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md性能比i7要好?

AMD 和 Intel 的 CPU 各有什么优势和特点?
Intel 的有 Turbo Boost 和超线程技术,看上去很强大的样子,但是同样四核的情况下 AMD 的要比 i5 便宜好多,两个有很大差别么?
按投票排序
AMD 价格便宜的原因是它在高端领域(简单的说,就是2000RMB以上的CPU领域)完全没有能够跟 intel 可竞争的产品。而这会造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认为 AMD 的 CPU 就是不如 intel,从而使得群众更加认可 intel。群众认可度低的产品,必须要通过价格打开销量,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群众对 intel 的盲从又导致了 intel 有足够的价码跟PC产商谈判。例如 intel 可以威胁PC产商说只要你敢用 AMD 的CPU,我就把提供给你的 intel CPU 全线撤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这样会造成很多 PC 产商尤其是弱势群体的中小产商全线 intel ,不敢引入 AMD。因而在品牌预装领域,AMD 也就只能占 20% 左右的市场而已(现在是超过了20%)。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所谓“AMD的CPU比intel输一点点”只是一个指标上的象征意义,它并不影响用户的实际使用,也就是说,在大多数用户的实际普通使用中,intel cpu 除了跑分以外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你的计算机不是专门用来跑分的,而且跑分程序通常专门为 intel cpu 特定优化)。在同频的 K10 跟酷睿中,应用程序并不会明显的更快与更慢。我在日常使用i5跟AMD四核中,也没有明显的肉眼可见的快慢感觉。
我使用过数十款 CPU,其中 intel 的数量两倍于 AMD 数量,现在正在用的电脑中也有三台 intel 一台 AMD,这主要因为 intel 的 CPU 更高产,AMD 生产一代 CPU 的时间,intel 已经生产了两代。自然升级 intel 会偏多些。——但是论性价比来说,intel 在低端基本没有性价比,因此更适合公款购买。如果你可以花最多的钱买最高档的电脑,毫无疑问 intel CPU 可以具有更强的性能,你应当把有限的公款买电脑的指标尽量投放到无限的 intel CPU 身上。但如果你并不追求一切顶级,预算又非常有限,那么在同样的价格下你大抵可以用 AMD 配置出性能强得多的电脑。
技术方面,在目前的阶段,对于x86架构,无论AMD还是intel大致都优化到了接近极限,两者基本上都在每一代产品中不断的互相学习或说偷学对方的技术,楼主提到的 turbo-boost ,在AMD下一代CPU里面一样有,而超线程技术,在AMD的下一代CPU里面一样也会内置,只是因为商标原因AMD不能把自己的技术叫做超线程而已,另外L3缓存与CPU内置内存控制器这样的技术是先出现在AMD中然后被intel 酷睿i系学习走了,APU这种东西intel跟amd其实也是同步研发出来的,虽然看起来是amd先广告,实际上intel很快就会有类似的产品。将来这个趋势会继续保留,也就是说两者的技术差异除了广告商的噱头以外,并不会有太本质区别,每一代都在互相学习,不会有任何技术导致用户肉眼可以看到的运行速度差别。
如果对比同主频下的单线程应用程序性能,在当今年代谁都很难做到大幅度提高,谁都不可能大幅度甩开差距。因此,性能其实已经并不是选择CPU最主要考量的因素,现在的选择变得更加明朗:
1。看制程,更精细的制程(例如22nm小于35nm)能够支撑更高的主频,更少的发热量,更低的功耗。因而,更先进的制程一般来说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制造出更好的CPU,intel大兴土木在各地建设晶圆厂就是如此,因为只要 intel 不断提升制程,即便 CPU 在架构上不变化,也可以持续的领先与甩开对手。
