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MacOS只能在麦金塔上运行才好用?是驱动的原因吗?若如此,为什么硬件驱动程序生产商不提供MacOS

您好,欢迎您来到公共关系网!
·联合汇志新媒体,打造内容创业支持平台</br...
[机遇]VR如何为PR创造价值
2016年2月,高盛开年行业预测表示,VR将在10年内占据8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公关公司团队及项目管理
一份会议纪要、一封沟通邮件、一组执行手册……
数字生态下的智能营销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用户、营销公司、广告公司及技术服务公司等等,会形成……
17PR年度大型活动专题展示
2015最具公众影响力公共关系案例展示
手机QQ个性聊天字体整合传播
微信的崛起和发展并没有导致QQ的衰落,相比微信,QQ更年轻。在2013年的移动化大潮下,手机QQ……
百富360°手工威士忌經典特展
2014年台灣的威士忌進口陸續成長,繳出世界第一的成長率特別是單一麥芽威士忌深受台灣消費者的喜愛……
初级课程(在校大学生)
中级课程(在职人员)
新起点迎来新机遇
宇群公关摄影成立十五周年
全国矩阵服务开启合作共赢新旅程,日,宇群公关摄影正式发布并启用了全新……
高诚美恒 以变思变
埃培智集团宣布,旗下高诚公关已与美恒国际达成协议,合资成立高诚美恒传播咨询。高诚公关在华业务……
寻找100位中国公关行业杰出女性
公关是一个极富挑战和充满创意的行业,侧重沟通、强调协作、有人情味,充满了新鲜事物和知识……
2015金旗奖颁奖典礼
本届大会以“旗聚智慧,引领未来”为主题,本届年会新媒体时代公关人该如何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优势……
2014金旗奖颁奖典礼
本届大会以“重构品牌时代 再造公关旗帜”为主题,本届年会新媒体时代公关人该如何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优势……
第五届公关&活动产业大会
本届大会以“思变-未来”为主题,着眼于数字化背景下公关与活动产业的转型升级,聚焦专业公关与活动公司发展的……
2013年最佳雇主企业展示
2013年度公关供应商50强展示夏天来了!说到夏天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呢?请勿回答空调和西瓜,小编并不想说话并朝你...
想要用一种别致的方式祝妈妈母亲节快乐吗?让她演一回苹果广告吧!
它讲述一个弹珠球绘画的故事……不是,其实它并没有什么故事,这货的本体就是一个休闲...
特性包括金属机身、硕大的摄像头、蜂窝状后置扬声器、三段式后背、右侧凸起的音量、电...
IDC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上,HTC尚能位居第十,但在...
iPhone的主要问题是难再有重大创新,它需要走出其生命周期的低潮,迎来第二春,延缓iP...
如果这个 watchOS 3.0系统能够实现以下改进的话,想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用户的 Apple...
外媒称,农村人均年收入现已超过6000美元,这个数字是消费者开始支出和让有些人买得起...
刀塔的故事背景我想不少朋友已经很熟悉,再重复灌输难免显得有些啰嗦,详细的剧情小...
今天小编为各位介绍的来自 Joe Man 的独立生存游戏《Pixel Survival(像素生存冒险)...
近日,游戏开发商 Michael Burgess 在苹果商店当中推出了其新作《恒速控制(Cruise Co...
高尔夫这种优雅的运动深受不少人喜欢,而在游戏界,高尔夫也成为了开发商们制作游戏的...
近日,游戏开发商 flaregames 在苹果商店当中推出了一款神话题材的游戏新作《奥林匹斯...
《太空》也跟我们平时接触过的宇宙知识 App 有很大不同,它并没有洋洋洒洒的专业名词...
《超级英雄世界》里同样不会有太多复杂的元素,努力生存下去就是我们需要做的。
大多数 Lightning 线缆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它们可能在外表颜色上会有所区别,但是内部...
Smart Connector 配件解决方案能给用户提供更加无缝的体验,也能够让用户更多利用设备...
它的作用不止“保护”这么贴心,不知道苹果会不会考虑自己也推出一款。
如果你还在寻找贴满施华洛世奇水晶的 iPhone 6s 保护壳的话,Otterbox 水晶限量版保护...
oDocs Eye Care公司希望通过这两款配件为那些视力受损者带来福音。
苹果一直都致力于为设备提供“辅助功能”,从而让身心障碍者获得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如果你身处在丛林里面,这款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给你的iPhone进行充电。
看起来使用的效果还是有好的也有坏的,既然如此,苹果什么时候推出自己的虚拟现实设备...
鸿篇巨作========我的至爱苹果帝国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6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金苹果, 积分 23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8 积分
本帖最后由 wf_pro_ipad 于
00:25 编辑
这是我写过的帖子里面最具有技术含量的帖子, 23:13:56首发于ZOL的CPU论坛。没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知识是很难看懂的。自嘲具有伪博士论文水平的一篇帖子。现转发到此论坛。由于文章太长,其中可能有些文字错误,懒惰的我也就不再修改了。可能有些话现在看来很荒唐,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原生态,你说对吧。网址:
帖子从苹果的历史入手,转而分析Intel的高效缓存微构架,进而判断苹果CPU的设计方向。这篇帖子没有借助任何的网络文,因为没有这样的文章可以借鉴,就是被ZOL版主奉为神明的日本老藤,也没有这样的文章。完全是自己看晶片图,分析评测数据和CPU硬件指标,加上自己的一些长期感悟写出来的。用标准网络语言说:纯意淫。
话说n年前,还是DOS操作系统霸主的时代,自己就构思过操作系统,构建自己的中文字库(UCDOS、CCDOS中文操作系统是以后才出现的),以提供更好软件界面和更灵活的字处理软件。当时思考了很多,像模块、库这些东西,都想过。因为你为了提高你的程序片段重复利用率和迭代的需求,这些都是必须的。
其实,你完全可以把CPU看作一个大型程序,软体才是CPU的灵魂。所以,只要你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加上一些硬件知识,你就能大致理解CPU内部工作方式。
我大学读的不是计算机专业,但1986年的大学毕业论文却是计算机方面的论文。咱那篇论文可不是抄的,是自己写的编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码的。那时用的就是苹果Ⅱ电脑,所以一直是苹果的粉丝。大学学计算机是选修课,但我刚接触计算机就喜欢的不得了。我很清楚,计算机就是未来。
<p id="rate_5747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_^&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241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平板不能玩大型游戏。。硬伤&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406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品文章^_^&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120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为什么没人加分?!加加加!&人气 + 5
" class="mtn mbn">
感谢分享^_^
平板不能玩大型游戏。。硬伤
精品文章^_^
为什么没人加分?!加加加!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6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本帖最后由 wf_pro_ipad 于
01:12 编辑
一、苹果和Intel是宿敌
1977年苹果微机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看到苹果Ⅱ很赚钱,随之IBM公司也推出了个人计算机————PC。采用的CPU(中央处理控制器)是Intel的8086。随后,Intel就、8、奔腾……一路狂奔下去。为了防止一家独大,IBM给个人PC制定了开放标准。
Intel8086有4个内存区段(segment)寄存器,可以从索引寄存器来设定。区段寄存器让8086CPU把段地址左移4位然后把它加上偏移地址,实现了1MB内存寻址。AppleⅡ是8位机,由于没有采取移位方式扩大内存寻址范围,造成其寻址范围只有可怜的2^16=65536=64K。1985年底,我师院同学的化学系同学,就经常在我面前鼓吹IBMPC的1M寻址,说AppleⅡ就是个玩具。我当时的确很郁闷!内存不够我只好用软驱来虚拟内存,坑爹啊!可是,物理系只有AppleⅡ(操作系统也是DOS,当时还有性能好得多的CP/M操作系统,CP/M需要z80接口,能运行速度快得多的非解释性语言汇编语言),我真的木有办法。虽说如此,但AppleⅡ却像初恋情人。由此,苹果成了我的至爱。
都说由于苹果热衷封闭模式,造成其失败,可我觉得主要是当时AppleⅡ的内存寻址太小造成其失败。16:1的内存寻址范围之差距,太大了!
