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卢仁峰的湖北工匠事迹材料料总结

查看: 21614|回复: 4
大国工匠-卢仁峰(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99大改的新批次有一线希望正在生产当中)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lixiang3248 于
20:43 编辑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卢仁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大成装备制造公司高级焊接技师
从视频中看,99大改的新批次有一线希望正在生产当中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什么叫做‘一线希望’?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视频中的旁白解说,全文如下——
焊侠 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卢仁峰:一只手也能焊坦克
15:04:27我要分享 3条评论
在今年9.3胜利日大阅兵的装备方阵中,打头阵的是国产坦克装甲车辆方阵。这些现代战争中的铁骑拥有坚固的身躯,甚至足以阻挡炮弹的攻击。但是,它们这样的钢筋铁骨也是用一块一块的钢板焊接而成,而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的是中国兵器首席技师——“独臂焊侠”卢仁峰。
卢仁峰:战车车体焊接滴水不漏是保证战斗力的关键
近日,央视记者走进了卢仁峰的日常工作,在位于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的一个车间里,一台国产装甲战车的车体正在进行水池试验。负责战车车体焊接工作的卢仁峰站在水池边,紧盯着车体里的任何细微变化。
卢仁峰告诉记者,车底到侧板、车尾到车头,共400多条焊缝一条都不能漏,两栖车涉及到航海和涉水,如果这都保证不了,那官兵的生命承担不起。战场上,装甲战车可能要遭遇冲过水域的挑战,车体焊接滴水不漏是保证战斗力的关键。能在这样关键技术岗位上成为能手,这是卢仁峰年轻时梦寐以求的事。
640.jpg (34.03 KB, 下载次数: 6)
20:49 上传
卢仁峰刚到焊接车间时,就给自己定下目标,除工作外,每天加焊50根焊条练基本功。经过三年日积月累的刻苦训练,他的焊接技术日臻成熟。有一次,工厂里一条水管爆裂,要抢修又不能停水,这让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卢仁峰赶到后,非常漂亮地焊住,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惊讶。
遭遇打击左手被切掉 “独臂焊侠”一只手也能焊坦克
带水焊接成为卢仁峰的招牌绝活,让他成为厂里有名的能人。然而这时,他却遭遇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左手被剪板机切掉。被切去的左手虽然勉强接上,但已完全丧失功能,别说辅助焊接工作,就连生活中端杯水都做不到。沮丧、绝望的卢仁峰,甚至想到离婚以免拖累当时新婚的妻子。
640 (1).jpg (111.25 KB, 下载次数: 5)
20:49 上传
失去一只手,卢仁峰还能像普通人一样干焊接吗?身边的同事和领导,都很怀疑。那段日子,卢仁峰一直泡在车间,一次次练习,寻找替代两只手的办法。利用特制手套、牙咬焊帽,卢仁峰楞是靠这些办法,不仅恢复焊接技术,甚至在技能大赛中夺得不错的名次,“独臂焊侠”的称号也在车间喊了起来。
为焊接国之重器 卢仁峰数百次攻关终找到窍门
21世纪初,我国正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这些国之重器使用坚硬的特种钢材作为装甲。然而这种材料的焊接难度极高,这让卢仁峰和同事们一筹莫展。
640 (2).jpg (59.98 KB, 下载次数: 6)
20:49 上传
看到如此高难度的挑战,很多人打起退堂鼓,但卢仁峰坚持了下来。卢仁峰说,当时拿一共133对试片去做工艺试验,前九十几次都不理想。最后经过数百次攻关,卢仁峰终于找到窍门,攻克了难关。徒弟付阿什楞告诉记者,卢仁峰对技术、工作的态度,就是一种信仰,这些年他凭着一份信仰坚持了下来。
卢仁峰:别人干不了都交给我攻关 这是金钱换不到的
这些年,卢任峰带过很多徒弟,甚至他的徒孙都已经在焊接领域崭露头角。他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变成程序,教给焊接机器人,成为国产战车大规模生产的加速器。
日,国产坦克装甲车辆组成的突击方队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包括99A型主战坦克这样的一批明星装备,都出自卢仁峰所在的焊接车间。卢仁峰说,阅兵看到的车真漂亮,那天他真的很快乐。卢仁峰告诉记者,几年了,他干了一项又一项大工程,很多别人干不了的材料都交给他攻关,这是金钱换不到的。
640 (3).jpg (27.76 KB, 下载次数: 6)
20:49 上传
卢仁峰这辈子经历挫折、失败的打击,他却执着地在焊接这个岗位上坚守36年,即使左手伤残也改变不了他爱一行就干到底,追求完美的决心,这种执着就像是一条焊缝一样,把他和国防工业牢牢连接在了一起。而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的信仰,更是天安门广场阅兵方阵中国之重器的力量之源。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什么叫做‘一线希望’?