——看制程,选 intel 几乎永远是对的,intel 的 CPU 更贵,正因为 amd 的同一代制程总是会比 intel 晚一年半载才能上市。但是,市场规律发现,一旦 amd 同一代制程的产品上市,DIY市场的关注热点就会扭转过去,因为在同样的制程下,amd 无疑具有更好的性价比。比较悲催的是,往往这个时候不久,intel 下一代制程的 CPU 已经出来。。。如果你总是有钱买最新一代制程的 CPU,那么你肯定需要买 intel。这并不意味着 intel 的旧制程 CPU 也是香饽饽。
2。看功耗与核心数量的比率,并行处理年代,大家发现只要堆砌足够多的CPU与核心就能达到你想要的计算能力,因此,计算能力的瓶颈被功耗瓶颈所代替,更多的核心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意味着你必须提供更多的电力。AMD在制程方面已经无法同 intel 抗争,剩下的办法只能是优化功耗,APU的出现,承诺的是每单位功耗的运算能力更强。换句话说就是运算能力除以功耗,商数更大。这算是一种很可行的继续维持竞争能力的方式,因为在总运算能力方面很难超过 intel 的前提下走功耗路线是正确路线。——很难说AMD的翻身路线一定能奏效,但在研发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这是个积极的好的发展方向。
这个问题我在一本杂志(《微型计算机》)上看过不错的论证的。大意是说英特尔“Core”处理器的微架构胜于对手,而AMD K8处理器家族则拥有更胜一筹的连接架构。
下面是文章最后的总结文字:
如果说微架构决定了计算机大脑的智商,那么连接架构所决定的就是神经系统的敏锐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性能产生着重大影响。在微架构的战争中,英特尔获得了绝对的胜利,Core以卓越的指令并行性和每瓦性能确立了x86处理器的巅峰,x86芯片首度在技术上达到RISC芯片的水准。
但在连接架构的竞争中,局面却决然相反:AMD系统集成内存控制器HyperTransport直连总线让CPU获得卓越的内存使用效率;Fusion架构让GPU又获得同样出色的内存效率,Torrenza协处理器平台让超级计算机的构建变得更简单易行。而英特尔一直拘泥于传统的连接架构,开发人员没有从全局的高度来对整套平台的连接架构作任何优化设计,虽然它最终也将进行变革,但明显是追随AMD的后尘。倘若英特尔能够在连接架构方面前卫一些,配合一流的微架构和领先的半导体技术和产能,AMD将完全没有机会。
我们只是从技术角度探讨微架构与连接架构的问题,对PC来说,连接架构之于性能的影响还不是那么巨大,微架构的差异为显性因素,所以如你在诸多评测中所见,Core 2 Duo平台在性能方面优势明显。但在四路乃至八路服务器系统中,AMD Opteron则获得更多技术层面上的认可。
K8时代的AMD可是让Intel的P4颜面尽失。AMD曾一度以相对性能而非真实主频来命名自己的CPU型号,即相对较低的主频就能达到跟更高频Intel处理器同样的性能。那个时代的P4也是很多人眼里高频低能的代名词。但是虽然技术上一度领先,但AMD无论在市场营销还是产业链控制上都要比Intel逊色很多,因此即使在那个黄金时期,AMD也没能凭借明显的技术优势而大幅抢占市场份额。而Intel的酷睿系列处理器的很多概念其实也是从AMD那里抄来的,个人猜想可能AMD当时遇到了一些严重的技术瓶颈,导致提出了概念,却被对手抢占了先机。
现在对于AMD来说无疑是一个低潮期,只能在中低端产品上跟Intel拼性价比。但是高科技行业总是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很快AMD又会有独占鳌头的技术优势而令Intel再度愁云笼罩。
??说了这么多似乎没有回到楼主的问题。就现在而言,Intel,特别是用Sandybridge开始,已经在高端处理器上占据了全面的优势,基本上可以说,对于顶级PC来说,Intel是唯一的选择。而AMD则凭借性价比,在中低端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中低端市占率依然不尽如人意正是其糟糕市场营销水平的写照。
另外,英特尔这两年对于构架的更迭,在部分消费者眼里看来有些过于频繁,直接导致一两年前的主板想升级CPU,却发现已经无法兼容。而AMD则相对支援性更持久一些。其实这也是AMD在中低端市场的一个优势,但AMD同样没有好好宣传利用。
