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人物介绍传记300

成吉思汗读后感
成吉思汗读后感在草木枯槁,大地封冻,寒气袭人的日子里,接到路先生的大作《成吉思汗》,真是喜出望外,格外高兴,心里暖融融的。拜读后浮想联翩,感触颇多,不禁欣然提笔,聊表感激之情,也算作读后感吧。
蒙古文学史上,英雄史诗有着悠久传统,在诗苑中散发着醉人芳香的一朵奇葩,是蒙古民族喜闻乐见的体裁,有其独特魅力。《格萨尔》、《江格尔》、《蒙古秘史》,世称蒙古文学史上三大高峰著作。其中前二本本身就是民间创作的英雄史诗,至于《蒙古秘史》“本身是一连串史诗体裁的故事,是为了记载成吉思汗家族的遗训和事迹而写成的”。(1)《格萨尔》、《江格尔》二本民间英雄史诗暂且不论,就《蒙古秘史》与路先生的长篇英雄史诗进行相对比较。饶有兴趣,我认为,路力庚先生的长篇英雄史诗《成吉思汗》应成为当代蒙古文学史上的一个阶段性的标志作品。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路先生是诗人,而我研究蒙古哲学史,因而作出这么高的评价,也许没有资格,说了外行话。但是,路先生以诗讴歌英雄成吉思汗,而我从哲学角度研究成吉思汗,因此我与路先生还有些缘分,可以说志同道合的忘年之友。况且,哲学依托于诗而得到广泛传播,而诗又凭借着哲学而得到提升,二者历来有着不解之缘。多年研究《蒙古秘史》和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的思路和感觉,总觉得这个评价有点根据和理由,不妨大略分析几条。
一、路先生这本《成吉思汗》体现了英雄史诗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内容,同时采用体裁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和体裁的统一是作品成功的标志。《蒙古秘史》写于1240年,此后撰写成吉思汗的体裁基本上是史记、评传、大传、新传、传记文学、长篇历史小说、章回小说等。期间蒙古民族中出现过众多的诗人,都没有回到这一世界性的题材。只有一些零散的、片断的诗涉及成吉思汗,史诗基本上断绝。其中有社会的客观原因,但是英雄史诗的写作需要长时间的构思,(据说路先生用了八年),需要深厚的创作功底,需要翔实的史料,博学多识和丰富的力,更重要的是从思想和艺术的结合上把握的难度太大。路先生的“浩气磅礴唱大风”的长篇英雄史诗,在蒙古文学史上突破了以往僵化的框框,死板的体裁,恢复了英雄史诗的体裁,完全用诗韵的形式描写了13世纪的时代风云和成吉思汗的英雄事迹,填补历史空白,弥补了人们多年来渴盼的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作者不畏跋涉之苦,万里取材,将精彩史实融入创作之中,放宽了历史视野,提供了广阔的维度,使史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彰显出特意的光彩,上升到新的境界。况且,成吉思汗的一生就像一部英雄史诗,他不仅在蒙古族历史、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开创业绩,张扬个性,突出智慧,发挥才干等方面大放异彩。令人神往,摧人歌颂。这篇作品的闻世是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贯彻“双百”方针的生动体现,是发展繁荣文学创作,拓展文学新思路的迫切需要。
作为英雄史诗必须以“史”为基础,以英雄为主人,以抒情为基调,同时要有蕴含深刻的哲理。这样“史”“情”和“理”三位一体,集中地反映英雄本色,构成英雄史诗的基本要素。路先生的著作体现了这个构思的特征。以编年体例,描绘时代澎湃潮流,叙述历史生动事实,吟咏传奇阅历,同时把自己对民族的炽烈热的感情,对成吉思汗敬仰之信念,对英雄人物命运的关注,并把哲理参透在诗的字里行间,把诗情和哲理溶融在一起,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表明作者颇费匠心,文思巧妙,把这些都抒注于笔端,掀开了惊天动地的历史画卷。这是大气磅礴充满青春活力的诗篇,表现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这是该作品的最精彩夺人的地方,也是作为史诗固有特点的继承和发挥。