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呢?
8086通过寄存器地址移位来区段管理内存,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设计。因为这样的结果是会让各分段有重叠,它导致指针的高效率变得困难,且有可能产生两个指向同一个地方的指针拥有不同的地址,从而使在编程中使用指针(如C编程语言)变得困难。可能是乔布斯过于追求完美,想通过后代CPU来扩大支持更大范围内存寻址。
但开放的DOS系统和更大的可用内存(1MB RAM),让更多的公司、科研院校更愿意用大内存的8086来开发,就这样,等不到苹果推出能使用1MB内存的CPU,人们就基本涌向了8086,苹果成了孤家寡人!而Intel开发CPU的能力也是当时苹果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苹果只有采取封闭模式,来保护自己的软环境。人们一直抨击苹果的封闭模式,可是大家却忽略了DOS之后的Windows其实也不是开放的这一事实。认为苹果失败于封闭模式,完全是以讹传讹。
二、失败的苹果Ⅲ、Lisa
经过两年时间的开发,日AppleⅢ终于在加州阿纳海姆举办的全国计算机大会(Nat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NCC)上面世了。苹果公司为了让场面宏大,第二天晚上耗资42000美元租用迪斯尼乐园5个小时,采用英国的双层巴士将约7000位NCC与会者载到现场。
苹果公司为AppleⅢ感到自豪,是因为它代表公司的许多个第一。首先,它是公司首次尝试制造功能强大的商用计算机。它也是公司首次放弃成熟的AppleⅡ体系结构。事实证明这是公司第一次真正的失败。遗憾的是,公司不但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在Lisa和Mac上重复犯下相同的错误。
AppleⅢ采用两种不同的配置,价格从4340美元到10000美元不等。每种配置的核心是2MHz的Synertek8位6502A微处理器(它的速度是AppleII的两倍)、最大128K的随机存储器(RAM)、带有数字键区的内置键盘和Shugart生产的内置式143K 5.25英寸磁盘驱动器。实际上,AppleⅢ具有最终被多数人添加到了AppleⅡ计算机上的所有部件。如果这还不够的话,还有4个可以接受AppleⅡ外围卡的内置槽,另外还能通过机箱背后的两个串行端口添加其他设备。
日,苹果公司宣布Apple Ⅲ不再包含内置时钟/日历功能,因为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时钟达不到苹果公司的技术规范。多么奇怪的部件添加到了发货的产品中。苹果公司将Apple Ⅲ的价格降为4190美元并给当时已购买Apple Ⅲ的顾客提供50美元的折扣。
1981年3月首批产品发货,显然取消时钟芯片将使Apple Ⅲ功亏一篑。约占总数20%的Apple Ⅲ运到目的地时就坏了,因为运输期间芯片就从松动的插槽中掉出来了。这些计算机在使用不久就经常出现故障,这都是由于乔布斯坚决主张Apple Ⅲ不要风扇引起的(在设计Mac时他再次提出这样的设计要求)。他认为除了减少无线电频率辐射(Apple II有这样严重的问题),内部的铝质底盘还可以导热并使精巧的元件温度保持凉爽。他错了。
这样的问题是由于乔布斯指示机箱的尺寸和形状不用考虑电器工程师的要求造成的。这样就迫使电器工程师将各种电路板放到几乎或不通风的狭小空间中。使用计算机时,芯片就变热,稍微有点膨胀,慢慢地就会从插槽中掉出来,这样计算机就死机了。苹果公司的解决方案就是建议将计算机的前面升高离桌面6英寸,然后再放下,芯片就会自己复位。
内部元件、非黄金连接器之间的电缆太短和电路板制造商改变了会导致潜在腐蚀的焊接洗涤工艺加重了芯片松动问题。出于对自己声誉的考虑,苹果公司没有隐瞒这个问题。日,总裁兼CEO迈克 ·马库拉(Mike Markkula)向《华尔街日报》承认:“说它是完美无缺的,那我就不诚实。”苹果公司制定了慷慨的修理政策,无条件现场用新Apple Ⅲs更换坏的计算机。让人感到沮丧的是,通常不能更换。
修改后的Apple Ⅲ底价为3495美元。公司还是一如既往声称最初的问题是与制造和质量控制程序缺陷有关,而与基本设计方案无关。虽然新的Apple Ⅲ配有不同的插槽、更新后的软件、内存也扩展到256K,另外还配有可选5MB硬盘驱动器。以SeagateST506机制为基础,3495美元的ProFile是系统添加的重要部件,由于IBM还没有为PC机提供硬盘驱动器,当年8月硬盘驱动器才投入市场。12月中旬新版计算机出来时,当初卖出的7200台Apple Ⅲs中有2000台得到免费更换。
即使在Apple Ⅲ改版后,销售量仍然让人失望。分析师估计每月苹果公司销售台,只是Apple II的1/10。据InfoCorp(Santa Clara调研公司)称,到1983年12月Apple Ⅲ的安装基数只有75000台,相对于Apple II的130万台实在太少。由于宣传不佳,加之缺少有用的软件支持Apple Ⅲ的Sophisticated Operating System,许多潜在的购买者也打消了购买的念头。尽管苹果公司喜欢采用语音昵称“applesauce”(苹果酱),但业界专家还是用求救信息的首字母SOS指代该操作系统。
尽管AppleⅢ有AppleⅡ的仿真模式,但是采用专门为其编写的软件才能工作在最佳状态,才能利用其特有的成熟操作系统(Sophisticated Operating System)及其新功能,如内置实时时钟和能产生80列24行文本、在黑白图形模式下560×192像素的视频。从书面上看,所有这些技术规范都很吸引人,但是实际效果却有点让苹果公司蒙羞。
1983年12月,经过艰苦努力苹果公司终于能用2995美元的Apple Ⅲ Plus替代Apple Ⅲ。除了价格更低外,新模型的标准配置为256K RAM、能运转的内置时钟、新逻辑电路板、SOS 1.3版、改进后有DB-25连接器的外围端口和修改后更容易插卡的插槽。
尽管Apple Ⅲ Plus帮助苹果公司使安装基数达到约120000台,但是日苹果公司还是突然停止该产品线的生产。“Apple Ⅲ是优秀的商用计算机,”Apple Ⅲ事业部经理David Fradin在给员工的备忘录中写道,“从苹果公司产品经理的角度看下面的观点总体上可以接受:通过扩展Apple II和Apple 32 [Lisa和Mac]产品家族并将开发、营销和销售努力集中于这些产品上,苹果公司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商用客户未来的需要。因此,我们决定不再进行更深入的产品开发,也不再做Apple Ⅲ产品线,本决定立即生效。”在Apple Ⅲ产品线上损失6000多万美元之后,苹果公司在1985年9月悄然将它从产品清单中去掉了。
Apple Ⅲ的设计师被迫遵循乔布斯的极高和有时不切实际的要求,据说乔布斯觉得散热扇“不雅致”因而被省略了,结果导致电脑容易过热,这迫使最早期的型号被回收。另外,Apple Ⅲ售价高昂,虽然1983年推出了改善后的升级型,并随之进行了降价促销,但基本上仍是无法挽回Apple Ⅲ在市场中的劣势,这主要是因为1981年IBM推出的IBM PC及其兼容机席卷了个人电脑市场。Apple Ⅲ总共只制造了90000台。
与此同时,苹果内部的各工作组正在日以继夜地设计二款完全不同的新款个人电脑。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例如:图形用户界面、滑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网络功能。这些人,包括了杰夫·拉斯金和比尔·阿特金森,鼓动乔布斯把公司的焦点放在电脑功能上。1979年12月他们带乔布斯前往Xerox的 PARC研究所,在参观了他们的概念机Alto之後,乔布斯决定未来将在图形集中、图标友善的电脑上,将这种思想贯彻在苹果的两个下一代电脑项目:Lisa和Macintosh上
Lisa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脑,可以说没有Lisa就没有Macintosh(在Mac的开发早期,很多系统软件都是在Lisa上设计的)。她具有7.89MHz的16位CPU(摩托罗拉68000CPU),支持鼠标,2MB内存,10MB硬盘,800K 3.5吋软驱,以及支持图形用户界面和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并且随机捆绑了7个商用软件。操作系统的复杂性也让摩托罗拉68000微处理器不堪重负,它使系统缓慢,特别是在滚动显示文件的时候。
Lisa在1983年1月以9995美元的身价初次露面。苹果再次推出了一款超越它所处时代的产品,但过于昂贵的价格(10000美元)和缺少软件开发商的支持,使苹果再次失去获得企业市场份额的机会。Lisa在1986年被终止,余货被埋在犹他州的垃圾堆填区。
就是到了Apple Ⅲ Plus,其内存寻址范围也才是256K,只有。直到Lisa才是16位CPU,使内存寻址进一步扩大。但,这太晚了!况且2MB内存对于视窗操作系统来说太小了!