就是——希望不是很大,但是确实有那么一点,能给大家留下一点想象的空间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F1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61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什么是 “大国工匠” ?
什么是 “大国工匠” ?
9月3日,抗日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举行,一大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之重器”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在这些武器装备的背后,有一批朴实平凡,默默无闻却又身怀绝技的军工人,他们或拥有超越机械的操作精度,或能完成极端复杂的组装工作,或在无人敢于尝试的危险领域发挥着技艺和胆量,同时也用自己默默的坚守诠释着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这些“铸剑者”虽然背上没有刺着“精忠报国”,但他们的心中一直装着祖国,有信念、有信仰、有梦想,在他们身上,透射出来的是忠诚、奉献、专注、踏实,诠释的是这个时代的价值灯塔。△《大国工匠》第二季人物宣传片合集2015年国庆节,《大国工匠》第二季再次将镜头对准了这些岗位特殊,技艺过人、身份平凡的“铸剑人”,用震撼人心的影像向“大国工匠”致敬。至10月8日,央视新闻发起的微博话题#大国工匠#阅读量超过1.3亿,网友讨论超4万,“大国工匠”和他们亲手打磨的“国之重器”成为国庆假期里热议的话题之一。在深入生产一线采访的记者的眼中,这些大国工匠是什么样的人?在他们眼中,什么才算得上是“大国工匠”?▲ 点击图片查阅本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走近他们是我生平之幸? 记者:王凯博徐立平一家8口都是航天人,母亲对两个儿子岗位选择的建议,都是到最危险的岗位去,“有国才有家”是她对孩子的教诲。所以,徐立平和弟弟都在一级危险的岗位上。长得帅,是几乎见过徐立平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徐立平却说,他的弟弟比他还帅,但弟弟却在工作中烧伤,面积高达70%!徐立平一生的遗憾就是母亲患癌化疗期间,最需要他的时候,作为家中长子,他因工作未能在母亲身边。而这位母亲平生的唯一一次落泪,是自己患癌化疗期间,分了孩子的心!一位伟大的母亲,托起了大国的工匠。 “这么危险,有没有想过调离?”,徐立平认真思索了好一会儿,说:“我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这么问,感觉很突然。”这就是两代军工的选择,能够走近他们,传达他们的家国情怀,是我生平之幸。▲ 点击图片查阅本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什么是真正的“大国工匠”?? 记者:文为民我们拍摄时,方文墨和他的徒弟们正在备战九月底即将举行的沈阳市“超级技工”大赛。方文墨要求徒弟们每天早上5点多到岗,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接着训练,训练中方文墨在不停地纠正徒弟的姿势。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拍摄,方文墨不好在镜头前表现得太狠。但训练完,徒弟们就纷纷开始“控诉”他们的师傅:方文墨平时看他们动作没做好会用大巴掌拍脑袋;甚至踢过他们的屁股。我问徒弟们“记恨不?”徒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严师出高徒啊!”跟方文墨的同事座谈了解情况时,听一个70后的师傅说到这样一个现象:“70后主动加班、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但“方文墨班组”成立不到一年,在他那些以前很淘气的徒弟中,已经有两个成为了沈飞的技能带头人。我想,真正的“大国工匠”,他身上应该有一种榜样的力量:不但自己干得出色,他的“工匠精神”还能感染和带动周围的人,只有大家一起,形成合力,中国的制造业水平才能得到整体提高,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点击图片查阅本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为什么坚持可贵?? 记者:吴杰为什么坚持可贵?也许因为人的本性里都有容易放弃的东西,生活中也总有让你放弃的条件。卢仁峰年轻时失去左手,如果不干焊接工作,没有人会去责怪他,单位甚至还给他安排了比较轻松的工作,他管三十年仓库也一样可以做到爱岗敬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他坚持了自己的梦想,那个已经离自己远得几乎看不见的梦想,在三十年前,这无疑是一次拼搏,他拼了,他成功了,人人都说,没想到卢仁峰选的路是对的,而且这么难还走下来了。从焊接管道到焊接坦克,卢仁峰也不是生来就懂什么叫做国家利益、民族大义,到今天,手握着多项国家重点工程攻关课题的他依然说不出什么高大上的语句给这期节目点题。他只是实在地认为,自己今天的成就,如果不给国家创造出价值,那就没有意义;如果不干出些别人干不了的活,那就不配叫大师。