其实排名第一的答案说的很好了,不过我补充一点,AMD的APU其实非常有优势。APU的CPU部分确实是性能比较弱,只相当于英特尔的i3,不过老实说其实也不算太差,平常办公什么的也够用,但是优势就在于强大的显示芯片,几乎是白送的一块显卡,真的完全不用再去弄块显卡,这样一来预算就缩减不少,再加上整机功耗的降低,电源也可以用稍微功率低点的。有人说那点电省下来有什么用,其实省电是其次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把省下来的预算扔到散热方面。APU平台玩游戏的话其实也很强的,如果达到同等效果用英特尔的处理器加上英伟达的低端显卡,可能要贵上好几百,唯一的缺点就是很依赖内存,上双通道的话会好很多。玩游戏特别是玩腾讯代理的那些游戏的同学我建议还是上APU平台,总比用蛋疼的GT610狂牛版好得多吧...最后补充一句,APU平台就不要交火了,不太划算,说白了APU就是为了消灭低端显卡的存在。
俺是AMD的老粉丝了,第一次用还是20年前的486晚期时代,用的AMD 5X86-133,当时号称是速度最快的486,相当于奔腾75。这20年用过K6-2、巴顿2500+、 Athlon64 3200+、PhenomII 955、A8-3870K,当然在期间也用过i家的P2、P4、 DualCore E5200等等。用加下划线那三个,不图别的,就是价格便宜,那会儿俺还是穷学生和打工仔时代,买不起高档货。再后来选择PhenomII 955就不是考虑价格因素,是追求性能。当时I家刚出CORE2,PhenomII基本还能与之平起平坐。对AMD的失望,是从A8-3870K开始的,我是12年的夏天左右购入,当时宣传都是融合技术,APU什么的,但是使用中发现,这块U对温度、发热控制特别不理想,写稿子编文档等等最简单工作时,该U温度极低,不到30度;但是稍微遇到多媒体处理(比如用魔影工厂转视频,或浏览有FLASH动画、流媒体视频的网页),温度就迅速提升,超过80度后就自动关机。换降温能力再强的散热风扇也没用,顶多是把升温到关机时间延长了2分钟这一代APU号称“融聚”,不过里面那个6550D的GPU核心实在是鸡肋,关键是和系统内存共享,受到DDR3内存带宽瓶颈限制,发挥不出全部能力。A8-3870K是我使用的最后一块AMD产品,之后的推土机系列和使用推土机核心的下两代APU,因为已经有小白鼠尝试过其坑爹的性能,所以我干脆就没入手。看到AMD这两年混到这地步,多少感到遗憾。不过,作为农企的老用户,多少还保有一些单纯的好感,也一直关注着今年这个传说中要农企要打翻身仗的ZEN了。
做为多年DIYer,这个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个人看法,欢迎来喷。
赞同一楼的说法,AMD就是一跟班的,一直没有特别大的技术优势。从DIY角度来看,AMD的U就是性价比高,一般用用的话,还是不错的。AMD一直是价格优势来占领市场的。无论双核,三核,四核,AMD的性能都是一般,中低端的U都是各有千秋,高端平台绝对是Intel更厉害。哪怕是前两天刚刚发布的推土机U,也是性能一般,真的一般。只能靠性价比来吸引人。
再来说Intel的U,Intel这么多年,在个人PC市场上,一直是领军人物,这个有目共睹。无论是U的制造工艺,还是指令的优化,都是绝对NB,尤其是Intel的Tick-Tock战略,更是强烈的影响着全球的PC市场。中低端平台,Intel和AMD的U各有千秋,但是,在高端平台,基本都是Intel的天下,尤其是到了Core时代,也就是酷睿时代。
在笔记本领域,AMD的U的本子,基本都是中低端的配置,性能一般,价格占优。而且,各大PC厂商推出的很少。Intel的U就是绝对的主流了,从上网本的Atom到低端的Pentium/Celeron,再到中高端的Core/Core 2/Core i3/i5/i7等等。全面覆盖高中低平台。
在X86服务器领域,AMD的U就是小众平台了。无论是成套的Server,还是推出的板子,都是小众。Intel Xeon,绝对的领军平台。中小企业的Server基本都是Xeon平台,用AMD的太稀罕了。IBM也感到了Xeon的压力,小机也表示,鸭梨很大。