为了追求完美,不加风扇;为了追求完美,配置当时很昂贵的硬盘驱动器;为了追求完美,配置当时很昂贵的光盘驱动器;为了良好体验,开发出鼠标。但就是不给你大内存使用,这不能不说是苹果的最大败笔!也展示了乔布斯的强大控制欲。
三、失意的苹果
可能苹果认为,微机的主要应用对象是个人用户,所以特别注意用户体验。其实,微机的当时主要用户是院校、研究所一类,个人用户还是极少的。而这些用户的编程需求很旺盛,较大内存是编程所必需的。人们不愿意在区区64K~256K的小内存里精益求精,8086的1M内存具有太大的吸引力。其实,直到Apple Ⅲ Plus,苹果电脑一直能使用开放系统DOS操作系统,并不存在神马狗屁封闭模式!为什么却节节败退了呢?就是因为苹果没有注意到这些公司、科研院校编程为主的用户对大内存的急切需求,却增加诸如硬盘、光驱这些大幅度提高成本的硬件上。
也许是麦金塔(Mac操作系统)视窗操作系统对内存的需求的原因,Lisa之后,苹果采用了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CPU。68000是CISC结构,具有32位内部寄存器,但只能在16位数据总线上传送数据。处理器能访问16M内存,是IBM-PC中Intel 8088的16倍。
但,机会转瞬即逝!
在当时非视窗操作系统(类似DOS)的主流应用环境下,2M的内存更合适(80286)。视窗操作系统让苹果过于超前。Mac操作系统对内存的过于渴求反而增加了成本。
如此这般,如此这般,苹果开始进入沉默期!
段结束语:可访问内存比Intel 小得多;过于追求完美而去堆昂贵硬件造成价格太过昂贵,是苹果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而不是什么封闭模式造成的!!!
若Intel认为偏执狂才能更好生存
那么,对于苹果来说:则是完美狂、艺术狂才能生存
四、无心插柳柳成荫,封闭系统将成就苹果霸业
所谓封闭系统,并不是不允许其他公司开发应用软件,只是系统不开放原代码,但API都是开放的。难道Windows开放源代码吗?Windows允许你改动他的操作系统吗?Windows允许你替他开发API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阴阳转换,福祸相依!
封闭系统将成就苹果霸业!
君不见,苹果一声令下,A7推出后,1周内就有50%多的应用都升级到了64位!这就是效率!除了苹果,谁都不行!
严格的应用准入机制,让iOS应用质量很高,也使得苹果的政令上下通达。
苹果的生态链就像一个真正的计划经济(不是假计划经济),效率很高,这为以后的苹果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安卓生态,则是杂草丛生,几十万个应用中又有多少垃圾。若想升级到64位,都不知道到哪天才能实现。从主子到奴才一个个都是广告推送者,广告占流量卟,需要花钱卟。世上没有天天免费的午餐,好用的免费只是一个永久的梦想。
严格的准入机制,可以让软件更能充分利用硬件;严格的准入机制,可以保证自己的CPU构架得到有序发展;严格的准入机制,可以让自己的生态更加健康;严格的准入机制,让自己的CPU、GPU、操作系统、软件达到定制效果!!!!!!
过于控制和过于自由都是不好的,物极必反啊。你看任何国家都有法律,不能任由个人胡来(过分自由)。实际上,目前安卓生态就犯了这个大忌,太没有章法了。以后大家会看到,安卓生态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五、Open CL是一颗战略棋子
OpenCL是一个为异构平台编写程序的框架,此异构平台可由CPU,GPU或其他类型的处理器组成。OpenCL提供了基于任务分割和数据分割的并行计算机制。
OpenCL最初苹果公司开发,拥有其商标权,并在与AMD,IBM,英特尔和nVIDIA技术团队的合作之下初步完善。随后,苹果将这一草案提交至Khronos Group。OpenCL由非盈利性技术组织Khronos Group掌管。
2008年6月的WWDC大会上,苹果提出了OpenCL规范,旨在提供一个通用的开放API,在此基础上开发GPU通用计算软件。随后,Khronos Group宣布成立GPU通用计算开放行业标准工作组,以苹果的提案为基础创立OpenCL行业规范。5个月后的日,该工作组完成了OpenCL 1.0规范的技术细节。日,OpenCL 1.1 发布。日,OpenCL 1.2 发布。
OpenCL工作组的成员包括:3Dlabs、AMD、苹果、ARM、Codeplay、爱立信、飞思卡尔、GraphicRemedy、IBM、Imagination Technologies、Intel、诺基亚、NVIDIA、摩托罗拉、QNX、高通,三星、Seaweed、德州仪器和瑞典Ume大学。
像Intel、NVIDIA和AMD都是这个标准的支持者,不过微软并不在其列。
OpenCL框架组成:
OpenCL平台API:平台API定义了宿主机程序发现OpenCL设备所用的函数以及这些函数的功能,另外还定义了为OpenCL应用创建上下文的函数。
OpenCL运行时API:这个API管理上下文来创建命令队列以及运行时发生的其他操作。例如,将命令提交到命令队列的函数就来自OpenCL运行时API。
OpenCL编程语言:这是用来编写内核代码的编程语言。它基于ISO C99标准的一个扩展子集,因此通常称为OpenCL C编程语言。
OpenCL和x10语言都是基于任务分割和数据分割的,并行处理是其追求目标。
在此吐槽一下。实际上,这些基于任务分割和数据分割的并行处理语言和API,都是很浅层次的并行理论。我在2年前,就想过并行处理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实现模式,但此模式问题还很多。这种并行编程理论模式,只需花费一天的思考时间,太过表面化。利用这种模式编程,任务和数据均分是一件极其艰难的工作,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能很好的充分有效地调用每一部分可用资源。但现行硬件只能做到这种水平。
其实,真正的并行计算对应的硬件应该是柔性硬件,也就是说,依据条件的不同,硬件系统会智能快速的改变构架,以最有效的利用硬件资源。
虽然如此,OpenCL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使GPU计算得到一定程度上广泛利用。在这一点上,标准推出者苹果无疑做的是最好的。流畅的iPhone、iPad,都是OpenCL立下的汗马功劳。GPU渲染页面图像,苹果做的最好,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好于安卓。为什么呢?因为苹果严格的应用准入机制,逼迫开发者用艰涩难用的OpenCL去开发。所以,开发者抱怨该死的苹果的专有C语言(此C语言已囊括OpenCL应用)。而安卓霸主Google却没有这样的力量。于是,就出现了安卓设备为保证流畅拼命堆硬件的局面。
由于上诉原因,会造成OpenCL开发实际效果方面,安卓和iOS差距越拉越大。
开放的OpenCL,就像一颗战略**,将把安卓生态炸的灰飞烟灭。
二、两种不同侧重的CPU发展方向(执行性能和计算性能)
㈠什么是64位CPU?
