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学院简介(功夫熊猫3英文版简介)

安徽三联学院-学报编辑部
您当前位置 :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改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王华珍,王田保
(安徽三联学院英语系,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高校开展,但是在大学英语教改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本文从学校,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并且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从学校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尝试性的提出一些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问题;策略
  2002年,教育部开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2004年,教育部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浪潮,各类高校都在不断地探索适合自身校情的改革模式与方法。大学英语教改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取得许多的成绩,如广东的韶关学院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与“分级教学,动态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曹广涛,2012);(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双阶段,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张戈亮,孟艳,2014),但是,纵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整体情况,大学英语教改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它们在大学英语教改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尝试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根据《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有效地进行交际,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改革的目标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动能力,并且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此目标,结合我国各地区高校教学的不同现状,《课程要求》又将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分别给出相应的标准,指导各类高校实施教学改革。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并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如加大对大学英语教学部门的资金投入,聘用优秀的教学人才以达到合理的师生比,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等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英语改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学校层面分析,第一,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成立于本世纪初,目的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人才,为地方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然而,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并没有彻底贯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观念。它们没有很好的给学校定位,了解学生的层次与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学校领导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教学活动大都是围绕四,六级考试进行的。因此,学校政策的引导导致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读,写,译,而忽略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充分利用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没有有效地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与校外实习基地。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都与许多校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但是有极少的高校充分利用合作基地,将它与大学英语改革联系起来,如改变课程内容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等。英语教学活动大多局限在课堂,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第三,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缺乏多媒体教学设施,硬件设备条件较差。《课程要求》中倡导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种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这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对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硬件设备上的要求,比如在教室安装电脑,投影仪,建立学校的视听中心等,将大学英语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这也有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在硬件上达到要求。
  从教师层面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整体的大学英语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因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部分建校时间短,教师中年轻教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他们多毕业于研究型的高校,且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活动,缺乏实践教学经验,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许多老师依然固守传统语言驱动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课堂上仍然采用逐字翻译法,没有尝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学者对此话题也做过相关的调查,如孙爱娜,李玥指出青年大学英语教师职称水平偏低,教学经验欠缺。(孙爱娜,李玥,2014);陈丽春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改的背景下面临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如课业繁重,一些素质如多媒体运用能力亟待提高等(陈丽春,2012)。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关键的一环,如果教师没有深刻理解贯彻《课程要求》,大学英语教改将会在深度和效果上大打折扣。
  从学生层面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经过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他们已经习惯了英语学习为的是通过考试,大学英语学习为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比较教育部于年分别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课程要求》,不难看出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课程要求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等方面都非常的相似。选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许多内容都是过时的,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蔡基刚,2010)。学校对四、六级的重视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局限在读、写上,缺乏听、说方面的训练,容易发展成为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另外,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导致学生慢慢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改的对策
  面对大学英语教改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认真的分析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笔者从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出发,浅谈一下自己的愚见。
  学校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调控着大学英语教改的整体方向,因此,学校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阅读领会《课程要求》,明确新时期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的定位,学生的层次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大纲,调整设置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与课时,必要时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等。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固然很重要,但是学校不能将大学英语的终极目标定位于通过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相关政策制定者应该革新观念,与时俱进地迎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二)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服务大学英语教学。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都与本地的企业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将在校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利用此契机进行改革,如采用CBI的教学模式,即将学科内容与英语教学相联系,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刘百军,2013)同时,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学生所修的专业进行调整,增加或删除相关的课程,使英语学习更加具有专业性和对口性。
  (三)加大投入优化现有的硬件设施,使多媒体教学模式成为可能。《课程要求》倡导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然而,许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的高校,没有普及多媒体课堂,也没有视听中心。教师不得不依赖传统的教学工具,课堂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优化配备相关的硬件设施,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要求。
   (四)建立一种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大学英语的教与学,不是一个完全的终结性评估,而是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有效地评价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是政策的直接贯彻者,是教改的领航人,在面对教改时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为大学英语教改做好准备。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对自身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因为应用型大学许多的教师都是年轻老师,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欠缺,知识储备不够,教师们对自身应该有清楚的认识。在平时给自己多充电,虚心求教,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愿意接受、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探索适合校情、班情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主动探索适合班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因此,大学英语教改必然会涉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尝试互动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角色扮演,辩论,英文歌曲等形式,让英语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使学生融入其中。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都以饱满的姿态迎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改革中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学校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的解决阻碍大学英语教改的问题。本文只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应
  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每个高校实际的情况都比文中阐述的要复杂的多,这需要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继续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曹广涛.2012. 地方高校应用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1):187-191.
2.蔡基刚. 2010. 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J].外语研究(2):40.
3.陈丽春.201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压力.[J].琼州学院学报(2):13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12.
5.刘百军.2013. CBI理论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114-116.
6.孙爱娜,李玥.2014.独立学院青年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3):143-146
7.张戈亮,孟艳.2014.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J].语文学刊(3):110-111.