Apple自从结束了Power PC之后,就全面转向了Intel平台,无论是本子,一体机还是工作站。和Apple的合作,除了Intel的U之外,也就是NV的板子,独显/集显。AMD唯一能参与的也就是集显/独显了。U,根本别想。
回到重中之重的地方,台式机领域,品牌机和DIY。在中低端平台,基本AMD还是灰常NB的。Lenovo,Acer,DELL,HP等等,都推出了各个价位,各个定位不同的PC,办公/家用,都有。没什么,就是价格优势。很便宜的价格可以买到三核/四核,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Intel来说,相比起AMD,还是贵一点。但是Intel有更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这个也是Intel比AMD占优的地方,除了性能。DIY领域,AMD和Intel定位分明。AMD主战中低端平台,U+板子,集成声卡显卡网卡,加上内存,硬盘,其他附件,19的显示器,入门平台,绝对的NB,价格便宜,性能能满足大众需要。Intel就是绝对的中高端平台的霸主,只要玩DIY,玩游戏,那么,Intel的U绝对没错,性能在那摆着。SNB平台的推出,中高端DIY游戏机,还有AMD什么事么?2600K,风冷,长期@4.5G,妥妥的。当然,A饭那种是例外,追求扯淡的3A平台,除了A饭,没人会买账。
(突然发现歪楼了,这个风气不好。打住,回到楼主的问题)
在CPU综合应用技术上,Intel的东西比AMD多的多。从CPU内部的指令集,指令优化,还是配合Chipset,内存,硬盘的综合技术,Intel都是N0.1,AMD只有干看的份,没那技术和实力。但是,Turbo Boost技术,这个只有高端的i5/i7上才有,低端的i3是木有的。简单说,这东西就是个自动加速的技术,自动提高主频,主频高了,速度就更快,尤其是转码片子的时候。(这个地方肯定有人说为什么不用GPU,GPU如何强大如何如何。这个,转码的时候,纯CPU虽然速度没有GPU快,但是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出现乱码和颜色失真的情况。转变3的时候,G,还是慢,慢,慢。)超线程,Hyper Threading,HT技术,这玩意当年在P4时代很火,单核+HT,那就是双核心了,像双核U。包括现在的i3/i5/i7都支持HT技术,双核U,HT,就是四个线程。四核U,HT,就是8线程。八核U,HT,就是16线程。如果是Xeon U,双路,那么任务管理器里可以看到24线程的壮观场面.......
同样都是四核的U,AMD的一般来说,综合实力比Intel同级别的U要差一点点。哪怕AMD刚推出的推土机U,利用四核打双核,六核打四核,八核打六核的战术,还是不占优,充其量是半斤对八两。在需要绝对CPU计算的地方,CPU指令集和优化程度决定其性能强弱。但是,CPU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其他的应用场合,CPU就要协同其他单位作战了。CPU工作单位是主板,主板的核心是Chipset。U再好,没有好的Chipset配合,还是白搭。从当年的Intel自己的i Series芯片组,VIA,SIS,ALI等等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来,Intel自家的U和芯片组配合,性能没得说,但是价格贵。所以才有了第三方的芯片组。AMD当年也是一样,自家的芯片组甚至没有NV给做的好,干脆直接都让NV做了。所以,简单综合,绝对CPU计算的地方,Intel和AMD各有千秋,Intel的U的性能,越是高端平台越是厉害。但是,在综合应用上来看,Intel的U+芯片组,那更是比AMD好的不是一点半点,大多数测试软件的跑分来看,Intel在大多数项目上占优。
AMD,做CPU里面,做显卡做的最好的;做显卡里面,做CPU做的最好的。
所以说,中低端,AMD占优,中高端,Intel占优,高端平台更是没AMD什么事了。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AMD,要是不他的存在,Intel这个坑爹货,价格更是贵,而且更是频繁的换接口。AMD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大宝,价格便宜量又足,好用。AMD,加油,AMD,刚刚的!!!
