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朔民初字188号为啥查不到谢谢图片

我可爱的家乡——榆林(未发完,请大家不要回帖!谢谢合作。)
UID: 135943
经 验: 1168点
威 望: 28点
金 钱: 216金轮胎
魅 力: 28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3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28点
访问页数: 4320
积分1769&来自陕西榆林&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我可爱的家乡——榆林(未发完,请大家不要回帖!谢谢合作。)
地理环境 自然风貌
& && &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多公里,明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约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米。境内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主要是“四河四川”: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皇甫川、孤山川、清水川、石马川。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红碱淖是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较差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
& && & 行政区划 人口状况
& && & 全市辖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共1区11县,222个乡镇,5625个行政村。市gov-ern-ment所在地榆林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人口337万,其中城镇人口50.5万人,占15%,农业人口286.5万,占85%,人均国土面积19.4亩。全市有24个少数民族,共1984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两县。
& && & 历史沿革 名人辈出
榆林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榆林西部建都统万城,国号大夏。唐及五代时没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宋朝时榆林被北宋、西夏和金国反复争夺占领。明朝设榆林卫,为边防九边重镇之一。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历史上,秦朝扶苏、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曾镇守于此。本市先后涌现出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杨家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重要英雄人物。
& && & 革命史实 荡气回肠
& && & 榆林人民具有光荣的斗争传统,明末,由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率领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陕人的光荣”,为世界十五大农民起义之一。1900年8月,本市三边(定边、安边、靖边)爆发了义和团反天主教的斗争,一直延续到1946年三边解放,是中国历史时间最长的反教斗争。
& && & 榆林是一个革命老区,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1924年在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发动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34年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我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在这里下达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当时,榆林农民在连年欠收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响亮地提出:“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等口号,全力支援前线,发生过一年七次交纳公粮的感人事迹。革命战争年代,榆林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有两万多人,涌现出李子洲、霍世英、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等一批革命先烈和著名人士,哺育了刘澜涛、马文瑞、郭洪涛、安子文、张达志、阎揆要、张秀山、贾拓夫、赵苍壁等一批重要的革命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 && & 柳青的《铜墙铁壁》、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张映文的《扶我上战马的人》、张俊贤的《红太阳从这里升起》等小说,以及《悠悠故人情》、《沙家店粮站》、《巍巍昆仑》等电影都是历史写真,家喻户晓。
& && & 旅游名胜 瑰丽雄美
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使榆林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榆林古城曾“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大街两侧多是四合院,被美誉为“小北京”,现在明清仿古步行街正在修建。重点文物古迹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雄浑壮美,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雄风犹在,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巍峨壮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书风遒劲。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塞上湖景风姿绰约,泛舟碧波心旷神怡。李自成行宫、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墓悲壮雄浑。榆林民风淳朴性情豪放,是民间艺术之乡,热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越的信天游、千姿百态的绥德石狮、细腻秀美的三边剪纸,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
& && &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清涧县袁家沟村提笔写就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短时间内传遍了大江南北,气势磅礴;日,在佳芦河与黄河交汇处山脚下,为佳县县委挥毫写下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语重心长;同年10月22日,又在佳县白云山上挥笔题词“与时并进”,高瞻远瞩。佳县民歌手李有源,在大山峁上激情放歌“东方那个红,太阳那个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曲《东方红》唱红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