按传统的说法,64位CPU是能进行64位内存寻址(64B)且能进行64位计算的中央处理控制器。事实上,这个标准早已面目全非!
因为Intel认为计算将会参透到各个领域。所以,Intel的CPU特别注重计算能力的提升。随说i系CPU是64位CPU,但其并不只局限于64位,比如,其内存寻址就是48位的,但其微码是64位的,其内在计算单元,到了SSE也已经上升到128位,AVX指令集进一步提升到256位计算,未来的AVX2,将提升到512位计算。所以,4770K已经远不是纯正的64CPU,其里面有大量的256位寄存器,可以说,从计算角度来看,4770K是一颗256位CPU更合适。只是为了兼容64位操作系统,微码等还保留64位模式。
点评:从计算角度看,说4770K是一颗准256位CPU更合适。
㈡Intel&&Sandy Bridge的缓存的数据组织结构
为了解开Sandy Bridge的缓存微结构,我们要进行一系列的推测以及分析判断。大家知道,电脑到硬盘里去读取数据,不是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读取,而是最小要读取1簇,每个簇可以包括2、4、8、16、32或64个扇区。是磁盘最小的物理存储单元,过去的硬盘,1个扇区的大小是512Byte,然后由多个扇区组成1簇。现在新硬盘有4K扇区的(就是1个扇区有4K=4096个字节,1K=)。操作系统无权干涉1、2、3级缓存,可见,缓存是CPU的军事重地。很多机密也隐藏到缓存里。Intel从第一代智能酷睿推出开始,对2级缓存就讳莫如深、模棱两可,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物理硬盘的连续读取速度还是可以的,随机读取是硬伤,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能达到10ms就不错了。对于硬盘来说,频繁读写会造成大量碎片,碎片会降低硬盘性能,就需要整理硬盘来消除碎片。类似的道理,Sandy Bridge在管理缓存时,将缓存划分成类似于硬盘的扇区,只不过这里的“扇区”大小不是512B(1B=1字节),而是32B。我们就把这种数据包命名为包,即1包=32B。编译程序在编译的时候,要进行打包处理,编译好的程序是以包为基本单位存放的。因为Intel的CISC指令最短1字节,最长19字节,所以编译器在对程序编译打包时,会出现没有装满包的情况。后来推出的一系列智能酷睿的升级,才解决这一问题。在硬盘里,扇区组合成簇,1簇可由2、4、8、16、32或64等扇区组成。要想获取较快的大文件读取速度,在格式化硬盘时,要让1簇拥有更多的扇区。类似的道理,Sandy Bridge在管理缓存时,也将众多包组合成“簇”,不过Sandy Bridge的1“簇”含有固定个数的包。我们就把这种缓存的“簇”命名为“箱”,1箱=256包。这样算下来,1“箱”=256包=256×32B(1B=1字节)=8192B(8KB),8MB的3级缓存就有1024“箱”。“箱”的大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他的大小应该能装入绝大多数被编译好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或函数(主要指API函数)。缓存本来就很小,是稀缺资源,为什么Intel还要把它划分为“包”和“箱”呢?这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缓存浪费啊。因为缓存读写非常频繁,会瞬间产生大量碎片,如果1个字节1个字节的去整理,无疑要花费大量的时钟周期。而采取这种“包”“箱”模式,整理缓存碎片时会节约大量时间,效率非常高。申请缓存时,也可以快速的知道哪一“包”或“箱”是空的。为此,在SSE2里就有一个专门指令,用1个时钟周期来判断一个16位数据(短整数数据类型)里面有没有“1”。
这些“包” “箱”信息存储在什么地方呢?当然不能存放到硬盘里啦!我们假设,“包”的信息是放在特定区域256K的2级缓存里,“箱”的信息是放在特定区域的1级数据缓存里!其实,Intel的2、3级缓存在晶片图上看是在一起的,晶片颜色一致,我认为,从晶体管角度看,2、3级缓存是相同的!Intel把3级缓存的“包”“箱”,采取连续编号方式,Sandy Bridge的4个核心的1级缓存“箱”数据是一致的,由于高速执行,4个核2级缓存的“包”数据不一定相同,但未经过处理的同一编号的“包”数据是相同的。下面我们算一下存放这些“包”、“箱”信息占有多大缓存空间。为了节约缓存空间,Intel把特定区域2级缓存的每1位的序列编号和“包”的序列号去对应。对于8M的共享3级缓存来说,需要8M(即8×)÷32=262144位(“包”),262144位÷8=32768字节(32K字节)。如果3级缓存的某包没有数据,那么和该包对应的那个2级缓存位(bit)标记为“0”;如果3级缓存的某包有数据,那么和该包对应的那个2级缓存位(bit)标记为“1”。CPU通过查询这种特定区域的2级缓存的位信息,就可以知道3级缓存里那些包是空的,那些包被占用了。把特定区域1级数据缓存的每1位的序列编号和“箱”的序列号去对应。1箱对应256包,需要262144包÷256=1024位(箱)字节(0.125K字节)。如果3级缓存的某箱没有数据,那么和该包对应的那个1级缓存位(bit)标记为“0”;如果3级缓存的某箱有数据,那么和该箱对应的那个1级缓存位(bit)标记为“1”。CPU通过查询这种特定区域的1级缓存的位信息,就可以知道3级缓存里那些箱是空的,那些箱被占用了。我们假设每核存放包信息的2级缓存的特定区域大小为256K,那么能存放多少兆3级缓存的包信息呢?前面已经给出了,8MB的2级缓存需要32K的2级缓存来保存包信息,那么,这种特殊256K的2级缓存就能存储(256÷32)×8=64MB的。如果按每核具有2MB的本地3级缓存,那么,这个特定区域的256K的2级缓存,就能存储32个核的3级缓存包信息。也就是说,CPU通过这个特殊256K的2级缓存,能查询4路8核的E7、E5的所有核心的本地3级缓存的包占用情况,或者说,这个256K的2级缓存,能对4路8核的E7、E5的所有核心的本地3级缓存的包进行统一编号。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对4路8核的E7、E5的3级缓存的包进行统一编号,才能实现高速有效管理。比如,1号核心已经将数据写入3级缓存第n包,那么和第n包对应的特定区域连续编号2级缓存的第n位标记“1”,由于1号核心的2级缓存不能被其他路的CPU核心访问,为了让其他路的CPU核心知道3级缓存的占用情况,就必须将1号核心的这个特殊256K的2级缓存保存到本地3级缓存。其实,为了实现各核心的处理、数据共享,还需要把1号核心的常规2级缓存的内容存放到本地3级缓存里面。这样,每核除了拥有2MB的常规3级缓存,还应该有用于存放256K(常规2级缓存)+256K(特殊2级缓存)=512K(0.5MB)的特殊<font color="#级缓存。总结:完好的每核EP对应的3级缓存大小=2MB(常规)+0.5MB(特殊)=2.5MB注意,依据假设,2级缓存有两种,⑴常规256K&&2级缓存,用来存储从3级缓存读取来的真实数据,每包数据32B,每包里面是编译好的代码或经过处理数据。⑵特定区域256K&&2级缓存,用来存储3级缓存的包信息(占用情况)。所以Intel说,智能酷睿的2级缓存和以往的不同。你看看下面的图片,并排在3级缓存傍边的2级缓存的面积正好是3级缓存面积的1/4,也就是说,4核CPU的2级缓存共有4×512K(常规256K+特殊256K)=2048K(2MB)。你可能问,这种特殊256K&&2级缓存是否能作为常规2级缓存用?对于i7,这些每核256K特殊2级缓存闲着难受吧?元芳,你怎么看?你可能还问,i7有这种特殊2级缓存吗?那自己看看图片想想吧,我不知道。就是我知道也不会告诉你,别说我不知道。那么,我是否知道呢?我真不知道。
