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正式的会为何不用投影不用幕布

——————11月27日更新分割线——————&br&有知友私信问我 &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TMxNjU0NTg1Ng%3D%3D.html%3Ffrom%3Ds1.8-1-1.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买的【全息投影】初音哦 都来开开眼界&i class=&icon-external&&&/i&&/a& 里面的初音是什么原理。&br&为了个回答这个问题费了老大劲了,详情请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这个视频里的全息投影不用全息膜是什么原理? - 看风景的蜗牛君的回答&/a&&br&——————上日报之后的分割线——————&br&写在前面:上了知乎日报,非常感动。同时也有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出现,这很好,理性讨论问题正是我所钟爱的知乎氛围。我把出现频率比较多的问题直接更新在前面,也欢迎大家更多的思考和质疑:&br&&br&Q1:这家公司使用的并不是全息技术,是国内媒体标题党误读了。&br&A1:没错,包括媒体在内的许多人无法分辨什么是全息,而把各种立体成像技术都划归为全息之列。这也是我写下这个答案进行简单科普的原因。&br&&br&Q2:谷歌投资了五亿美金就换回一堆假视频?&br&A2:谷歌当然不会这么傻,我也很爱谷歌。这家公司是做AR设备的,换句话说,并不是要用裸眼技术做。这个视频只是概念片而已。我对Hololens之类的设备非常看好。&br&&br&Q3:目前的裸眼设备能否实现视频中的效果?&br&A3:视频中球场中央看不到设备,排除高速转镜的技术。所以这样大体积,视场角又这么大的(从视频来看,至少180°),目前没可能。&br&&br&Q4: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息技术?&br&A4:传统的全息需要经过“干涉记录,衍射重现”两个步骤实现。如今有了高计算力的计算机,干涉记录的过程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实现,省下大量成本。但“图像重现”过程一定经过衍射,而不是简单的投影或者反射。全息的优势在于记录了物体光场的相位,与现实世界物体的光场更相符。&br&&br&Q5:Magic Leap用的技术与全息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应该分析一下他们的专利,具体用的什么技术,而不是写一堆N年前就看过的东西。&br&A5:只能说我们答题的侧重点不同。有人觉得我写下的都是些常识,完全没必要;但也有很多人对这个领域并不了解,对这些所谓“N年前”的东西没有过接触,科普的意义不就是给后者变成前者的机会嘛!&br&关于Magic leap原理方面,请大家参考:&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Magic Leap 和微软的 HoloLens 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 Botao Amber Hu 的回答&/a& 我就不再赘述了。&br&&br&Q6: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真正的全息投影大规模使用?&br&A6:冒昧地问一下,您贵庚?&br&&br&————回应质疑结束的分割线————&br&没想到睡前随手一答,大家还很感兴趣。&br&&br&回复一些评论和私信的时候,我在下面问题中曾经提到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有很多研究人工智能的专家认为人工智能会对人类存亡造成威胁是无稽之谈? - 看风景的蜗牛君的回答&/a&&br&“越是在某个领域内做久了的人,越是会对领域的划分异常准确和敏感。举个例子来说,有的朋友们经常和我讨论如今商用的种种立体成像技术,他们会统称这些技术为’全息‘”。&br&&br&为此我决定将市面上种种裸眼伪全息技术的原理简单介绍一下。大家将来如果看到类似的所谓“裸眼3D全息”的产品,原理不了解的可以私信给我,如果我恰好了解的话,会抽空一一更新在后面;我不懂的话,咱们就一起去弄懂咯。&br&&br&PS:首先声明,许多产品虽然没有利用到真正的全息技术,然而考虑到目前的技术条件,其效果算是很棒的。我的原理介绍完全没有贬低的意思,仅为给大家简单科普而已。&br&PPS:原理介绍仅针对裸眼设备,HOLOLENS和谷歌眼镜等现实增强设备就不写了,否则太多太多了。&br&&br&——————原始答题的分割线——————&br&&br&假的。而且非常假。&br&&br&立体动态全息还停留在实验室初级阶段,主要通过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 SLM)实现,就是下图的小玩意儿。&br&&img src=&/528aed87dcbebd_b.png& data-rawwidth=&588&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8& data-original=&/528aed87dcbebd_r.png&&&br&&br&业内做的比较好的是HOLOEYE家的,上图中右侧亮的拇指盖大小的那一块相位型SLM售价十万人民币以上,要搭建一个稍微能看得过去的系统——例如生活大爆炸中某一集投射出个小地球啥的(其实现实做到的要小得多)——没有百万美元是做不到的。&br&如下图所示就是SLM阵列设备,全都是钱啊!&br&&img src=&/01bb7fbcfc35fdadbe45dcc29181ea68_b.png& data-rawwidth=&742&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2& data-original=&/01bb7fbcfc35fdadbe45dcc29181ea68_r.png&&&br&&br&不仅仅是成本,计算全息所需的计算量极大,立体比平面的计算量更大,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算法,类似于切片法、查表法等等,但是无论如何要动态演示对目前的计算机都是个严峻考验(这里说的计算机是至少64核内存128G的工作站,家用计算机就不必考虑了)。&br&&br&动态全息不是我的研究方向,但我还是用SLM随便做了一个二维全息图,给大家举个例子:&img src=&/205f1b177d4a2f9f67e65_b.jp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205f1b177d4a2f9f67e65_r.jpg&&&br&&br&这幅图面积只有几毫米,所以用CCD放大了。是不是觉得有些失望?这能叫全息?但现实就是,这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全息。增加点阵数量(就是多花些成本)可以提高清晰度,使用三基色组合可以实现彩色,这些都实现了,只不过效果比电影里的视频中的差太远太远了。&br&&br&给大家看个尺寸大一些的实验室3D彩色全息的例子:&br&&img src=&/50a1fbf3ac7206_b.png& data-rawwidth=&774&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4& data-original=&/50a1fbf3ac7206_r.png&&上图这个样子的效果,已经使用了240亿个像素点……全都是钱啊!&br&&br&&br&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br&&br&PS:题目问的是全息,我就答全息了。但其实裸眼3D动态显示技术不只全息一项,不少其他技术目前实现的效果已经可以商业应用(如舞台和展会),而且被有意无意地冠以“全息”之名罢了。但是从前景看,最诱人的还是全息技术。&br&&br&&br&——————开始更新伪全息裸眼设备的分割线——————&br&&br&1、第一类:投影机(显示屏)+半透膜的形式&br&这类技术简单描述的话,其实与大家平时看到的投影机+幕布放映方式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幕布换成了半透明的薄膜。这项技术的关键就是那层半透明的薄膜,技术含量还是挺高的。一方面要保证部分光可以透过,幕布后面的物体可以看得见;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漫反射,能够将投影上去的图案让大家看得到。在环境光很暗的条件下,薄膜几乎看不见,投影出的图案就像悬在空中,很科幻。&br&&img src=&/a4cffcbfddc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4cffcbfddcc_r.jpg&&&br&此类装置多见于舞台和展览,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初音未来演唱会。&br&&br&这项技术的典型变种就是今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李宇春的节目,使用的叫做“45°投影膜”,原理图如下:&br&&img src=&/dff5c742b6d7fec69983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dff5c742b6d7fec69983_r.jpg&&&br&地面上有一个屏幕,然后钢架上架设一个45°倾斜的半透半反膜,其实根据初中物理学到的光学知识,大家就会明白,把半透半反膜当做一个镜子,那么地面屏幕上显示的东西恰好会被反射到观众的眼睛里,看起来就像是立着的。在环境光很暗的情况下,效果还是很惊艳的。&br&&br&下图就是舞台在布置反射膜时候的施工图:&br&&img src=&/0670e1fbf8daf762fd4061220fdc43b7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0670e1fbf8daf762fd4061220fdc43b7_r.jpg&&&br&2、第二类,投影机(显示屏)+高速转镜&br&上面第一类装置其实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立体显示,本质上与我们看2D电影没有区别,实际上没有立体效果,而且最佳观看角度是有限的,并非360°全景。&br&在此原理基础上继续考虑,45°反射的装置改进一下,如果在各个角度都加一个类似的反射薄膜或者反射镜,而且各个角度反射的光,恰好是人眼在这个位置应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不就实现360°立体显示了吗?&br&现实中的确实现了这样的装置,投影机(或者屏幕)计算好不同角度应该显示的物体的样子,然后在中央设置一个高速旋转的镜子,将光反射出去。这样无论人在哪个角度观察,由于视觉暂留作用,都会看到物体真实的样子,仿佛一个真实物体悬在半空中。&br&&img src=&/a6dac0abeb60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6dac0abeb60c_r.jpg&&&br&&br&不过装置一定要加透明罩的,否则镜子甩出来可就麻烦了……这项技术效果上其实是目前最接近于科幻电影中“全息投影”的样子,但是不能用手摸。&br&&br&3、视觉障壁(Parallax barrier)&br&另一项大家津津乐道的裸眼3D技术是任天堂3DS采用的特殊屏幕。大家都有看3D电影的经验,每个人佩戴一副3D眼镜,电影院提供的是偏振式,家用的往往是红绿或者红蓝眼镜,其实原理上都是让左右眼视觉信号隔绝,分别看到不同的、有一定视差的影像,从而产生立体效果。&br&在屏幕前要通过裸眼方式实现左右眼视觉信号的隔绝,要使用到视觉障壁技术。其实就是在LCD屏幕前加上一层挡光的“栅栏”,设计宽度和位置恰好让左眼与右眼接收不同的光线,如下图所示:&br&&img src=&/fa9e92233d41cbc9c0aff_b.png& data-rawwidth=&511&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1& data-original=&/fa9e92233d41cbc9c0aff_r.png&&这样一来,裸眼就实现了以前需要佩戴眼镜才能实现的3D效果。&br&当然从上图可以看出,这项技术对眼球的位置要求很高,所以虽然原理上没问题,但是应用这项技术的更多还是任天堂这种做游戏机的公司,而不是生产电视机的企业。毕竟,看电视的时候总不能要求人必须做到某个特定位置嘛!而且人多了一起看电视谁坐最好的位置也会引起家庭纠纷啊……&br&&br&先更到这里吧,想到其他的了再继续写。