& && & 资源丰富 得天独厚 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最终实现科技融入资源型的中国“能源硅谷”。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660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主储区在靖边、横山两县。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油源主储区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四县。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30万吨。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此外,还有比较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市内自产水资源总量30.9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7.81亿立方米。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榆林进入大规模勘探开发阶段,在神华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直接参与下,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亿元,西煤东运形成以大柳塔为中心的现代化煤炭基地;在靖边建成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西气东输已实现向北京、西安、银川等大中城市供气;西电东送工程落在榆林,榆林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火电生产基地。1998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榆林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 && & 治沙治土 秀美山川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东南部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进入“九五”以来,国家把榆林列为防沙治沙重点地区,12个县区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陕北防护林四期等一批重点工程。榆林人民几十年坚持“南治土、北治沙”,以“三个百树”工程为龙头,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5%;年减少入黄泥沙2.4亿吨,比五十年代减少43.5%;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30%,林木保存面积1629万亩,沙区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由沙进人退转变为人进沙退。涌现出了牛玉琴、石光银等治沙英雄。
& && & 基础设施 日新月异 目前,榆林铁路有3条,包(头)神(木)铁路全长189公里,境内48公里;神(木)朔(州)铁路全长274公里,境内100公里;神(木)延(安)铁路全长385公里,境内299.9公里。2003年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4亿元,增长33%,相当于“九五”投资总和,全市公路总里程20540.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734.2公里,高速公路200公里占陕西省的五分之一,六条高等级公路同时在建,公路密度为15.37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以210、307国道,包神府、榆靖西省道为干线的公路网络。航空,开通西安、包头的航班。投资近3亿元,建成榆林城区世纪广场和凌霄广场。电力装机容量90万千瓦,电网有330千伏线路两条,总长268公里,330千伏变电站两座,变电容量600千伏安,110千伏线路全长1152.6公里,主网架覆盖全市。通信,济银、西呼两条国家I级干线光缆交叉经过榆林,榆林电信本地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7.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6.1万户,城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7部,移动通讯用户60.66万户,互联网用户3万户,是陕西第二大通信枢纽。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乡乡通程控电话。
& && & 产业壮大 经济腾飞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0亿元,增长16%,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增长19.8%。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41个,实际利用外资227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5119.7万美元,增长3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增加了406元。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为草、羊、果、薯,占农业总产值28%,盛产小米、薯类、杂豆、油料、红枣、羊绒等,都是具有广阔市场的“无公害绿色产品”,其中大明绿豆、红小豆、荞麦,远销港澳台、日本等海内外各地,榆林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小杂粮主产区。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为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增加值达到50亿元,增长2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8%,其中煤炭产量达到6700万吨,天然气49.5 亿立方米,原油280万吨,甲醇22万吨,市内发电量20.8亿千瓦时.地方传统工业名优产品毛线、毛毯、地毯、皮革、羊毛防寒服质优价廉,满载着榆林人民的淳朴灵秀而享誉四方。
& && & 规划蓝图 憧憬未来 榆林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长远展望,紧紧围绕市委、市gov-ern-ment提出的把榆林建成西部经济强市、建成具有时代先进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建成山川秀美的人居环境三大战略目标,实现经济与文化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北部县区和南部县协调发展的“三个互联互动”,拉动呼包榆银经济开发带的迅速发展;从新世纪前二十年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方案,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多;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6亿元;到202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多。现在,337万榆林儿女正洋溢着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以足够的胆略、 魄力和实干精神,满腔热情地在这块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描绘着自己家园的美好明天。
[ 本帖最后由 榆林小鱼 于
10:50 编辑 ]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经验1168 点&威望28 点&金钱216 金轮胎&魅力28 &性别男&在线时间232 小时&
UID: 135943
经 验: 1168点
威 望: 28点
金 钱: 216金轮胎
魅 力: 28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3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28点
访问页数: 4320
积分1769&来自陕西榆林&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央视走遍中国——镇北台下话榆林
更多请点击
[ 本帖最后由 榆林小鱼 于
10:35 编辑 ]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经验1168 点&威望28 点&金钱216 金轮胎&魅力28 &性别男&在线时间232 小时&
UID: 135943
经 验: 1168点
威 望: 28点
金 钱: 216金轮胎
魅 力: 28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3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28点
访问页数: 4320
积分1769&来自陕西榆林&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陕北名歌(上)
& && &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 && & 它,便是陕北民歌。