二 、英雄史诗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体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时势造英雄,英雄改变时势。成吉思汗在征服中成为胜利的英雄,不是偶然的,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根源。路先生开宗明义的指出,“公元13世纪是史书应该大书特书的世纪”。史称13世纪是“蒙古人时代”。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里,用一个民族的名字命名一个时代,虽然毁誉不一,但这是旷古绝今的,而蒙古人的杰出代表只能是成吉思汗。因此,成吉思汗成为“一代天骄”是名副其实的。“大书特书”13世纪的根本原因在于成吉思汗,归功于成吉思汗。蒙古历史的最核心人物,最耀眼明星是成吉思汗。蒙古历史的三大-史料,又称蒙古史上三大高峰著作,即《蒙古秘史》、《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的中心内容就是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的丰功伟绩。我认为,成吉思汗是征服中的胜利者,事业上的成功者。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产生过很多的征服者,其实失败者较多,胜利者,真正的成功者凤毛麟角。
但是成吉思汗与众不同。其一,他是在险恶困苦的环境中,残酷无情的斗争中奋起,艰苦卓绝的征战中走向胜利的,其二、成吉思汗不是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征服,而是崛起于蒙古高原,马踏亚洲,挥戈欧洲,走向世界,开创了整个世界的新格局,并在胜利后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理智而合理地解决了“种种矛盾”和一系列问题,巩固了胜利,“安邦定国”,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整个民族的历史得以延续,并成为“权利之无限为世上诸王之冠”(2)其三、历史上的许多征服者,有的时过境迁,昙花一现;有的身败名裂,成为失败的英雄。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虽然褒贬不一,但一直是举世瞩目的,成为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帝王将相评论的历史人物,学者专家研究的对象。其四、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受时间的考验,他的传奇人生和历史功勋,给世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至今还有着令人深悟,感人启迪的精神财富。
路先生的长篇英雄史诗《成吉思汗》创作的背景、思路和内容与《蒙古秘史》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增加了“史”的可信力度和渲染的广度。同时作者还参考并借鉴了别的史书及科研的前沿信息,对史料做了去粗存精,剔疵存珍的加工制作,这不仅丰富了历史资料,也找到了因果关系,能自圆其说,从而在史料的提炼中对英雄人物的描绘更为形神兼备,个性准确鲜明,特征全面丰满。这里仅举个例子。蒙克力儿子通天巫在成吉思汗兄弟之间挑拨离间,企图篡权。《蒙古秘史》讲了此事,别的史书也讲了原因 ,但路先生特意指出,大封功臣时“通天巫独独未罢,连个千户也未弄到”.由此“暗地将牙狠咬”,“激起通天巫七兄弟的怨恨”。这符合历实事实,因而很有说服力。
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虚构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这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这样做宏观上忠实于历史,而微观上表现艺术性,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展现成吉思汗波澜壮阔的人生和所向披靡的征战经历。作品通过有关情节的绘声绘色的描写,抒发激-情,昭示了成吉思汗内心世界及独特的性格,有表现了他的赫赫战功和超人的智慧。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当然,作品中也有些与史实不符的地方,这瑕不掩瑜,无关宏旨。
在《蒙古秘史》中这样描写当时的历史状况和景象:
“星光照耀的天空旋转,
诸国造反,
寝不安席,
相互抢夺劫掠,
路先生的著作中这样描绘的:
“血与火的时代呦,
乃是征伐与开拓的组合!
杀伐便是一代代的信念,
抢掠便是一辈辈的经过,
纷乱困顿的草原啊,
带着多少苦难,多少灾祸!