每核2MB的常规3级缓存,那是要经过精确测算的,要均衡的考虑到各个方面,不是随便拍脑袋出来的。当然,3级缓存越大越好,可是造价也高啊。
我们已经知道,每个核都有自己对应于特殊256K&&2级缓存的256K本地3级缓存。这样,对于4路8核的E7、E5来说,共32颗核心需要的这种特殊3级缓存总大小就是4×8×(256K+256K)=16384KB(16MB)。每路(每颗CPU)需要增加16MB÷4=4MB这样的特殊3级缓存。不过,对于这种特殊3级缓存,我可以肯定,他并不特殊,和常规3级缓存无差别,特殊在它是用来存储包信息,以及存储为了加快各核心协同的256K的每核常规2级缓存。
对于4路8核E7来说,每颗CPU的3级缓存大小的最小值=8×2MB(常规3级缓存)+4×0.5MB(特殊3级缓存,用来存放特殊2级缓存)=20MB。
如果多路系统常规3级缓存缓存总大小超过64MB,则会出现超越256K特殊2级缓存的标志范围。怎么办呢?好办,用3级缓存来虚拟每核256K(常规)+256K(特殊)=0.5M的2级缓存。如此,一颗完好的EP核心,每核最大3级缓存大小=2MB(常规)+0.5M(特殊)+0.5M(虚拟)=3M。
个人猜测,其实他们的2级缓存和3级缓存本来是一样的(实际上也是造在一起的),为了实现共享,划出一部分由QPI总线管控,造成其延迟高了一些。所以,当把一部分3级缓存作为虚拟2级缓存时,只需变化QPI总线管控(地址数据)范围,就把这部分3级缓存变为真正的2级缓存。我相信Intel的技术能力能实现这一点。
⑴EP的3级缓存用三部分组成:2MB(常规)+0.5MB(特殊)+0.5MB(虚拟)。不要误认为EP的所有3级缓存都是用来存放编译好的数据包,每核常规3级缓存大小就是2MB,其他部分是用来保证多路执行效率的。
⑵个人推测,2级缓存和3级缓存或本来就是一样的。或许可以通过改变QPI管控范围地址数据的办法,将一部分3级缓存转变为2级缓存。当数据在本地3级缓存COPY时,其速度和2级缓存一样的。而且每核两个线程,辅助线程正好可以用来整理缓存碎片。
⑶完好(非屏蔽)EP的CPU有两种3级缓存模式:①核心数×2.5MB,这种核心的CPU能组建常规3级缓存总大小不大于64MB多路系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只能组建核心总数目不超过32颗的多路系统。②核心数×3MB,这种核心的CPU能组建常规3级缓存总大小不大于128MB多路系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只能组建核心总数目不超过64颗的多路系统。
⑷当组建超过64颗的多路系统是,QPI总线会通过改变地址数据的方式,缩减本地3级缓存的大小,来保证0.5MB(特殊)+0.5MB(虚拟)=1MB的大小。
⑸由于在1级数据缓存里存放“箱”信息,使可用的常规1级数据缓存的大小减小一些。对于64颗核心的多路系统,会占用128B×64=8192B(8KB)的1级数据缓存。
下面,我们来论证一下,为什么一包的大小为32B(1B=1字节)
⑴对于单条DDR3内存,其位宽为64位,也就是说,有64根读写实际数据的数据线。由于DDR3预读取机制,所以,每根数据线会连续读取4位数据,这样,64根数据线,一次完整的读取动作,就可以读取64×4=256位的数据,256bit÷8=32B。也就是说,DDR3每次完整的读取动作,就可以装满一“包”数据。
⑵AVX指令是256位指令,这样,一“包”数据正好符合AVX的装填需求。
⑶SNB具有UOPS缓存,每个UOPS缓存窗口大小为32B(网址:)。UOPS缓存的作用相当于Decode单元(指令解码)。个人猜测,就是编译器会把适当的程序部分直接编译成可执行的微代码,其不需要解码单元再处理,直接交给后面去处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SNB的指令吞吐能力。对于被指令解码单元已经送入后面处理的微码,当其放回1、2级缓存后,依据需要再调回的微码,UOPS缓存无疑为其开辟了一个快速通道。这真是Intel的神来之笔!
⑷每包数据太大,会使同一包代码里面有多个跳转、分支代码,这是非常不好的。理想模式是1包只有一条分支代码(IF……THEN……)或没有分支。不然,会大幅度增加编写编译器的难度。⑸当使用32B的UOPS缓存时,从数据读写(每包32B=256位)到就计算(AXV指令),就形成了一条256位通路。此状态下(忽略寻址是64位的),CPU已经处于256位工作状态。这是多么的令人振奋啊。⑹个人预测,当AVX指令到AVX3.0(512位)时,Intel会将包的大小提升到64B(字节),64B的包,将大幅度增加Intel编写编译器的难度。从编写编译器难度的角度来看,每包64B已经快到了能充分利用缓存的极限。⑺4770K的3级缓存有16-way,每way一次传输16位数据(有据可查),16way×16位=256位,也就是说,QPI总线一次传输数据大小为256位(32B)⑻每way 2级缓存一次能传输32位数据(一个长整数),8way×64位=256位(32B)
点评:通过上诉分析可知,SNB的AVX计算、存储都是256位的,通过“包” “箱”来高效率的管理使用缓存,QPI总线的柔性管理模式保证了灵活的多路系统构建。这些种种技巧,使CPU的执行效率非常高(包括多路系统)。正因为CPU已经是变相的256位处理器(完善的128位CPU,除了寻址还是48位的,而微码最佳则为32位),所以当操作系统升级到64位时,除了增加内存寻址范围以外,并不能有效提升CPU的处理速度。就是程序的速度增加了一些,也往往是大内存带来的好处。缓存微构架是CPU高效率运行极其重要的保障,在CPU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p id="rate_4948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8480335&pid=&fromuid=1&&&span &我居然看完了&/span&&/a&&人气 + 1
" class="mtn mbn">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14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沙发先走起来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6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本帖最后由 wf_pro_ipad 于
01:10 编辑
64位A7处理器和64位操作系统,对苹果意味着什么?