& &&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 && & 陕北民歌多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心理活动中的诗歌式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加工,整理的一种民间艺术。 & && &&&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年代里,民歌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对减轻劳动的要求和征服自然的愿望。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对剥削者的反抗,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对新生活向往的心声。但因受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及历代文人删改,使有些民歌染上了剥削阶级的烙印,带有不健康的成分。后来经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创作,改正,民歌逐步走向规范化,对它的发展起了推动性的作用。
& && && &陕北民歌,是陕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它反映了陕北人民在各个时期的心理风情和思想面貌的艺术表现,是黄土高原这个特定地域内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记录,并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以其独特的旨趣,风格和魅力,让我们品嚼生活所赐予的辛酸,甘甜和醇美,唤起人们灵魂深处古老沉淀,而又有永恒的感情。是陕北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通整个中华民众古老文化的道山深处。陕北民歌语言朴实,节奏自由,粗狂激昂,奔放豪迈,气魄雄健,悠扬动听,旋律简单,生动形象,象奔腾的黄河之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地回响在黄土高原的山山洼洼,沟沟岔岔。
& && & “女人有愁哭鼻子,男人忧愁唱曲子”陕北人无论有喜怒悲乐的那种情感都会有唱民歌的情景,特别是在艰难的岁中人们吞咽下的是粗食瓜菜,唱出来的却是甜蜜蜜的民歌,无论在那绿格茵茵的山峁中,还是在崎岖湾湾的小道上,随时都能听到人们那高喉咙,大嗓子“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甚至纳鞋底,纺线线的婆姨人,行程、骑驴,夏天在大树下纳凉的中老年人,随时也能听到她们有低婉呤哼的民歌声,它可谓是陕北人民生活中的第二种语言了。
& && && &陕北民歌的种类较多曲调甚广,有优美抒情的山歌,深厚宽广的信天游,节奏强烈的劳动歌,流利畅达的小调,流传民间的风俗歌等,各时代的民歌都是各时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陕北民歌人们又称黄土之歌。
& && &&&山歌——山歌也称传统民歌,大多产生于土地革命之前的漫长岁月中,主要反映当时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及折磨的妇女及鳏寡,下九流等对苦难生活的悲叹,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对孤独生活的情景,对摆脱悲惨命运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旧势力斗争的心声。
《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兰线线,兰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个死活哟常在一搭。
《三十里铺》
提起我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和了一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四妹子今年一十六,
人人说咱二人天配就,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
三哥哥骑马坡坡里下,四妹子硷畔上灰塌塌,
有心啦上两句知心话,又怕人笑话。
《揽工歌》
揽工人儿难,哎哟揽工人儿难,
正月里上工十月里满,
受的是牛马苦,吃是猪狗饭。
着不得刮风,哎呀着不得下雨,
刮风下雨不得安身,
若是要安身,等得人睡定。
打开那后门,哎哟安顿那后人,
子子孙孙再不要揽工,
要是再揽工,死罪直受尽……
《掐蒜苔》
手提上篮篮掐蒜苔,隔墙跳过来张秀才,哥哥看你来。
你要来你就早早价来,来的迟了门不开,
哥你难进来。
大门子栓,二门子关,三门子又套九连环,
里边又把狗来拴。
墙又高来狗又歪,墙头上又把那圪针栽,
哥哥你难进来。
倒灶鬼媒人两头头扇
侄灶鬼媒人两头头扇,我大我妈耳朵软。
不怨爹来不怨娘,单怨那媒人爱金钱。
信天游——信天游一些地方也叫“顺天游”,曲调纯朴,高亢悠久,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歌词常为为两句一段,短的只有一段,上下结构,采用比兴手法,上句起兴,下句点题,长的可连接数十句,同用一曲调反复歌唱。其内容大多反映劳动生活及爱情情节等内容,言简意赅,短小精炼,悠扬动听,回味无穷。
阳山上糜子背山上谷,
想哥哥想的就想哭。
山羊在前绵羊后,
死死活活一搭走。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
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前梁上好柴后坡上艾,
今生今世把你爱。
好马不喝沟渠水,
好婆姨不交倒灶鬼。
亲口口,拉手手,
咱们俩个一搭搭走。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兰,
见面容易拉话话难。
提上那个灯笼打上那个伞,
慢慢地寻他个漂亮汉。
砍上那个榆圪塔记起柳,
寻不下个好男人我交朋友。
百灵子雀雀百灵子蛋,
谁不知妹妹没个好汉。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
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
煮了那个钱钱下了那个米,
大路上那个搂柴想看一看你。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
咱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领头的是咱刘志丹。
劳动歌——劳动歌是集体性参加某一种劳动时唱的歌曲,如打夯、航船、抬重物等,基本是一人领唱,众人和。
《打夯歌》
领唱:打起来呀唱起来呀!
众和:哎呀哟呀呼咳呀,
领唱:四根麻绳呀一劲里来呀,
众和:哎呀哟呀呼咳呀。
拉船号子歌领唱:大家齐心又合力呀!
众和:哎呀加油干呀,
领唱:能把船只拉上岸呀!
众和:哎呀齐出力呀。& && &
[ 本帖最后由 榆林小鱼 于
10:41 编辑 ]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经验1168 点&威望28 点&金钱216 金轮胎&魅力28 &性别男&在线时间232 小时&
UID: 135943
经 验: 1168点
威 望: 28点
金 钱: 216金轮胎
魅 力: 28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3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28点
访问页数: 4320
积分1769&来自陕西榆林&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陕北名歌(下)
民俗歌——民俗歌它也是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包括过年歌,各种红白喜事中的喜歌、神汉巫婆、阴阳的各种驱招,祭礼、请神、安神、送神歌及祈雨歌,酒曲歌等等(本书均有介绍)。有的已被破除,有的通过改编继续延用。
《过年歌》
过新年,喜过年,我把过年歌唱一遍。
腊月二十三、我送灶马上天关,
腊月二十四、又裁对子又写字,
腊月二十五、泡上芽子做豆腐,
腊月二十六、割的几斤肥羊肉,
腊月二十七、购买年货上了集,
腊月二十八、女撅脸来男理发,
腊月二十九,倒的几斤好烧酒,
三十日,月尽天、营生多的无法提,
女把年饭做准备,男把祖先来祭奠,
又担水来,又扫地,对子窗花贴半天,
娃娃打冻撒在院,金银财宝数不见,
眼看太阳落西山,全家团聚吃年饭,
叩头敬神点香裱,然后再放开饭炮,
猪羊鸡鱼肉不少,凉热二菜味道好,
白面馍馍红点点,烧黄二酒摆桌前,
你敬我,我敬你,热热闹闹大半夜。
一更一点半、全家围坐把电视看,
二更二点半、压了钱炮又压蒜,
三更三点半、谁也不在谁家窜,
四更四点半、家家睡的都安然,
五更五点半、今与往日不一般,
早起床,早拾拦、先剥葱来后捣蒜,
和了白面又剁馅、百食捏下几大案,
天亮了,吃早饭、吃罢早饭把门窜,
穿红带禄巧打扮、拜年又把秧歌看。
《祈雨歌》
龙王爷老下雨了,毛毛细雨早早地下;
大河晒小啦,小河晒干啦,
蛤蟆虼蛆渴死了啦。
龙王爷老下雨了,毛毛细雨早早地下,
南瓜葫芦晒皱啦,柴柴草草晒焦啦,
庄稼苗苗晒死啦。
龙王爷老下雨了,毛毛细雨早早地下,
拦羊小子晒坏啦,毛脑女子晒黑了啦。
寡妇老婆后走啦。
《扫天歌》
扫天媳妇扫天啦,下的多了遭灾啦。
先扫阴,后扫晴,三扫扫得满天明。
四扫小媳妇穿花鞋,五扫老婆子烧干柴。
《懒汉歌》
正月二月早哩,三月四月蜢蜢咬哩,
五月六月晒哩,七月八月熬哩,
九月十月迟啦,十一月腊月人家吃上爱啦。
明年起来我咋要种哩!
