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游戏大全表演游戏悄悄话

菏泽教育网 菏泽教育门户网站 山河网教育频道
亲,欢迎来到菏泽教育网![][]
幼儿园小班课程内容
1我上幼儿园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上幼儿园。
2.通过幼儿园的共同活动,体会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
3.愿意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1.各种插塑、小积木及插塑插出的小车、花朵等。
2.在下午的组织活动中已学会歌曲《我上幼儿园》。
1.创设好玩的环境,引导幼儿快乐活动。
★每组桌上放置一篮玩具,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玩具的名称。
★教师:瞧,许多好玩的玩具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出示搭好的小车、花朵)这是老师和小插片玩的时候给小插片变了样。你们想和小插片玩吗?如果想,就站在桌子这边玩;如果想玩其他的玩具,请将手中的玩具收好后再到其他组去玩。
★幼儿自选玩具,教师与幼儿一起玩。
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协助幼儿插搭一些小玩具,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并询问幼儿:你高兴吗?你喜欢在幼儿园玩吗?玩得开心吗?
2.谈谈说说,感受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
★教师:你们刚才玩什么了?好玩吗?开心吗?
★教师小结:刚才你们玩得都很开心。小玩具说想天天和你们一起玩,你们愿意天天到幼儿园来和它们玩吗?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园还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天天来幼儿园吗?
3.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歌曲《我上幼儿园》。
★教学变式:
第1环节中,可带幼儿去户外玩大型玩具或体育器材,回来后再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延伸: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一天都做了哪些事,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感受幼儿园生活的美好。
★区角活动:布置&心情角&,放置玩具电话和脸谱面具,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心情。如:幼儿可打玩具电话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也可戴上&高兴&&伤心&等脸谱面具自由表达心情。
★家园共育:家长每天接幼儿回家,应多询问幼儿在园生活,并鼓励幼儿喜欢幼儿园生活。
★领域渗透:可与艺术领域相渗透,进行歌曲创编活动。如将歌曲《我上幼儿园》中的三、四两句&玩具多朋友多,真呀真快乐&作为创编重点,创编为&滑梯多好吃的多,真呀真快乐&,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从而乐意上幼儿园。
我上幼儿园
5 53 3│5 65│3 56 6│5 ─│
爸爸妈妈去上班,&& 我上幼儿园。&
3 56│5 63│2552│1 ─│┃
玩具多朋友多, 真呀真快乐。
本活动是专门为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设计的,他们刚刚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而新奇的环境,在身体及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适应。从这个最简单的活动入手,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使他们愿意、喜欢上幼儿园,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第1环节是教师准备各种玩具材料,创设丰富有趣的环境。因为幼儿的天性是好玩的,只有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亲身体验到快乐,他们才会从心里愿意上幼儿园。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中,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幼儿通过各种游戏性活动体验到快乐和有趣。第2环节是在前面具体感知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从自己熟悉的事情谈起,谈论自己在幼儿园开心的事,再过渡到引导幼儿主动关注幼儿园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以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和发现的好奇心及探索欲。第3环节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歌曲《我上幼儿园》,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愉悦情绪。
本活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与艺术领域进行渗透,利用优美的音乐旋律来感染幼儿,激发他们对幼儿园的喜欢之情,是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特点的。教师还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感受幼儿园活动的丰富和有趣,并及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可以使幼儿再次体验到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同时可以让他们分享快乐,愿意高高兴兴来上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在区角中布置多种让幼儿表达心情的物品,既符合幼儿的特点,又关注个别幼儿的需要。
2我的标记朋友
1.认识自己的标记。
2.知道爱清洁、讲卫生,会用自己专用的毛巾、茶杯。&
3.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每人三张相同的标记图(分别用来贴在茶杯架、毛巾架、晨检袋上),全班每个幼儿的标记图都不同。
2.晨检牌人手一个。
3.小红星若干。
1.通过谈话,引出标记图。
★教师:洗完手后,我们用什么擦手?