苹果iPhone5s及iPhone5c发布会上最为重要的部分并不是手机本身,而是性能强大的64位A7处理器。这种处理器将能够构建一个平台,让苹果在商品化程度极高的移动设备市场中安全地走向更高的领域。所有的分析师都在鼓吹300美元档次的手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宣称它们能够“拯救”生态系统,但苹果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同样能够增加营收、获取利润。与人们的想法相反的是,300美元手机才是一条死路。根据多年来对英特尔及其竞争者新瑞仕(Cyrix)和全美达(Transmete)的观察,X86市场总共经历了三次重要转折。首先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从286到386的转变,后者将英特尔和AMD彻底区分开来,并且开始了惊人的发展;接着是全美达公司在日本推出了当时市场上首个真正的低功耗X86移动芯片,使设备全天续航成为可能;最后则是AMD在2003年发布了世界上首个64位X86服务器处理器,它让公司在之后的两年中获取了巨大利润,直到英特尔迎头赶上才终结。苹果在发布第一款iPhone时所选择的方向很正确,他们将宣传点集中在新特性和新功能上,刻意忽略了处理器性能——毕竟这不是苹果的强项。但为了填补硬件上与Android和许多ARM制造商的空白,苹果必须行动起来宣告自己并不仅仅是个专注于消费市场的厂商,也不仅仅是个所谓的“最赚钱公司”。尽管没有公开言明,但蒂姆·库克心中的首要目标是攻占已被微软和英特尔这个“Wintel”联盟占据了超过30年的市场。随着每年新系统和新处理器的改进和发布,它们已经具备了向Wintel叫板的资格。而且因为那些优秀的产品,苹果逐渐形成了技术层面上的引力。这种引力以前存在于高端PC和专业安全的WindowsOS上。
摆在库克面前的是这样一种现状,市场极度渴求一个能够提供互操作性强、具有紧密结合力的供应方。在一年的时间里,所有的苹果产品都开始转向64位方向,纵观计算机发展史,这种转变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快。让我们回头再看看从286到386的过渡过程吧,386花了五年的时间才最终取代286。即使英特尔的安迪·葛洛夫博士有针对性地启动了“RedX”宣传战略,但在当时仍旧只有一小部分软件支持32位架构。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微软直到1996年WinNT发布之前都没有推出过32位系统,当时386开售已有10年之久。苹果让iPhone5s(或许还有iPad5)搭载64位A7处理器的决定会让开发者将自己的集中力放在提高应用于OSX的互操作性上,而不是简单的将应用移植到新iOS7系统上就完了。这种额外的花费注定要牺牲自己在Android平台上的投入。现在,问题被抛到了谷歌的手上:到底要不要在市场中推出开放的64位架构Android,还是选择只在内部与摩托罗拉消化这个技术。微软已经拥有了64位系统,不过它更可能会选择与英特尔在一个成熟的平台上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因为这样既合算,可操作性也强。两家公司何时开始采取这种合作取决于苹果明年发布新产品的时机。
在64位架构的驱动下,iPad5很有可能将配备很高的DRAM和NAND。苹果将会以iPad5作为开路先锋,杀到许多IT人士的手上,以迎接即将到来的64位大潮。可以想见,许多其他制造商的平板产品届时很快就会从公司采购单中消失。许多人都忘记了一个事实:库克上世纪90年代时曾在康柏公司任职,他亲眼见证了英特尔处理器是如何迫使OEM不断更新PC电脑的,这种频率有时甚至达到数月一次。这种更新养肥了英特尔,但让康柏叫苦不迭,因为CPU很快就会过时,使得积压经常发生。从许多方面来看,库克已经开始通过每年的新产品发布来打击竞争对手了。苹果的每次新品发售都能够引起销售狂潮,一直从圣诞假日季持续到中国春节结束。更重要的是,库克正在寻求一种节奏,这种节奏落实到每一次的新系统和新设备发布日期上,能够有效地保护苹果在近半的市场中获取利润。如果一切顺利,苹果明年的64位A8处理器将宣告着决战的来临。它将拥有足以挑战一切的特性,包括在性能和功耗上叫板英特尔。之后,坚持着“300美元”路线的英特尔将会或被踢出游戏桌,这个结果将会让分析师们全都大吃一惊(这段采用文章)。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3582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6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本帖最后由 wf_pro_ipad 于
01:15 编辑
基于一些假设和论证,我们基本大致确定了Intel的缓存微构架,面对Intel的杰作,小伙伴们被惊呆了!看到如此惊艳的作品,我真的很享受。感谢Intel工程师给我们设计了这么美好的东西!上一篇中,我转了威锋网的一篇文章。算作休息吧。接下来,继续我们的话题。
百忙之中,小伙伴们抽出时间,来看老衲胡伦,谢谢大家抬爱。我知道,来看帖的相当多都是老鸟,对于硬件都有几把刷子,在很多方面,还得拜大家为师啊。
三、生态链
什么是CPU?其实,认为CPU是硬件这种认识太表面化。CPU的本质意义是软体。CPU就像一个大程序,然后,操作系统这个大程序在上运行;然后,软件在操作系统这个大程序上运行。一条条指令集的指令就像一个小小程序,他时刻在高速运转着,等待输入来触发,一旦有输入,指令的所有晶体管立马按前后序列全体运作起来,完成特定的输出,CPU就是这些小小程序的集合。实际上,CPU就像人脑的本质是软体一样。如果从纯硬件的角度看,大脑就是一堆蛋白质,CPU就是一块石头,只不过他们是大自然智慧和人类智慧的载体而已。在大陆现行教育知识体系内,对大自然的蔑视已经到了人类历史上登峰造极的程度,这是极其幼稚和荒谬的。这种人缺乏最起码的思维能力,因为他自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这么明显的活生生的证据都看不到,真是蠢到家了。为什么很多先哲们都非常敬畏大自然,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个证据,他们无法解释,真的,如此聪明的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是猴变来的?我反正不信!按达尔文进化论推断,动物都应该进化到庞大的巨兽才对,因为这样才会让自己在残酷的优胜劣汰中存活下来。在我眼里,达尔文进化论所描述的动物世界就是一群混蛋在斗殴,然后在闲暇之际挖空心思怎么使自己的肌肉更发达、爪牙更锋利,如果说还需要那么一点智慧的话,进化到狼群和猎狗也就足够了,非常荒谬的理论,我在高中时就极度反对其理论。他彻底否认了大自然所具有的惊艳智慧,更不要让他来解释从最基本的生命形态进化到微生物等一系列进化过程。对了,达尔文可能认为最厉害的病毒和微生物吃的太多了、太胖了,然后长出了根,生出了叶。这个蠢货、骗子,蒙骗世界太久了。 我YY了一段和达尔文的对话:我:“达尔文先生你好!请问你的理论成立有前提条件吗?”达:“没有,在动物世界普遍成立”我:“人呢?我们知道人也是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达:“这个………………”我:“好的。你是否认为,适者才能生存呢?”达:“是的。”我:“既然不适,为什么还要出现这种生物呢?”达:“No,他原来是适应环境的,后来环境变化了,才造成不适,所以他完了或进化了。”我:“好的。只有适合的环境,某种生物才有出现的必要?如果不适应环境,就没有出现的必要了,对吗?”达:“是的。”我:“那么,有了这个适应的环境,相对应的生物是如何出来的呢?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达:“No!是原来的生物为了进一步适应环境,进化来的!”我:“很好。请问,地球刚诞生的时候有生物吗?”达:“No!”我:“请问,现在地球上的生物有多少种?”达:“很多!”我:“也就是说,一种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会进化成几种生物,所以物种越来越多,对吗?”达:“是的!”我:“也就是说,某些原子或分子,为了适应环境,进化成单细胞生物对吗?”达:“No!。” 好了,只需要不多的追问,其理论就崩溃了。其实,优胜劣汰不是一点道理没有,错就错在达尔文把他绝对化了。本来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一条次要因素,到了达尔文这里成了唯一因素。哲学说得很好,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到了他这里外因成了决定一切的东西,内因不见了踪影,别扯淡了。我想,达尔文肯定受到了某种刺激,才会如此认为。对了,他亲眼目睹了殖民者对土著的残忍屠杀,良心受的了强烈谴责。为了自我安慰,才轮出来这么一个混蛋理论。不就等同于说,这些土著该杀吗,因为他们不适应环境了。这是殖民者的理论!丑恶的达尔文主义!&&你可能认为,这是题外话,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生态链问题。