《颠倒歌》
说狐儿,道虎儿,老咯羝下的个胖驴儿,
吃鸡奶,跟猫走,半夜里听见人咬狗,
拿起个狗打石头,石头反转咬了人的手,
打死骆驼剥了牛,锅里熬了些兔骨头,
拿起笊篱撇马油,撇的两碗老麻油,
上枣树,砍杏棍,砍的几根干柳棍。
有人说我话说反,两腰把你的棍打断。
《九九歌》
头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阂门叫狗,
五九六九水走浮头,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请神歌》
满把黄香炉中焚,整张黄裱化灰尘,
斟茶奠酒三叩首,今辰××请神灵。
玉皇大地下凡尘,直武祖师动了身,
后跟太白李金星,四大天王随从紧,
王母娘娘离仙地,圣母娘娘紧相连。
观音菩萨降人间,九天玄女在后边,
三关老爷也请动,龙王引着龙子孙,
八大神仙出站洞,二郎领犬助威风,
五路将军出了门,六郎相跟孔圣人,
二十八宿全出阵,后有十二老元辰,
哪咤脚踩风火轮,土地爷爷出土中,
水火山神一声供,家神灶君同时奉。
大小神位说不清,天地诸神全都请,
若有误漏自动行,腾云驾雾下凡灵。
《安神歌》
请神不知神大小,安神不知神高底,
高处来的安在高,底处来的分左右,
各自座位各自寻,受把黄香观××。
《送神歌》
观把××送诸神,送神之杯送出门,
大小神灵都动身,东西南北各行程,
一切灾难带在空,统往九霄云外送,
脚踩云头自回宫,各归原地坐得稳。
一切福禄留在门,大小人口能安生,
财丁两旺交好运,人间常能保太平。
另外还有:碾场歌,儿歌等等多不可举。
小调——也称小曲、酸曲。曲调流利抒情,结构比较完整,内容直吐畅明。描写爱情故事较多,在民间流传盛广。但这逗人乐趣的歌声只能在避偏的山峁沟洼和人稀的地方能听到,广众面前基本没有。下面整理几首让大家开开心,乐乐趣。
《姐夫送小姨》
赶罢那个庙会看罢戏,开口叫声她二姨,
咱们早早起。
她二姨眼眼花来脸脸圆,背在身上浑身绵,
黄连也变甜。
姐夫小姨在沟沟里避,她二人干了那事都好惊奇,
眼来眉又去。
《大红果子》前身词
二妹子红鞋上扎一朵兰花花,
三哥哥上前要抓挖,她脚又踢来手又打哟儿呀,
恐怕生下私娃娃。
《孩儿哄瞎娘》
三更时辰门扇扇响,情哥哥进了妹妹的房,
娘问女儿什么响呀!风刮树枝沙啦啦响。
四更家里床板板响,情哥哥妹妹睡的香,
娘问女儿什么响呀!风刮窗纸啪啪地响。
《情郎歌》
后半夜走来前半来,半个月跑了十五回,
跑烂了我的一双新布鞋,熬了你的斤半油谁给赔了。
新民歌——也称革命民歌,大都产生在1934年大革命开始,广大人民群众怀着喜悦的心情,歌颂党、歌颂人民军队、歌颂社会主义、歌颂人们翻身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绣金匾》
正月里闹无宵,金匾绣开了,银针金线绣金匾,把咱们心意表。
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领导人民闹革命,过上了好光景。
拥护八路军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那猪羊出了门,
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好英勇的八路军。
天下闻名的朱总司令,一心爱咱们老百姓,
为咱们日子过的美好,发动了生产大运动。
《刘志丹颂》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真勇敢,他带上队伍上横山,
人人都称赞。
三月里来三月三,如今的世道大改善,男当红军女宣传,红旗飘飘扬遮天满,
一心要抗战。
《东方红》前身词
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粮,
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海呀!打敌人呀顾不上。
《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陕北民歌千歌万曲,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独特风韵。但受时代的局限民歌中也有不少糟粕和低级趣味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加工整理,取其精髓,剔除其粕。迈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着。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儿罗,三盏盏的那个灯,
哎哟戴上那个铃子哟,噢哇哇声那个声,
你要是我的情哥哥,就招一招的那个手,
你不是我的情哥哥,哎哟走呀走你的路,
陕北——民歌的海洋,民歌的世界。这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陕北民歌,它不仅在陕北这块神奇的田园中游荡,更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响彻了全球。(曹宏兴)
[ 本帖最后由 榆林小鱼 于
10:42 编辑 ]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经验1168 点&威望28 点&金钱216 金轮胎&魅力28 &性别男&在线时间232 小时&
UID: 135943
经 验: 1168点
威 望: 28点
金 钱: 216金轮胎
魅 力: 28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3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28点
访问页数: 4320
积分1769&来自陕西榆林&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锣鼓唢呐一哇哇声∕扭起秧歌唱太平∕山也舞来水也舞∕舞得人寿年也丰。”
  一个地区的文化,归根到底是情感和精神的张扬。如果说榆林信天游放飞的是情感,那么,榆林秧歌便是精神的狂飙。作为文艺发展始祖的秧歌,很早便在榆林生根。榆林秧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亦歌亦舞的表演。榆林秧歌有大场(俗称“大秧歌”)和小场(俗称“踢场子”)之分。大场是大型集体歌舞,可加入高跷、旱船、龙灯、竹马、花鼓、腰鼓、霸王鞭等表演技巧。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小场是几个人表演的舞蹈、歌舞和小戏。参加人数为二、四、六、八人,成双成对,男持彩扇,女舞彩绸,既刚健,又柔美;既洒脱,又细腻。