看了获赞最多的回答,说心里话,非常赞同,回答也很中肯。以我做电脑那么多年的心得来简单概括一下吧:Intel胜在起跑线上,AMD败在起点低;Intel在计算机刚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时候已经跟着出现,从最早期的486、586这些电脑开始,大众视野里已经出现了Intel这个身影,因为计算机刚刚在民间起步,并且这个“高科技”产品确实征服了很多人,可以说,人们只看到它的优点和强大,没有人去挖掘它的缺点,因为当时确实没什么可对比的;AMD就不同了,属于半路起家,要命的是刚刚杀出来,就被人揪出了两大缺点:发热量大、稳定性差,当然,这是建立在和Intel对比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这个对比,这两个实际上也没法说是缺点。当然,发热量这一点确实在04年的时候被AMD扳回了一局,当时Intel的奔腾D系列功耗高达75W,AMD同等级的速龙系列功耗不超过50W,完虐Intel几条街;同时这也是一个转折点,虽然到了酷睿时代,Intel同样把功耗这个巴掌给夺回来了,但同时AMD的稳定性差也消失了,不知道是否和收购了ATI有关,估计是技术上的互补。也因为AMD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PC领域就一直被Intel牵着鼻子走,这就有点像一条路,Intel就是走在前面的铺路者,后面的一大堆软硬件厂商也被牵着走,AMD同样也不例外,它倒是很想岔一条路出去,可惜没人跟着走的情况下也走不通,所以说现在基本上是Intel和AMD并驾齐驱,各有优缺点,AMD就算是辆兰博基尼,也得跟在Intel这辆铺路车后面。
我觉得 AMD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来降低成本。它的低价是降低利润来竞争罢了。今天大多数软件还是为 Intel 芯片优化的。而且 Intel 的配套工具更全面。AMD 地位很凄惨。不过美国不会让 x86 市场只剩下一家 vendor 的。
amd没有说的那么不看说什么amd用两年就卡了什么的我也是笑了amd的cpu跟Intel差距不大。也就百分之5到百分之10左右吧。apu直接把Intel打的连妈都不认了
请用“AMD 开核”google下,有很多的故事。我就遇到过一个,三年前,某些用户运行我们的软件总是莫名其妙崩溃,崩溃点就是一条很普通的浮点指令,从代码上看就是在绘制一个圆角矩形,这种代码绝对不可能崩溃的。通过分析崩溃报告,发现他们都是AMD的CPU,后来我了解到原来还有开核这种事。某些攒机的小厂商,把AMD的三核CPU开核后当四核卖,导致某些贪便宜的用户上当。AMD的工艺还是不如Intel,良品率略低。
2000元以下,AMD在性能上完全不输INTEL,甚至因为核心多,在并发计算上还有优势。2000元以上,不好意思,AMD没有2000以上的产品
如果只是U的价格高我忍了,但频繁换接口真是很烦人,有人说换接口是为了让你换U时同时换主板,我觉得正相反,是为了让你换主板的时候也要换U,处理器性能的提升速度远没有接口上的新技术升级的快,i7卖两千多虽然贵我咬牙买下一块用六年不落伍,中间如果USB PCIE之类的接口升级了我换块主板CPU还能接着用,但是CPU借口变了,我就不得不把CPU也换了,升级成本一下翻了1.5倍,可性能只能提不到三成。
这个事实很多人不愿意承认,那就是。。AMD没有优势!!!!如果非要说优势的话只有价格和所谓的性价比。举个例子,当初朋友帮攒的第一台电脑,看了很多文章、评测,买了个毒龙600,配了个看起来挺牛逼的风扇,朋友没装过AMD的CPU,装系统的时候直接把散热器放在cpu上,开机、进系统,哇!蓝天白云!然后。。。没有然后了。过了半年去姐夫那里装系统,看到主板上有一个小、薄到爆的散热器和上面块要不转的风扇,一摸还没什么温度,问什么cpu,姐夫答道P3。打个比方intel和AMD就像两个人赛跑,AMD涨的脸红脖子粗,满身臭汗的跑到终点发现intel正在那里和MM在谈晚上去哪里吃饭。不列那些数字了,就这样
