热器之前,切忌不要用力过猛,由于某些散热硅脂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缓慢的左右调节,直至芯片与散热铜体脱离,方可拿下散热器,以免对CPU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切记!切记!
#p#副标题#e#
● 升级CPU第二工序:更换CPU涂抹硅脂
&&& 就拿笔者的笔记本来说,本本的老赛扬CM440(其实不老,65nm酷睿架构,性能不俗),但性能先不提,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发热量,实属惊人,这是更换的最大理由。Intel的CPU向来有自动降频功能,近百款65纳米产品,只有几款不支持,很可惜,这款就是其中的一位,不管待机还是满载,CPU始终满频率运行,导致平时工作键盘都十分烫手,风扇噪音巨大,废话不多说,换U图上,慢慢说明:
按图所示,以指定方向用扁口螺丝刀旋转半圈即可取出
最新购买的酷睿T2500原装IBM拆机版,按原步骤更换即可
CPU更换后对于硅脂的使用,越少越薄效果最好
&&& 更换后的处理器性能,无论温度、性能、内存性能都有明显提高,这是升级笔记本CPU显而易见的好处。
#p#副标题#e#
CPU的升级费用解析:拒绝当冤大头
&&& 对于更换CPU的原因,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不支持自动降频导致热量过大是一方面,二级缓存的较低也占有一定因素,还有就是CM440只有533MHz的外频,这就意味着我那两条1G DDR2 667的内存条只会工作在533的频率下,会对整机的读写拷贝都带来一定的性能下降,综上所述,在日常工作中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影响。众多因素成为了升级CPU的原因,这绝对不是笔者没事烧钱的举动。
&&& 有的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不在购买笔记本时就一步到位呢?确实,大多数笔记本都有高低配版本,但相差的价格,绝对得不偿失,看下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会了解其中之奥秘。
某品牌笔记本在不影响质保情况下CPU升级费用一览淘宝全新正式拆机版T8100售价大多数在之间
淘宝全新正式拆机版T9500售价大多数在之间
&&& (注:以上的价格是半年前的CPU升级价格,在我们曾经的文章中列举出过,所有与目前的推算价格比例相同,只是拿来做个例子来说明,不能作为目前的实际价格。)
&&& 通过上述的截图可以看出,半年前T5550处理器更换成45nm的T8100竟然要补差价1100元,而更换T9500则需要补差价5300元,以此类推。打个比方,加入最保守的估计,以淘宝最低价为主,定价T元。那么就意味着一颗T8100至少需要1600元,而T9500则需要5800元。相比淘宝的全新拆机版本有着丰厚的利润,一款T9500竟然相差接近3000元,这足以成为自己升级CPU的首要因素了,更何况笔记本CPU这种高科技产品,一般正式版质量十分过硬,所以如果不是人为损坏,基本很难再有坏的机率。也就是说,对正式版来讲(除ES和BGA版)只要点亮,就可以确定质量了,何况大多数商家留给7天包测试时间。(在此声明:这仅是笔者的观点,如有意见,留言说明)
笔者手中的3款原针正式版CPU正反面实图
&&& 这是笔者手上有的3款笔记本945PM主板支持的原装针脚正式版CPU的正反面截图,其中最右的酷睿2 T5600,是笔者最早购买的产品,理论上讲,是三款型号中性能最高,功能最多的产品,可惜还是因为功率最高,散热不好,经笔者多次拆卸,不小心掉到地上,核心破碎,无法挽回。强烈推荐换U的玩家,要小心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中间的T2500是笔者最近购买的CPU,经测试散热效果好于其他两款型号,T2500功率为31W,CM440功率为27W,T5600功率为34W。
&&& 在经过碎U事件以后,先后进行对比考察,再次把目标锁定在T5600,T7200和T2500。T5600是笔者曾经用过的,速度不错,支持64位系统,但散热不满意,主频只有1.83GHz,其性能和2G主频的T2500大致相当,并无其它出彩的地方,而且性价比不佳,因此首先遭到淘汰。