  榆林秧歌是一种开放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说它居于开放性,是因为榆林秧歌像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毛头柳一样随处都可以生长。院落里、硷畔上、大路间都是秧歌表演的好场所。榆林秧歌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喜庆结伴而行。每逢大年春节,或是节庆之日,榆林大地到处是秧歌的海洋,城镇和农村都组织秧歌队,拜年问好。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访互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元宵之夜,还有举灯、提灯、担灯的彩灯秧歌以及九曲秧歌等。
  这时,山在舞动,河在舞动,一切都在舞动,大地便在这情感的舞动中告别今天的欢乐而走向明天的欢乐。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经验1168 点&威望28 点&金钱216 金轮胎&魅力28 &性别男&在线时间232 小时&
UID: 135943
经 验: 1168点
威 望: 28点
金 钱: 216金轮胎
魅 力: 28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3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28点
访问页数: 4320
积分1769&来自陕西榆林&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陕北道情   道情是陕北的地方剧种之一,是以清涧道情为主体,融合了部分三边道情和神府道情之精。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也是曲艺的一个类别。
& && & 道情在陕北一直以广场艺术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曲调有:平调、十字调、耍孩调、西凉调、一支梅等,其易学易演有着很多信天游式的随意性特征,这也是道情之所以广为流传的原因。表演时男角身着道袍,手执拂尘,女角身穿五彩服,一手持扇一手持帕,生旦相对,阴阳相配,边扭边唱,有时也有一问一答的传统方式,陕北一带的二人台、秧歌等都与道教有关,至今沿用的道教伴奏乐器:板胡、二胡、低胡、四音胡、三弦、笛子、管子、铰铰、碰铃、简板以及枣树梆子等,与道教乐器和民间生活密不可分。
& && & 道情以陕北最盛行,陕北以清涧县最集中。因清涧地处陕北的中部,唐代设宽州,属道教活动的重要地带,所以道情在这里流传甚广,后来通过演变成了一种地方剧种。由于这里的人民爱唱道情,所以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成为祖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只瑰丽别致的小花。
& && & 清涧道情音乐优美,节奏明快,高亢雄浑,委婉清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真正地体现了黄土文化的本质,在陕北有着较高的声誉。因而清涧被人们称为是道情“窝子”。在这“窝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有几刷子(有本事)哩。
& && & 正月里农村闹起红火,到别的村慰问演出节目大部分是道情剧,晚上“闹丝弦”(当地人集中在一块儿比赛式的对唱),双方又你一轮我一阵地通宵达旦。农闲或夜长昼短的冬天,人们坐在一起只要有人提出:“咱们再红火给一阵阵”,人们便会争先恐后地唱了起来……憨厚忠实的清涧人不管有喜怒哀乐的哪一种情感,都会听到道情声的回荡。
& && & “要观圣景去佳县,要听道情来清涧。”
& && & 这一曲曲多么美丽而又豪放酣畅,舒坦飘逸的陕北道情呀,就像那滚滚奔放的黄河水一样,千秋万代地将流传下去,让它在这块土香土色的黄土地上根固叶茂花盛.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经验1168 点&威望28 点&金钱216 金轮胎&魅力28 &性别男&在线时间232 小时&
UID: 135943
经 验: 1168点
威 望: 28点
金 钱: 216金轮胎
魅 力: 28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3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28点
访问页数: 4320
积分1769&来自陕西榆林&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老先人搬下这金疙瘩∕珍珠玛瑙满山洼∕南来的宾朋北往的客∕由你拾来任你抓。”& && & 传统的榆林大地上,土多,沙多,石头也多。土多,生长出土窑洞;沙多,疯狂成大沙漠;石多,便孕育出石雕艺术。
  榆林的石雕之乡在绥德。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家湾,遂有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勤劳智慧的绥德人,凭借着得天独厚、天然优质的山石资源和精湛的技术力量,打造出了石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开拓了石雕工艺的新天地。一支数以千计万计的石匠队伍,为省内外城乡建设打造出了光彩夺目的雄伟建筑和斑斓绚丽的石雕艺术品,而且,经绥德工匠所雕刻的石狮子已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由此,绥德有“石狮故乡”,“石狮王国”等美称。  绥德石狮是这块黄上地上的文化和经济的象征。“狮”文化在名州文库中应属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那威严高大,置于庙堂高山的镇山狮,还是珍藏炕头,扶正祛邪的炕头狮,都以其显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造型意象和大胆夸张,粗细结合,自然而浑朴的雕刻技法,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专家们的称道。绥德石狮雕凿自然、随便,不受约束,神态生动,妙趣横生。有的天真烂漫,一副稚气,活象顽皮的孩子;有的憨厚老实如同陕北老农;有的稳重安详、温顺可亲好似慈母;有的刚健威严如同勇士。北京的评论家指出:“绥德石狮有一种大匠气概。表现了生活中最可爱、最生动的一种神韵,是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在这块贫穷、干旱、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黄土地上,绥德汉创造的隶属中华民族艺术本源的石雕艺术,凝聚了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它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那种浑厚、纯朴的气质,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在创作方法上随意、大胆、粗扩、泼辣、大气磅礴,并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阴刻、阳刻、线刻并用等手法,线刻中阴线与阳线灵活多变,真可谓神能人石,石能传神。绥德炕头石狮中的两面狮,绝对是立体派的东西,毕加索探索了一辈子的立体派,在绥德的民间则随处可见,绥德被誉称为“石雕之乡” 当之无愧!  社会和人生的风格画都在绥德汉子的石雕艺术上放大或缩小。他们精雕细刻的手艺和传统古典的审美情趣,在以下几处建筑物上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 && & 千狮桥——千狮桥横跨在无定河南北两岸,因桥身两侧站立着神态各异的1008只大小不一的石狮子而传名。这里是榆林石雕艺术的长廊,也是“天下名州”绥德城的标志。
