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店苹果闪存tlc与mlc寿命6会分mlc和tlc版本吗

当前位置:&&技术达人为你详解TLC与MLC 实际影响微乎其微
技术达人为你详解TLC与MLC 实际影响微乎其微
|作者:小细菌|来源:265G
技术达人为你详解TLC与MLC 实际影响微乎其微 最近的TLC和MLC闪存问题让很多小白果粉忧心忡忡,国内某社区技术达人为你详解这两种制式的实际影响。原文:我之前在全国最大的数据恢复公司做了两年技术总监,现在成立了自己的数据恢复公司,从我的角度看,TLC和MLC是一个完全没必要纠结的概念,炒作的概念大于实际,但背后的炒家已经看到效果了,因为拿到TLC心里不爽而退货的锋友应该不在少数,但有谁是因为TLC坏了或真正影响使用而退货的?一、关于闪存颗粒的寿命和固态硬盘的寿命。我们平时说的SLC、MLC和TLC指的固态硬盘中的闪存颗粒,从颗粒的寿命说,SLC&MLC&TLC这是不需要争辩的事实,举个例子,一个10平米的屋子,住一个人宽敞自在;住两个人稍显拥挤但也说的过去;如果非得挤进来3个人,那三个人都会抑郁,精神抑郁干活效率就低,长期抑郁就会影响寿命。让大家最耿耿于怀的原因之一就是TLC区区500次擦写是不是很快就用完了,但大家注意,这里说的是闪存颗粒的寿命,当闪存封装到固态硬盘里后,固态硬盘的寿命就是个大家完全没必要纠结的概念了,TLC也好,MLC也罢,它们的设计寿命是远超我们预期的,因为固态硬盘有自己的“延寿”机制。(1)机制1-闪存的容灾机制。闪存坏块,我们在机械硬盘中习惯称之为坏道,闪存因为坏块而不能正常使用时,不是因为所有扇区整体达到擦写寿命了,而是其中一些有缺陷的块提前坏掉了。一块120G的固态硬盘,换算下来大约有2.5亿个扇区(扇区是硬盘中数据存取的最小单位,通常是512字节或4096字节,即使一个数据只有一个字节,在存储的时候也要占用整个扇区,至于一个闪存块单元包含多少扇区,是厂商自己定义的),想要这2.5亿个扇区以相同的寿命共同完成使命是不可能的,但少量的坏块,对闪存使用是没有影响的,因为闪存有容灾机制。闪存的实际容量通常高于标注容量,例如120G的固态硬盘,其实际容量为128G左右,只是将其中8G左右的空间封闭起来用来冗余,在使用中产生坏块时,硬盘会将这部分容量屏蔽,再从封闭空间内释放对应区块,这样即使产生坏块,对硬盘正常使用也完全没有影响,只有在坏块数量超出可屏蔽的范围,用户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在机械硬盘中,这种机制叫G表(G-List)机制。因此,不管TLC还是MLC,很多区块不是一直工作到硬盘报废,而是中途就离场了,另一些区块却是中途上场的,这样新老更替的机制,保证了固态硬盘整体的平稳运行。(2)机制2-主控的平衡策略。主控是闪存介质的存取控制芯片,主控算法的优化程度决定了闪存的速度和稳定性。对于U盘、固态、数码存储卡这类闪存介质,99%的故障都是主控损坏造成的,即使SLC,主控坏了也一样歇菜,事实上,相比于TLC的擦写寿命,在闪存颗粒依然坚挺的时候,主控却挂掉的概率反而更高。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存取机制的最大区别是顺序存取和平衡存取。一块机械硬盘,格式化后,新数据整体会从硬盘靠前的扇区顺序往后存储。但闪存介质如果也这样存取,靠前的扇区会很快报废,所以固态硬盘的主控芯片会平衡每个扇区的写入次数,整体写完一次,才进行下一轮复写。所以之前论坛有人说刷机501次,手机仍正常,那是逗自己玩呢,因为换算下来,整体写入次数不过10次而已。主控既要平衡闪存写入,又要保证高速稳定,算法就成了每个厂商的机密,所以固态硬盘的主控信息都是加密的。一个128G的TLC手机,假设已经存了一半数据,剩下的一半反复擦写,即使按300次寿命算,60GB×300=18TB,一块只用来安装Windows 7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固态硬盘,一年的写入量也不过2TB,即使手机也有这种写入量,理论上还能用10年,这个理论值是超过用户预期的,因为就目前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来说,能平稳工作3-4年的手机,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至于能稳定工作10年的固态硬盘,2004年的硬盘,10年后的今天还有几个人在用?有了主控的平衡算法和闪存的容灾机制,闪存介质在正常使用下出现故障的概率远小于机械硬盘,如果不做极限测试,一块64G的TLC正常使用3-4年是很轻松的事,而多少手机会三四年不淘汰?有刷机501次来测试TLC那时间还不如好好享受手机能带来的乐趣!二、关于卡顿和廉价的问题。