★教师:这么多毛巾都是一样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哪一条是自己的毛巾呢?(引出标记图)
2.实践操作,幼儿选择并粘贴标记。
★介绍标记图,并让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标记,教师帮助幼儿把标记贴在毛巾架的挂钩处。(分组进行)
★教师:小朋友的毛巾都有自己的标记图了,以后擦手就不会用错毛巾了。现在我们喝水的茶杯、早晨的晨检牌还没有标记,我们快快给它们贴上自己的标记吧。
3.游戏&看谁找得快&。
★让幼儿分组找自己的毛巾、茶杯、晨检牌的标记,并给找得又对又快的幼儿发小红星。
★每人发放一个晨检牌,教师鼓励幼儿看清楚、记住自己的标记,再把晨检牌放到自己的标记处。教师这时要特别关注上个环节没得到红星的幼儿,帮助他们放对标记,并给予红星奖励,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教师小结,引导幼儿以后要用自己专用的毛巾、茶杯。
★教师:小朋友刚才给自己的毛巾、茶杯、晨检牌贴了标记,这些标记大家要爱护,不能随便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用自己的茶杯喝水,不会和别人的弄错。这样做,既清洁又卫生。
★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可根据活动的需要,教师指导幼儿在不同的玩具筐上贴上不同的标记,帮助幼儿进一步分清各种标记的意义,熟悉自己的标记,懂得按标记取放物品。组织胆小、认识能力发展较慢的个别幼儿多玩&我的标记在哪里&的游戏。
★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共同自制一些标记,贴在幼儿的衣橱、玩具柜等处,让他们学会看标记取放物品;同时幼儿东西要归类,应放在固定的地方,不乱放乱扔。
★领域渗透:活动第2环节涉及科学领域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幼儿点数自己的3个标记,比较标记的异同,帮助幼儿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第4环节&教师小结&中涉及健康领域的内容,有助于幼儿了解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物品,知道要讲卫生、爱干净,身体才健康。
本活动是专门为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设计的一个基本生活常规(认识自己的标记)及生活习惯(爱清洁、讲卫生,会用自己专用的毛巾、茶杯)养成的活动。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了解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常规是必要的,通过标志来规范幼儿的生活,是让幼儿初步感受标志在生活中作用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活动分四个环节进行。第1环节是通过谈话,引出标记图。第2环节是介绍标记图,教师以幼儿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幼儿选择和粘贴自己喜欢的标记。考虑到人多、容易造成拥挤等不安全因素,故选择分组进行的方式,既调动了全体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又关注了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有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第3环节是通过&看谁找得快&的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自己的标记的印象,进一步复习巩固对标记的识记。第4环节,教师在幼儿已具备感知、操作、游戏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增长相关的知识。整个过程循序渐进,符合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
本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联系紧密,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创设各种条件,通过一次次地练习,帮助幼儿进一步分清各种标记的意义,熟悉自己的标记,按标记取放物品。因此,应注意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延伸活动目标,使幼儿能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本活动注意与健康领域相渗透,帮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物品,知道要讲卫生,爱干净,身体才健康的道理。同时,就标记的分类等与科学领域相互渗透,使幼儿获得较为全面、动态的经验,而非孤立、静态的知识。
3妈妈快放手
1.知道进出幼儿园要自己走。
2.理解故事,体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3.形成初步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
1.教学挂图一幅。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彩笔人手一套。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讲述,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秋天来了,小鸟要上幼儿园了,鸟妈妈说:&宝宝,妈妈抱你去。&鸟宝宝会说什么呢?
★教师以鼓励的目光引起幼儿猜测的兴趣,等幼儿说完,继续讲述故事。(以下几节也采用同样的方法)
★教师: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飞。
★教师:兔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兔妈妈说:&宝宝,妈妈抱你去。&兔宝宝会说什么呢?
★教师: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跳。
★教师:小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妈妈说:&宝宝,妈妈抱你去。&宝宝会说什么呢?
★教师: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走。
2.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中的鸟妈妈抱鸟宝宝去干什么?妈妈说了什么?宝宝怎么说的?(兔宝宝、小宝宝提问同上)
★教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兔宝宝、鸟宝宝和小宝宝吗?为什么?
3.操作幼儿用书,引导幼儿体会自己会做的事要自己做。
★教师:你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如果是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用你喜欢的彩笔将书中的小星星涂一涂,再说一说。
4.教师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增强独立意识。
★教师:小朋友除了自己走,还能自己做些什么事(刷牙、洗脸、吃饭、梳头等)呢?