& && & 天下第一石牌楼——天下第一石牌楼矗立在210国道进入绥德县城的南端,是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其间的时刻工艺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 && & 永乐大道石刻长廊——永乐大道石刻长廊石雕刻在1680米长的永乐大道上的一幅石刻长卷,集中展现了黄土地上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文物景观,榆林信天游中的经典也跃然其上。有观者叹曰:走了永乐大道,就了解了黄土文化。
& && & 四十里铺石雕群——四十里铺在210国道上,国道两旁,布满生意兴隆的石雕作坊。地上立着龙柱,蹲着石虎,站着石人石佛。其中最大最常见的则是石狮子。这里的石狮子享誉海内外。
  绥德石雕艺术是“绥德汉”情感的一种宣泄,是绥德男人的一种艺术。他凝结着“绥德汉”纯朴、直率、顽强拼搏的品格;也象征着绥德男人高大、英威、彪悍的气质;更能体现绥德汉那种英勇顽强、不屈不挠、顶天立地、与时俱进的精神。所以,从古至今绥德的石雕工匠们,以明快简括的刀法,大胆随意的想象和自然娴熟的雕刻技术,雕出了绥德汉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无论是雕刻的人物、山水、花草、禽、 兽等工艺品,还是雕刻的石狮、龙柱或石牌坊等大型建筑物;亦不管是从地下挖掘出的的汉画像石,还是世代相传珍藏在老乡家炕头的石狮子,都发展了传统的石雕技术,使其继承、再造了石雕的新意。
  绥德石雕艺术,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用象征、含蓄、寓意深刻的笔触,古朴粗犷的笔触,精雕细刻的刀法和博大磅礴的气势,为全世界所瞩目。他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很高的,它对我们研究人文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东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都有很高的价值。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经验1168 点&威望28 点&金钱216 金轮胎&魅力28 &性别男&在线时间232 小时&
UID: 135943
经 验: 1168点
威 望: 28点
金 钱: 216金轮胎
魅 力: 28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3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28点
访问页数: 4320
积分1769&来自陕西榆林&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榆林小曲,系流行于中国陕西北部榆林市城区内的一种带乐器伴奏的坐唱。它其所以为陕北民间音乐的一支奇葩。是与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
  榆林小曲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它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榆林,地处古河套文化和匈奴文化交融地带。赵汉时期。这里已是陕北的文化中心,但由于历代羌、胡、突厥等少数民族迁徙频繁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使这里的文化形态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据《榆林府志》载:自明成化九年(公无1473)建立卫城。大量移民实边。榆林便成为我国九边重镇之一,常年屯驻重兵。到榆林做官的外省籍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从浙江一带来榆林做官的,先后占了外籍官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此地民间至今流行一种说法,叫“南官北座”)。各地人才的汇聚,促成了各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榆林小曲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艺术新品种。
  据清、乾隆皇帝《衔批通鉴辑览》中关于明武宗巡边至榆林的专篇记载称: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秋七月,明武宗由山西渡过黄河,先抵陕西府谷,于十月间到达榆林,住在在城内太乙神宫(即“凯歌楼”)。每日有歌、舞、唱。直至十四年(公元1519年)二月初,方才由原路返回京师。行前纳了延德总兵戴钦之女为妃。并大征了女乐。又据《榆林府志》记载,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由江南来的谭吉聪(字舟石,浙江嘉兴人),任榆林堡同知。此人对榆林的“边韦地之形与风俗非常熟悉”,对“人物艺文也重长子之选录”对“兵食水利马政军器人物艺文宜有志此”。对江南小曲十分喜好,来榆时带了家眷及使女。歌伎和所用乐器等,闲暇时,常令其为他们演唱求乐,甚至在他主持修镇志时,也要请艺人来奏乐弹唱。榆林总兵徐占魁在《重修延安绥德镇志序》中说:“爰时聚于署之东偏日,饮绿之堂,丝竹杂奏。觞酒间行”。据《榆林府志·文艺志》中记载,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后,榆林城内“文艺其繁”,经常是“夜半曲声听满城”,凯歌楼上常有“羌笛吹新调,秦筝弄急弦”。其盛况可见一斑。据民间相传,当时镇守城堡的兵士,大都是城内的小手工业者。他们三天一小操,五天一大操,既当兵、又从业,日久开长,这些半职业兵士也听会了不少小曲。一天,府内弹三弦的艺人病死,谭为此而发愁,当地一兵士闻讯便毛遂自荐。操琴演奏了几首小调,谭听后十分高兴。从此,这里当地的半职业兵士也被允许进府内耍曲子了。