即使获得了许多荣誉,干出最牛的焊接产品依然是他的初心。我们这个时代,缺少大师,也许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坚持。  ▲ 点击图片查阅本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沉默的力量? 记者:李宁说实话,采访毛腊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这绝对不是一个记者希望遇到的采访对象。话不多,而且还都是贵州话;用时髦的话说,他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采访初期真的是不知所措。所幸,窗户纸捅破了。他相貌平平,走在大街上,你甚至都不会多看他一眼;他语不惊人,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个老实人,在另一些人看来,这个人木讷,甚至有些窝囊。然而,当你为国之利器喝彩时,当你为祖国强大欢呼时,你可曾知道,支撑这强大国防的力量,正是千千万万如毛腊生一样的普通工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朱自清散文中,父亲的那个背影令无数人动容,而在片子的结尾处,毛腊生的背影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平凡之中蕴藏的伟大。感谢毛腊生,让我感受到沉默的力量。  ▲ 点击图片查阅本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军工绣娘:人剑合一 物我两忘? 记者:张芊芊采访中看潘玉华埋头操作,在硬币大的电子板上焊接1144根细小铅柱,就好像高僧打坐一样,心无杂念、全神贯注,人、心、手合而为一。千锤百炼造就的稳定手感,加上无比的耐心和毅力,让一千次操作如出一辙。潘玉华说这一生受奶奶影响最大。奶奶是蜀绣高手,她从小看奶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鸟鱼虫都活灵活现,色彩变幻万千。虽然没有继承奶奶的刺绣手艺,但是奶奶刺绣时那份专注、忘我的境界深深植进潘玉华的内心。潘玉华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给她讲过《铸剑》的神话故事,干将、莫邪将自己的身躯投入烈火最终铸成传世宝剑。我终于明白,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子为何能成为我国军工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大师。因为她的血脉中传承了中华民族那份人剑合一、物我两忘的匠心文化,将手艺和生命融为一体。蜀绣织进了绣娘的心血和灵魂,而潘玉华做的焊接产品也代表了她的人格。我们的节目播出后,很多网友对“手工打造”PK“机械加工”展开了热烈讨论。高端的军工产品还靠手工制造是否意味着我们国家制造业的落后?一位设计师告诉我,最好的奢侈品都是手工打造的,顶级汽车甚至螺丝钉都要手工制作。手工的灵性是机器无可比拟的。工匠在制作时思考、体会和期待都会融入产品,产品会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机器的背后永远是人。重点不是手工强还是机器强,而是做事情那份执着专注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国的现代制造业也会继续成为国人的骄傲。▲ 点击图片查阅本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特殊的“螺丝钉” 快乐的“猪八戒” ? 记者:杨潇初见巩鹏,感觉他就像平时胡同里见到的大哥,一口京腔,光着膀子摇着把蒲扇,满嘴都是玩笑,随口一句都能透着一股子幽默。所以,普通人一个,而且容易接触、好说话,这是巩鹏给人最初的印象。但是,“真人不露相”。走在钳工班里,每当有人喊他名字的时候,你会立刻感受到他的权威以及多么与众不同。整个单位里,谁见了巩鹏,都会喊他一声:“大师”。首席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等等,以及放了满满一屋子的奖状,都足以用来总结巩鹏的成绩。但是,当我在采访中问他,你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时,他的回答让我感到特别意外。巩鹏却说:“我们这个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工作,但是把一百件一千件平凡的事情,都能把它做到极致,我觉得这是我的一种骄傲。”坚持做一枚导弹上特殊的螺丝钉,这就是巩鹏给自己的定位。爱工作、爱军工、更爱生活的巩鹏,希望自己每天都快乐。让我们意外的另一件事,是巩鹏之所以称为“大师”的另一把刷子:巩鹏为了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特别喜欢雕刻,他雕的橄榄核、核桃,雕工精美,甚至已经在潘家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为此,他特意给自己起了一个“天蓬”的所谓“艺名”。说到为何起这样一个名,他解释到:他看重的,就是猪八戒这种平平凡凡、快快乐乐、关键时刻能起作用的特质。