——————11月27日更新分割线——————有知友私信问我
里面的初音是什么原理。为了个回答这个问题费了老大劲了,详情请见:——————上…
&p&&b&错觉,有时也能产生一种美丽。&/b&&/p&&p&
在介绍全息投影技术和所需设备之前,有必要先简单的了解下全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全息技术其实就是实现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记录的难题早在1947 年就被攻克。一般的三维图只是在二维的平面上通过构图及色彩明暗变化实现人眼的三维错觉,而全息影像则包含了被记录物体的尺寸、形状、亮度和对比度等信息,观察者可以多角度来观察图像在不同角度的形态变化,如同有个真实的物体在那里一样。当然,现在的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记录真实的影像,还可以制作完全虚拟的三位数字影像。&/p&&p&
全息技术的第二步:再现,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在2001年才取得突破。主要归功于全息膜技术的诞生,使三维图像的再现成为可能。依靠这薄薄的透明膜,无论是T形台上的流光溢彩,还是舞台上虚幻影像,都可实现。随着全息膜的技术进步,现在一些全息膜里面有许多细细的线路丝。借助这些线路丝,人们通过手指触摸就能与全息影像进行互动。&/p&&br&&p&
介绍完全息技术的梗概,再来看三维全息投影技术,通俗的讲就是&幻影成像&,类似于大自然中的海市蜃楼,是一种无需配戴3D眼镜的裸眼3D技术,原理是通过不同数量的投影机把真实影像或事先经过精心制作并具有立体效果的数字影像均匀对称的投射在成像膜上。经过光的衍射和折射,再现三维影像,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具有很强的科技感和视觉冲击力,营造了亦幻亦真的氛围,具有强烈的纵深感,使人感官上身临其境。细分的话,三维全息投影还分有几大类,360度全息投影,270度全息投影,180度全息投影,实现方法和应用领域略有不同,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这些技术在展示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娱乐厅、展览会、博览会、图书馆等场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D动漫也在以这种全新的技术革新改变着人们对传统舞台的声光电技术的审美态度。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就是VOCALOID的初音系列。初音MIKU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经过了一些前期的摸索和尝试,2010年的初音大感谢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制作水准也比之前更为优秀,感谢祭采用的是德国Sax
3D公司的3D全息透明屏播放3D影像实现的,其实这场演唱会准确的讲是2.5D的,简单解释就是在屏幕上播放3D画面,就和看电影一样,只不过这个屏幕可以调节透明度,如调节为全透明的舞台上就只留下MIKU成像,原来就是调节屏幕中的局部粒子浓度显示出不透明效果并成像。鱼果公司14年也做过一段洛天依的全息影像,链接:&a href=&///?target=http%3A///boke/page/l/f/d/l0127mx9sf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腾讯播客-长安新奔奔上市会 洛天依全息投影&i class=&icon-external&&&/i&&/a&下文会做简单的技术介绍(洛天依是以Yamaha的VOCALOID 3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的全世界第一款中文VOCALOID声库和虚拟形象。洛天依的声库于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上正式推出。)&/p&&p&
知道全息投影的基本原理后,主要是要结合舞台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商业上常用的全息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背投方式,投影机直接将影像投射到全息膜上。另一类是利用反射,将投影或LED图像反射到呈45度放置的全息膜上。选择哪种投影方式,最重要的是考虑现场环境。如果我们希望物体看起来真实的话,周围的灯光、舞台与观众的距离、物体的比例大小等因素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下图是鱼果做过的一场全息投影的舞台。可以看到我们利用的是全息的反射原理,LED在地面上,与全息膜呈45度夹角。&/p&&img src=&/6d728dbd77ee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6d728dbd77ee_r.jpg&&&p&再来简单谈谈周杰伦的演唱会,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张截图&/p&&img src=&/49c2a35df4b679e761a57a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49c2a35df4b679e761a57a_r.jpg&&&img src=&/9f90c93fac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9f90c93fac_r.jpg&&&br&&p&出现邓丽君的全息屏在舞台中央,位于红尘客栈的布景内。为了突出真实性并营造舞台的整齐氛围,这个区域相对较暗,背景基本全黑,并且人物没有给追光。从上图中可以发现人物比较暗,或许是设计师在制作时考虑到配合现场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拍摄时不会过度曝光。&/p&&p&再来看这张图,就会发现现场会视频中有些片段是经过后期调色的,相比上图,角色明显提亮了许多,看上去更加清晰。&/p&&img src=&/d0cba17cc4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d0cba17cc4_r.jpg&&&p&这场演唱会上的全息投影总体制作的非常不错,人物模型、材质、动画都有出彩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美术基础才能顺利完成的。由于全息投影整体是偏暗的,因此当全息和真人放在一起对比时,还是会有很大差异。这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的就不清楚了。&/p&&img src=&/b508cc60ebdae135f18f7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b508cc60ebdae135f18f7_r.jpg&&&p&我们再来分析下这次全息投影所用到的投影技术。这是摄像机拍到的舞台顶视图。&/p&&img src=&/6f5756466cdfad2fb7da56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6f5756466cdfad2fb7da56_r.jpg&&&p&仔细看就会发现,左侧中间的位置,“红尘客栈”大门的下面便是LED屏幕,那里露出了邓丽君的下半身。说明演唱会中所使用的技术是将LED图像反射到呈45度放置的全息膜。&/p&&p&当然现场看全息投影和在视频中看到的影像会有所差距,全息技术带给人的视觉观感仍然是十分震撼的。而且随着全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息的临场真实感也会在未来变得越来越好。如果有机会能去看一次现场的全息演出,相信会很有更大的收获。&/p&&p&最后我想说明一点,全息投影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确带给了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视觉盛宴,随着全息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具备一些设备常识,布置一场全息投影已经不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从本质上讲,技术本身只是一种还原思想的工具,技术越先进,越能更好的辅助并还原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相信最完美的技术一定可以无限接近设计者的想要表达的初衷和他们脑中那个无与伦比的世界。但这一切的核心,都是那个最本源的思想萌芽,这颗小苗是一切外在画面和表现形式的支柱与灵魂。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抓在手上不愿放掉的东西。&/p&&p&&b&错觉,有时也能产生一种美丽。但终究不会长久。&/b&真正撼动人心并使人产生共鸣的,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也不是缤纷绚丽的色彩和唯美的场景,而是人类在追求自由与艺术的道路上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灵魂的跃动,以及对美的认知。&/p&
错觉,有时也能产生一种美丽。 在介绍全息投影技术和所需设备之前,有必要先简单的了解下全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全息技术其实就是实现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记录的难题早在1947 年就被攻克。一般的三维图只是在二维的…