就卡顿,不是所有用户都有这个问题,我觉得更多的是主控优化的问题,一块好的固态硬盘不是因为用了SLC或是MLC速度和稳定性就一定强于TLC,主控算法也是决定性能的关键,把一线大厂的MLC拿给二三流厂商组装,稳定性不一定会比一线厂商的TLC好,所以三星840EVO即使用TLC,销量也远超其它对手。但除此外,我没法给出更专业解释,因为主控是加密的,我只能从闪存颗粒研究数据怎么存储、怎么恢复,并不研究数据怎么更快、更稳定的存储,所以如果有搞闪存测试或是IOS开发的朋友,可以解释一下。关于廉价,我的6是64G的TLC,我没纠结过廉价的问题,也没碰到卡顿的情况。我买手机是买它的使用价值,别人的MLC用一年淘汰换6S,我的TLC用两年换7,同样的钱,我没比别人少什么,就使用来说,我感觉不到TLC和MLC的差别。关于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一些常识:(1)当你发现硬盘产生坏道(坏块)时,可能已经是这块硬盘产生的第100个(假设值)坏道了,只是前99个被屏蔽了,而这99个坏道,对用户正常使用是完全没影响的(2)已经产生坏道的硬盘是无法修复的,只能更换新硬盘(3)固态硬盘最忌突然断电、强制关机,这类操作常是主控损坏的元凶,U盘不卸载硬件而直接拔取,也是这样(4)固态硬盘故障率在1.5%左右,远小于机械硬盘,希捷DM家族机械硬盘三年内出现故障的概率甚至高达30%(5)如果不是刻意炒作,固态厂商都会淡化TLC和MLC的概念,因为在主控可优化的范围内,不管TLC还是MLC,要整体达到使用寿命的时间真的很久很久,而他们速度上的差异除了跑分软件,400M/s和500M/s读取速度对用户是没有区别的,很多支持SATA6G的硬盘,被用户接在SATA3G接口上用,其实速度已经降了一半,但用户依然在享受固态的快速(6)固态硬盘如果开启TRIM,想恢复删除或格式化的数据是不可能的,TRIM就像一个沙盘,删除即&归零&(7)固态硬盘如果无法识别了,能进行数据恢复的概率很小,需要根据主控型号来确定(8)苹果手机如果没有越狱(安卓没有root),想要数据恢复是不可能的,因为越狱是访问内置存储的前提。
查iphone报价,看iphone最新消息,尽在265G苹果网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265G苹果网官方微信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265G苹果网”或“iphone265g”,获取更多数码资讯。
25日25日25日25日25日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OPPO R7s手机专题。
是游戏网推出的一款专门为热衷手机网游用户量身定制的游戏助手。
推荐点击榜<div id="click_content_aid_
<div id="favrite_content_aid_
MLC/TLC混用惹争议,教你如何分辨iPhone 6闪存类型
MLC/TLC混用惹争议,教你如何分辨iPhone 6闪存类型
18:58&&|&&作者:
&&|&&关键字:,,,,
经我们亲测发现,iPhone 6、iPhone 6 Plus甚至是iPad Air 2都有MLC和TLC闪存两个版本,另外HKEPC测试对比发现,后者会占用系统内存用于动态缓存,有些时候可以提高性能,但高负载时可能会引起系统崩溃。
苹果每一代iPhone注定在任何时候都能成为热门话题,发布的时候是这样,上市疯抢是这样,而到了现在供货慢慢变得稳定之后,它还能冲上头条。不过这次苹果遇到的可是个不小的麻烦: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同时使用和TLC两种闪存芯片,引起了不少用(tu)户(hao)的恐慌。目前在售的苹果iPhone 6、iPhone 6
Plus有使用MLC和TLC闪存芯片的两种版本,自从这个事被曝光之后,关于TLC版的话题一下子就再次炸开锅了:用户不一定知道MLC和TLC的区别,但看到一些媒体和身边的数码达人把TLC批得那么惨,自然也会慌了,网上现在更是出现了如何退换手机的话题。关于MLC、TLC尤其是后者的来历、对比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之前在《横评》中就有详细描述过,MLC是目前主流SSD常用的闪存,而TLC此前多是用在U盘、存储卡上,由于在单位存储容量和价格上有比较大的优势,后来被三星“重新包装”为3bit
MLC后就被用在SSD中,近期东芝/闪迪和美光也加入到此行列。不过TLC也有它几个比较突出的缺陷,一个是性能不如MLC,另一个是擦写寿命比MLC短不少。三星是TLC闪存的最大“拥趸”,但近期他们的840
