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 英语还是三星

王者之争 三星S7 edge对比iPhone6s Plus(2)
王者之争 三星S7 edge对比iPhone6s Plus(2)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们对于智能手机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在使用手机上,可是现如今的手机程序越做越复杂,手机游戏的画面也越做越精致,而这所有的一切对于智能手机自身来说,硬件的性能也就要求越高。
  在我们正式开始测试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三星Galaxy S7 edge与iPhone6s Plus的硬件配置参数。三星Galaxy S7 edge采用了双处理器销售模式,在中国、美国以及日本地区购买的三星S7 edge将会采用高通骁龙820四核64位处理器,主频为2.15GHz,而其他地区购买将会是采用了三星自家的Exynos 8890处理器版本。而iPhone6s Plus则是采用的全新的A9双核64位处理器,主频为1.8GHz。内存方面,三星Galaxy S7 edge采用了4GB RAM,而iPhone6s Plus则为2GB。而在内置存储方面,三星Galaxy S7 edge为32GB起跳,而iPhone6s Plus则是16GB。
  在正式测试过程当中,我们选择了三款游戏分别在这两部手机上运行测试,而测试的结果其实和我们所预期的差别不大,无论是三星Galaxy S7 edge还是iPhone6s Plus,在游戏的过程中都保持着极高的流畅度,在整个游戏运行过程中都没有出现卡顿或者掉帧的情况。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图形处理方面,三星Galaxy S7 edge要略优于iPhone6s Plus,尤其是在运行《NBA 2K16》这样的大型游戏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iPhone6s Plus中场边替补球员基本都消失不见,而三星Galaxy S7 edge则基本保持所有人员都会出现在游戏画面中,这一点是由手机的图像处理能力所决定的,所以比较具有代表性。
  除了游戏测试之外,跑分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跑分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安兔兔跑分测试来针对两款产品分别进行了跑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安兔兔是一个专门给Android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硬件跑分的软件,它能一键运行完整测试项目,通过内存性能、CPU整数性能,CPU浮点性能、2D、3D绘图性能、数据库I/O、SD卡读、写速度等多项性能测试,并对手机的整体和单项硬件性能做出评分。同时上传分数并查看该设备在世界的排名。
  通过测试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三星Galaxy S7 edge还是iPhone6s Plus,在硬件性能方面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尤其三星Galaxy S7 egde表现更加抢眼,这一方面得益于高通骁龙820的出色表现,另一方面也与三星自身的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331703',
container: s,
size: '600,200',
display: 'inlay-fix'
02 - 流畅还是卡顿?这是一个问题
12345678910
扫我~关注“机锋网”微信公众号
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的新闻!
友情链接:& 产品点评对比
三星GALAXY J7和华硕ZenFone 2和三星2016版GALAXY A7和三星GALAXY A9点评对比
参数仅为参考,产品以当地实际销售实物为准。对标苹果三星和微软,华硕一下子发布了8款新产品,想借此逆袭?_网易科技
对标苹果三星和微软,华硕一下子发布了8款新产品,想借此逆袭?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对标苹果三星和微软,华硕一下子发布了8款新产品,想借此逆袭?)
华硕拼了,手机、笔记本、平板、VR 、机器人,推出一大堆新品!只要性能做得比别人更优异,价格能压得更低,就能赢,这是台湾一直坚信的成功法则,华硕这次能行么?