我在88年曾对学生说,未来的世界工厂大陆将会对世界产业产生巨大打击。依靠廉价的商品,就像蝗虫一样,向世界发起致命攻击,这是一种典型的害人害己的自杀式攻击。怎么样?最后被老外按住龙头,乖乖的在生态链的最底端活受罪。我当时就对学生说,环境承受能力会粉碎十多亿人的美好梦想。我真的不是在这里拔高自己。从高中学马克思哲学的时候,就思考了太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近代几百年来,汉人被群殴。到了大学,我的结论是,还没明白过来。 生态链,这是一个太难搞的问题吗?就是老虎,吃饱了,都不会去伤害近旁的小鹿鹿。因为,他不贪得无厌!试想,如果一个有创意的小公司,能被轻易干掉,让大公司走自己的路,使自己无路可走!试想,如果一个有创意的小公司,软件刚出来就被散布到满天下!试想,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仿造、仿制、盗版代价小到可忽略不计。这个生态链还能建立起来吗?我们没能靠盗版摧毁微软,但,却摧毁了大陆信息产业的生态环境。这是谁干的?你,我,他。这一切似乎显得都是那么的自然。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能说明很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苹果的生态链我一直都不隐瞒,我看好苹果的生态链。除了法律等制约因素之外,苹果利用严格的审查准入机制呵护着自己的生态链。让自己、软件公司、用户,在这条生态链上休养生息。没有例外,都必须在严格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则内出牌,就能建立起一条生机盎然的生态链。这里不欢迎野草,不欢迎投机钻营,不欢迎小动作,不欢迎不守规矩者,不欢迎斜的歪的,不欢迎欺行霸市,不欢迎不劳而获,不欢迎永久免费午餐。这里永远注重用户体验,这里永远追求卓越,这里永远不与邪恶妥协。这是智者逻辑,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链。 安卓生态链只让自己活得好,却一点都不考虑别人的死活。诺基亚曾经的CEO就是这么干的。结果,他自己亲手摧毁了塞班生态链。塞班死了,安卓活了。安卓确实有让人激动之处,免费是其最重要的特质。可对微软来说,安卓简直就是一条怪兽,太暴力了!人人都希望免费,我就想,都免费那些程序员真的都是能喝西北风就能存活的怪物。也就是说,这里不收费,那里会收费;现在不收费,未来会收费。只有这样,才会有能量补充,才会存活下去。总让你免费为我服务,这也太邪恶了吧。难道真的像金庸所说,东邪西毒吗?如果说,苹果就像上帝一样操控着整个生态链,使整个生态链休养生息、秩序井然、很有章法,贪欲得到了有效遏制。那么,安卓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达尔文式生态链。这里有充分的自由,贪欲在迅猛增长。这里秀的是发达肌肉,剩下的都是怪兽。三星活得很好,HTC却危机了;小米发达了,魅族却怒了;连曾经的老大诺基亚都躲着走,惹不起啊。这算什么!更厉害、更猛烈的摧毁者来了!尼玛,小米卖,太贵了!我只卖你一半的价钱。一场由Intel、联发科、瑞芯微、大陆厂商所组成的强攻+摧毁队列正在形成!一场席卷全球的攻击波正在酝酿之中!所到之处,惨不忍睹,一片狼藉。三星你先别得瑟,尼玛,HTC以后,下一个就是你。常言道: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碰到不要命的主,谁不怕啊。ARM没有看到这场危机,高通没有看到这场危机,三星也没有看到危机渐渐逼近。只有极少利润的领域,总归会惨淡的。除了我大中华强悍的忍耐力+生命力以外,其他的都得给吓跑了。谁不怕经常性饿饭啊?强烈地震之前的一片利润繁荣,会随着地震波消失的无影无踪,安卓危矣!
大家好好想想吧,为什么台积电把未来的新制成的主要产量都交给苹果呢?难道张忠谋还没有我们看得清。交给某某,最后破产了,台积电找谁要钱去?
为何苹果坚持保留单任务模式在CPU、GPU处理能力还比较弱的情况下,真正的多任务处理会U时刻处于高能耗状态,也会使操作、运行卡顿。而单任务模式,一次只能运行一个程序,则会保证流畅性,这应该是大家都很容易想到的。所以ios7之前,都基本上是这样的模式,就是所谓多任务,也被诟病成伪多任务。但,毕竟多任务处理也是日常需求,所以到了ios7,让后台任务处理占用了更多资源。但,还是继续保留着单任务模式,由用户来选择,以确保系统的流畅。下面是介绍多任务操作的一些网址:
在内存中,保留必要的代码,维持任务的某些需求,可以查看后台任务的工作状态,看上去,这应该是一个看上去还算可以的主意。但,这还不算真正的多任务,应该是共识。这些,和WP貌似相仿。
为何苹果要严格审查上架软件大家知道,软件是在操作系统之上运行的。这无疑会由于操作系统的时刻存在,占用一定的资源。如果让软件直接操控CPU呢,不就少了操作系统这一层麻烦了吗。过去的DOS时代,就是这么干的。一些系统级应用,通过调用中断(相当于API)来实现。当软件中止运行后,将控制权交还给操作系统。这里就有严重问题了。因为在软件操控CPU期间,操作系统并不知道软件在干什么,若遇到流氓软件怎么办?若软件集成了病毒就更惨了。所以,严格的审查机制,是必须的。严格的审查机制,还同时保证了上架应用的质量,确保应用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这对用户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两种不同侧重的CPU发展方向特别强调计算能力的提升,是Intel的一贯做法。而强调操作体验,注重流畅,则是苹果的坚持。我想无任何人会质疑的Intel的设计、制造能力。很难有人会超越Intel强悍的的计算能力,对此,我丝毫也不会怀疑。 但,随着内存容量的迅速膨胀,将任务存储在内存,随时可装入缓存运行,让多任务维持一定的处理能力且能极快速启动任务,也的确不错。
问题是,当需要真正的多任务处理时,苹果该如何解决?对此,后面内容会给你答案。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6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本帖最后由 wf_pro_ipad 于
01:24 编辑
四、最好的个人用户多核CPU构架——双核CPU
再怎么折腾,共享缓存也不如独占缓存快;再怎么优化,4核共享缓存也不如2核共享缓存快;再怎么设计,双核也是效率最高的。有图为证
双核+单任务执行,是保证速度、效率的灵丹妙药。对于共享2级缓存U,双核效率要高于单核效率。有图为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有了双核,当其中一个核出现预测错误时,另一颗会接过接力棒继续跑。当一颗核出现暂时空档时,可以去整理一下缓存碎片。双拳肯定好过单拳。而且,利用OpenCL开发软件时,双核+GPU要比更多核+GPU更易编程,更易优化,执行效率更高。特别是,对于双核共享2级缓存、共享指令拾取这种模块化设计,都可以等效于单核处理器。用OpenCL编程,只需分清哪些适合CPU处理,哪些适合GPU处理就行了,而无需再操心给诸如4颗核心如何分配任务和数据这些令人头疼不已的问题。这样,可以很充分的利用CPU资源,让程序执行效率非常高。&&大家是否记得,当AMD推出64位时,Intel说没有多少意义?说错了吗?没有,因为当时的CPU,从缓存数据包到运算单元,已经超越了64位。AMD K8快于P4速度,不是因为64位,而是CPU构架、指令集和计算单元性能提升造成的。说64位是个噱头一点都不错。有人可能认为64位可以使用超过4G的大内存,其实,32位也能使用超过4G的内存。就像8位8086却可以使用1M(20位)内存一样。甚至,通过软件技术都能实现这一点。32位xp使用大于4G的内存,自己到网上搜搜,看看能不能行。&&为什么,苹果计划推出64位CPU时,高通大加讽刺,最后,事实却表明苹果是正确的呢?苹果是如何实现的这一点。个人猜测,苹果引入了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双核改为双模块。但,苹果认为,因为每模块只有一个浮点处理单元,每模块有两个线程,就像Intel那样每核两个线程。类似于Power 7,苹果在每模块中加入了指令调度单元,无需软件干涉。不同于Power 7的是,前端指令拾取不分开4个,而是只有一个1个。我们知道Power 7是服务器U,需追求线程最多化。指令拾取不分开,到了指令调度单元再依据实际需求分开,可以使指令拾取单元的设计大大简化,而且执行效率会高很多。Power 7有4个FPU,为什么苹果U每个核里不能有多个FPU;Power 7有8个FXU(整数处理单元),难道苹果不能每个核里有多个FXU?什么意思呢?我明白的告诉你,其实,在共用CPU前端的基础上,到了指令调度单元那里再把指令分家,灵活使用后端的线程。 这么看来,苹果是集IBM、Intel、AMD设计cpu之大成。总结:⑴借用AMD模块化设计,共享前端指令拾取,共享2级缓存。⑵借用IMB设计,加入指令调度单元。⑶借用IMB、Intel设计,加入SMT设计。⑷变相2核4线程,但对操作系统和软件呈现的是双线程(双前端)。⑸更便于OpenCL优化的CPU设计方案。⑹由于天生的RISC指令集,无需指令解码这个缓存和核心之间的卡脖子单元。执行效率更高。上图