★请幼儿个别示范:我会做&&(如刷牙)。大家跟着学。
★教学变式:第3环节中,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扮演角色,教师扮演妈妈,幼儿分别扮演兔宝宝、鸟宝宝和小宝宝(挂上相应的胸饰),通过表演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故事内涵的独立性要求。
★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教师鼓励幼儿独立吃饭、午睡、在成人帮助下穿衣等。
★区角活动:在&自我服务区&提供扣纽扣、喂小动物等操作材料,如用废旧布料做成小衣服或果树状,供幼儿练习扣纽扣;用大号可乐瓶剪成小狗、小猫等动物头,嘴剪成空心状,再用卡纸剪一些骨头、小鱼等食物,让幼儿练习正确用勺,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在语言区自制手指木偶,让幼儿试着自由讲述故事《妈妈快放手》。
★环境创设:布置&妈妈快放手&专栏,如在幼儿可触摸到的背景墙上布置一些树、花、草,在空白处粘上一些磁条;再准备一些小动物卡片,背面也粘上磁条,幼儿可自由拿取,然后边摆放小动物卡片边讲述故事、创编故事。如拿小猴卡片可说:秋天来了,小猴要上幼儿园了。猴妈妈说:宝宝,妈妈抱你去。猴宝宝说: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走。
★家园共育:家长应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幼儿在来园、回家时自己走,在家独立吃饭、睡觉、穿脱鞋、自己玩,在父母帮助下逐步练习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等。
★领域渗透:与语言领域的渗透,可以配合儿歌《妈妈快放手》的学习,通过边做动作边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妈妈快放手
秋天来了,小鸟要上幼儿园了,鸟妈妈说:&宝宝,妈妈抱你去。&鸟宝宝说:&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飞。&兔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兔妈妈说:&宝宝,妈妈抱你去。&兔宝宝说:&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跳。&小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妈妈说:&宝宝,妈妈抱你去。&宝宝说:&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走。&
(赵雅岚/文)
妈妈快放手
妈妈、妈妈快放手,
我要自己走。
小鸟自己飞,
小兔自己跳,
小鱼自己游,
小鹿自己跑,
妈妈、妈妈快放手。
1.初步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及年龄。
2.在游戏活动中大胆介绍自己的姓名、性别及年龄。
3.敢于表现,树立一定的自信心。
1.动物头饰。
2.幼儿用书:《我的名片》。
1.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引起自我介绍的兴趣。
★教师(用神秘的口吻):听,有人敲门,谁来了?(一名幼儿扮小鸭)噢,是小鸭来了。
★小鸭介绍自己:我叫小鸭,今年4岁了,你们呢?
★教师:谁来了?它叫什么?几岁了?现在小鸭想知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是男生还是女生,谁愿意来告诉它,告诉我们大家?
2.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
★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是男生还是女生,今年几岁了?(先请几名幼儿做示范)
★教师:刚才几个小朋友说得真好,其他小朋友一定也想说一说,现在请你们将自己的名字、是男生还是女生、今年几岁了,告诉自己小组的小朋友。
★教师在各组巡视,对那些胆小、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幼儿进行个别鼓励指导。如:我们很想知道你的名字,快告诉我们。或:你很能干,我们都想和你做朋友,大声点告诉我们你的名字,好吗?
3.游戏活动:做&我的名片&。
★教师:小鸭有礼物送给我们,请它告诉我们这是什么?
扮小鸭的幼儿出示&自画像&并介绍:我叫小鸭,我是女生,我3岁了。
★教师:我们也来做像小鸭那样的&自画像&。
教师指导幼儿参照幼儿用书做&我的名片&。
★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名片&了,去找朋友介绍自己吧!要说清楚自己的名字,是男生还是女生,今年几岁了。
★幼儿自由找朋友交谈,教师个别指导那些较胆小、内向的幼儿。
★教学变式:活动的第1环节也可设计为教师出示并介绍自己制作的标记牌,以此引发幼儿兴趣。第2环节,教师指导幼儿制作标记牌。第3环节中,幼儿可以向自己小组的成员介绍自己,也可以向集体介绍自己。
★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由找小朋友介绍自己,并去认识更多的小朋友。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名片&贴在墙面专栏中,专栏的高度平于幼儿视线,便于幼儿相互介绍。
★家园共育:家长应鼓励幼儿在社区活动中大胆介绍自己,或在家里有客人时,鼓励幼儿大胆向客人介绍自己。
★领域渗透:活动的第1环节涉及对数学活动的渗透,幼儿在讲述自己年龄时,教师可出示4根蜡烛与幼儿一起点数,正确感知4岁的含义。
5快乐小&班
1.认识班级区域中的图标及设施。
2.了解、熟悉区域的活动规则。
3.感受班级各区域活动带来的快乐。
1.教师事先要根据各区域的特点,把区域布置得美观、有趣。在各活动区,可事先用区域材料做好一些活动范例(如用油泥做些小动物,积木区可以搭好一些亭子、房子等建筑物),以便活动时供幼儿欣赏学习。
2.幼儿用书:《快乐小&班》。
3.各区域的图标要有代表性。如用&大嘴巴&的图标代表语言区,用&动脑筋&的娃娃代表智力区,用&灵巧的手&的图标代表美工区等。
1.自由参观班级区域的展示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有许多好玩、好看的玩具,你们想参观一下吗?