K7 K8时代的AMD把intel P4 PD 打的找不到妈,后来intel core一出,领先AMD太多了,一下子找不到方向,若不是后面收购了ATI,这日子就真不好过了,显卡部门的利润全拿来砸CPU部门上了。现在的AMD普遍价格比较低,性能比较低,同价位的AMD和intel,单核性能intel强太多,多和核性能,4只手打2只手,总能强一点吧,在功耗上,AMD同样是硬伤,但是现在软件都往多核心去优化了,最后怎么选择还是看消费者。高端市场,bulldozer输的一塌糊涂,别说跟ivybridge
haswell sandybridge比,就跟最老的一代bloomfield比,也讨不到任何好处,单核心同频下依然输,就跟自己上一代45NM 羿龙II比还落后了一点。intel其实让AMD死也很简单,现在AMD还活着也是因为《反垄断法》的保护而已,其实AMD现在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去和intel争什么老大,现在老老实实推出APU就很好,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只要质量过关,APU在以后还是能被市场所接受的。
Intel有段时间基本上以主频取胜,AMD以架构取胜,这点在奔腾D时代终于让AMD在技术上实现反超。不过时间不长,Intel推出core架构,AMD又落后了。 民用市场上,移动战略思维上的落后,被ARM打得落花流水,不知道能否王者归来?
我们是消费者,重视价钱,重视性能,就是不重视跑分。一款产品分数比他高,但是性能比它烂,跑分还有什么意义~当然跑分是对咱们要买硬件给我们一个信息代表硬件强,分数也高~所以不是什么是跑分决定一切,也不是价钱决定一切,更不是什么东西决定一切~
intel与微软的关系不错,在微软的帮助下,intel从一个内存厂商击败了最强大的的摩托罗拉CPU。成为老大后,intel继续偏执,一方面搞非精简指令集处理器;一方面搞精简指令集。总的来说,在X86处理器来说,INTEL是巨无霸。个人认为INTEL比AMD好的地方有:一、看电影画质比AMD好,AMD的感觉画质不如INTEL。二、单线程INTEL好,现在系统还以单线程性能为主,三、性能来说一块较老的INTEL CPU 比AMD 现在的 CPU还好!四、玩游戏兼容性好,不会出现什么BUG不如AMD的地方有:一、针脚容易断二、很多主板因为发热过大 寿命不到两年三、主机板无法解释又能恢复的故障多四、AMD 处理器稍微超频玩游戏就会有很大提升,而INTEL不然
上面很多回答, 补充几点. 1. 发热量, 我觉得, amd早期的cpu确实发热量很大, 所以给人一种误解, amd所有的cpu都发热量很大, 但我自己使用速龙 II x2 215, 用了接近5年, 包括夏天一直开着, 仍然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机器已经卖给别人继续用了. 我同事买的amd高端FX系列,(他是游戏狂, 显卡都是GTX680左右) 也没听他说有任何问题, 而且amd 后期的cpu 发热量已经很低了.(包括intel的, 因为技术升级了, 而且这是个趋势, 以后会更低).2. 功耗, 还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吗? 这个功耗能和空调比吗? 其实还要什么制程, 什么多核, 超线程, , 大家真的关心这些技术吗, 其实我只关心体验, 我只关心结果.3. 稳定性, amd 个别cpu可能有质量问题, intel就没有吗? 据网上资料显示 cpu 返修率是电脑各部件中最低的, 正品率都在95%(记不清楚了, 可能还要高)以上, 即使intel真的要好一点, 也就96%与95%的区别. 4. 核芯显卡, amd 超过 intel 太多. 但酷睿 i7过后有所改观. 但是没有任何意义, 谁需要核芯显卡呢? 想买酷睿i7 的高端用户? (个人估计为什么intel 会给酷睿i7 这种级别的cpu 配核芯显卡, 仅仅是配合mac mini, mac mini 太小了, 装不下独立显卡), 个人认为这个因素是我选择 amd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不是游戏狂, 只玩玩简单的3d游戏, 或者休闲游戏, 聊聊qq, 上上网. amd cpu 可以为你省下一块显卡.