你说巩鹏普通吗?我一定会告诉你,太普通了,普通到扔进人堆里肯定找不出来。但看过节目后,你会认为他普通吗?你一定会告诉我,他太牛了!▲ 点击图片查阅本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不食人间烟火的工作狂人? 记者:李欣我这次拍摄的“大国工匠”是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的钳工张新停,36岁成为高级技师,38岁获国务院政府津贴。他的工作是制造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专业术语叫“工装”,用它们给弹药从零部件到总装完成后的各个环节把关,使它们能够完美地达到设计要求。追求完美,见不得瑕疵,这是所有工匠都具有的品质。张新停不善言辞,但他却拍着胸脯说,“我自己心里有一个标准,活儿能做多好就往多好的做”。张新停心里的这个标准是什么?他的儿子,一个16岁的少年对自己老爸更为理解:“我老爸不需要追求完美中的完美,做的这个活儿只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国家”。正是心里有国有家,他们摸着自己的良心,每天自己跟自己较劲,日复一日地创造着奇迹。工作中,张新停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工作狂人;生活中,他对父母,对爱人、对儿子满怀深深的爱,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不能全力照顾他们,但是我清楚地感觉到了,他在全力以赴地去承担起儿子、丈夫、父亲的重任。身为儿子,他对父母的爱里有对老人的疼惜、照顾,也有做儿子的撒娇,拍摄他给父亲理发时,旁边的我再也忍不住,落泪了。在家里,他穿上花围裙,做饭炒菜,还一定要我们尝尝他的手艺。张新停就是这样一个爱着国家、爱着亲人,对工作、对生活勇于担当,充满了热情的大国工匠。 ▲ 点击图片查阅本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这个工匠不一样? 记者:张雷阳光开朗是我对李世锋的第一印象。在没见到他本人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对“工匠”的印象还是那种生活上不拘小节,满头大汗、满手老茧的手艺人,而李世锋不一样。在他家里我们看到了一尘不染的地面和讲究的茶道、名家的书法绘画和从各地旅游时带回来的特色纪念品,甚至,他还会和我聊电影《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中的笑点。爱笑爱美爱生活,可能是这位可以用一把榔头将飞机钢板加工精度控制在0.02毫米的“大国工匠”的另一面。但李世锋认为,这些都是相通的,一个不爱生活不追求品质、不讲究完美的工匠只是一个“工匠”,和大师还差很远。采访中,我问李世锋“如何理解工匠精神?”他说,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对极致和美永不停息的追求和努力。可以做到100分的题,就是99.9也不能交卷。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我们的工业、我们的国防不可能不强大。▲ 点击图片查阅本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把自己想象成一台机器”? 记者:郑连凯采访洪海涛,并不像预想的那么顺畅,他对于交流有一种天生的隔阂感,他甚至认为,正因为自己不爱表达,才成就了一身的手艺。沉默寡言的特点,于他或许是技艺的源泉,于我,就是创作的死穴。我曾经和他开玩笑说,你介绍完之后,感觉这活儿不像你干的,他苦笑着说,对不起,我就这样……他是军工子弟,从小向往军营,他是航天技术能手,掌握着导弹点火孔的精细打磨技艺,能把导弹部件打磨到0.01毫米的精度。这些让同行竖大拇哥的手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的车床上:用机床生切鸡蛋滴水不漏、软切钢丝分毫不差。在那个瞬间,他是自信和从容的,但离开车床,面对采访,他经常手足无措。或许他真的像他说的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台机器,只有在机器面前他才能找到天人合一的灵感。我们要记录的不就是这种原生态的真实吗?而捍卫这份真实感的,是他用21年时光打磨成了一对巧手和一双慧眼。作为一名记者,一位见证者,我该记录的正是这份执着,有些木讷的执着。他是一种精神,也是一份力量,他支撑起的是产业工人肩头的责任,点燃的是导弹升空瞬间迸发的无穷力量。  后记:大国工匠,我们缘何选择他们  经济新闻部制片人 崔霞△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主任肖振生听取《大国工匠》第二季拍摄方案的汇报。△国庆假期期间,《大国工匠》制作团队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后排左起:制片人崔霞、记者张雷、李宁,前排:记者吴杰。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节,“大国工匠”又一次成为网络热词。