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料的碎石合成级配自动计算怎么计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粗集料合成级配自动计算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学员问题】计算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的一般规定?
  【解答】一、测定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根据现场取样,对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进行筛析试验,按筛析结果分别绘出各组成材料的筛分曲线。同时并测出各组成材料的相对密度,以供计算物理常数使用。
  二、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析试验资料,采用图解法或试算(电算)法,计算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
  三、调整配合比。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下列要求作必要的配合比调整。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 mm、2.36mm和4.75mm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粗)限;对一般道路、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细)限。
  合成级配曲线应接近连续的或合理的间断级配,但不应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经再三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试验。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责任编辑:tracy
延伸阅读:
收藏分享:
&&&&&&&&&&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提升学习效果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长安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摘要】:集料作为沥青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的重要材料,而级配是评价集料质量的关键指标,级配不合格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的质量以及路面今后使用的各项路用性能,因此集料级配数据的分析对于公路的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克服传统级配分析方法存在的速度慢、操作复杂、分析滞后等缺陷,本文在对其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一套关于集料级配数据实时动态显示及分析的系统。本文主要研究了集料级配数据的动态分析、处理与统计方法,完成了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并完成了其软件系统与数据库的设计。文中首先针对级配动态分析与实时保存同时进行等问题,利用多线程方案使系统资源得以更高效充分地利用,也保证了级配数据存储功能高效率的实现。其次,将“使用事件的顶层应用程序”、“使用事件的对话框”、“队列消息处理器”以及“用户界面事件处理器”四种设计模式综合应用于软件的设计中,使软件的结构更完整,性能更稳定,维护起来也更为便捷。然后,在集料级配实时采集的基础上,于Lab VIEW虚拟仪器开发环境下进行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软件的编程,实现了级配数据的实时动态分析与显示,并通过分析对比Lab VIEW下的五种数据库访问技术,最终选取Lab VIEW SQL Toolkit数据库访问技术结合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实现了相关的数据存储、查询等功能。最后,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与集料拌合现场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U414;TP311.52【目录】:
摘要4-5英文摘要5-9第一章 绪论9-15 1.1 项目的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0-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1.3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12-13 1.4 论文组织结构13-15第二章 集料及其级配理论15-23 2.1 集料概述15-16
2.1.1 集料的定义和分类15-16
2.1.2 集料的级配16 2.2 集料级配的表示方法16-17 2.3 集料的级配曲线17-20
2.3.1 集料的级配曲线以及曲线的绘制17-18
2.3.2 集料级配曲线范围的确定18-20 2.4 集料合成级配的计算方法20-22 2.5 本章小结22-23第三章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3-38 3.1 虚拟仪器与Lab VIEW23-24
3.1.1 虚拟仪器技术23-24
3.1.2 Lab VIEW开发环境24 3.2 多线程方案24-27
3.2.1 多线程技术基本理论25
3.2.2 多线程应用程序的优势25-26
3.2.3 多线程技术在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中的应用26
3.2.4 多线程技术在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中的实际意义26-27 3.3 数据库访问技术分析与对比27-30 3.4 基于Lab VIEW的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软件总体设计30-37
3.4.1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软件的程序设计模式30-32
3.4.2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设计要求32-33
3.4.3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软件功能分析33-34
3.4.4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软件结构设计34-35
3.4.5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实现总流程35-37 3.5 本章小结37-38第四章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数据库和报表设计38-56 4.1 集料级配数据处理结果对数据库的访问研究38-47
4.1.1 创建集料级配数据库和数据库表结构设计38-45
4.1.2 建立数据源45-47 4.2 利用Lab VIEW数据库工具包访问数据库47-53
4.2.1 数据库存储集料级配数据47-49