&&& 在T7200和T2500之间徘徊了N久,主要是想有无必要多花一倍的价钱选择一个新的核心(Merom),更大的L2缓存(4MB)以及对64bit系统的支持,个人经过评估,也请教了一些现在在使用T7XXX系列U的人,感觉64bit在未来1-2年内估计难成主流,到那时候可能连本子都换了,而且发热量不小,遂决定选择T2500,性价比优秀,功率低主频高,性能强劲。
&&& 需要特别提醒:某些主板升级高等级CPU(例如:45nm Penryn系列产品)需要刷最新的BIOS,可去官方网站下载。
#p#副标题#e#
CPU导购技巧及识别方法:
&&& 对于笔记本CPU的选购,相信大部分玩家都不太了解,其实这里的学问和奥秘远高于台式机内CPU,比如就同一款型号来讲,就会有不下于5种的选择方式,其中几种是笔者强烈不推荐的,况且还有在同系列命名下,却有不同主板的支持,十分论乱,所以正确的选择CPU就成为了升级笔记本最大的难题!下面就通过结合笔者本身的经验和对网络资料的整理,做出以下对比.希望大家对CPU有一种新的认识,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 一般要升级笔记本CPU无非是在一些二手店或是淘宝可以买到,一般是以下几种版本,其中最好的当属拆机版,虽然也是二手,但是是Intel原厂正式版,性能和稳定性都是最好的,一些加针和加座版本,都是JS手工完成的,稳定性实难保证,还有就是工程版本,这里的学问更多,如果不加以研究,买工程U就只能用赌博来形容,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有升级笔记本CPU时,有哪几类CPU会被我们所遇到:
&&& ● 第一种类:正式原针PGA版(Intel原装正式版)
标准的原针正式版T7300截图
正式版在我们平常选购中一般都是二手店的拆机而来
&&& PGA封装是反转芯片针脚栅格阵列的缩写,这种封装中有针脚插入插座。是笔记本中常用的版本,首先对于笔记本来说,最稳定、最昂贵、对发热量控制最好的就是这种PGA原针正式版,市售笔记本可以轻易拆下的都是这种产品,是经过反复测试后出厂销售的,所以这种在淘宝以及二手店内价格最为昂贵,大约较其他版本贵1/3左右的价格。也有盒装的版本可以通过特殊的渠道购买到,但是价格之高,难以作为推荐的首选。首先Intel的CPU质量十分过硬,所以如果不是人为损坏,基本很难有坏的机率。再者,Intel的CPU在温度到100摄氏度都会启动自动保护,这个是很过硬的技术,所以避免了温度过高而烧毁CPU的现象出现,所以选择淘宝及二手店的拆机版也是最佳的选择。笔者强烈推荐CPU升级首选此类产品。
#p#副标题#e#
●& 第二种类:正式非原针BGA版(Intel原装无针版)
没有找到CPU BGA版没加针的原样,只能拿GPU的代替演示
&& 我们先要弄明白的是何为笔记本CPU的BGA版?所谓的BGA ,就是一种CPU的封装形式,原本是没有针脚的,为一小颗颗锡珠状态(如图A),BGA的CPU主要用于较薄较微型的笔记本电脑上,因为BGA的通常都是低电压或者超低电压的CPU,这样的U是直接焊接在笔记本电脑的主板上的,这样的CPU基本排除个人用户私自拆卸升级CPU的可能性。所以这类CPU有很大的价格优势,通过JS的二次加针模拟成PGA版本,但实质还有不小的差别,通常比同类原针产品价格低很多。
&&& 现在我们就拿945芯片组的T2600实物图片来说明,一般BGA版有2种加针脚的方式,一种是加一层针坐,第2种是直接焊针,市场上多见于第一种。
◎ CPU加坐版:非原针BGA处理器
通过CPU加坐实现与笔记本CPU插座的相结合
BGA版T2600标准的加坐样图,相比正式原针版,厚大约1MM
&&& 上图为BGA版CPU加座实物图,可以清楚的看见在CPU的底部多了一层针座,以吻合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主板的插针式接口。但这种改装是极其粗糙的,CPU与插针的连接部分使用类似胶水的物质连接,插针PCB板的颜色也与正常CPU不同。这样的拙劣改装导致该处理器整体高度比正常产品高出将近1mm,这将会造成CPU散热部分的问题。但就CPU本质而言,是经原厂测试过的产品,不会有问题。但是经过硬改后,479锡珠变成478针,不排除有兼容问题,小心为上,笔者不推荐升级此类产品。
#p#副标题#e#
◎ CPU加针版:非原针BGA处理器
相比Intel原针版,右边的JS加针版,加针工艺相当粗糙
加针版的BGA处理器在焊功上与Intel原厂技术天壤之别