在这个“工业4.0”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时代,还有这么多人在关注用双手追求极致工艺的“工匠精神”,关注这些脚踏实地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普通人,很是让我感动。△央视新闻中心经济部副主任姜秋镝(前排左一)、制片人岳群(后排)与记者杨潇(右)一起讨论节目修改意见。这些年一直负责军工领域的报道,似乎和他们之间已经有了一种血脉相连的感情。2012年,我在报道中认识了认识了用生命托起中国战鹰的军工人——罗阳,我们从未谋面,但罗阳和他家人以及他身边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简单却深入骨髓的中华传统美德:谦卑、律己、为他人着想,在家尽孝、为国尽忠。△记者李欣(左)采访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的钳工张新停。军工企业通常座落在远离喧嚣的市区,甚至大山深处,这几乎产生了一种类似于保鲜盒的效果。在飞速发展的工业时代,高产量、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成为制造业的主流,这些军工人似乎成了“非主流”,而且他们是沉默的。五一期间《大国工匠》第一季的每一集节目的评论中,就有网友对此不理解,“都什么年代了,还需要用手工操作,真是太落后了”。△记者张芊芊(中)采访“军工绣娘”潘玉华。但这一季,我们又把目光聚焦在了这些“非主流”身上。这一季的 九个人物,是“9·3阅兵”主力装备背后的关键人物,他们或为战机制造零部件,或为导弹制造壳体,或为坦克焊接钢板……这些人常年默默无闻,甚至他们的岗位都鲜有人知晓。△为不影响拍摄,记者王凯博(中)采访“雕刻火药的人”徐立平时,蹲下用话筒收声。为导弹发动机雕刻火药药面的徐立平,从事着一个火花就可能失去生命的高危工种长达28年,只因母亲一句“没有国何有家”的教诲;焊工卢仁峰,攻克了高强度钢板焊接开裂的难关,让阅兵场上的装甲方队不仅威武,而且能够经得住实战的考验,而大家并不知道,他带着一只残缺的左手在焊接岗位坚守了三十余年;给歼-15舰载机生产标准件的方文墨,手工加工精度超过数控机床,突破了教科书上人类手工加工能力的极限,背后却是他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苦练;铸造导弹舱体的毛腊生,在大山深处的三线基地里和砂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不善言谈的他把所有的心声都吐露给了不能说话的砂子……△采访卢仁峰之前,记者吴杰(右二)与摄像王俊凯(左一)一起讨论画面构图。九位工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生命中最多的时间、最大的精力都献给了他们热爱的国防事业,都有着把自己的技艺,乃至生命都献给国家的决心,都有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仰。△为拍摄到方文墨给零件钻孔的画面,摄影师鄂晓峰不断调整拍摄角度,画面右侧为记者文为明。△记者郑连凯(右)在生产车间里对话洪海涛。正如我们在节目策划之初写到的: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这些”铸剑者“虽然背上没有刺着“精忠报国”,但在他们身上透射出来的是忠诚、奉献、专注、踏实,诠释的是这个时代的价值灯塔。来源/央视新闻本期监制/周庆安主编/张竣记者/央视新闻频道“大国工匠”报道团队编辑/李伟? 精忠报国,匠心筑梦,向平凡而不普通的“大国工匠”致敬!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大国工匠?为国铸剑:卢仁峰――单手焊接坚固“铁骑”
相关视频精彩推荐
视频介绍来源:&&&&&&共0条新闻
(责编:高媛、赵纲)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最热
12345678910从《大国工匠》读懂工匠精神
吸烟有害健康
&&&&&&正文
从《大国工匠》读懂工匠精神
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网站
作者:邓凌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一词红遍大江南北。“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央视推出的系列节目《大国工匠》中,“工匠精神”诠释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执着、踏实。工匠之魂:爱岗敬业   匠心筑梦工作是一场修行,修行先修心。外边的世界很喧嚣,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像蓝天一样静谧,像大地一样沉稳。“静能生慧”,“静能生乐”,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技术发展中,攻坚克难,超越提升。比如“大国工匠”卢仁峰,他是中国兵器的首席技师,也是失去了左手的“独臂焊侠”。他在生活中被人说成“缺弦”,每天除工作外,加焊50根焊条练基本功。他日以继夜地进行了数百次实验,只为攻克国产坦克钢筋铁骨的焊接难关。