Power 8内核架构
一句话,从前端看,苹果A7是双核(双线程)CPU,从后端看,A7是4线程(4核)CPU。以后的A8、A9、A10都会是这种双核设计,只不过会不断扩大除IFU以外的其它执行单元的规模。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6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本帖最后由 wf_pro_ipad 于
01:34 编辑
你太快了,我还没占够,就让你加塞了。
文章太长,怕放不开。
下面内容需要高抵抗力,因为过于热爱苹果,其中夸大和意淫成分相当浓重,望过敏者绕道而行,谢谢。
苹果CPU设计展望
奇葩的2+1核设计 个人猜测,为了保证正在执行的前台程序充分利用双核CPU的性能。苹果会采用2+1核设计。2+1中的2,前面已经论述。下面论述一下这个2+1中1及工作模式。⑴操作系统和后台程序会在这个1中运行。⑵正在执行的前台程序,会直接控制高速双核,操作系统不会管控这个高速双核(2+1中的2)。硬件会依据前台程序任务的轻重,动态调节双核高速CPU的频率。⑶A8以后,会集成比A7的协处理器强得多U。⑷当无前台执行程序时,高速双核CPU可设置处于断电状态。⑸协U允许有限个应用处于完整运行状态。⑹所有内存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有可能采用奇葩的3内存控制器。
20纳米A8和16纳米A9双核CPU ㈠A8技术指标推测⑴采用20nm制造技术。⑵继续增强2+1中的1。⑶前端继续保持2个IFU(指令拾取单元)。前端看是双核,中端看4核(4线程)⑷每核1级缓存增加到256K,是A7的2倍。⑸2级共享缓存扩大到2MB。⑹翻倍A7性能的GPU。
㈡A9技术指标推测⑴采用16nm制造技术。⑵继续增强2+1中的1。⑶前端继续保持2个IFU(指令拾取单元)。前端看是双核,中端看8核(8线程)⑷每核1级缓存512K,是A8的2倍。⑸2级共享缓存扩大到4MB。⑹翻倍A8性能的GPU。
10nm双核A10 A10技术指标推测。⑴采用10nm制造技术。⑵继续增强2+1中的1。⑶前端继续保持2个IFU(指令拾取单元)。前段看是双核,中端看16核(16线程)⑷每核1级缓存增加到1MB,是A9的2倍。⑸2级共享缓存8MB。⑹翻倍A9性能的GP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纳米A10和22nm纳米Power 8芯片、核心对比&&&&
&&A10Power& &8&&制成&&10nm22nm&&核心数&&每芯片2核每芯片12核&&1级缓存&&1MB×2=2MB(64K+32K)×12=1.152MB&&2级缓存&&@@@4+4MB=8MB512KB×12=6.144MB&&3级缓存&&无96MB&&IFU(指令拾取)&&每核1个(单线程)1个(每核8线程)&&ISU(指令调度)&&每核1个(模拟8线程)1个(每核实际8线程)&&FXU(整数单元)&&22&&DFP(十进制整数)&&无1&&VSU(浮点处理)&&1VSU(4FPU)1VSU(4FPU)&&LSU(读写单元)&&12(每核实际8线程)&&内存通道&&4每核心16&&功率&&6W200W~230W 先说IFU,负责指令拾取、分支,条件寄存器等,因为指令拾取对应的是单线程,所以要比Power8简单的多,所需晶体管要远远的低于Power8。CRU条件寄存器单元,和我们常见的x86不同,有些时候,一种特别的浮点运算是由额外的单元执行而不是由通用整数单元执行,这就是和A10的条件寄存器相关的运算,它由CRU来执行。BRU分支单元执行分支指令,实际上,它和CRU结合紧密,因此合在一起;CRU和BRU都有点偏向于控制单元(如IFU和ISU这样的就是彻头彻尾的控制单元),控制着指令的走向,因此它们靠近IFU指令拾取单元,也靠近L1/L2的位置。预估对应晶体管面积只有Power8的1/8左右(按22nm计算)。 ISU,因为不需要像Power8那样,要将指令流对应8个线程,所以其设计要简单太多。只需依据后面线程的负荷情况随机分配就可以了。预估对应晶体管面积只有Power8的1/8左右(按22nm计算)。
LSU单元。因为不需要像Power8那样,要将指令流对应8个线程,所以其设计要简单太多。预估对应晶体管面积只有Power8的1/16左右(按22nm计算)。 上述3种单元,约占核心总面积的3/4。核心总体面积对比,约1:1(算上1、2级缓存,按22nm计算)。A10折合成10nm后,芯片面积(1个是单芯片2核,一个是单芯片12核)之比在(算上Power8的96MB&&3级缓存)45:1。 这样,再考虑到频率问题,预估下来,TDP在6W左右(用于平板、桌面)。
用于平板的10nm A10和3770K同频性能对比预测。⑴整数能力:强于3770K,但日常使用体验快于3770K。⑵浮点能力:弱于3770K。性能大约4:5的样子。⑶缓存、内存能力:1、2级缓存强于3770K。2+1核总内存能力远强于3770K,高速双核的堆叠内存能力强于3770K。⑷压缩解压缩能力:强于3770K。⑸多媒体处理能力:强于3770K,因为A10能利用OpenCL加速。3770K有专门的多媒体处理单元。⑹核显性能:强于GT3e⑺和3代i5对比:同频全面击败3代i5。⑻用于平板的A10,由于频率低一些,所以功耗会更低。⑼由于软件直接控制高速双核,而不通过操作系统来实现访问核心,所以执行效率100%。而Windows操作系统会在软件和核心之间折腾,要耗掉3770K的性能,这个效率大约在80%~90%之间。⑽上市时间,2016年10月。
结束语:如果Power8是一颗单芯片12核96线程的CPU,那么,A10相当于一颗大幅简化的单芯片2核Power 8 CPU(中端16线程,前后端单线程)。明年初20纳米A8性能超越同频奔腾,逼近同频i3;明年底16纳米A9性能超越同频i5逼近同频i7;2016年10纳米A10性能超越同频i7-3960x。
几乎一年一个台阶,苹果+台积电新盟友,凭借RISC构架便于设计的优势,携手共进,锐意进取。
iPAD 6、7能提供目前主流平台的性能。而iPAD 8(A10)提供的高端桌面性能,将彻底摧毁桌面,用户潮水般放弃笔电、桌面,奔向平板。低端iPAD 5(A7),中端iPAD 6(A8)、iPAD 7(A9),高端iPAD 8(A10),将占据世界平板半壁江山(约55%),iOS将一跃成为主流应用平台。
到2016年,安卓平板占据大约45%销售市场,由于大陆厂家的强力加入,安卓平板将展开惨烈价格大战,最后中国厂商(含台湾)将占据超越60%市场份额。千元好用电脑已不是梦。
由于价格很低,大陆广大农村也成为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
到2016年,桌面PC将全面崩溃,购买者寥寥无几,销量只有平板的大约1/10。
一场颠覆就在眼前!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337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07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沪公网安备 29号 | 沪ICP备号-1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驱动精灵硬件检测评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