【曹天鹏/钛媒体编辑 台北报道】遭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蚕食的个人电脑厂商,没有放弃反攻,仍想通过发布新品来实现逆袭。本周一(5月30日),&台北国际电脑展& (Computex)开幕的前一天,华硕瞄准竞争对手苹果、三星、谷歌、微软,推出一大堆产品,三款智能手机、一款超薄笔记本电脑、两款&二合一&平板电脑、VR 眼镜以及家庭机器人。本次的发布会名为&Zenvolution&,Zen 意为&禅&,场地就设立在台北101大厦不远处,发布会还没开始就挤满了人,连过道里都没有了空间。已经64岁的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在舞台上几乎没有一刻消停,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发布一款新品,嗓门都要刻意提高一个音贝,深怕人们听不见。&两年间,我们拥有了 3000 万个用户。&施崇棠宣读了华硕的手机用户,显得异常激动。&去年,ZenFone智能机的总销量是2050万部,两年来ZenFone共卖出超过3000万部,今年的目标是2500万。&不过,现场还是被家庭机器人 ZenBo抢了风头,能卖萌、能干活,引得在场的观众都纷纷站起来拿出手机拍照。当然,Zenbo 同样想做成&智能家居&的入口,在官方的宣传视频和发布现场中,华硕就展示了其各种各样功能,自我介绍,给女主人读菜单、给小女孩讲故事,叫救护车,最后还给施崇堂拍了张照片。同时,可连接并控制多种智慧和传统家电与感应装置,包括照明、电视、空调等。而且屋主还可利用Zenbo的屏幕查看门口访客,并通过声控打开门锁。出门在外时,Zenbo又可化身为家中私人警卫,屋主可透过简易的操作的安装app,并遥控Zenbo移动查看家中的情况。最终,华硕给出Zenbo 的官方定价为599 美元,大概人民币 3940 元。再来看手机,华硕还是没有放弃向高端市场发起进攻,从这次发布的这三款手机新品能看出他们把重心放在了高端手机上。只是在个人电脑销售低迷的当下,手机能成为华硕的救星?只要性能做得比别人更优异,价格能压得更低,就能赢,这是台湾一直坚信的成功法则,华硕这次能行么?显然,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按照这样的销量,还排不进全球前十,再者现在的手机市场接近饱和,能争抢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具体来看这三部手机的详细介绍:ZenFone 3 Deluxe:全金属机身,后壳没有白条天线,5.7 英寸FHD(1980 x 1080)的 Super AMOLED 屏幕,骁龙 820 + 6GB RAM + 128GB ROM + Cat 13 LTE,相机像素达到 2300 万,有快充和指纹识别功能,定价 499 美元 (人民币 3283 元左右);ZenFone 3:5.5 英寸FHD 屏幕,分辨率为 1920 x 1080 ,骁龙 625+4GB RAM,摄像头1600 万像素,手机的正反面都用了康宁防滑玻璃,指纹同样后置,定价249 美元(1600 元);ZenFone 3 Ultra:为多媒体爱好者打造的手机,1920 x 1080 的 FHD屏,尺寸达到6.8 英寸,骁龙 652 + Adreno 510 + 4GB RAM ,4600mAh 电池容量,定价479 美元(3100 元)。当然,电脑出身的华硕还不忘记带来一系列笔记本电脑新品。对标苹果 New Macbook,发布了一款轻薄的ZenBook 3,910g的分量,比 MacBook (920g)和MacBook Air 都要轻,性能也不差,英特尔 Core i7 处理器、1TB SSD 硬盘、16 GB 内存和 USB Type-C 接口。跟微软 Surface 很像,华硕带来两款&二合一&笔记本电脑Transformer 3和Transformer 3 Pro。不发 VR 眼镜的硬件发布会不叫发布会,当然,华硕也发布了这样一款 VR 产品。(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来源:钛媒体&&&/1756103.html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国产与三星:荣耀泡沫之下的巨大差距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国产与三星:荣耀泡沫之下的巨大差距
  文/郑峻  这是一篇随想,因为近期的一些报道。  媒体写稿需要流量,智能手机需要营销,因此时常会看到一些有些异议的陈述。“XX击败三星”就是近期时常看到的一句话,XX当然是国产厂商。这样的稿件总是可以赢得一片叫好。  国产厂商的崛起显然是个不争的事实,凭借着低价格高参数的性价比优势,2000元以下的中低价位市场几乎依然是国产的天下。华为、小米、联想、魅族、中兴,几大国产厂商在这个市场乃至更低的1000元以下价位拼得是刺刀见红,口诛笔伐不断。  新生国产力量的崛起固然值得赞颂,但吹捧过头就变成了捧杀。什么是捧杀?过分赞扬和吹捧,会导致被赞扬者招致他人反感。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过度营销的反作用。对小米等国产厂商来说,不黑不吹才是最恰当的立场。不过,做到这一点似乎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媒体话语权日益分散的情况下。  如果说对国产厂商是捧杀的话,那么国内媒体对三星的报道似乎是棒杀。什么是棒杀?有意放大批评当前的问题,打击被批评对象的产品人气与市场信心。由于国产厂商在中低端市场的大量冲击,三星和HTC、索尼、LG等Android阵营的实力派都有些措手不及,在中国市场中低端市场的份额普遍明显下滑。  但这种中低端市场的冲击还远远没有达到“击败三星”的地步。