4.2.2 数据库数据查询与显示49-53 4.3 集料级配数据报表设计53-55 4.4 本章小结55-56第五章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56-70 5.1 集料级配数据分析系统参数设置模块设计56-59 5.2 集料级配数据图形化实时显示模块设计59-60 5.3 集料合成级配上下限设置模块设计60-61 5.4 集料级配更新提示模块设计61-62 5.5 级配数据超标报警模块设计62-63 5.6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存储模块设计63-64 5.7 集料数据查询模块设计64-65 5.8 集料级配数据报表管理模块设计65-66 5.9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交互界面设计66-67 5.10系统软件安装模块设计67-69 5.11本章小节69-70第六章 集料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试验结果对比分析70-76 6.1 级配数据现场检测试验结果70-73 6.2 级配数据动态分析系统试验结果对比分析73-75 6.3 本章小结75-76总结与展望76-79 结论76 创新点76-77 展望77-79参考文献79-82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2-83致谢8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朝云,沙爱民,姚秋玲,张惠玲;[J];交通标准化;2005年10期
赵桂明;赵质良;;[J];电子测试;2008年09期
毕虎;律方成;李燕青;李和明;;[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秋玲;[D];长安大学;2004年
郑苹;[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张惠玲;[D];长安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俊;黄劼;郑璐瑶;;[J];兵工自动化;2009年01期
张惠玲;孙朝云;沙爱民;;[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朱飞;洪荣晶;陈捷;高学海;戴克芳;;[J];轴承;2010年10期
刘艳;刘瑞云;陶维亮;倪学锋;王先培;;[J];电气应用;2011年12期
唐炬;廖华;张晓星;许中荣;;[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年11期
陈宁宁;;[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13期
丁斌;杨平;李平;;[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姜昊;张方;姜金辉;;[J];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12期
王鹏;潘维加;祁立君;;[J];电站系统工程;2008年01期
李杰;陈涛;范勇;刘西成;;[J];仪器仪表用户;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苏文胜;[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郭北涛;[D];东北大学;2010年
郭庆林;[D];吉林大学;2013年
徐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4年
宋莹;[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李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玉波;[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李连玉;[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胡欣宇;[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彭思思;[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李靖;[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尹寿林;[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杨静;[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杨紫娟;[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石艳军;[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刘灿杰;[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洪安,费仁元,王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俞学刚,李焱;[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汪锐,汪仁煌;[J];电讯技术;2000年03期
吴潜,居太亮,姚伯威;[J];电讯技术;2001年04期
南北;[J];电脑;1997年07期
王学林,周洪玉,许龙律;[J];电脑学习;1994年04期
毕婧,宋凯;[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4年02期
张小莉,王敏,黄心汉;[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999年02期
陈卫,何振江,杨冠玲,罗罡,郭永彩,谢莉莉;[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杨铁笙,詹秀玲,庞东明,杨美卿;[J];中国粉体技术;199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秋玲;[D];长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立辉;;[J];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何超云;黄鸿杰;;[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卢普伟;陈锦铭;;[J];公路工程;2013年02期
周维兴;;[J];建筑工人;1993年06期
赵明华,马红;[J];中南公路工程;1996年03期
扈惠敏;沙爱民;孙业香;;[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杨威;;[J];公路与汽运;2009年06期
王振军;王宇;蒋玮;肖晶晶;;[J];功能材料;2011年05期
沈小俊;石飞;李铁军;黄维蓉;杨文烈;;[J];公路与汽运;2014年02期
康爱红,杨荣臻,严城,窦如初;[J];华东公路;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扈惠敏;沙爱民;;[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郑南翔;吴传海;;[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鑫;[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包静;[D];长安大学;2015年
党心蕊;[D];长安大学;2015年
邹鹏;[D];长安大学;2015年
孙淼;[D];长安大学;2011年
张昕;[D];长安大学;2012年
徐银鸣;[D];长安大学;2006年
郭经纬;[D];长安大学;2011年
张冬冬;[D];长安大学;2010年
陈朝金;[D];长安大学;2012年
于洪岗;[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用图解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级配的过程中,得出了各集料用量百分率,如何根据合成级配来调整修正?已经解得各集料用量百分率,也得出合成级配,如何调整修正?依据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主要是根据经验来调整关键筛孔的通过率,比如4.75mm与0.075mm.没见过什么好的理论总结.
作为新手的话,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书上的示例来调整吗?调整的是A、B、C、D四种矿料的通过率还是每种单独调整呀?