用的是DLP,对,就是投影机里的那个DLP。&blockquote&&p&&strong&(日)&/strong&——德州仪器(TI)(纳斯纳克交易代码:TXN)今日宣布,其用于视频和数据显示应用的0.47英寸TRP全高清1080p芯片组已出货提供给第三方开发人员进行测试。该芯片组采用了已在全世界80%以上数字剧院应用和验证的DLP Cinema(R)技术,是目前德州仪器旗下能使小型电子设备实现更亮、更高效的全高清成像的最小芯片组。适用电子设备包括:便携式投影机(电池和交流电源)、无屏电视、控制面板、交互式显示器及可穿戴式设备(如近眼显示器)等。&/p&&p&  0.47英寸TRP全高清1080p显示器芯片组的关键特性:&/p&&p&  · 全高清分辨率,画面清晰,紧凑型结构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用户终端设备&/p&&p&  · 低功耗,适用于电池供电设备,例如便携式投影机和可穿戴式设备等&/p&&p&  · 与此前的DLP Pico(TM)芯片组架构相比,德州仪器DLP(R)专利TRP架构和灵活的DLP IntelliBright(TM)整套算法能将亮度提高100%或将功耗降低50%。与现有同尺寸的架构相比,DLP TRP架构的分辨率提高了一倍&/p&&/blockquote&上一代的DLP要大出不少:&br&小的是新一代的,大的是老的&br&&img src=&/5c9403091c_b.png&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5c9403091c_r.png&&小的有什么新特性呢?&br&&blockquote&&strong&0.47英寸TRP全高清1080p显示芯片组的主要特性及优势:&/strong&&br&全高清分辨率,画面清晰,紧凑型结构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用户终端设备&br&低功耗,适用于电池供电设备,例如便携式投影机和可穿戴式设备等&br&与此前的DLP Pico芯片组架构相比,DLP专利TRP架构和灵活的DLP IntelliBright整套算法能将亮度提高100%或将功耗降低50%。与现有同尺寸的架构相比,DLP TRP架构的分辨率提高了一倍。&/blockquote&HOLO LENS为啥会用DLP?&br&&blockquote&&p&  也许HMD应用的使用者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有时会被影像周围的“灰框”所干扰,这种现象在透视AR类设备中尤其明显。而这个破坏用户体验的“灰框”是由显示器背景的黑度水平所引起的,也就是那些没有显示任何内容的区域。从技术角度讲,这种情况与所用显示技术的固有对比度有关。&/p&&p&  TI方面称,相较于其他同类技术,TI的DLP技术具有较高的对比度,能够达到2000:1的全黑全白对比度(FOFO),通过高级信号处理技术,其能够为AR显示提供具有极高透明度的背景。DLP技术的另一个关键优势便是高速数据处理,在利用图像追踪用户动作的视频游戏等应用中,其产生的图像延迟性极低在输入帧率为120hz的情况下显示延迟仅为8.33ms。此外,市面上有很多应用能够依靠电池供电运行,这也是得益于DLP芯片组的低功耗、专有算法以及对于非极性LED照明的高效利用等特点。&/p&&p&  为了使DLP技术能够用于更小体积的电子设备中,TI不断缩小芯片尺寸,0.47英寸的DLP Pico 1080p显示芯片组是TI迄今为止能使小型电子设备实现更亮、更高效的全高清成像的最小芯片组。&/p&&/blockquote&------------------------------------------------休息一下的分割线------------------------------------------------------&br&那什么是DLP捏?&br&&blockquote&DLP的技术核心是DMD芯r片,是由美国Larry Hornback博士于1977年发明的。最开始,主要是为了开发印刷技术的成像机制,先以模拟技术开发微型机械控制,1981年才改用数字式的控制技术,正式命名为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s,并开始分成印刷技术与数字成像两个方向来研发。到了1991年德州仪器决定将数字成像的开发独立成一个事业部,并于1996年开发出第一个数字图像产品,1997年正式终止印刷技术的研发,全力进行数字图像的研发。&br&DMD器件是DLP的基础,一个DMD可被简单描述成为一个半导体光开关,50~130万个微镜片聚集在CMOS硅基片上。一片微镜片表示一个像素,变换速率为1000次/秒,或更快。每一镜片的尺寸为14μm×14μm(或16μm×16μm),为便于调节其方向与角度,在其下方均设有类似铰链作用的转动装置。微镜片的转动受控于来自CMOS RAM的数字驱动信号。当数字信号被写入SRAM时,静电会激活地址电极、镜片和轭板(YOKE)以促使铰链装置转动。一旦接收到相应信号,镜片倾斜10°,并随来自SRAM的数字信号而倾斜+12°;如显微镜片处于非投影状态,则被示为“关”,并倾斜-12°。简而言之,DMD的工作原理就是借助微镜装置反射需要的光,同时通过光吸收器吸收不需要的光来实现影像的投影,而其光照方向则是借助静电作用,通过控制微镜片角度来实现的。&br&通过对每一个镜片下的&a href=&/?target=http%3A///view/1223079.htm& class=&internal&&存储单元&/a&以二进制平面信号进行寻址,DMD阵列上的每个镜片以静电方式倾斜为开或关状态。决定每个镜片倾斜在哪个方向上为多长时间的技术被称为&a href=&/?target=http%3A///view/631384.htm& class=&internal&&脉冲宽度调制&/a&(PWM)。镜片可以在一秒内开关1000多次,在这一点上,DLP成为一个简单的&a href=&/?target=http%3A///view/3842435.htm& class=&internal&&光学系统&/a&。通过聚光透镜以及颜色滤波系统后,来自投影灯的光线被直接照射在DMD上。当镜片在开的位置上时,它们通过投影透镜将光反射到屏幕上形成一个数字的方形像素投影图像。当 DMD 座板、投影灯、色轮和&a href=&/?target=http%3A///view/181329.htm& class=&internal&&投影镜头&/a&协同工作时,这些翻动的镜面就能够一同将图像反射到演示墙面、电影屏幕上。&/blockquote&如果仔细看还没明白的话,原理图如下:&br&&img src=&/ff4d99ed82be385f14ac_b.pn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ff4d99ed82be385f14ac_r.png&&&br&&br&看明白了吗?我给你通俗的解释一下:&br&简而言之就是你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br&&b&你手里有一个手电筒,你对面的墙上装了很多的镜子。这些镜子和普通的镜子不同的地方在于每个镜子后边有个小支架,可以自由的在两个自由度内做旋转。&/b&&br&&b&有人去掰镜子的角度,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上,有的向下,所以当你打开手电筒照向镜子墙的时候,这些镜子反射的光线到处都是,有些打在黑黝黝的墙上消失不见了,还有一些镜子的角度恰好射入了旁边放着的一个镜头组,经过镜头组的对焦调节,最后清晰的射在房间另外一边的墙上了。所以说你需要在另外那个墙上照射怎样的图案,那是跟你掰镜子的角度有关的,明白了吧!&/b&&br&&b&DLP比这个稍微复杂一点,因为还有个色轮把白光分成三原色分别投射了,也就多了这一步而已。&/b&&br&&b&--------------------------------------你说的我都懂可是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的分割线--------------------------&/b&&br&回到题主的问题,为啥你能看清楚?&br&题主能想到这里还是认真思考过的。&br&HOLOLENS你能看到清晰的图像一半是因为类似初音未来的东西:&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全息投影可以用到电影前期拍摄中以取代部分后期特效制作吗? - HEAVEN CG 的回答&/a&&br&&br&HOLOLEN里边有块半透镜片就是起到了春晚李宇春的斜拉膜的作用。&br&&img src=&/31fcac4f3b6ac41f45881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你看到了么?&br&那两个斜面半透镜片就是。&br&至于题主所担心的人眼对焦问题(真实世界都在较远的距离,而HOLOLEN所成的像却在眼前一厘米处,怎么对焦哇?,题主你担心的就是这个意思对吧)。&br&&br&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新的技术。已经用了好几十年了。&br&&br&&br&&br&&br&&blockquote&战斗机平显的工作原理:机载计算机设备把参数信息反映到显控计算机,然后通过点划方式显示在平显玻璃上(注意,这不是通过激光照上去的),使显示信息在飞行员眼前成像,这个像是个虚像,&b&在普通人看来,这个像的像位是在玻璃上,其实不然,如果是投影在纸上(漫反射)那么像位必须在纸面上才能看到清晰的显示,但玻璃不同,因为是镜面反射,平显的像投在了正前方无穷远处!且平显玻璃不是普通玻璃,而且在玻璃的反面刷了一层反射膜,类似于眼镜前面的增透膜,不同在于平显反射膜的厚度为绿光波长的一半,而眼镜增透膜为绿光波长的1/4,之所以用绿光是因为绿色光谱在可见光光谱正中间!&/b&飞机用航炮空中格斗时用的不是三点一线,而且一种叫作热线瞄准的瞄准方式,因为航炮是固定的,且射速高,所以平显显示的是航炮的射击轨迹,不是光圈,这个轨迹叫作热线!而这个热线的像是在飞机正前方无穷远处成的,而敌机在空中与载机的距离相对光学成像而言可以看作无穷远处,因此用热线压目标,其实就是用像压目标,所以当飞行员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目标与热线,都不会影响射击精度,因为虚像与目标在空间上是重合的!而且现代战斗机会自动对目标测距,并结合大气参数对热线进行修正,炮弹的弹道轨迹能够保证最大概率的命中目标!&/blockquote&也就是这样&br&&img src=&/88e4eae22d3c2_b.png& data-rawwidth=&616& data-rawheight=&7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6& data-original=&/88e4eae22d3c2_r.png&&&br&&br&&br&&br&最后效果是这样的&br&&img src=&/78d6eec697d224ddd021_b.png& data-rawwidth=&1177& data-rawheight=&8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7& data-original=&/78d6eec697d224ddd021_r.png&&&br&&br&对,你没看错。。。。和淘宝15元包邮的就是一码事&br&&br&淘宝上搜