在肯定国产手机上升势头的前提下,也要清晰地看到国产手机繁荣背后的不足,国产手机与苹果和三星这两大智能手机巨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客观差距。捧杀国产没有帮助,棒杀三星也并不客观。  三星真的被国产击败了?从现在的差距来看,还远远没有。衡量一家智能手机厂商的实力有很多标准,但国产还没有一条达到“击败三星”的水平。三星依然是Android阵营的最强者,与国产厂商拥有着明显的差距。  三星依然是智能手机市场榜首。综合考量IDC、Strategy Analytics以及Gartener等市调公司的全球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数据,三星的市场份额都出现了至少七个百分点的下滑,而华为、小米、联想这国产三强则是稳步上升到5%的水平。但是距离苹果的12%和三星的24%市占率依然还有巨大的差距。各家统计数据或有不同,但三星当季智能手机销量还是排名第三的华为或者小米的近五倍。  三星份额下滑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市场的中低端遭受到国产厂商的围剿,而中国是三星最重要市场。当季增长最为迅速的小米,市场份额同比增加了近四个百分点,也是更多得益于红米等人民币800多元产品的大量出货。在3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依然是苹果和三星两强的竞争领地。正因为如此,即便利润下滑至三年来低点,第三季度三星的运营利润依然高达39亿美元,利润率依然还有18.7%。  而国产厂商中,联想最近一个季度利润为2.6亿美元,小米去年全年利润才人民币5.66亿美元(《华尔街日报》数据)或是5600万美元(投资美的文件)。三星和苹果依旧攫取了智能手机市场绝大部分的利润,而国产厂商始终在中低端市场进行残酷的价格内战。低利润率与核心技术不足依然是国产厂商最大的问题。小米近期在中国台湾和印度遭遇的专利壁垒就是最好的范例。  再次,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依然拥有巨大的全产业链优势。三星的业务横跨面板、芯片、摄像头、电池等智能手机等所有核心技术领域,而且在每个领域都占据着不同的优势,在芯片和面板两大核心部件控制着市场供应。三星拥有着Super AMOLED显示屏的顶级技术,而国产厂商绝大多数都是从三星或者日本厂商采购面板。  在低端手机市场份额下滑的同时,三星也在芯片领域取得了增长,当季光芯片业务就实现了20亿美元的运营利润,平板显示业务利润5500万美元。在NAND芯片领域,三星市场份额高达四成。苹果iPhone芯片的大部分供应亦是交由三星完成。在芯片领域,国产厂商只有华为实现了芯片的自给自足。  在具体技术方面,国产手机目前依然还是走性价比的低端路线。引领智能手机趋势发展的依然是苹果和三星,是大屏iPhone和Galaxy Note的对决,是苹果推出指纹识别、Note Edge发布曲面侧屏这种具有前瞻性的技术,而国产厂商更多的是在一年之后推出类似技术但更为廉价的版本。在智能手机创新方面,国产厂商更多做到的是物美价廉、物超所值,而不是最新技术和前瞻设计。  说到Edge多一句,这款曲面侧屏产品很好地解决了大屏智能手机全屏体验和消息查看的问题。诸多消息类应用的简单查看和操作都可以转移到侧面来完成,使得用户不必中断当前的主要应用。如同主流科技媒体CNET所评价的,Edge是“智能手机设计的里程碑”,这项完全由三星主导的技术或许会在未来成为一种通用解决方案。未来三星或许会将Edge作为一种型号加入Galaxy S产品线。  最后,国产击败三星的论断从何而来?虽然由于中国厂商的大量出货,苹果和三星的市场份额都有所下滑,但苹果只做高端市场,而三星产品则覆盖高中低端全线,是国产厂商的直接冲击对手。国产廉价手机的大量出货的确也给三星的低端市场带来了明显影响,直接导致了三星市场份额的下滑。  此外,“国产击败苹果”这个论断写出来,或许媒体连自己都没法相信。国内市场上依旧存在大量致敬或者高仿iPhone风格的产品,手机UI也是各种可以看到iOS的影子。相比之下,三星则是最合适的垫脚石。三星虽然目前为智能手机市场老大,又是来自韩国的厂商,而非国内崇拜的创新之地美国。  国产厂商需要提振士气,媒体同行需要吸引眼球,再加上一点民族主义色彩和自豪感。几味色素加下去,“国产击败三星”的论断就写得自然而然。作者写得开心,读者看得激情,厂商看得澎湃。写这样的文章,非常顺应时宜又皆大欢喜。  或许指出国产与三星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并不合时宜,也是给国产崛起无敌天下的美丽泡沫在泼冷水。但正视国产厂商的进步,不代表就要自吹自擂。捧杀与棒杀,一字之差,差别巨大。  欢迎关注“创事记”栏目的微信公众账号!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创事记的微信号“sinachuangshiji”即可关注!(扫描下方二维码亦可)我们每天会推送1-3篇科技行业的犀利观点文章,期待您的点赞或拍砖!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新浪科技驻硅谷记者。外号猫叔,转业老兵,干过官媒外媒网媒,报道科技与创业趋势。个人微信号:猫叔在硅谷(leo77zheng)
青年魏则西的不幸病逝,就像又一根雷管,再次引燃了国内公众对虚…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微软急切将自身定位从一家PC时代的巨头重塑为…
在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地美国,媒体对这场比赛的关注程度又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话说长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