他对技术、工作的热爱锻造出爱岗敬业的工匠之魂,这是一种信仰,一份敬畏,这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工匠之术:千锤百炼  精益求精对工作执着甚至于执拗,对产品负责乃至于苛责,对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的极致追求——工匠之术的精髓在于: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提供无微不至的一流服务。比如“军工绣娘”潘玉华,她能在一块一元硬币大的电子板上,焊接1144根细小铅柱,一千多次重复却要保证和第一次一样的精度,没有任何机器辅助全凭手感。她用这一手绝活,像世人展示了千锤百炼二十年,精益求精方寸间的工匠之术。工匠之行:脚踏实地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个人发展,过份强调“快”和“速度”,难免留下粗糙、浮夸的印记。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见真章:不好高骛远,不贪多求快,不好大喜功,不轻言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只有通过艰苦卓绝的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极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他“在车间里,从不挑活,什么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从而“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对时代而言,“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的融合;对企业而言,“工匠精神”是立企之本、兴企之器、强企之基;对个人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孜孜以求和梦想情怀。倘若每个烟草人都能传承和坚守“工匠精神”,那么我们的品牌之树会永葆青春,我们的企业也必将天天向上、代代相传,闪闪发光。
编辑:范天使
············
热搜词&HOT WORDS
16-08-10卷烟版 16-07-15烟叶版
本站面向烟草业和成年烟民开放,含有烟草内容,如果您是18岁以下人士,敬请回避主管: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办公室  承办:福建省海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北环中路133号 总机:9 邮编:350003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 闽ICP备号-1 Copyright& 福建烟草网 版权所有内容提要点击:次
日:对于一个焊工来说,失去一只手,他能做什么?焊工卢仁峰用30年的坚守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带着残缺的左手,他为国产坦克攻克一道道焊接难关。今天的大国工匠让我们来认识一位独手焊坦克的人&&卢仁峰。位于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的这个车间里,这台国产装甲战车的车体,正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检测&&水池试验。负责战车车体焊接工作的卢仁峰就在水池边,紧盯着车体里的任何细微变化。卢仁峰精心的焊接操作是车体滴水不漏的保证。一天几千次点亮焊枪,几千次地清理焊缝,让人们不敢相信他的焊接手套下藏着一只残缺的左手。被切去的左手虽然勉强接上了,但已经完全丧失了功能,这对一个焊工来说是非常致命的缺陷。但卢仁峰却做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决定。那段日子,卢仁峰泡在车间里,一次次的练习,寻找能够继续焊接工作的办法。牙咬焊帽,卢仁峰用一只手在焊接岗位一干就是30年。加厚的牛皮手套不知用烂了多少个,可愣是靠这些办法,卢仁峰不仅恢复了焊接技术,甚至在技能大赛中夺得不错的名次。本世纪初,我国正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这些国之重器使用坚硬的特种钢材作为装甲,然而这种材料一焊就裂,这让卢仁峰和同事们一筹莫展。如此高难度的挑战,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就在这间小屋里,卢仁峰一琢磨就是几年的时间。数百次的攻关,卢仁峰终于找到了窍门。即使经历这样的枪击试验,焊缝依然把装甲板牢牢地锁在一起。日,国产坦克装甲车辆组成的突击方队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包括99A型主战坦克这样的一批明星装备,都出自卢仁峰所在的焊接车间。
版权申明:网站所提供的新闻联播直播、今天的视频源自CCTV媒体资源;方便网民观看并传播、弘扬中央伟大精神。
Copyright & 网站:xinwenlianbo.c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路工匠事迹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