这组关键词就可以了...........&br&&br&当然啦当然啦,汽车上也有不是这么LOW的反射式,也有高大上的衍射式,这个后文再议。&br&&br&&br&这回你懂了??&br&HOLOLENS只是一个特别贴近的平显而已。因为光路的原因,虚拟场景所成像距在无穷远处,和你透过这块半透玻璃看到外界物理世界的光路是重合的,所以你看到的就是叠加好的像,如果叠加的不清楚,请调节那个来自于DLP方向的镜头组的焦距&br&&br&&img src=&/16bfc0ecb61eefe_b.png& data-rawwidth=&1275&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5& data-original=&/16bfc0ecb61eefe_r.png&&&br&-----------------------------------------------其实还没完的分割线---------------------------------------------------&br&&br&&b&上边讲初音未来的膜其实是为了简化咱们今天所说的事。事实上早期的平显也的确是这样的反射式的,是靠镀膜玻璃来完成的。这个很简单谁都能看明白也很好做,就是亮度低且视角狭窄。&br&所以其实后来战斗机就不用这个了反射式的了,改用衍射式的了。&/b&现在主流战机都用这个了,&br&而且主要的制造国家也就没几个。&br&效果当然是刚刚的&br&&img src=&/d2c6b9a93b7cefc0f9be38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d2c6b9a93b7cefc0f9be38_r.png&&&br&&br&&blockquote&&p&衍射型平显&/p&&p&根据平显的准直光学系统的不同,平显分折射、反射、衍射式。所谓衍射式就是平显的组合玻璃不再是平板镀膜玻璃,而是带小刻蚀线的(双)曲面玻璃制成的全息透镜,光线不是反射,而是衍射到飞行员的眼睛里(所以衍射式平显也叫全息平显)。同时这个全息透镜还过滤了非可见光。衍射式的优点是图象更明亮瞬时视场更大。&/p&&/blockquote&&br&&blockquote&衍射光学平显通过CRT成象。衍射平显中的一个光学元件使用了全息加工技术,组合玻璃不象准直式那样是平板镀膜玻璃,而是曲面(一般为双曲面)玻璃,上面有非常复杂有意思的微小刻蚀线,所以,衍射平显的组合玻璃其实是全息透镜,而不是直观的凸透镜。 &br&&br&  衍射平显的全息透镜是用激光刻蚀的,曲面也是非连续的,主要是根据座舱风挡和人眼进行光学修正。 目前在役的F-15E,EFA、F-22、阵风、F-2等飞机均是衍射平显的使用者。由GEC-马可尼公司研制,是光栅笔划兼容的衍射平显,光栅的功能是为满足红外导航和瞄准吊舱的红外夜视图象&/blockquote&整个的镜片是一个光波导,里边的微小刻蚀线是用来做衍射用的,详细原理在这个论文里有通俗解释&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b3RW2xPe_nMYv10tERFHFTZ5zSHGyMcavUfqi7eTXAXf7snJdYUh9LTTl-WnwChfcykjB-BB4BXIc9ucnf1uAVN-paWVtVmMxMoCh-m_9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息波导头盔显示技术&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ab806e31b274c719eafbfd_b.png& data-rawwidth=&529&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9& data-original=&/ab806e31b274c719eafbfd_r.png&&&br&&br&帮你复习一下啥是光的衍射&br&&a href=&/?target=http%3A//www.phy./gx/ysheglgl.htm& class=&internal&&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概念、规律&/a&&br&实际上平显的衍射器件结构还是复杂的很,不然我国军工界不会一做好几十年才做出来。&br&&br&各种分析在这个论文里说的已经很清楚了,这里就不大段的引用了&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xpz4rohDL-PeHg9TtXeZtpNZWrEpJV94VqJABjDnxMzwoImZh1VdBS52PBq0jBzi7S3VkbXjvscyZ0s-P3eReH3yw__v3Ny_8OMFOXzejme& class=&internal&&衍射平显光学系统方案分析&/a&&br&&img src=&/a149bd66ed06eb8195c3f_b.png& data-rawwidth=&868&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8& data-original=&/a149bd66ed06eb8195c3f_r.png&&&br&&br&而在另外一个论文里&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2P-TAtPpADuYfKXqqQ-kPJjMvIg2Y481Gud-nZ_znEgtNVlcTXr1IWFRc-yITOFSK1hKj8v3WO7yKCPtQeah_gMyGE9zOISLR_G955syru7& class=&internal&&衍射光学平视显示器及其工作原理&/a&&br&我们看到一段很有趣的描述&br&&br&&img src=&/9ae039e2acda1aa55b7b0_b.png& data-rawwidth=&927& data-rawheight=&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7& data-original=&/9ae039e2acda1aa55b7b0_r.png&&(F16好老啦
当时可是黑科技,现在国内的衍射平显视场角度45度的也有)&br&&br&&b&其实HOLO LENS 和战斗机一样,用的是衍射式平显的原理。&/b&&br&&b&其实HOLO LENS 和战斗机一样,用的是衍射式平显的原理。&/b&&br&&b&其实HOLO LENS 和战斗机一样,用的是衍射式平显的原理。&/b&&br&&br&&b&这应了我在知乎上常说的一句话: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b&&br&&br&&br&你看到了么,几十年前最先进的F16战机的平显, 视角也就是35度啊。&br&&b&这从另外一个侧面验证了为什么HOLOLENS可视角度如此之小。&/b&&br&&br&呵呵呵呵呵,毕竟这种手段几十年了,虽然刚刚民用,但也廉颇老矣。&br&&br&虽然MAGIC LEAP更像是个虚无缥缈的幻影,我看大家还是寄希望于它吧。&br&毕竟ML的光场从原理上来说视场角度不会有这么大的限制了。
用的是DLP,对,就是投影机里的那个DLP。(日)——德州仪器(TI)(纳斯纳克交易代码:TXN)今日宣布,其用于视频和数据显示应用的0.47英寸TRP全高清1080p芯片组已出货提供给第三方开发人员进行测试。该芯片组采用了已在全世界80%以上数字剧院…
谢邀&br&这是一个前沿问题,并且需要的知识深不见底,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我尽力把我知道的说一下,因为本人基础的问题,很难说的很深刻。&br&宇宙全息原理和光学中的全息原理是不同的东西。光学中的全息是通过记录干涉条纹的亮度和相位来记录发光体的全部信息,最后重现这个发光体。而引力中的全息原理是来源于解释黑洞熵和表面积成正比等相对论中奇怪的定理。其中全息原理引发的Ads-CFT correspondence是一个很大的热点问题。&br&简单说说Ads-CFT(详细了我也不懂),考虑宇宙学常数之后,最大对称性的时空可能具有三种形式,德西特时空&img src=&///equation?tex=%5CLambda%3E0& alt=&\Lambda&0& eeimg=&1&&, 闵科夫斯基时空&img src=&///equation?tex=%5CLambda%3D0& alt=&\Lambda=0& eeimg=&1&&, 反德西特时空&img src=&///equation?tex=%5CLambda%3C0& alt=&\Lambda&0& eeimg=&1&&. 其中反德西特时空受到的关注最多,原因是因为反德西特时空的penrose图共形于爱因斯坦静态宇宙。在边界上可以具有量子场论(共形场论)。&br&&img src=&/e26d03cf87ec3aa61cfffe_b.png& data-rawwidth=&423&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e26d03cf87ec3aa61cfffe_r.png&&Ads时空的Penrose图如上,当然画出penrose图也有一些trick,这里就省略了,不然篇幅过长。&br&&b&ADS-CFT correspondence:&/b&&br&考虑一个渐近Ads时空,研究它和边界的关系&br&量子场论中重要的一个量是生成泛函&br&&img src=&///equation?tex=Z%5BJ%5D%3Dln%28%5Cint+D%5Cphi+e%5E%7BiS%5B%5Cphi%5D%2BiJ%5Cphi%7D%29& alt=&Z[J]=ln(\int D\phi e^{iS[\phi]+iJ\phi})& eeimg=&1&&&br&生成泛函重要的性质是可以通过求导数计算任意点的关联函数&br&&img src=&///equation?tex=%5Clangle+%5Cphi%28x_1%29%5Cphi%28x_2%29%5Cphi%28x_3%29......%5Crangle%3D+%28-i%5Cfrac%7B%5Cdelta%7D%7B%5Cdelta+J%28x_%7B1%7D%29%7D%29%28-i%5Cfrac%7B%5Cdelta%7D%7B%5Cdelta+J%28x_%7B2%7D%29%7D%29%7C_%7BJ%3D0%7D......Z%5BJ%5D& alt=&\langle \phi(x_1)\phi(x_2)\phi(x_3)......\rangle= (-i\frac{\delta}{\delta J(x_{1})})(-i\frac{\delta}{\delta J(x_{2})})|_{J=0}......Z[J]& eeimg=&1&&&br&得到了关联函数我们就可以得到这个量子体系的不少性质。&br&但是关联函数&img src=&///equation?tex=Z%5BJ%5D& alt=&Z[J]& eeimg=&1&&在强关联的情况下无法计算,微扰场论是在耦合常数极小的情况下把作用量展开,然后化为费曼图计算,通常也就是树阶,或者一圈阶。而对于强关联下,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计算生成泛函。而对偶提供了这样一种计算的方式&br&&b&Ads-Cft是一种强弱对偶&/b&,如果边界上是某种形式的量子场论,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入到内部的物理量进行计算。&br&引力系统的作用量为&br&&img src=&///equation?tex=S_%7Bd%2B1%7D%3D%5Cfrac%7B1%7D%7B16%5Cpi+G%7D%5Cint+d%5E%7Bd%2B1%7Dx%5Csqrt%7B-g%7D%5BR%2B%5Cfrac%7Bd%28d-1%29%7D%7Bl%5E%7B2%7D%7D%2BL_%7Bmatter%7D%5D& alt=&S_{d+1}=\frac{1}{16\pi G}\int d^{d+1}x\sqrt{-g}[R+\frac{d(d-1)}{l^{2}}+L_{matter}]&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L_%7Bmatter%7D& alt=&L_{matter}& eeimg=&1&&这一项依据于真实的物质场,比如电磁场,标量场,Dirac场的作用量。右边第一项是广相中的作用量,第二项是宇宙学常数项。&br&对作用量进行变分,可以得到物质场方程和一个爱因斯坦方程。这是一个耦合的很多个方程组,不过注意因为是强弱对偶,这里是可以做微扰解的,所以理论上此方程总是可解的。当然解偏微分方程组还需要边界条件,而要研究的边界上的量子理论恰好可以提供这个方程组的边界上的数据J,有了边界条件理论上解方程组后可以带回到作用量中得到&img src=&///equation?tex=S_%7Bd%2B1%7D%5BJ%5D& alt=&S_{d+1}[J]& eeimg=&1&&&br&把 &img src=&///equation?tex=S_%7Bd%2B1%7D%5BJ%5D%3DZ_%7Bd%7D%5BJ%5D& alt=&S_{d+1}[J]=Z_{d}[J]& eeimg=&1&&认同起来,这里J既代表了量子场论中的物质源,又代表了引力场(bulk)场的边界数据。有人可能会想度规的边界条件&br&由于时空是渐近Ads的,在边界处度规具有如下的形式&br&&img src=&///equation?tex=ds%5E%7B2%7D%3D%5Cfrac%7Bl%5E%7B2%7D%7D%7Bz%5E%7B2%7D%7D%28dz%5E%7B2%7D%2B%28%5Cgamma_%7B%5Cmu%5Cnu%7D%2Bt_%7B%5Cmu%5Cnu%7Dz%5E%7Bd%7D%29dx%5E%7B%5Cmu%7Ddx%5E%7B%5Cnu%7D+%29& alt=&ds^{2}=\frac{l^{2}}{z^{2}}(dz^{2}+(\gamma_{\mu\nu}+t_{\mu\nu}z^{d})dx^{\mu}dx^{\nu} )& eeimg=&1&&.&br&所以计算生成泛函的问题就转化为了计算&img src=&///equation?tex=S_%7Bd%2B1%7D%5BJ%5D& alt=&S_{d+1}[J]& eeimg=&1&&&br&&br&当然这里只是为了说明全息原理如何应用于强关联凝聚态系统的一个非常toy的model。现在在Ads/CMT, Ads/QCD, Ads/Fluid等多个方面具有不少的应用。以上只是我对于全息原理如何应用做的一个尽可能的概括,再具体的方面本人水平难以提供,希望有大神们指教。