&&& 就上图相比较而言,左边为Intel原厂原针,右边为JS手工加针,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工艺上都相差悬殊。BGA版焊点参差不齐,大小不一。虽然都为正式版本,但限于应用到不同领域,很明显看出,BGA版相对比PGA版核心多了一个陶瓷电容,无论功用如何,加针版CPU都不在推荐范围之内,相比原针正式版的价格,便宜近2/5。相信这也是打动消费者的最关键因素,总而言之此类CPU优点在于价格便宜;缺点式使用需碰运气。
#p#副标题#e#
●& 第三种类:非正式原针PGA工程版(Intel工程样版)
&&&& ES版顾名思义即Engine Sample的缩写,即工程样品。ES版的CPU是没有锁倍频的,正式版的是倍频锁死的(除特殊处理器,如目前的X 是Intel专门为移动平台超频所设计的几款极品处理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ES是超频玩家的极品。然而在笔记本上进行超频的玩家凤毛麟角,纯属极度发烧级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不锁倍频没有任何意义,稳定低温才是王道。
&&& 笔记本ES版CPU同桌面级CPU大同小异,分正显和非正显两种,依照不用步进可以区别U的稳定与否,例如:A1,B1,B2,CO,E0等等,往往字母越靠后的版本越接近正式版,性能和稳定性越高,并可以正常显示,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如果能在电脑属性中显示具体型号的ES都已经接近正式版,推荐购买时问清楚是否正显就可以了,建议购买此类产品。
此ES版本,与正式版本基本相同,性能接近,推荐购买
此ES版本,为工程最早样本,稳定难以衡量,不推荐购买
&&& 一般说,正式版的CPU的芯片上方都会有SL字母开头正规编号,而ES却没有SL的字样,依照上方ES版CPU实图所示,都是以XXXX ES来表示,在CPU表面无法看出具体频率和缓存及前线总端,当然,除非是打磨的ES版印上正式板的字样。正显的ES版相比非正显ES贵上一些,但是却可以与正式版想媲美,而售价确仍只有正式的2/3左右。&
#p#副标题#e#
Intel移动CPU型号太混乱:升级购买切忌看清
&&& 看过了上面的CPU类型识别技巧,可是面对着型号各异且混乱的移动CPU市场中,光靠选购CPU类型还是远远不够的,其实Intel移动CPU型号的识别更是重中之重,光看那混乱的命名,就足以让人一头雾水。
● 五次平台升级是型号混乱的罪魁祸首
从2003年发布迅驰平台以来,短短5年内竟然进行了五次升级(分别为Sonoma、Napa、Napa Refresh、Santo Rosa和Montevina)。
Intel前进得如此之快,已经让用户从最初的新鲜、激动,到了现在的困惑和迷糊。当然也有人在这种局面中得到了好处,那就是借人们对迅驰平台的标准不了解的事实进行宣传并获利者。他们将所有采用Intel965芯片组的笔记本电脑均称为&迅驰4&,而Intel官方并没有采用过这一命名,对消费者灌输错误的概念;另一方面,他们利用普通消费者对CPU频率敏感而对芯片组不敏感的弱点,将一些较老的机型以高价位销售给用户。
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更新,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可是现在的局面却对许多消费者造成了困惑,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了解得非常透彻,最终只好随便选择一款机器了事。然而这样的结果,也许并不应该由用户来承担。
#p#副标题#e#
● 混乱源于酷睿时代
酷睿(Core Duo)处理器刚发布时,命名规格还是比较明确的。以双核处理器为例,按照频率高低从TGHz)至TGHz)一字排开,均内建2MB二级缓存、采用667MHz前端总线。
最初的酷睿双核T2300 2M缓存 667MHz外频
后来为了进一步占领低端市场,Intel先是发布了没有虚拟化技术的&缩水版&产品T2300E(同样采用667MHz前端总线),接着又发布了前端总线为533MHz的T2050、T2250、T2350、T2450等几款处理器。
在这四款&缩水版&处理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T2050,因为在之后不久,Intel就发布了T2060、T2080、T2130等三款处理器,但是与T2050属于&酷睿&不同的是,这三款处理器被纳入&奔腾双核&(Pentium Dual-core)体系,它们的系统前端总线也是533MHz,但是二级缓存只有1MB。