........”。
这二段富有哲理的诗句,在描写战乱、灾祸、挞伐、掠夺方面是一致的。但路先生的著作与前者有明显的不同。一是,高度概括成:“血与火”“征伐与开拓的组合”的时代。以往强调了“血与火”中的“征伐”,而忽略了“开拓”。而路先生强调两者的统一,说成是“组合”,“组合”就是统一。13世纪是大变动、大动荡、大“组合”的时代。结束群雄争霸局面,走向统一的任务历史地摆在面前,成吉思汗不辱使命,完成了“组合”的任务。在当时只有“征伐”的手段,在“火”中冲出一条统一的“血”路来,才能达到“组合”的目的。“征伐”是“组合”的手段和过程,而“组合”是“征伐”的目的和任务。成吉思汗子孙三代统一了蒙古高原,统一了中国,统一了亚欧大陆,创建了蒙古大帝国。这是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人在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空前奇迹,也是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二是,成吉思汗的统一是伴随着“开拓”而现实的,这是一个显著特点。“开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放。成吉思汗不仅在版图疆域上“开拓”,更为重要是在改变人们的观念,扩大视野,打开文化交流,商贸活动的通道,使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交流。“四海归一。去糟糠而取其精,并在实际中应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不仅使蒙古文化接触到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以及欧洲文化,积极吸收和包容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使蒙古文化遇到空前的生存挑战,而且也得到了发展的机遇,促进蓬勃发展,掀起蒙古旋风,游牧民族走向了文明。就其成就,“洵不愧为现代世界文明之桥梁,中华国族文化之基石也”。(3)同时开创了“第一个世界体系”,(4)成为“缔造全球化第一人”,(5)走向统一、走向开放、走向文明,这个“三个走向”整体上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后来的社会发展,基本上没有离开这“三个”走向的基本趋势。这就是13世纪蒙古人给人类提供的蒙古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成吉思汗在征伐的胜利中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数百年来,世界各地的、各民族的人们经常回顾的竞相研究他的根本原因和魅力所在。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起到推动作用,做出很多贡献,但是唯有指明社会发展规律的作为和业绩才是伟大而永久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思考它,遵循它,更加突出地彰现它的重大现实意义。
三 、作为英雄史诗,其第一要义必须描写英雄。《蒙古秘史》是蒙古族第一部书面著作,其核心人物是盖世无双的英雄成吉思汗。路先生在创作中选择了成吉思汗这样的国际级的大题材,符合蒙古文学史上撰写英雄史诗的传统内容和体裁。著作中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描写千古风流人物成吉思汗成长的艰难经历和创造奇迹的智慧,把英雄史诗写成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所向无敌,纵横捭阖,豪放无羁,“斩棘披荆矢志不渝”的群体的奋斗史。所谓“群体的奋斗史”就是书中容纳了众多的,各方面的各种角色的人物,特别着力描写了哈撒儿、别力古台二人。成吉思汗自己说:“有哈撒儿之射,别勒古台之勇,此我之所以取天下也”。(6)这符合历史事实,较为准确地反映了蒙古民族的整体形象,避免了个-人-崇-拜的倾向。
作者以其自树一帜的史诗架构,以独步文坛的文学语境,秒写了他们的生活和战斗。广袤的莽莽草原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家园,“炊烟袅袅的毡包”是他们成长的摇篮,“硬弓利刀”是他们书写人生的笔,占领地域疆土是纪录他们历史的长卷,骏马的嘶鸣是他们凯旋的赞歌,悠扬奔放的长调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这是一篇军威浩荡,大浪淘沙的胜利者的赞歌,是一篇名扬四海业绩辉煌的成功者的颂诗,是一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史诗经典。
路先生的诗描写了成吉思汗“三个走向”的戎马生涯。用优美生动、神奇浪漫的笔调,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形象地展示了他的性格、品质、思想以及超人的智慧和魅力。书中多次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威武雄壮的场面,再现了诗情画意的游牧生活,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生活特点和质朴浓郁的草原风情。这方面的例子俯拾即是,美不胜收。