谢邀这是一个前沿问题,并且需要的知识深不见底,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我尽力把我知道的说一下,因为本人基础的问题,很难说的很深刻。宇宙全息原理和光学中的全息原理是不同的东西。光学中的全息是通过记录干涉条纹的亮度和相位来记录发光体的全部信息…
从科技角度去讨论电影里的科技是一件浪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因为编剧和导演根本就不在乎片子里的科技运用是否合理,是否正确,他们在乎的是观众看得爽不爽。而且他们的目标是连大妈大爷以及小朋友都能看得爽,不仅仅是科技宅男。&br&&br&你有没有发现电影里的人都在刻意避免使用手机?几句话都非要跑人家家里去当面说,好像没手机似的。为什么呢?因为打电话的画面不好看,就一个脑袋,一个手机,一个嘴巴动啊动的,有什么好看的?当然是两个人面对面的才好看。&br&&br&科幻片里也是,明明发个短信或者语音就能搞定的事情,非要搞个图像出来,为啥呢?要好看啊。&br&&br&未来怎么通讯,我觉得可以是大脑直接通讯,脑子里装芯片,所有人都不用开口了,想说什么直接用脑子想一下(心里默念),那边就收到你想说的话了,然后他再想一下,你也收到了。整个世界处于一片安静中。两人见面了光微笑就行了,心里想“吃了吗”,那边想“吃了”……放到大银幕上就是这电影里所有人都是哑巴……
从科技角度去讨论电影里的科技是一件浪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因为编剧和导演根本就不在乎片子里的科技运用是否合理,是否正确,他们在乎的是观众看得爽不爽。而且他们的目标是连大妈大爷以及小朋友都能看得爽,不仅仅是科技宅男。你有没有发现电影里的人都在…
&a data-hash=&6fe95baa7e7b& href=&///people/6fe95baa7e7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HEAVEN CG& data-tip=&p$b$6fe95baa7e7b& data-hovercard=&p$b$6fe95baa7e7b&&@HEAVEN CG&/a& 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我挑显示『色彩』这一块我比较感兴趣的说,也算开发者和设计师都会感兴趣的:&br&—————————————————————————————————————&br&&blockquote&HoloLens的色彩——光的混合&/blockquote&我们都知道AR是虚拟物体 &i&&u&&b&叠加(superimpose over&/b&&b&)&/b&&/u&&/i&在现实物体上,现实空间的光子已经打在了你视网膜上,再显示虚拟物体则是在这些光子之上增加光子。(所以,这里埋个伏笔:它显示出的颜色受到现实环境颜色或光照的影响~)&br&而这个superimpose 表现在『显示』上,就是&b&&i&&u&添加显示(Additive Display)&/u&&/i&&/b&。&br&&img src=&/337e6dadac4d3eeea1fdb_b.png& data-rawwidth=&427&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7& data-original=&/337e6dadac4d3eeea1fdb_r.png&&你隔着玻璃看这个世界,看到的是这个世界吧?&br&但如果想在这上面显示不存在的东西,所谓『holographic』,它上面的光&b&&i&&u&来自于现实世界中外界环境的光和显示器的光&/u&&/i&&/b&,两个光混合。&br&请想象PS 或者AE上的混合模式『screen』,或者三原光,当所有颜色的光相混,就只剩白光了。(你回忆你以前看过的科幻片,里面的全息图像是不是都亮闪闪的?)&br&这也就是为什么Holo 这种现实被称为全息&b&&i&&u&投影&/u&&/i&&/b&的原因,它和投影仪一样,都是投射『光』。&br&&img src=&/8b536c3f637fb80d1f38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8b536c3f637fb80d1f38_r.jpg&&在现实场景的光照情况下增加光。随着光叠加的越多,颜色越丰富,画面也就越亮。&br&如下图,黑色为全透明,白色为全不透明。同理,一个颜色越黑则越透明,越白则越不透明。&br&&img src=&/8e244de58c4e2ea8244bc3_b.jpg& data-rawwidth=&2251& data-rawheight=&1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51& data-original=&/8e244de58c4e2ea8244bc3_r.jpg&&HoloLens的色彩显示技术和普通的投影仪一样,叫做&b&&i&&u&色顺序投影显示(color sequential&/u&&/i&&/b&&b&&i&&u& projection displays)&/u&&/i&&/b&。(你可以试试用60FPS的手机录制投影仪的成像过程→ →,如果投影仪差的话,你能看见色彩的闪烁)&br&&img src=&/95ecc9ef0ca027eab57ff2ad2c65563a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95ecc9ef0ca027eab57ff2ad2c65563a_r.png&&它就是将四块&b&&i&&u&分离的色彩区域(separate color fields)&/u&&/i&&/b&,按先后顺序显示出来。所以,要把240帧每秒的刷新率分给着四个色彩区域,所以最终重叠后只有60帧每秒。&br&&img src=&/e468d7dcaf3da0b927c74c_b.png& data-rawwidth=&308& data-rawheight=&1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8&&&br&当显示的颜色越亮时,越有可能观察到这种显示特有的现象——&br&&p&&b&&i&&u&色彩分离(color-separation)&/u&&/i&&/b&,大概是因为白色中含有大量的RBD三种颜色。而且,当一个全息物体快速地移动时,这种色彩分离感觉更明显!&/p&&p&咦,亮度高的?移动快的?那不是cursor吗?对!你记得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 Hololens 使用『gaze』定位cursor的交互? &/a&》提到过高亮的cursor要做成模糊的亮点,因为亮色容易色彩分离。&/p&&p&另外,当物体扭曲变形(warping/deformation)、高对比度(high contrast)或者纯色时,可能有一部分会色彩分离。&/p&&img src=&/e629ee00eb8b2c989671f_b.pn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e629ee00eb8b2c989671f_r.png&&&img src=&/977bd0bc2d3aabc4905db0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977bd0bc2d3aabc4905db0_r.png&&&br&—————————————————————————————————————&br&&blockquote&黑?透明?&/blockquote&你听过『黑』光吗?没有对吧?&br&宇宙中没有黑光,宇宙中越黑的地方,温度越低,辐射越少,最低也就是绝对零度。&br&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你现在手机电脑的显示器可以显示『黑色』,我会告诉你『黑色』是不存在的,那只是因为屏幕本身是黑色,所以当降低透明度时,你感觉变黑了。(正所谓,为什么在太阳下看不清手机?为什么电影院看电影要全黑?)&br&&img src=&/cb99d173cde0d58df3609dee5f04737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b99d173cde0d58df3609dee5f04737e_r.jpg&&&img src=&/47a58d8e50b84c1e6f0a138fbc01b94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47a58d8e50b84c1e6f0a138fbc01b940_r.jpg&&而现在还没有光学显示技术能显示黑,或者说『移走你眼里的光线』……&br&所以如果要用hololens 显示黑色,它只能&b&降低透明度&/b&。后果是你看到的最『黑』的物体,就是最透明的。&br&Hololens 要做成墨镜,不是为了Cool,同志们……&br&&img src=&/31fcac4f3b6ac41f458812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31fcac4f3b6ac41f458812_r.jpg&&正因此,holodesk 在演示demo 的时候都会找块黑布。&br&(下图为 holodesk)&br&&img src=&/a54b33cffc23a292d5e1b11f314f2093_b.jpg& data-rawwidth=&854&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4& data-original=&/a54b33cffc23a292d5e1b11f314f2093_r.jpg&&&img src=&/06ac5de66756bbdbb272f0c873bae088_b.jpg& data-rawwidth=&854&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4& data-original=&/06ac5de66756bbdbb272f0c873bae088_r.jpg&&&img src=&/34848baebafc8224daefbf7_b.jpg& data-rawwidth=&854&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4& data-original=&/34848baebafc8224daefbf7_r.jpg&&&img src=&/f48de1bd_b.jpg& data-rawwidth=&854&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4& data-original=&/f48de1bd_r.jpg&&未完待续,想到再补充吧~