8. 陈冰冰,陈坚林. 2008.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环境下教师信念研究(之一 )——大学英语教师信念与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02) :14-21
9. 覃成强. 2007. 论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一项基于认知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研究[J]. 外语教学. (05) :40
10. 解芳,王红艳,马永刚. 2006. 大学英语教师信念研究——优秀教师个案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05) :84-89安徽三联学院各分院简介
安徽三联学院现有交通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外语学院和护理学院,以及思政部、基础部、体育部、图书馆等教学及辅助单位。培育了交通安全、服务机器人、数字艺术等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安徽竹稞学宫文化研究中心、亚洲文化研究中心、剪纸艺术研究中心、贸易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等。下面将对各分院做介绍。交通工程学院前身为交通工程系,成立于1997年,200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更名为交通工程学院,是学校的首个二级学院,现全院学生数达3224人。下设3个系:交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拥有4个专业教研室(交通运输工程教研室、汽车工程教研室、安全工程教研室和机械工程教研室)、1个实验中心和1个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交通工程学院现开设5个本科专业(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和3个专科专业(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电一体化)。其中,交通运输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交通工程为省级振兴计划建设专业,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现自有专任教师11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0人,博士14人,硕士55人。学院依托集团拥有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联交通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平台,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人、二等奖1项,省级学科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科技进步奖、省青年科技奖各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近几年学校加大对交通工程学院设备仪器投入,目前建立了交通监控、交通信号控制、驾驶人安全素质检测、驾驶行为训练与矫正、道路工程材料、工程测量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等一批专业实验室,建设了诸多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为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安全及汽车产业输送应用型人才。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简介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前身为信息与通信技术系,创建于2002年。根据学校发展需要,2014年5月成立了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作为我校升本后首批拥有本科专业的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一直是学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院系之一。目前,学院拥有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五个本科专业,共有在校生2000余人,目前已有三届本科毕业生。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院已建成20个实验室,包括: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原理、EDA技术、PLC技术、自动控制原理、DSP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通信原理、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电路仿真、移动与光纤通信、供配电技术、电气新能源技术、过程控制、交直流调速技术、数据采集等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践活动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院长期坚持并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厚德 博学 砺能 树人”的校训,结合我院实际,积极倡导“生为本,师为根,质量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教风带动学风,以服务呵护学风,以环境养育学风。进一步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建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积极开展校企产学合作,与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与美的集团合肥公司等10家企业共建了实习基地。学院十分重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物联网创新与创业大赛、安徽省“双百”科技竞赛等赛事,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学院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电子、电气类应用技术人才。计算机工程学院简介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始建于1999年,2014年升格为计算机工程学院。现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3个高职专科专业,在校生1000余人。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别被评为省级本专科精品课程。计算机工程学院目前拥有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实训基地,省级示范软件实习实训中心(场地面积达210平方),三联学院服务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三个基地和创新中心。另外还有编译原理实验室,操作系统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室、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实验室等九个专业实验室,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软硬件设计技能,为本科与专科学生实验和实训、科研提供了保障。计算机工程学院现有教师52名,其中自有教师31名,外聘教师2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有2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42名,其中博士学位的教师有7名,校级、省级优秀教师9人。为我院培养本科、专科合格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师承担科研、撰写论文、编写教材、参加各种比赛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承担省级科研项目8项, 校级科研项目13项;撰写论文82篇,其中SCI、EI收录11篇;参编、主编教材17部,其中规划教材3本。近年来,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国家和省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参加了全国“蓝桥杯”软件大赛、安徽省和全国“飞思卡尔”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大赛、“动感地带”杯、“挑战杯”等赛事,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优秀奖等奖项,教师共获奖67人次,学生获得奖项近百人次。通过参加各项竞赛,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我院承担的省级科研项目“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中心”基础上,扩大到全校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已经有140多个各学院的学生报名参加。我们邀请了世界10大网商崔万志先生帮助我们启动了这个项目,并且作了精彩纷呈的电子商务报告,大大鼓舞了大学生使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计算机工程学院先后与江苏微软技术中心、合肥科大讯飞教育公司、上海海同信息科技公司、合肥凌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肥求精电子有限公司、三联交通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人才,为我们的本、专科人才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提升了社会对我院毕业生质量的认同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商学院前身为工商管理系,始建于1999年,并于同年开始招生,历经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于2014年升格为商学院。成立以来,我院已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连续多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院设有会计与财务管理系、企业管理系,下设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四个教研室,现有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和酒店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另有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和旅游管理三个专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于2014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作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进行建设。