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分析方法中,什么是总应力法,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法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边坡稳定分析的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
下载积分:1579
内容提示:边坡稳定分析的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03:35: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边坡稳定分析的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
官方公共微信圆弧滑动法中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适用性辨析--《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圆弧滑动法中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适用性辨析
【摘要】:针对地下水条件下圆弧滑动法中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2种计算方法的假定,指出总应力法是从土条整体极限平衡角度分析的直观方法,但仅考虑了滑弧面上的水压力,在不考虑土条侧向作用力的瑞典条分法中使得安全系数计算值显著降低,需采用修正的总应力法公式;而有效应力法是以浮力形式综合考虑土条各侧面(含滑动面)上水压力的隐性方法,虽不完全符合瑞典条分法不考虑土条侧向作用力的假设,但能较总应力法更便捷和准确地得到安全系数,且在此基础上用流网法分析渗流力对土坡稳定影响更为合理.而在考虑条间力的毕肖普法中,考虑土坡顶面水压力抗滑力矩的总应力法和考虑土条浮力的有效应力法在数值计算上完全等价,静水条件下有效应力法计算较为便捷,而有渗流作用时,则是总应力法更加方便.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U476【正文快照】:
圆弧滑动法是最常用的边坡稳定极限分析方法,因其方法简单,通过极限平衡法就能直接得出安全系数,且在确定强度指标及选取合适的安全系数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由此被工程界广泛选用[-12].而其在考虑静水和渗流条件时有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2种计算方法.图1为1个静水条件下的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丽,郑颖人,孔亮,邓卫东;[J];地下空间;2002年03期
郑颖人;唐晓松;;[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健,孙巧根,长铮;[J];中外公路;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亮;[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李小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朱益军;[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勇;[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丽,郑颖人,孔亮,邓卫东;[J];地下空间;2002年03期
唐晓松;郑颖人;邬爱清;林成功;;[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4期
尤明庆;[J];地质力学学报;2002年02期
邓卫东,林莉,王敬林,郑颖人;[J];公路交通技术;2000年04期
吴玮江,赵晓明;[J];甘肃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杨世云;;[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时卫民,郑颖人;[J];水利学报;2004年03期
毛昶熙,段祥宝,蔡金傍,茹建辉;[J];水利学报;2005年01期
杨剑,蒋国勇,王新军;[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蒋斌松,蔡美峰,吕爱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平,介玉新,李广信,杨光华;[J];工业建筑;2003年03期
魏汝龙;[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6期
洪昌华,龚晓南;[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尹骥,管飞;[J];上海地质;2004年02期
丁文军;;[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年07期
陈峰,王书增;[J];上海地质;2003年02期
罗建彬;[J];浙江水利科技;2003年05期
李广信,陈平,介玉新,温庆博;[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苏柱恒;;[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8年06期
陈振民;;[J];水运工程;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佳晔;濮家骝;;[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杨庚宇;赵少飞;;[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魏汝龙;;[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李象范;尹骥;管飞;;[A];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技术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建华;要明伦;;[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李象范;尹骥;管飞;;[A];上海软土地深基坑技术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陆培炎;杨光华;熊丽珍;;[A];陆培炎科技著作及论文选集[C];2006年
张旭辉;郭中光;苏志轩;寿明灿;;[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田景元;;[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常士骠;;[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擎峰;[D];河海大学;2005年
徐洋;[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哲;[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张文娟;[D];吉林大学;2008年
茹洪久;[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刘斌;[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刘力;[D];天津大学;2007年
马月坤;[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吕梦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刘钟森;[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刘涛;[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韩智臣;[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查看: 3540|回复: 9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18帖子
二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小弟对边坡计算中提到的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一直不是很明白。
材料物理力学指标分为有效应力指标和总应力指标,前者考虑“骨架”后者考虑整体,两者指标值是不一样的。
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指标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问题是,在采用不同的方法时,容重与浮容重,如何考虑地下水的影响等等?
我认为的一般情况是这样:采用总应力指标,水下饱和容重,水上天然容重,地下水位的作用是对土条底部提供与水深有关的压力
不知道这样考虑是否正确?
请各位指教,谢谢!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74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4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土木币1476
总应力法是按土水共同作用考虑的,有效应力法是仅考虑土骨架的作用的。从实际受力上讲有效应力法再科学。
由于孔隙水压力计算方法和精度的影响,工程实际运用中常将有效应力法简化为容重替代法。PC1500的K-1一度在工程界应用较广,可详见K-1的说明书。2001年的《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对容重替代法又有所调整(见规范附录D),但在工程中常用的一些软件中并不是全部都作了这种调整。
猪生,艰险也.故肥而示之以瘦,敏而示之以憨.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1积分1564帖子
土木币8875
总应力是由有效应力和孔隙中的水压力共同组成。孔隙水压力就是我们说的静水压力。所以总应力是包括有效应力的。
而我们一般计算的土的受力,无特殊说明的,好像都是指有效应力吧?