特别值得赞赏的是,路先生善于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柔合在一起,生动形象的诗中闪耀着哲理闪光,诗句显得生动、深沉、含蓄、睿智。例如,谈到社会变化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认为“唯一的答案,便是――弱肉强食,这一条不可改变的道理”。这个理“不可改变”就意味着历史从来都是强者的历史,从来都是成者王败者寇。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唯一的”,这是理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面,这就是历史从来都是客观的、公正的,从来都没有永恒的胜利者。“弱”和“强”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关键在于实力、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弱”和“强”是可以转化的。作者指明,“谁若强悍,兵雄马壮,谁就能”当“汗”。实力、力量在生活中锤炼,在团结中形成,在斗争中炫示,在火与血中绽放。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这个转化的条件和过程。成吉思汗在解决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精心组织力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大胆创造大展宏图的机会。凭借坚毅刚强的个性,骁勇善战的精神,令人神往的魅力,由弱变强,由小到大,以少胜多,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最成功的征服者,这是活生生的胜利者的辩证法,就是向世人启示的生存智慧,也是研究和歌颂成吉思汗的现实意义所在。
在这里既有广大群众活动的举动,又有个人创造性的壮举;既有宏伟壮阔的历史真实感,又有跌岩起伏,环环衔接的情节;既有物质力量的较量格斗,又有人心向背的比较,精神境界的媲美;既有喜怒哀乐的感情抒发,又有令人省悟的深邃哲理。《成吉思汗》是一篇由弱者战胜强者的洋溢着蓬勃生机,孕育着创造精神的诗篇。把咏史、抒情、哲理结合起来,这是路先生大作的特色,也是成功的地方。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成吉思汗读后感”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
更多相关文章
注:成吉思汗读后感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中文名:&成吉思汗原名:&成吉思汗作者:&勒内·格鲁塞译者:&谭发瑜图书分类:&文学理论资源格式:&PDF版本:&文字版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书号:&2发行时间:&2009年10月地区:&大陆语言:&简体中文简介:&
内容简介:《成吉思汗》内容简介:一个草莽出身,自幼丧父的蒙古硬汉,于逆境中越折越坚,创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游牧帝国,称雄于世。他的成就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庞沛的奇迹,他的一生震撼了整个世界。《成吉思汗》为国际著名世界史专家经典作品,在众多的成吉思汗传记作品中,独树一帜、更具收藏价值。全书全面介绍了成吉思汗的一生,真实而生动地叙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攻克金都、大规模西征以及临死前的三条遗嘱和别具一格的葬礼等等传奇经历。全书气势磅礴,工笔重彩,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具有史诗风格的,可读性很强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小说。作者简介:勒内·格鲁塞(Rend Grousset),1885年出生于法国加尔省,1952年病逝于巴黎,为法国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国研究亚洲史学界的泰斗,尤以研究中亚和远东闻名于世。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草原帝国》、《中国史》、《蒙古帝国史》和《成吉思汗传》等十几部著作,其中《成吉思汗传》、《草原帝国》均系世界历史名著。勒内·格鲁精心钻研了草原各部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从纷繁复杂的政治纷乱、朝代更迭巾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草原民族发展线索,串连起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完美展示了中原文明、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互动。他用独特视角解读游牧民族,是捕捉草原之魂的开路人,是向我们展示非凡草原文化的启蒙者。
第1部·祖先1.苍狼和白鹿的后裔2.天上来客3.孛端察儿的功劳4.牧民的卑微与高大5.蒙古首须在金王宫殿6.俺巴孩的惨死7.蒙古的赫拉克勒斯第2部·成吉思汗的一生1.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2.也速该之夺取诃额仑夫人3.成吉思汗的童年4.被逐出氏族的孤儿5.成吉思汗童年杀弟6.成吉思汗之被擒7.成吉思汗之越狱8.马匹之被劫掠9.成吉思汗之婚姻10.黑貂皮袄11.孛儿帖之被掳掠12.成吉思汗夺回孛儿帖13.兼夜而行与两部落的分手14.蒙古人之王成吉思汗15.鼎烹战俘16.宴会后的冲突17.脱斡邻勒绝处逢生18.成吉思汗助金讨伐塔塔儿部19.成吉思汗之诛杀蒙古亲王20.深山突袭21.成吉思汗胸怀博大22.对立汗与暴风雨中的大战23.成吉思汗之受伤与者勒蔑之忠诚24.“伤汝战马之箭,乃吾自岭上所射也!”25.“若汝等手执乃汗来降,我必族斩汝等!”26.消灭塔塔儿部落联盟27.塔塔儿姊妹的心28.桑昆拒绝与成吉思汗家结亲29.誓言与背叛之间30.两牧民救成吉思汗31.红柳林附近的恶战32.成吉思汗的眼泪33.“我等可往拾之如马粪!”34.成吉思汗诉状35.巴勒注纳湖之苦水36.兼夜行军,突袭制胜37.克列亦惕部公主的命运38.“汝竟踏碎此死者之头颅矣!”39.“然地上则只可有一汗也!”40.进兵杭爱山41.成吉思汗的以人肉为食之狗42.蒙古军之围攻与塔阳汗之丧命43.美女忽阑提出的理由44.成吉思汗恨之入骨的蔑儿乞惕人45.成吉思汗与扎木合的高乃依式的对话46.126年即位大典:蒙古帝国宣告诞生,成吉思汗奖励功臣47.成吉思汗的怯薛军.......
在百度里搜索""更多相关内容
在谷歌里搜索""更多相关内容
* 本站资源大多为PDF格式的书籍,请使用专业免费PDF阅览器阅读。
* 为了达到最快的下载速度,推荐使用网际快车或迅雷下载本站书籍。
* 请一定升级到最新版WinRAR3.80才能正常解压本站提供的书籍!
* 如果您发现下载链接错误,请点击谢谢!