(同价位的intel的也可以, 前提是玩3d游戏会比 amd 卡很多, 甚至看视频也会卡一点)5. os x, 买了amd的cpu, 就基本上不要想装os x了(虚拟机除外), 买了intel的也不一定装得上. 但如果想装黑苹果, 就一定要买intel的. 几乎没得选. 但谁需要黑苹果呢? 普通用户估计是不需要的了.6. 跑分, intel 跑分很高吗? 为什么我买了i3 4130 过后, 跑到中关村上去看, 大家都说跑分还不如价格稍微便宜一点的amd cpu呢. 好了, 跑分请用 PC Mark 跑. 为什么要用PC Mark 跑, 因为PC Mark 是在模拟我们每天的日常操作行为(打开魔兽争霸的时间, 解压RAR的时间, 打开Photoshop的时间.), 而不是做某些科学计算的时间..金士顿 SV300 SSD 用AS SSD Benchmark(非常专业的跑分软件, 请自行百度), 分数还不如7200转的硬盘, (所以中关村上面一片骂声, 推荐大家都不要买), 但Windows 7 开机就十几秒, 7200转硬盘可以达到? 我们真的需要分数吗, 还是需要开机时间. AS SSD Benchmark 真的"专业"吗?大家也可以在 (英文的)选择两款cpu 来比较, 这里有比较直观的评分. 结论, 追求性价比, 选择amd, 追求高大上, 选择intel. 写到这里, 其实我在想, 很多人都是追求高大上的, 其实我写了也白写.
Intel的优势在于asic的良好的制程,良率以及marketing的推广,完毕
Intel:优势:1.架构:先进的处理器架构(包括微架构和连接架构),使单核浮点性能更强,这个在玩游戏时有很大优势,帧数更高,更加稳定;部分处理器上使用了超线程技术,增加了处理器的利用率,提高了多任务性能。2.工艺:使用全球第一的制程,使处理器的功耗和热功耗更少,更省电,使用时更加稳定。3.软件:微软的系统和绝大部分的软件都是基于它和它的编译器开发的,对其有特别优化。缺点:1.核显:处理器大多集成核芯显卡,性能不济,增加了客户的购买成本。2.价格:营销、广告、水军、返点、回扣(以前给HP、DELL等厂商回扣)之多,成本之高,无与之匹敌,到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AMD:优点:1.多核:相比对手,同等价格能买到更多核心,多任务性能强。2.性价比:尤其是低端的处理器在性能上较对手有优势,价格更便宜。劣势:1.架构:太过于超前,再加上没有系统和软件的优化;重整数轻浮点,流水线过长,效率低,使得在民用领域一败涂地。(PS:TOP500排名中,美国的第一超算用的就是推土机微结构的皓龙处理器)2.工艺:已经没有自己的晶圆厂,完全靠代工,制程落后对手一两代,功耗和热功耗较大,耗电量大,处理器稳定性也不如对手。3.软件:资金投入较少,绝大多数软件不会对其优化,所以软件公司还是别买这个。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为什么AMD A10-6800K比Intel 酷睿i7 4770K主频高却不如i7 4770k的性能强?
具体参数A10-6800K生产工艺32纳米 核心数量四核 线程数四线程 主频4.1GHz Turbo Core支持 动态加速4.4GHz 二级缓存4M i7 4770KCPU主频:3.5GHz最大睿频:3.9GHz外频:100MHz倍频:39倍核心数量:四核心线程数:八线程一级缓存:2×64KB二级缓存:4×256KB三级缓存:8MB
按投票排序
首先,AMD那个是两个核心共用一个计算模块,实际应该是双计算模块。制程的差别也有一小部分影响性能。他们的构架不一样,单线程i7可是很强大的
直接看参数就有答案了,四线程vs八线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md i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