==============================
※本版拒绝灌水式的跟帖,无思考无内容的回帖,严重者后果自负!
※ 大家积极讨论,泛回有意义的帖子,对下载的资料进行有效评论的均有奖励!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18帖子
二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一般采用快剪试验得出的是总应力指标,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采用总应力指标,根据流网确定土条底部孔隙压力,这样可称之为采用的有效应力法?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18帖子
二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堤防设计规范中边坡稳定方法
在《堤防设计规范》中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首先规范中应该是有笔误的,公式1中,th应该是tg,公式2中S应该是W。
公式中不同的地方在于:
1、指标不同
2、总应力中土条重包括水位以下的水重,而有效应力法中没有
在有效应力法中(公式4),考虑孔隙压力时减掉了水位线下的水重u-rZ,该值是否可认为接近于0,那么该公式相当于不考虑水的作用
在规范中要求不同时期的稳定计算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一般我们可能只有总应力指标,此时该如何考虑?
我此前一直认为水位以上用天然容重,水位以下采用饱和容重,然后考虑孔隙压力(一般孔隙压力也是通过水位计算而来,相当于抗滑力中水位以下土条为浮容重)
(41.82 KB, 下载次数: 3)
09:4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4.18 KB, 下载次数: 4)
09:4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6040帖子
土木币10688
总应力中土条重包括水位以下的水重,而有效应力法中没有
<p id="rate_273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有专业水准&土木币 + 2
" class="mtn mbn">
心静水流深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772帖子
五星工程师, 积分 17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8 积分
土木币4035
谢谢楼主分享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08帖子
二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本帖最后由 cggcengineer 于
22:58 编辑
总应力法:水、土合算;施工期、水位降落期;土力学性能指标;安全系数不同;
有效应力法:水、土分算;稳定渗流期;土力学性能指标;安全系数不同;
关键区别是分算、合算!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刚出炉的施工员。。。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77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4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 积分
过来学习学习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57帖子
三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谢谢楼主了
中级技术员
优秀版主-金
优秀版主-银
优秀版主-铜
优秀版主-金
优秀版主-银
优秀版主-铜
优秀版主-铜
站庆6周年勋章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电话:400-016-9586&& 010-&& 投稿信箱:文章摘要信息
岩土力学&2006,&27(1)&23-28&DOI:
&&&&ISSN:&&CN:&42-1199/O3
&&&&&&&&&&&&&&&&&&&&&&&&&&&&&&&&&&&&&&&&&&&&&&&&&&&&&&&&&&
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服务与反馈
<INPUT type=hidden value="我在《岩土力学》上发现了关于“强夯法;动态有限元法;孔压;应力;变形”几篇好文章,特向您推荐。请点击下面的网址:" name=neirong>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强夯法处理层状软基的动态响应分析
孟庆山,汪 稔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
引入双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将土骨架的变位和孔隙水作为变量进行流、固耦合分析,通过瞬态波动有限元程序模拟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土体的动态响应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土体的应力峰值、孔压峰值和位移峰值随土层深度和距锤底中心的径向距离的增大而逐渐滞后,通过不同位置土体的动态响应分析,表明应力波是以竖向的椭球面形状在土体中传播的,而且衰减很快。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两者之间较为吻合,为实现有限元模拟分析现场实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stratified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ing with dynamic consolidation
MENG Qing-shan, WANG Ren
Key Laboratory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
The double yield surface elastic-plasticity constitutive model and the loading-unloading criterion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 deformation of soil skeleton and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are also analyzed as the coupling variable. The procedure of single-point and single-time impacting i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finite dynamic element program DCFEM which is suited to stratified soft soil foundation.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 show that the peak stress, peak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peak deformation are dela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epth and radial distance to center of the hammer bottom. The stress wave transmits in ground according to erect elliptic and its attenuation is very quick.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and the data measured in-situ is obtained. The effective means simulating in-situ project of soft clay foundation which was treated by dynamic consolidation and drainage method is provided.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网络版发布日期&&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04ABA024),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No.Q220302)。
作者简介: 孟庆山,男,1974年生,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力学计算和软基加固处理研究
作者Email: .cn
参考文献:
本刊中的类似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效应力路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