EVO(著名的TLC SSD)就被自家粉丝曝光过掉速问题;实测发现使用TLC的iPhone 6在随机拷贝测试中的性能会比MLC版低些,再加上近期也有一些iPhone 6用户反映死机的状况,因此消费者对这种闪存抱有戒心也是正常的。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分辨出自己的iPhone 6到底采用什么闪存呢?ID为l753X36g_feng的台湾网友基于Mac OSX Pen Sourse的IOKitTools-91修改制作出一个名为TLCCheck的工具,可以读取设备硬件信息,免越狱,运行于沙盒之中,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登入/tlccheck即可下载安装。(该网友有在威锋网论坛给出)我们利用同事和朋友的iPhone 6/6 Plus进行验证,其中1台iPhone 6 128GB、4台iPhone 6 Plus
128GB以及1台iPhone 6 64GB采用SanDisk TLC闪存,只有2台iPhone 6
64GB是MLC闪存,分别是Hynix和Toshiba的。&两台使用MLC闪存的iPhone 6 64GB&这两台是TLC闪存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手上的iPad Air 2 64GB上运行了这个工具,结果发现,Air 2同样也是使用SanDisk的64GB TLC闪存。iPad Air 2 64GB也是TLC闪存网上也有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16GB版本都是MLC,128GB版本都是TLC,64GB两种都有,不过由于我们手上没有16GB机型,所以无法证实,如果各位潜在买家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先暂时搁置购买计划,看看苹果怎么说吧。(实际上苹果可能不会那么快回应,参考iPhone 4信号问题)以上就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如何分辨自己的iOS设备使用何种闪存的方法,接下来再补充一下HKEPC的性能测试,以供大家参考:HKEPC也发现他们他们手上的iPhone
6/6 Plus也有类似的情况,然后选择了三台分别使用Hynix、Toshiba MLC和Sandisk TLC的iPhone 6
64GB,利用基于SHH的DD
Copy进行了全零填充拷贝和随机填充拷贝两项性能测试,档案大小有1KB、4KB、16KB、64KB、256KB、1024KB、4096KB、8192KB、32768KB,每个重复100次。在第一项测试中,HKEPC利用显示内存使用状况的应用发现,使用TLC的iPhone
6会利用系统内存作为缓存,进而提升性能,甚至比MLC还快近2倍,但这一状况在4096KB之后就急剧变化,性能反低于另外两台MLC的iPhone
6,而当手机打开多个消耗系统内存较多的应用后,闪存性能下降更加明显。至于另外两种不同的MLC则没有这种情况发生,性能也比较平稳,其中东芝的性能比Hynix的稍高一些。而在随机填充拷贝测试中,TLC的表现就显然不如MLC了,处理大档案时两者的区别就更明显,MLC性能大幅攀升,达到了15MB/s左右,而TLC则是反跌到2.3MB/s。再回到系统内存使用状况,在测试过程中,使用TLC的iPhone 6的非活跃部分内存会从93.4MB飙升至232.8MB(注:iPhone
6只有1GB内存),多出的部分会被暂用于磁盘缓存,在随机测试中更出现过该检测应用闪退、系统不稳定等状况,而MLC版本的内存占用变化较小,而且系统依然比较稳定。&作为TLC版iPhone 6,右为MLC版从结果来看,iPhone
6系统崩溃、死机似乎和TLC或者动态缓存加速有关,当然这个测试仅供参考,还不能完全证明什么,毕竟使用过程中会同时遇到高内存占用和高速传输的情况很少,但不管怎样,还是希望苹果方面早日对此作回应,免得遇到*众车主一样的大型集体维权事件了。(笑)
关注超能网微信公众号exp2006,原创科技资讯精彩不断。
第一时间精彩呈现
原创电脑、手机、智能硬件资讯
微信帐号exp2006
本文读者还喜欢
(你可匿名或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帐号可,或使用和直接登录)
众生皆为购物来,包里有米勿犹豫,诚心诚意买买买,灯罩助你莫相拒(头像为@使徒子的“一只狗”)
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
关注超能网微信账号
一月影驰日
海盗船会员聚惠周
影驰12月影驰日活动
双十二超值推荐特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闪存tlc与mlc检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