足见当时府内的小曲已开始流入民间,成为当时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 &清末民初(),榆林小曲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民间音乐被吸收、被运用在民间,尤其是小手工业者之间,学唱小曲也一时成风。艺人数量不断增加,小曲出现了兴盛时期,并创作了《陈太爷上任》等作品。这一时期光绪年间文人王吉士不仅采集了大量小曲,对其作了加工和润饰,新发展有《十杯酒》、《进兰房》、《小叮嘴》、《供月光》等曲目二十余首,器乐曲牌有《四合回》、《将军令》、《狮子令》等近十首。榆林小曲在它最初发展的阶段。虽然来源于明清时期江南的小曲、时调,但当它一旦植根于榆林这块陕北的土壤上之后,必然和当地的语言、民间音乐交融结合、吸收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从南方来的官员和商人不断带来南方的丝竹管弦和乐妓,并同北方的民歌相融合,久而久之,榆林小曲便既有了北方的粗犷和豪放,又有了江南水乡的柔美和甜蜜。有人说,这就是南北大交流、民族大融合的结果。
  榆林小曲形成至今,演唱只在城区内进行,从不涉足城外。其演唱形式历来以自我娱乐为目的,室内院落均可进行,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合。每遇茶余饭后,艺人们相约为伴,前往参加演唱。城内年纪稍长的居民,大都能唱它一两段以自娱。没有职业班社,也没有以此为业,觅食求生的职业艺人。除了自娱性质的演唱活动外,长期以来,它和当地民俗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四时八节,婚丧嫁娶,生辰寿诞,喜庆节日,当地群众都有约请小曲艺人到家演唱的习俗。在这种场合,有时艺人自献绝技,有时主家点同曲。不论在哪种礼仪之中的演唱。对优秀的艺人,主人还要给披红挂彩,以示奖励。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一九四九年前后。
 & & 小曲的演唱形大简单、轻便、灵活,不化妆、不表演,也不用任何道具。演唱者多兼敲击瓷碟。演唱活动,大都先由乐队奏一、两首乐器乐曲牌,以示静场,然后开始演唱。一次演唱活动,少说也要三、四个小时。
  榆林小曲在长期的演唱活动中,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两种流派,一派是讲究声音的纯实婉转、圆润和流畅,对装饰音尤其是滑音、顿音的运用比较严格。另一派则突出顿、断刚、柔,很强调归韵。
  榆林小曲的唱词内容,以反映城镇市民生活情趣的为多,除描写离愁别怨、男情女爱之作品有较大例外,其它如反映茶肆酒楼、货郎挑夫的生活(如《开茶馆》、《卖杂货》、《下荆州》)刻划青楼之恨、尼庵之苦(如《妓女告状》、《小尼姑》);以及鲜明生动地表现民俗风情(《放风筝》、《戏秋千》、《偷红鞋》)的篇章,均可见。再如一些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戏莺莺》等,也在小曲中得到了别具特色的反映。总之。榆林小曲的内容基本上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各种生活侧面,具有浓郁的里巷之曲的特点。与流行在山区,农村的那些质朴粗犷的陕北民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榆林小曲的唱词结构,多段联缀者甚多,篇幅大小差距甚大。长段曲目有几十段词构成的,如《害娃娃》有四十段,而短小曲目如《供月光》仅有四段。
  组格式有六种,即上下句构成一个唱段的如《妓女告状》,四句组段的如《大送郎》、六句组段的如《姐妹拌嘴》,八句组段的如《五更鸟》、三句组段的如《小放风筝》、五句组段的如《尼姑难》、以四句组段者为多。唱词的名式结构通常是以七字句为它的基本结构形式。也有五字成句的如《谯楼初鼓咚》,还有由五字,七字相间组成的长、短句,如《害娃娃》。
  榆林小曲的唱词,融雅、俗于一体,在语言风格和语言结构上既有一般文人的遗词用字,又有当地方言土语。这是在其它歌唱民间艺术中较少见的。如在《姐妹拌嘴》中就有:
 &&“妹子颇厌烦;斜倚靠在玉栏杆;骂声泼子你好大胆;春景天景物新鲜;金镯响玉腕;香风飘起在云端。”
 & &“什么情人什么汉;人儿虽小你话又残;慢就是你把你的母亲见;我劝你你们二人好好相与各自嫁男。”   榆林小曲的音乐,分唱腔和器乐曲牌两部分,唱腔为其核心部分。唱腔中,除用于一部分曲目首、尾的《前两头忙》和《后两头忙》这样两个唱腔牌子外,其他曲目均无牌子的说法,不论只曲或联曲,大量都是专曲专用。
 & & 榆林小曲这一地方民间曲种特点的形成,除受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及当地人民的性格、气质的直接影响外,语言习惯及其方言、语音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榆林小曲这一地方曲种,它均以榆林城内方言演唱。
 & &榆林方言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古入声字音全部或部分读喉塞音韵尾,很象吴语。
2、全部n韵尾读。
3、大部分上声是低降,升调,去声是高降调,和普通话相近。
  此外,榆林方言中还有些字音读法较为特殊,如艾、爱两字,均读nai ,安读nan,饿、娥、鹅读no,恩读neng ,哥读guo, 更读jing等。
  音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旋律当然不是语音的简单夸张,但是地方语音的特殊表达方式,无疑是对地方音乐的音调结构及风格色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说唱曲艺音乐犹然。
  榆林小曲的演出地址是,在大街的派出所旁边(南大街的星明楼派出所旁边),是免费的,每周三天,在晚上8:00左右开演。有兴趣,就去看吧!!!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经验1168 点&威望28 点&金钱216 金轮胎&魅力28 &性别男&在线时间232 小时&
UID: 135943
经 验: 1168点
威 望: 28点
金 钱: 216金轮胎
魅 力: 28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3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28点
访问页数: 4320