奔腾双核和低端酷睿处理器同样采用65nm工艺、533MHz前端总线,区别仅在于二级缓存仅为1MB,性能相对较低,因此被一些用户戏称为&双核赛扬&。
#p#副标题#e#
● 酷睿2时代的接口迷乱
&值得庆幸&的是,T2050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就退出了市场,Intel的低端笔记本处理器仍以T2060和T2080以及赛扬处理器为主打,同时中高端市场迅速进入了酷睿2(Core 2 Duo)时代。然而,这个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最早上市的酷睿2双核 2MB二级缓存/667Mhz外频
初期的酷睿2处理器型号也比较易于辨识:T5x00系列为2MB二级缓存/667Mhz前端总线、T7x00系列为4MB二级缓存/800MHz前端总线。其中,T5500、T5600、T7200、T7400、T7600等产品均采用Socket M接口,而T7300、T7500、T7700则采用Socket P接口。
没过多久,这种规律就被一系列低端产品所打乱&&
首先,出现了只有2MB二级缓存的T7100(Socket P);
然而,出现了FSB为533MHz的T5200和T5300(Socket M);
接着,出现了T5250和T5450两款产品(Socket P);
最后,出现了采用800MHz前端总线/2MB二级缓存的T5470(Socket P)。
由于这些处理器采用不同的接口,也就是说,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芯片组,因此组合出来的产品在性能上也就有了和其型号数字不一样的结果。比如说,T5300比T5250数字更大,但是前者只能搭配945芯片组而后者搭配965芯片组,因此采用T5500的笔记本性能并不一定强于T5450。这就为用户造成了困惑。
#p#副标题#e#
移动CPU主流新贵逐一分析:
赛扬T1600、奔腾T、酷睿T/P
最近部分市场反应速度快的笔记本电脑品牌的产品上,出现了几个新型号的英特尔移动处理器,比如赛扬双核T1600、奔腾双核T3200、奔腾双核T4200、酷睿2双核T5800、酷睿2双核T6400、酷睿2双核P7350、酷睿2双核P8400等等,对于这些新面孔许多人还比较陌生,他们到底具有怎样的性能?值不值得选择呢?下面就以逐一对比的方式来为大家解读。
&移动CPU新贵逐一分析:T
号称赛扬双核的奔腾双核T1600处理器
先来谈谈赛扬双核T1600这款新处理器,从型号名称上来看似乎是前段时间在市场上广泛采用的赛扬双核T1400的升级版,可是它的主频却只有1.66GHz,比TGHz主频还要低,这是怎么回事呢?再看看其他参数你就会赫然发现,这颗赛扬双核T1600竟然是667MHz的前端总线和1MB的二级缓存,均比TMHz前端总线和512KB的二级缓存要强悍多了,前端总线频率甚至比之前主流的奔腾双核T2390还要高。从各项参数来看,T1600是完全应该放入奔腾系列的,而英特尔却将其放入了赛扬系列,其价格也相应地进入赛扬的区间,因此赛扬双核T1600无疑是当前最具性价比的笔记本处理器之一
最强的奔腾双核T3200
再来看看奔腾双核T3200这颗奔腾系列的新处理器,2.0GHz主频,667MHz前端总线,这两项参数都与更高一级的酷睿2双核T5750相同,而将之前主流的奔腾双核T2390远远甩在了后面。
#p#副标题#e#
移动CPU新贵逐一分析:T/P8400
T5800是酷睿T7250的换名版
酷睿2双核T5800又是一颗什么样的处理器呢?与之前如日中天的酷睿2双核T5750进行比较你就会发现,T5800将前端总线频率提升到了800MHz,而其他参数完全相同,这样的参数是不是似曾相识?看看表中下面一行列出的曾经红极一时,现在还有许多在售的老本上采用的酷睿2双核T7250吧,参数完全相同?没错,T5800实际上就是以前更高阶的T7系列的T7250处理器,只不过换了名字放入了T5系列,并将价格降到了与T5750相同的价位,从而将本来正当红的T5750彻底踢出了局。
45nm酷睿2双核T8100真正接班人P7350
P8400是P7350的高频版本 规格没有变化