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我挑显示『色彩』这一块我比较感兴趣的说,也算开发者和设计师都会感兴趣的:—————————————————————————————————————HoloLens的色彩——光的混合我们都知道AR是虚拟物体 叠加(superimp…
实用的裸眼3D绝对黑科技,现在的裸眼3D就是柱状镜技术,技术太低端了,要特定角度特定距离观看,还重影,分辩率低,感觉不适等,一点都不实用,没错,这货就跟街边买的3D画一个原理,完全不能用. &br&相似原理的还有背光光栅,一样差不多不能用. &br&至于有人提初音演唱会,那是几块透明薄膜,2D的,放在空中远距观看你以为3D而已,叫全息膜,去马云家败一张,你家投影也能搞个伪全息苍老湿出来! &br&&br&好了你问我前阵火热的手机3D屏是什么黑科技!看过谍中碟4吧,阿汤哥潜入克里姆林宫用的设备一个原理:眼睛追踪,跟据屏幕和眼睛角度绘制2D画面,你动了一下,好像看到不同角度的东西哦,再说三次:假的,欺骗你的,是2D &br&&br&还有个真正的黑科技,目前只能单色成像,像素极为有限,像电影普罗米修斯的星图和阿凡达的3D地形图,靠的是在空气中创造等离子光点 &br&黑科技吧 &img src=&/7aa5cea48e98a0c13eef87_b.jpg& data-rawheight=&294& data-rawwidth=&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7aa5cea48e98a0c13eef87_r.jpg&&&br&&br&贴个地址 &a href=&///?target=http%3A///p/60544.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60544.html&/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不能创造一个能阻挡光线的黑色像素
实用的裸眼3D绝对黑科技,现在的裸眼3D就是柱状镜技术,技术太低端了,要特定角度特定距离观看,还重影,分辩率低,感觉不适等,一点都不实用,没错,这货就跟街边买的3D画一个原理,完全不能用. 相似原理的还有背光光栅,一样差不多不能用. 至于有人提初音演唱会,那是…
公安局和土豪比有钱?!
公安局和土豪比有钱?!
在基友的帮助下,猜测证实了,视频的确是后期合成的。详情见此大神的博客(自备梯子):&br&&a href=&///?target=http%3A//sukebeproduction.blogspot.ca/2014/05/hatsune-miku-kagamine-rin-duet-real.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kebeproduction.blogspot.ca&/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14/05/hatsune-miku-kagamine-rin-duet-real.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使用的是AE,如下图所示:&br&&img src=&/67e6fabe6abdd563c91a1591ecac1bb5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67e6fabe6abdd563c91a1591ecac1bb5_r.jpg&&&br&————之前答案的分割线————&br&谢邀。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是费了老大劲了。&br&&br&这个视频我看了好几遍,感觉好痛苦,明知道肯定不是全息,视频肯定经过剪辑,却找不到任何直接的证据。&br&&br&这种感觉就像是突然有一天报上登了一张照片,说是某某人参加了一次违法犯罪活动,要全市通缉。不知道是拍摄角度的原因还是后期合成的结果,照片和你长得非常像,身边每个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虽然你有着充分的不在场证明,但是你却也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照片是假的,只好在别人问起的时候,不厌其烦地说那不可能是我因为我当时在某某地方做某某事。&br&&br&看这个视频也是如此。明知道全息技术做不到,但是视频只给出了一个小角度,太像拿着手机或者DV实拍的了,要证明它经过剪辑反而很难。&br&&br&最后我就怒了,坚信肯定是剪辑了的。于是把视频下载下来一帧一帧地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现了视频经过剪辑的铁证。(其实证据很多,只是最初关注点都在初音身上了,反而忽视了大量的bug)。&br&&br&最先注意到的bug是音乐。视频中有几处全景和特写的切换,而且不是镜头慢慢拉近拉远,而是突然切过去,但是音乐却没有任何停顿。当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对劲。这说明视频要么是单摄像机多次拍摄、后期剪辑,要么是多机位同时拍摄、后期剪辑。&br&&br&于是后来我就着重注意了物品的颜色和摆放。&br&大家注意看视频刚开场不久(52.14秒处)我画圈的位置的物品:&br&&img src=&/5b0aaaa048cd6bdb2f0c4b_b.png& data-rawheight=&1044&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b0aaaa048cd6bdb2f0c4b_r.png&&&br&过了不一会儿(02分22.00秒处)来了个特写:&br&&img src=&/5fe5ca0bb94a7ec228f25ec_b.png& data-rawheight=&1044&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fe5ca0bb94a7ec228f25ec_r.png&&这个绿色的是个什么鬼?手机哪去儿?充满电了?&br&&br&当然,后来手机之类的又回来了(03分22.16秒):&br&&img src=&/fbc6efe8e8d_b.png& data-rawheight=&1044&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fbc6efe8e8d_r.png&&&br&然而就在1ms之后(03分22.16秒):&br&&img src=&/8da74a4dbb64d744141dedee_b.png& data-rawheight=&1044&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8da74a4dbb64d744141dedee_r.png&&大家可以对比一下1ms发生了多大变化。&br&&br&这样的突变视频了出现了很多次。总之视频肯定是多次拍摄、后期剪辑过的。至于初音到底是咋出来的,我就真的没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了。&br&&br&但是与基友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04cb426c075b31a88989da&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刘理博& data-hash=&04cb426c075b31a88989da& data-hovercard=&p$b$04cb426c075b31a88989da&&@刘理博&/a& 讨论之后,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种猜想:&br&1、后期视频合成。而且针对初音还有mmd技术可以利用。个人倾向于这种思路。&br&2、半透明屏幕被恰到好处地隐藏了起来(只是个可能性,概率不是很高)。初音演唱会常会利用半透明屏幕。详见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网上所传的《谷歌黑科技全息投影裸眼 3D》视频是否真实? - 看风景的蜗牛君的回答&/a&&br&3、手机AR(即通过手机或者平板可以看得到,但是实际上不存在,眼睛也看不到)。这方面静态和动态技术都很多,蛮有趣的。&br&例如:&a href=&///?target=http%3A///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教你用一加手机轻松搞定全息投影!召唤初音未来!!&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外基友还找到了此大神制作的完整版短片,而且还不止一个:&br&&a href=&///?target=http%3A///video/av237493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初音3D全息投影&i class=&icon-external&&&/i&&/a& 和 &a href=&///?target=http%3A///video/av2362078/index_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桌面上的初音演唱会(2)_生活&i class=&icon-external&&&/i&&/a&
在基友的帮助下,猜测证实了,视频的确是后期合成的。详情见此大神的博客(自备梯子):使用的是AE,如下图所示:————之前答案的分割线————谢邀。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是费了老大劲了。这个视频我看了好几遍,感觉好痛苦,明知…
Business Insider评论的很好:&p&&a href=&///?target=http%3A//www.businessinsider.sg/google-glass-hands-on-Fr%3DU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 tried Microsoft HoloLens: This is going to be much bigger than Google Glass&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lockquote&&p&Where Google positioned Google Glass as an always-on, always-with-you Ultra Life Companion that was designed to be in your face and all your friends’ faces forever, HoloLens is very clearly aimed at Getting Things Done and Serious Business.&/p&&p&You put it on to do a thing, and you take it off when that thing is done.&/p&&/blockquote&Google对Google Glass的定位是,始终戴在你和你朋友们脸上的超级生活伴侣,而HoloLens是生产力工具。微软的印度老大说过,微软的使命是,帮助你“do more, achieve more”,整天戴在脸上扮酷,不是微软的追求。&br&&br&所以,HoloLens的定位,和Apple Watch,Google Glass有根本的不同,就不要放在一起对比了。
Business Insider评论的很好:Where Google positioned Google Glass as an always-on, always-with-you Ultra Life Companion that was designed to be in your face and …