积分1769&来自陕西榆林&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在榆林市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神木、府谷一带,流传着一种由民歌向戏曲发展并已初具戏曲雏形的“二人台”,其语言通俗易懂,大量吸收和运用当地农民丰富的语汇,具有热情大胆、心直意显的艺术风格,富有生活情趣。“二人台”音乐具有西北人民热情豪放、粗犷强悍的性格特点,旋律跌宕起伏,委婉多姿,音域宽广,优美动听,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泥土气息。  二人台是河套地区的民间戏曲,俗称“打玩意儿”。清光绪年间,在蒙汉民歌和“丝弦坐腔”基础上,吸收山西河曲一带传来的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清末明初,在土默川一带出现了二人台职业小班。起初,二人台角色只有一丑一旦,以“摸帽戏”的形式分饰多种角色,后来进一步发展成扮演固定人物的民间小戏。
   二人台伴奏乐器有笛子、杨琴、四胡、“四块瓦”等;服装、化妆仿效晋剧;道具有扇子、手绢、霸王鞭等。二人台传统剧目以《走西口》、《打金钱》、《五哥放羊》、《珍珠倒卷帘》等影响较大。其中有些戏《阿拉奔花》、《海莲花》等采用蒙汉两种语言演唱。
  二人台传统节目,一部分是根据当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编创的,如《打后套》《转山头》等;另一部分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如《走西口》、《五哥放羊》、《打连城》等;还有一部分则是从外地移植而来的,如《洛阳桥》、《西厢》、《下山》等。
  二人台节目的内容,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有的揭露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有的歌颂劳动人民的纯真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有的抒发劳动人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有的表达历史事件。二人台的形式,短小精悍,有的偏重于歌舞,有的偏重于演唱。二人台的音乐,带有浓郁的河套民歌色彩。二人台的唱词,富有河套爬山调的韵味。二人台的道白,多为河套广为流行的幽默、诙谐、生动、风趣的串话、谚语和歇后语。
  二人台的独特风韵使它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群众赞美道:“土生士长土里料,土言土语土腔调”;“二人台真红火,句句唱在咱心窝窝”;“自小爱唱二人台,赤肚子唱到头发白”;“打不完的金线卖不完的菜,看不厌打樱桃、探病、走口外”等。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经验1168 点&威望28 点&金钱216 金轮胎&魅力28 &性别男&在线时间232 小时&
UID: 135943
经 验: 1168点
威 望: 28点
金 钱: 216金轮胎
魅 力: 28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3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28点
访问页数: 4320
积分1769&来自陕西榆林&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蓝天天高来黄土土厚/全装在咱的衣兜兜∕天生下一双巧手手∕能抹彩来会描绣。”
& && & 如果说绥德石雕让人们领略到榆林男子汉豪气冲天的性格,那么榆林剪纸则让人们领略到榆林女人桃花般灿烂的内心世界。
& && &剪纸在榆林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新春之际,当你走进榆林的村落院户,看到远处黄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窑洞,似乎觉得这里的颜色太单调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
& && &剪纸是榆林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榆林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榆林剪纸与本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榆林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农节,陕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再从红白喜事来看。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作为装点。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 && &榆林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人物、花鸟、鱼虫、兽类、图案花纹、自然风貌、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手法上大胆取舍,变形夸张,既纤细秀美,剜空透亮,又粗犷大方,浑厚古朴,被誉为黄土魂。几千年的黄土文化孕育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中外有识之士的偏爱,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 && &榆林剪纸艺术遍及榆林市各地,剪纸能手数以千计,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佳县的的郭佩珍,靠一把剪刀成为著名的剪纸艺术家,被誉为“黄土地上的毕加索”。榆林的曹宏霞,敢于创新,她将传统窗花创编成巨幅轴花,提升了陕北剪纸的艺术品位,作品远赴加拿大、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和地区,成为海外友人珍爱的艺术品。她剪出的《水浒人物》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银奖。长12.1米,宽1.2米的《九边重镇老榆林》已申报吉尼斯世界大全。
& && &榆林的剪纸是榆林人的骄傲,如今,它正代表着榆林人民的智慧与灵性走向全世界。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经验1168 点&威望28 点&金钱216 金轮胎&魅力28 &性别男&在线时间232 小时&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请在此填写您的意见
请填写您的邮箱或手机,方便我们和您联系
感谢您的宝贵意见
最近浏览版面
最近浏览帖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谢谢你的爱四川方言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