去年7月,英特尔正式发布了代号为Montevina的迅驰2平台,其中处理器部分采用了改良后的45nm酷睿微架构,采用更快地前端总线频率,还加入了更为先进的SSE4.1多媒体指令集,在视频编解码相关应用中会有明显的效能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首次推出了功耗仅为25W的P系列处理器,它们和T系列的区别在于功耗降低了10W,因此发热量更小、笔记本续航时间更长,而性能方面则没有受到任何影响,P7350和主频更高的P8400均是这种综合表象极为出色的新处理器。虽然P7XXX与P8XXX命名方式不同,但是基本规格没有改变,只是P8XXX主频更高。两者与之前推出的45nm酷睿2双核T8100比起来,在二级缓存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将前端总线提升到了1066MHz,而功耗却降低了10W,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相比之下,T8100这颗过渡期的产物也就无可避免地寿终正寝了。
#p#副标题#e#
移动CPU新贵逐一分析:T
从对以上几款处理器的分析可以看到,英特尔笔记本处理器序列正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尤其明显的是最低端的赛扬双核和最高端的新酷睿2双核。这里面有个有趣的现象,英特尔似乎在有意识地提升每一档处理器的台阶,或者说在将原本高阶的处理器放入低一阶的产品序列中,这在T1600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相对来说,位于中端主流的奔腾双核和酷睿2双核T5系列这次的提升似乎少了点,这点多少有点令人遗憾,不过英特尔最新推出的基于45纳米Penryn架构的奔腾双核T4200处理器和酷睿T6400处理器将拉开新老奔腾双核之间的差距,同时蚕食更多中端市场,加快老款酷睿2处理器的退市速度:
两款奔腾双核移动处理器参数对比
处理器型号
最高指令集
&&& T4200是奔腾双核TGHz)的升级版,主频没变,依然是2.0G,前端总线提升至800MHz,制造工艺升级为45nm,核心升级为Penryn核心,升级为SSE4.1多媒体指令集。
&&& T6400是酷睿2双核T5800的升级版,主频没变,依然是2.0G,制造工艺升级为45nm,核心升级为Penryn核心,升级为SSE4.1多媒体指令集。
#p#副标题#e#
● 新一代Montevina平台分析:全面支持DDR3内存
从Carmel,Sonoma,Napa,到Santa Rosa四个平台,英特尔分别发布了代号为Banias,Dothan,Yonah/Merom以及Merom/Penryn的移动处理器。而迅驰&Centrino&作为移动平台的总称,在市场方面,被习惯地称呼为迅驰1,迅驰2,迅驰3,迅驰4,乃至迅驰4.5。
迅驰 2平台芯片组列表
当英特尔宣布了下一代Montevina平台将发布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按照阿拉伯数字顺序为其取名&迅驰5&,不过英特尔宣布了Montevina的新名称为&Centrino 2&迅驰2。从英特尔的命名方式来看,英特尔对迅驰2应该是抱了相当大的信心,同时也是在消费市场理清和简化其产品的命名,避免出现混淆。
接口方面,第一批Penryn移动处理器依旧采用了Socket-P接口,TDP同样为35W,与现在主流的Merom核心处理器相同,因此可以实现与965系列芯片组的无缝连接。笔记本厂商无需改变笔记本线路的布局以及散热结构,即可直接升级至这种基于最新工艺设计的产品。
因此笔记本厂商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流水线直接在现有的Santa Rosa平台(即现在的965主板系列)上生产Penryn核心的笔记本电脑,从而保证了前期供货的充足。对用户而言,也可以从零售渠道购买全新的Penryn处理器,只需升级一下笔记本的BIOS,也可以体验到新核心带来的澎湃动力。
#p#副标题#e#
近期笔者花费一下午的时间收集45nm及65nm工艺Intel全部移动处理器参数,近百款型号汇总成表,堪称目前市售最新最广最全的移动CPU数据表。
不少打算购买笔记本的用户,不知道在处理器上如何挑选,通过此表可一一对比,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而对于笔记本升级CPU的用户,更可谓事半功倍,对比型号主板就可以挑选最优型号搭配,再也不用盲目的漫天搜索,一劳永逸。
& Intel常见65nm工艺CPU汇总表
#p#副标题#e#
Intel常见45nm工艺CPU汇总表
#p#副标题#e#
编辑推荐945P/GM主板CPU型号:酷睿2 T7200&或 酷睿 T