* 站内提供的所有书籍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通知我们!成吉思汗的意愿 Тайна Чингис Хаана
成吉思汗的意愿的图片
······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豆瓣电影。
关于《成吉思汗的意愿》的问题
· · · · · ·
成吉思汗的意愿的影评
······
看样子这就是俄罗斯人眼中的铁木真了。真是扯淡无极限了。这个日本人是宣扬民族仇恨?没有这日本人这片子一点没影响。再说这乃蛮明显是汉族用语,其实就是历史畏兀儿,人家那时候已经伊斯兰化了。再说这个神父我怎么看着怎么这么想笑。基督教当时影响不及佛教。现在喇嘛教已经改变了一些蒙古原始的萨满教。最后还是没办法回避中国在这里的影响。这个中国人算是点睛之笔。但是真............
我看的名字翻译为成吉思汗征服者传奇。
服装看着不错,同一军中服装也各有不同,但没有看到类似连枷之类的特色兵器,主要都是有点印度风的弯把弯刀,似乎有一把清朝的牛尾刀,不确定看得啊对。
千军万马场景和好莱坞相比另一种审美,俄国、波兰的战争片骑兵部分我以为胜过好莱坞。总有一番长枪冲刺的感觉,临近却又有掷出长矛的镜头,不知道是否正确。射箭显示为地中海式............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豆瓣电影。
影片展现给我们一个嗜杀成性的成吉思汗,并没有把他拍成英雄,有点意外,但一想到通篇都有一个约翰神父贯穿其中,其实俄国人眼中的成吉思汗就应该是这样的~约翰神父想用上帝的力量停止草原的杀戮,本以外是俄国宣扬宗教的狭隘影片,谁想影片最后,中国人出现,教导成吉思汗的儿子,士勇而不嗜杀,最后种下一棵小树,把蒙古秘史交给约翰更是意味深长~说道树影片开篇就是成吉思汗............
{{for playlist}}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以下豆列推荐
······
(bigboybt)
(人畜无害小白兔)
谁在看这部电影
······
订阅成吉思汗的意愿的评论: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
成吉思汗共有六个儿子:
大儿子术赤
二儿子察合台
三儿子窝阔台
四儿子拖雷
五儿子兀鲁赤
六儿子阔列坚
孛儿只斤&术赤简介:
术赤是成吉思汗的长子,出生于战乱年代,母尝为蔑儿乞部所掠,后救归,分娩于途,故名&术赤&,意为&客人&。骁勇善战,自幼随父征战,无役不从。术赤是蒙古国将领。能征善战,多次参加征服金国、西夏和中亚的战争,屡建战功。
传说中术赤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尽管成吉思汗对此并不在意,但父子间还是产生了矛盾。公元1221年4月攻占玉龙杰赤城后,一直到公元1227年2月(成吉思汗去世前6个月)英年早逝,术赤再也没有参加过父亲的其他远征行动,一直呆在他自己的领地土尔盖和乌拉尔斯克上。术赤的离开令成吉思汗倍感忧虑,他觉得这个儿子将来可能会对他不利,结果术赤的早亡避免了父子间日后的直接冲突。
察合台简介
察合台,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所生第二子,又作察阿歹、察哈台、察合带、茶合带、察干岱等。察合台汗国的创建者。蒙古初兴时,他曾参加围攻讹答剌与玉龙杰赤之战。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他反对长兄术赤为汗位继承人,请以弟窝阔台为嗣;太宗窝阔台即位时,他为诸王之长;太宗每遇到军国大事,都和他商议。察合台死于公元1242年。元朝建立后,元世祖追谥为元圣宗忠武皇帝。
窝阔台简介
窝阔台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他是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也是成吉思汗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日&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他登基时接受皇帝的称号。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按照法律的规定应该是祖业的继承人,而事实上他也的确继承了位于土拉河、鄂嫩河上游与克鲁伦河上游的祖业。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儿子。1232年农历九月,拖雷在北返蒙古草原途中病逝。
日,元宪宗蒙哥即位,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皇位从窝阔台家族转入拖雷家族,元宪宗追尊父亲拖雷为皇帝,为拖雷追上尊谥庙号,庙号睿宗,谥号英武皇帝。
------分隔线----------------------------
在我们浩瀚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美女无数,也不乏色、艺绝佳之极品女人,其中又以姐妹...
提起垂帘听政,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慈禧太后,没错,她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中国历...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锡,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民间的百姓都羡...
1、打工仔陈胜 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替人做过小工的陈胜和吴广这两个雇农出身...
1、白起简介 白起(?前257年),d(今陕西d县东北)人,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
刘基(日-日),字伯温,1311年出生于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22...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物传记】成吉思汗(1)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人物传记】成吉思汗(1)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14:13: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物传记】成吉思汗(1)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