学院设有实验中心,目前已建及在建的实验室有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综合实验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分岗位仿真综合实验室、仿真企业环境综合实验室、物流仓储实验室等,还成立了企业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与20多家企业探索深度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秉承“生为本、师为根、质量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错位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以服务学生为第一要务,以为社会、为企业、为家长、为学生提供满意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己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发展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升综合素质。近年来,在校学生获得院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10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20多项,代表性的有全国商科院校现代物流技能大赛总决赛、全国“花之林杯”市场营销总决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竞赛中,分获二、三等奖和最佳院校组织奖;“昆山花桥杯”第九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安徽省中文导游技能大赛、安徽省中餐摆台技能大赛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在安徽“好之旅”杯导游之星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和最佳旅游线路设计奖等。学院通过多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在学校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多次获得校级先进集体、就业先进单位、招生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总支、“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新闻宣传先进集体以及军训先进集体等殊荣。商学院的徽标是“商”的拼音首个字母“S”变化而来,由两个开放圆环相扣组成,象征着知识的过渡和衔接,象征着现代文明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紧密关系,象征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象征着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商学院以培养具有实干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启迪学生现代经营智慧的不忘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与传承,依托企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教学基地。经济学院前身为法学系,创建于1999年。2005年,更名为政法与公共管理系,学校升本后,2009年,更名为经济法政系。伴随着学校快速发展以及扁平化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2014年6月,成立人文经济学院。2015年元月,更名为经济学院。学院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法律事务3个专业教研室,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公司经济方向)、经济与金融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一支以青年教师为骨干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和高级国际商务师8人, 8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自有教师中,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它各级各类项目2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12部,其中《经济法》教材被评为省级规划教材。《经济法原理与实务》、《商法》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学院成立了贸易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以贸易救济学、制度经济学、竞争法学为核心的“贸易与竞争政策”领域的专业科研机构,下设贸易救济研究室、产业组织研究室和竞争政策研究室等三个研究室,并创设了贸易与竞争政策讲坛、贸易与竞争政策学术沙龙、贸易与竞争政策论坛、贸易与竞争政策评论和贸易与竞争政策等五大平台。学院现有校外实习就业基地10余个,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并多次荣获安徽三联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展望未来,经济学院将着重强化质量建设和特色凝练,逐渐建设成为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在省内同类院校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学单位,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我省中小微企业培养既懂经济,又懂法律,基本理论扎实、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艺术学院为安徽三联学院最早所建院系之一,前身为艺术系,成立于1997年,是省内较早开设艺术设计学科的民办高校。2009年办学层次由专科提升为本科,开始全面招收本科层次的艺术类学生。现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数字媒体技术、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七个本科专业和动漫设计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两个专科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当代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现有学生一千多人。艺术学院办学力量雄厚,拥有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包括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在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艺术学院具有完善的专业教学设施,设立艺术设计、传媒动画等两个教研室,拥有动画制作室、服装工艺室、电脑辅助设计室、摄影室、专业画室、多媒体教室等多间专业教室,并在安徽屏山、江西婺源等地建有写生基地。艺术学院从创建以来注重专业实践和教学的有效结合,鼓励师生积极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鲁绣杯”中国大学生家用纺织品创意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绚丽年华全国美育成果展、 “纳薇·东华杯”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大赛、安徽省美展等各种专业竞赛,荣获银、铜奖及优秀奖等多种殊荣。此外还拥有剪纸艺术研究中心和数字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两个校级科研机构,其中“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为安徽省高校中唯一的一所以研究传统剪纸艺术为主的科研机构。十几年来,艺术学院努力探索应用型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校企合作教学,建立有“实创班、三联数字艺术班”等富有特色的冠名班,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喜欢,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外语学院是在英语系和日语系的基础上建立的。英语系和日语系均在1997年建立,为安徽三联学院建立最早的院系。2008年英语系、日语系都通过了教育部升格本科的评估,开始招收本科专业。伴随着学校跨越式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2010年将原有的英语系、日语系合并组建成外语学院。学院有英语系和日语系,下设三个教研室。开设英语、商务英语、日语三个本科专业和商务英语、商务日语、文秘三个专科专业。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03人,外教3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26人,讲师46人,博士4人,66%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32人,其中本科654人,专科278人,已累计培养出三届本科毕业生共798人。近年来,外语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中居同类院校前列。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安徽省口语大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等各种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建系、院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310余篇;各类研究课题共119项。出版译著2部、教材12部、编著6部,专著1部。外语学院多次获学校先进集体、就业先进集体、招生先进集体等诸多殊荣。200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 “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相关新闻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您当前位置 :
我校在第十九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东赛区中荣获佳绩
  4月10日,由南京理工大学和外研社联合举办的第十九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东区决赛在南京理工大学落下帷幕。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104支高校代表队参加了本次大赛。我校外语学院李玉萍、宋依祎两位同学组成的安徽三联学院代表队在外语学院吴新燕、代宁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不畏劲敌,沉着应战,最终荣获华东赛区三等奖。
  外语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比赛,赛前积极精心组织,并指派优秀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大赛是对选手英语语言能力的展示,更是对其知识水平、逻辑分析、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全方位较量。本次赛事的备赛组织活动很好地推动我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和运用的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为我校英语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据悉,“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创始于1997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事。其权威性、规模以及品牌影响力已被全国广大的英语教师及在校大学生所认可,在高校中享有盛誉。(撰稿、摄影:代宁 编辑:隋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体英文版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