第一次受邀,受宠若惊啊,谢题主...水平有限,只谈谈自己的看法&br&&b&第一句话&/b&&&i&很向往Iron Man里Tony Stark在家里工作室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i&, &br&这里&i&Tony Stark
&/i&所使用的技术&i&至&/i&少包含两种,一种是二维的,在一种类似镜面屏幕的透明显示屏上直接查看和操作各种数据,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触控屏幕,难点在显示介质上...现在的技术手段是可以接近或者达到&b&类似&/b&的效果的,比如通常被各种多媒体公司炒作的一个概念&单面全息互动&,看下图(这是真实的效果)&img data-rawheight=&539& data-rawwidth=&551& src=&/f84ae651908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f84ae651908a_r.jpg&&原理十分简单了,一块超白玻,一张全息膜,一台投影机,外加红外触控设备,再辅以精心制作的互动内容,是不是有点电影里的味道了呢?&br&&i&(PS,前不久某世界级展会上有人把这玩意摆出来充当透明显示屏,实在让人无力吐槽...)&br&&br&&/i&&b&第二句&/b&&i&&&/i&&i&于是在想是什么在阻碍这些技术?&&br&(1&/i&)且不说这些技术难点突破没有,除了看上去很炫外(最终会不会只是富人的玩意儿),我实在想不出这玩意对于寻常百姓有多大用处,或者说对于人们的工作能提高多少效率,对于一个市场未知的产品,我想企业是不会太上心研究的,科学家和某些NB实验室除外&i&.&br&(2)&/i&技术难点.千万不要把现在所谓的金字塔全息和真全息混为一谈,不是同一个概念.第一道难题就是目前无法解决空气作为成像介质的问题,都知道光线在空气中有极好的穿透性,而想要成像至少得有光线反射吧.目前实验室里存在的比较有突破性的成果还是小日本研究的,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将空气电离,利用镭射激光可以呈现三维画面,不过非常的不稳定,画面波动太大,而且色彩比较单一.再来看看这个,同样是小日本(不得不承认某些方面小日本走在了世界前列)的成果,&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archives/228&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NY研制的3D立体显示屏RayModeler&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ae23da7eca673e030e96ed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e23da7eca673e030e96ed3_r.jpg&&&br&说完了成像,再来说说控制,微软的kinect体感控制器算是很NB了,应用也十分广泛,但是控制精度十分有限,至于Leap Motion控制器有他的优越性,但是还达不到电影里行云流水般的控制要求,就更别谈什么悬空的3D键盘了.此外你真的觉得这样在空中还用键盘打字十分酷吗?如果是,我只能说呵呵了,现在google 和apple的语音控制已经这么NX了,难道不必这个实用,从使用方式和效率上秒杀啊...&br&&br&&b&第三句&/b&&&i&是否能实现借助Google眼睛加Leap Motion的搭配来实现呢&/i&&&br&真正的全息应该是不需要借助任何第三方的工具来看到的,比如google class,不然每个人都得戴一副价值不菲的眼镜那多没劲.再者同意楼上的&&i&Google眼镜是个显示器,和全息成像一点关系都没有&/i&。&&br&其次上面已有提到有关Leap Motion的一些内容,再补充一些Elon Musk展示的视频应用:&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archives/1934&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钢铁侠”马斯克展示全息投影
&i class=&icon-external&&&/i&&/a&&br&以及&a href=&///?target=http%3A///archives/192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息投影与Leap motion控制器结合增强型&i class=&icon-external&&&/i&&/a&
第一次受邀,受宠若惊啊,谢题主...水平有限,只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句话"很向往Iron Man里Tony Stark在家里工作室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 这里Tony Stark 所使用的技术至少包含两种,一种是二维的,在一种类似镜面屏幕的透明显示屏上直接查看和操作各种数据,其实就…
楼上高票回答关于原理的部分基本正确。&br&全息膜也八九不离十。&br&剩下的部分我都怀疑是不是广告了。&br&&br&周杰伦演唱会上的邓丽君根本就不是全息,你可以理解为那是一种比较牛逼的投影仪。&br&&br&&br&&b&问题是现在的全息膜(全息干板)做不到电控。&br&&/b&虽然有一类技术是白光再现的全息术,但是那种技术对干板的要求超级高,而且记录速度特别慢。北京邮电大学的全息展室里有一张前辈的半身像,就是用的这种技术。成像用了120秒,还是用激光扫描记录的波前,老先生保持两分钟没有变更姿势。&br&&br&演唱会的全息是数字全息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苦于材料限制,至今没有做到真正的全息。目前演唱会的全息术基本上是电控可变透明度的材料加上传统投影,这种技术并不能说是全息。&br&&br&说道入门,首先你要熟练掌握傅里叶光学。&br&然后……剩下的都是材料学方向,努力做以下方面之一&br&1. 激光器小型化。&br&2. 激光纯度(直接影响相干长度)&br&3. 电控折射率薄膜,精度要做到每像素100纳米级别。是的,你的薄膜的制造工艺要媲美20年前的CPU工艺,而且尺寸要做到米的级别。&br&&br&放心,数字全息术的运算技术不难,就是几个傅里叶变换;运算壁垒你可以依靠堆硬件,现有运算能力足够你算个 MIKU 出来的。
楼上高票回答关于原理的部分基本正确。全息膜也八九不离十。剩下的部分我都怀疑是不是广告了。周杰伦演唱会上的邓丽君根本就不是全息,你可以理解为那是一种比较牛逼的投影仪。问题是现在的全息膜(全息干板)做不到电控。虽然有一类技术是白光再现的全息术…
update2:&br&&br&海马最喜欢的手牌吧 哈哈&br&&br&&img src=&/b19dc6f2a0b_b.pn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b19dc6f2a0b_r.png&&&br&&img src=&/e02e3ade95a875dba9668b6_b.pn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e02e3ade95a875dba9668b6_r.png&&&br&&br&update1:&br&&br&&img src=&/fce423d5f47fde0d0bd335_b.pn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fce423d5f47fde0d0bd335_r.png&&&br&&br&以下是原答案:&br&…………………………&br&&br&需要如下技术&br&&br&主要(尚不成熟,鲁棒性较低):&br&1.基于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的增强现实技术,具体详见PTAM,LSDslam,ORBslam等github都有源码,实现增强现实技术,‘’预期‘’效果可以参照hololens和magicleap的宣传片或PM go的宣传片。&br&&br&2.可视角度较大的增强现实HMD设备&br&&br&次要(成熟):&br&类似台湾网友的那个决斗盘制作&br&1.卡片信息化,考虑添加RFID芯片。&br&2.决斗盘包含若干RFID读取器和一个嵌入式单元运行游戏规则系统。&br&3.通过局域无线网和互联网相互数据通信&br&&br&进阶:&br&手腕神经痛感设备,只有手腕与决斗盘相连所以痛感只能通过此处传输,这个领域不太了解,留坑给知乎大神&br&&br&附上自己用增强现实做的一个游戏王app demo&br&&img src=&/2cf29c23c4cafbef88e6_b.pn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2cf29c23c4cafbef88e6_r.png&&
update2:海马最喜欢的手牌吧 哈哈update1:以下是原答案:…………………………需要如下技术主要(尚不成熟,鲁棒性较低):1.基于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的增强现实技术,具体详见PTAM,LSDslam,ORBslam等github都有源码,实现增强现实技术,‘’预期‘’…
第一季就有全系投影了,不过只有学霸二人组会用。&br&Ward和局长曾经尝试使用过,不过最后只能一脸囧相的捂脸跑开。&br&&br&所以我们目前所知的是,作战部毕业的童鞋需要进阶到局长等级才开启全系投影使用天赋。。。
第一季就有全系投影了,不过只有学霸二人组会用。Ward和局长曾经尝试使用过,不过最后只能一脸囧相的捂脸跑开。所以我们目前所知的是,作战部毕业的童鞋需要进阶到局长等级才开启全系投影使用天赋。。。
两个完全不是一个产品。&br&&br&微软出的那个更像是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功能性产品,和普通消费者有交集的最多就是客厅,但依然属于功能性产品。比如医疗,教育,节目直播等等,这些都属于功能性应用。&br&请问你会把微软那个东西带到大街上么?带的上么?戴上后能用么?时尚么?时尚圈那些明星会戴这玩意儿去颁奖么?等等等等。&br&&br&google glass的定位就是消费产品,只是1代可以说已经失败(1.续航太差;2.隐私问题的担忧;3.不够时尚,带在头上有点怪异)。它的愿景更多的是像手机,watch等等未来更多出现的移动式电子设备那样,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使用社交应用,拍照,视频,以及一些便民的小应用跑在上面,这才是它的目的。只是目前在消费领域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倒是在一些专业领域(比如医疗)引起了一些关注,这个才是唯一和微软的全息眼睛有交集的地方。&br&&br&上面支持数最高的说什么华强北都能做,暂且不说这种话的依据在哪儿,完全都没搞清楚google的优势在哪里。google做glass不是要把glass做的多么科幻,做的多么ET,google的目的在于【数据】,在于【信息整合】,glass只是它信息整合中的一个节点而已,请问这个东西华强北能做么?它就是想做一个普通人都能佩戴的东西,然后将信息,数据推送到上面。&br&&br&黑科技再高大上是一回事,用户体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普通用户到底在乎多少高大上的功能又是另另外一回事。&br&&br&google glass 2代,3代都在酝酿中,说它失败了未免太早了。&br&穿戴式设备迟早会普及,现在都是在试水阶段。&br&&br&你要问我为啥apple watch能热卖?&br&我唯一的回答是:它卖的不是watch,卖的是苹果这个牌子,苹果不管出什么都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会去买,这个谷歌和微软都做不到。&br&但粉丝买什么不会最终决定整个市场走向,而是由真正的主流用户决定的,watch到底有没有市场,接下来看其他厂商做的如何,用户会不会像平板,手机那样井喷,还有待检验。