使用试算法,通过合成级配来间接调整各档料的掺加比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配合比设计对集料的级配的选用
1 配合比集料的级配选用的依据凡施工中要使用集料的工程,其施工技术规范都对集料的级配范围有明确规定。但是在有些工程,因为工程质量对集料的级配较为敏感,在施工规范中除对集料的级配范围规定外,还对一些关键筛孔的筛分通过的质量百分率(或累计筛余质量百分率),提出特别要求,如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7.3.6.3条规定&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级配的中值;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在细集料的级配范围表中的注:②中规定&&&除5.00、0.63、0.16号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得大于5%。&④中规定&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用砂&&2.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等,但对其他筛孔的级配范围中值的筛分通过质量百分率(或累计筛余质量百分率)的波动允许百分率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能以级配范围作为配合比的集料选用的依据,和施工工地在集料进行抽检试验时,对集料的级配判定是否合格的控制依据。而较为合理的、适用的、理想的集料的级配,应该首选级配范围的中值。但要设计好一个经济合理的、适用的、理想的配合比,还要考虑集料的级配以外的其他一些有关的因素。
2 配合比设计集料的级配选用的两种方法:施工所用集料的采购备料,都是先控制一个最大、最小粒径范围,然后在此范围分几个档次,采购进场2~5种不同规格的集料,由配合比设计人员根据规定集料的级配要求,计算出各种规格的集料用量比例,作为施工配料和备料进场的依据。目前集料的级配计算、选用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2.1粗放型选择法:根据实际进场各种集料筛分试验的级配结果,依据规范规定的级配要求,用试算法、图解法或专用的电脑软件,计算出各种集料组合时所占的比例,并按此比例计算集料的合成级配,绘制级配结果曲线图。一般情况下只要集料中各级颗粒含量不超出规定的级配组成范围曲线(即处于上限和下限曲线之内),且关键筛孔的通过量符合规定,则应认为是合格的,可以用于配合比的试配试验,试配试验也可能获得成功。按规范规定的条文评判此配合比所用集料的级配,好似无懈可击,但若由于某些因素影响使得进场的集料本身颗粒级配不够理想,或由于进场的品种较少,致使合成级配曲线形成上下较大的波折,更甚者还会出现个别点处于级配曲线的极边沿,不是一条圆滑的、接近级配的中值的理想曲线,就应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持怀疑态度。在施工实施中若遇进场集料因加工等问题,造成级配的波动是趋向级配的中值有利方面波动,则可原谅,否则,则更加远离了级配的中值,对质量控制的影响就难于估计。因此在审核该配合比设计集料的级配时,不能单纯以不超出级配范围为满足,而应对集料的级配作认真的调整,从原材料上检查原因,按照级配曲线的缺陷,改换进场集料的品种,或增加新的品种,以满足集料的级配要求。但如此处理有些施工单位因经济利益关系,较难接受,按现行规范规定要求,应如何说服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置,尚无良策。
2.2 中值型选择法:首先对进场集料认真检验,根据各种不同规格的集料试验筛分结果,用试算法、图解法或专用的电脑软件,计算出各种集料组合时所占的比例,并按此比例计算集料的合成级配,评判合成级配曲线,是否接近规范规定的集料的级配范围的中值,根据施工经验一般不要超出要求的级配中值的上下2~3%为宜(规范有规定的允许波动范围的筛孔,则按规范执行),据此评判进场的各种集料是否适用该工程。否则,则应对进场集料的规格、品种予以调整、更换。然后将经过试验确认合格的进场集料,根据配合比试配试验所需数量,按规范规定级配要求的粒径(或筛孔)级别,筛分为单粒级的集料分别存放备用,配合比试配试验时再按照规范规定级配的中值对各级粒径(或筛孔)的要求比例,掺配组合成符合级配的中值的混合集料,即可用此集料与其他材料掺配进行试配的各项规定试验。用该集料掺加完成的配合比设计用于施工,质量保证就较为可靠,可减少在进场集料,因某种因素造成集料的级配在允许范围波动时,对质量造成的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消除施工中出现的集料离析现象较为明显;在路面施工中效果尤为明显,对路面工程的平整度质量控制较为有利,且外观良好,不易出现松散现象等。
我来说两句 ()
结构热门下载
本月推荐论文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粗集料级配曲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