&&& 对于上代945主板来说,支持目前的移动CPU还是不少的,淘宝上的产品种类也很齐全。对于对性能要求较高且需要升级64位系统的用户,笔者建议选购酷睿2 T7200 正式版本型号,酷睿2核心,拥有4M的二级缓存,2.0G主频,支持64位。原针正式拆机版价格在900元左右,另外也可以选择带正显的ES版本,价格大约700元左右。不建议T7XXX系列选择更高端的型号,性能提升有限,且价格昂贵。对于性能要求一般,且温度功耗有需求的用户,推荐T2500或T2600,主频2.0G和2.16G,667外频,2M二级缓存,正式拆机版价格分别为500元和600元左右,ES正显价格分别为400和450元。在这里不推荐T5XXX系列,一是因为性能相比T2XXX提升有限,只是多了支持64位系统的功能,暂时普及很难,最重要的是经笔者体验1.83G主频的T5600速度不比2G主频的T2500快,温度却高了不少。还有就是对于只有533外频的T2XXX系列,例如:T2350,T2450,虽然具有较高主频,但是外频的阉割,导致667MHz内存只运行在533基础上,影响内部传输速度,也不推荐选购。
编辑推荐965P/GM P/GM45/GM47主板CPU型号:酷睿2 P
&&& 965是Intel最目前比较流行的笔记本主板,相对于上代945主板CPU接口发生了改变,两代CPU并不兼容,大部分3000元-4000元左右的笔记本随机的CPU都为奔腾双核的T2XXX系列,虽然看似相比945主板的T2XXX型号高了,可是性能却严重缩水,2M缓存缩减至1M,667外频缩减至533,虽然架构为酷睿2代却称不上酷睿,只能叫奔腾。建议普通用户推荐直接升级成最新45nm型号酷睿2 T6400,2M二级缓存,2G主频,速度还算可以,支持最新SSE4功能,主要是45nm工艺,可以降低温度和功耗,原装拆机正式版价格800元左右。追求更高的用户可以选择酷睿2 P8600,主频更高,具备3M二级缓存,目前原装拆机版大约1300元左右。再高端的CPU就不建议了,因为散热条件可能不允许。最后提醒一下,如果笔记本中原装带酷睿2 T5XXX系列就不建议升级CPU,对性能提升不明显,实际应用效果不明显。
打造完美笔记本DIY平台,欢迎广大玩家积极讨论
笔记本CPU升级注意事项
& 1.笔记本CPU升级,除了对CPU封装结构要有一定的了解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拆机经验。因为升级CPU时必然要涉及到拆卸,然而厂家是不允许用户自己拆装笔记本的,所以往往采用保修失效等条款来限制用户的这种行为,因此笔者不赞成对那些还在保修范围之内的笔记本电脑升级CPU。
& 2.虽然笔记本CPU升级可以带来一定性能的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整机温度升高,电池使用时间缩短等副作用。因此在给CPU升级时,应当以整机稳定性为重。特别是在升级之后要做好散热工作。
& 3.如果笔记本CPU升级之后仅仅是主频提高了100~200Hz的话,则系统的提升远不如增加内存或更换高转速硬盘明显。因此,对于同级别CPU的升级,除非频率提升幅度大(比如从酷睿TG升级到酷睿TG),不然实在没有升级的意义。
& 4.笔记本CPU升级前最好到厂商的网站上下载硬件维护手册并仔细阅读。拆卸笔记本时一定要&胆大、心细&。若有多颗螺丝需要拧开的部件(特别是散热器上),松开时一定要每颗先拧松一点,然后再逐颗松开,切忌一次把一颗完全拧出来而其他的还没有拧松。
& 5.同平台下升级移动处理器,一般没什么关系,看清接口,直接更换CPU就可以,例如:945芯片从酷睿T2300升级到酷睿2 T5600,这种接口相同而且平台相同,但是如果965芯片主板升级45nm处理器产品就要注意,因为之前的965主板没有最新的BIOS支持,对于最新的45nm产品,在识别上或是兼容性上有问题,所以在升级更高版本CPU前,一定要去官方刷新最新的主板BIOS。
&&& 但是我们仍然郑重向消费者提醒,使用测试版本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系统问题。对于可以正显的版本,几率很小。但是相比最早的工程版,可能几率会很大,并且在散热上较正式版大很多。两款产品的近照对比,主频、缓存和外频都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陈晨
<div style="float: width:255 margin:1px 0;"}
厂商投稿 产品评测/网站合作/010-84383 友情链接:029- 京公网安备55号
Copyright@
驱动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 hz代表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