两个完全不是一个产品。微软出的那个更像是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功能性产品,和普通消费者有交集的最多就是客厅,但依然属于功能性产品。比如医疗,教育,节目直播等等,这些都属于功能性应用。请问你会把微软那个东西带到大街上么?带的上么?戴上后能用么?…
&blockquote&不是模仿者,也不是全息投影,而是一种革命性的新技术。&/blockquote&&br&&b&“复活”幻影幕后花絮(1):&/b&&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zE1OTE3MzIw.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37EEEC8F52DA70CC-3D9B-F22B-D06AA84&&&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MJJCN独家中文字幕】迈克尔杰克逊“复活”幻影幕后花絮(1)&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zE1OTE3MzIw.html&/span&
&/a& Rich 和 Tone 兄弟也在镜头中!还有一些以前熟悉的合作伙伴。&br&&br&&b&“复活”幻影幕后花絮(2):&/b&&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zE2MDEwODEy.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37F22D71FB61AB8-AC07-49F4-4F14-93AB62FA6727&&&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MJJCN独家中文字幕】迈克尔杰克逊“复活”幻影幕后花絮(2)&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zE2MDEwODEy.html&/span&
&/a& 强调不是“hologram 全息“,是”illusion 幻象“&br&讲了这项目的原理和过程&br&还提了这项技术的意义和影响&br&&br&&img src=&/6d9c359f224_b.jp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6d9c359f224_r.jpg&&&br&&img src=&/796ae818c21eec522fec130b36d511a7_b.jpg& data-rawwidth=&729&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9& data-original=&/796ae818c21eec522fec130b36d511a7_r.jpg&&&br&资料来源于MJJCN: &a href=&///?target=http%3A///mjjcnforum/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迈克尔?杰克逊“复活”真相揭秘!!(详细图解+最新重磅视频)&i class=&icon-external&&&/i&&/a&
不是模仿者,也不是全息投影,而是一种革命性的新技术。“复活”幻影幕后花絮(1): Rich 和 Tone 兄弟也在镜头中!还有一些以前熟悉的合作伙伴。“复活”幻影幕后花絮(2): 强调不是“hologram 全息“,是”illusion 幻象“讲了这项目的原理和过程还提…
&p&这取决于您对全息投影是怎么定义的,一般大众对全息投影是怎么定义的,以及有志于改变世界或者只是想忽悠投资者的创业者们对全息投影是怎么定义的。&/p&
如果您要的是这种:&br&&img src=&/441fd1e8fa31a193b9aaa73c91a0f871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441fd1e8fa31a193b9aaa73c91a0f871_r.png&&&p&(央视春晚,李宇春《蜀绣》)&/p&
或者这种:&br&&img src=&/b96b0cc8a08dbd9dc23fbd5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b96b0cc8a08dbd9dc23fbd5_r.png&&&p&(初音未来2013演唱会)&/p&
或者这种:&br&&img src=&/d8af66f0dfd8dd26c5311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d8af66f0dfd8dd26c5311_r.png&&&p&(小弟以前的纱幕作品,夹带私货不要介意)&/p&
那么显然从技术到实现都并不新鲜了,现在基本上找个做展示的团队都能给您搞出一套来,无论用玻璃贴半透膜(淘宝随便搜哦,还嫌贵可以帮忙介绍更便宜的小伙伴哦),还是纱幕做高流明度的投影,都可以让底下的观众有一种虚实结合的赶脚……&br&&img src=&/a203ef4c6a3fcd6ff8570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a203ef4c6a3fcd6ff8570_r.png&&多说一种与之相近的方式就是全息金字塔,换汤不换药,从底部把要显示的画面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四,然后投影到金字塔的各个面上,这样从外面看起来就好像是立体呈现的内容一样。这种大号的金字塔肯定是要自己定制,小号的现在万能的淘宝也有各种零售哦,当然那个捂着胸的大妹子是跳不出来的……&br&&img src=&/ecf56c5ba0c59ee_b.pn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ecf56c5ba0c59ee_r.png&&&p&相信您已经很容易看出端倪了,这样的“全息”是很有局限性的,屏幕需要正对着观众,环境光照也需要适宜(初音你有本事大中午开个露天演唱会试试?),并且如果不想就那么大大咧咧地露馅给人看的话,那这种全息投影无论怎样都是只许远观不可亵玩的,近距离的交互可能性显然不存在——&/p&&p&这里有一篇以前别人写的分析文章,说的也很清楚,这里就不再深入了。&/p&&a href=&///?target=http%3A///a/171928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个李宇春,央视春晚全息技术解读&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如果这并不是您想要看到的答案,那么第二种常见的全息说法就是空间的全息投影,这恐怕也是万千大众梦寐以求的一种狂拽炫酷威武霸气的表现方式了,而且很多次很多人都宣称自己得到了这样的未来,比如这样的:&br&&img src=&/401ac634f17acdc74bc92ee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401ac634f17acdc74bc92ee_r.png&&这样的:&br&&img src=&/b78b648a3b5148cb35aba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b78b648a3b5148cb35aba_r.png&&或者这样的:&br&&img src=&/9beaad113d8fa09ce6859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9beaad113d8fa09ce6859_r.png&&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回避的问题:投影的介质是什么?既然它不再是一个屏幕或者可以当作屏幕的表面,那么总得有东西来承载要表达的内容吧——比如水蒸气:&br&&img src=&/3f716c15e6a3ca536b4ba005a3dc5af3_b.pn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2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3f716c15e6a3ca536b4ba005a3dc5af3_r.png&&&p&清晰度啥的先不吐槽,你知道这东西有多吵么……基本上同时开两个你就听不清面对面的谈话了啊,这是要准备火箭发射还是坐等被控告扰民啊。还有水蒸气可不是能稳定存在的物质啊,你要想这个可怜的画面一直亮着就得一直开着你的大机器,耗电耗能噪音污染,估计还没有人愿意近身。&/p&&br&&br&二是空气电离,据说这是一种通过氮氧分离产生小型的爆破而形成可以投射的介质:&br&&img src=&/80c86265ec40bafaaab980f349dcf3a3_b.png& data-rawwidth=&304& data-rawheight=&1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4&&&p&为啥只有点点点就不说了,现阶段这种技术可能让你伸手进去进行任何程度的交互吗?当然了,领先全球的日本研究者们已经准备用这种方法来做一些空间的指示牌了,挂在天上提示路况什么的,千万别伸手去摸就是了。&/p&&br&
可见,现有的所谓“空气全息”技术还存在着介质不稳定,消耗能源高,分辨率极低,色彩层次极低,,无法进行交互,以及相当的危险性……那种在空气中显示一个亦真亦幻的场景然后和现实完美叠加还能让你不用戴任何眼镜就看到的技术,在材料学和化学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革命之前,恐怕仍旧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要被各种神奇的视频忽悠到,有一种历史悠久的工种叫做后期,嗯)。至于具体的时间周期嘛,也许其实不远,也许还要千年……
这取决于您对全息投影是怎么定义的,一般大众对全息投影是怎么定义的,以及有志于改变世界或者只是想忽悠投资者的创业者们对全息投影是怎么定义的。
如果您要的是这种:(央视春晚,李宇春《蜀绣》)
或者这种:(初音未来2013演唱会)
或者这种:(小弟…
&img src=&/8febfceb86f_b.jp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8febfceb86f_r.jpg&&
信息可以用熵来量化。&br&&br&一般情况下熵是一个广延量(意味着体积越大,熵越大)。但是黑洞的熵不取决于黑洞的体积,而取决于黑洞的表面积,这叫做全息。之所以叫做全息是因为在光学里面,有一个东西叫做全息图,全息图是一个两维的东西,但是由于它记录了光的相位信息,可以呈现出三维的图像。&br&&br&全息原理在AdS/CFT之前就已经被提出,所以AdS/CFT应该比全息原理更时髦
信息可以用熵来量化。一般情况下熵是一个广延量(意味着体积越大,熵越大)。但是黑洞的熵不取决于黑洞的体积,而取决于黑洞的表面积,这叫做全息。之所以叫做全息是因为在光学里面,有一个东西叫做全息图,全息图是一个两维的东西,但是由于它记录了光的相位…
概念视频而已,MagicLeap从来没放出过真实设备,只是出这种概念视频。传说取得的专利是啥视网膜AR,如果这视频及技术是真的,那在场所有小孩都戴着我们看不见的超级隐形眼镜或类似设备,如果能这么大规模的投入使用,早就该放出设备公开demo了。
概念视频而已,MagicLeap从来没放出过真实设备,只是出这种概念视频。传说取得的专利是啥视网膜AR,如果这视频及技术是真的,那在场所有小孩都戴着我们看不见的超级隐形眼镜或类似设备,如果能这么大规模的投入使用,早就该放出设备公开demo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影机不用幕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