★教师:有&大嘴巴&图标的地方是语言区,有&动脑筋&娃娃的地方是智力区,有&灵巧的手&的地方是美工区&&你们去参观这些区域,可以和同伴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区?最喜欢哪种玩具?
★幼儿自由参观各区域的材料及教师做好的范例。
2.幼儿讨论自己喜欢的玩具材料,教师结合幼儿用书重点介绍玩法。
★教师:你看到了哪几个活动区?你最喜欢哪种玩具材料?
★教师:这种玩具材料怎么玩呢?
结合幼儿用书的内容,有重点地介绍1~2个区的玩具及其使用规则和玩法。如:美工区里有贴纸、画笔、糨糊&&你想画、想贴的时候可以在这里玩,物品用好后要放回原处;语言区里有许多图书、手指玩偶、头饰、操作图片&&你想看图书讲故事或者表演时,可以到语言区来玩,但东西要轻拿轻放,玩好后把东西放回原处。
3.实践活动:开放各区域,让幼儿快乐地玩。
★鼓励、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活动。
★教师到各活动区具体指导,帮助幼儿熟悉玩具材料的玩法、使用规则。如:美工区提供了油泥、撕纸、涂色等材料,在幼儿玩时,教师提醒幼儿不要把油泥的颜色混在一起,收回时要分色放好;玩撕纸要注意保持地面干净;涂色不要涂到桌上等。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区域活动,进一步熟悉区域材料的玩法与规则。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引导部分能力弱的孩子完成活动,并展示他们的成果,从而增强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区角活动:设置&自我服务区&,教师可提供一些用废旧布制作的各种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梨子、橘子等,这些水果用扣子、拉链连在树上。这样,幼儿可以在摘水果的时候练习扣扣子、拉拉链,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环境创设:班级可创设一个&温馨情感区&,里面有幼儿自带的玩具,如靠垫、毛绒玩具、塑料玩具等,幼儿可以进去玩玩、躺躺、爬爬。
★家园共育:家长接孩子时,可带孩子玩玩班级的玩具,欣赏孩子的活动作品,共同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让孩子更喜欢上幼儿园。
★领域渗透:根据活动的需要,科学、艺术、语言等领域的操作材料都可以放进班级区角,在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材料的玩法,并掌握各种材料的使用规则。如:数学中的图与数字的匹配操作材料放进区角让幼儿学习就非常合适,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能理解数的守恒,也能掌握物品的取放规则。又如:&自我服务区&中的摘水果活动,既有科学领域的活动&&认识秋天的水果,又有社会领域的活动&&幼儿通过练习扣扣子、拉拉链可以提高自我服务能力,还可以渗透数学活动,让幼儿数一数摘了多少水果,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6幼儿园里走一走
1.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2.知道医务室、伙房等地方的基本用途。
3.有喜爱幼儿园的初步情感。
1.幼儿对幼儿园的部分设施已有初步的了解。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小红旗标贴若干。
4.《我爱我的幼儿园》音乐磁带。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幼儿园的其他地方。
★教师:幼儿园除了我们班,你还知道哪些地方?
★教师: 你们说的这些地方(医务室、伙房、大型玩具区、多功能活动区&&)在哪里呢?我们去找一找,看一看。
2.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由两位教师带领去找找、看看、玩玩。
★每位教师带领一组幼儿分头出发去寻找医务室、伙房、大型玩具区&&
每找到一个地方,教师帮助幼儿了解该地方的特点或者带幼儿玩一玩。例如:找到医务室可以认识一下医生,请医生给小朋友介绍她的工作;找到伙房,可以请伙房的叔叔阿姨介绍今天的饭菜,鼓励幼儿多吃点,让身体长得棒棒的;找到大型玩具区时,可以让幼儿玩一玩,体验游戏的快乐。
3.回班后简短小结,并完成幼儿用书相关内容。
★教师:你刚才看到了幼儿园的哪些地方?(请幼儿看幼儿用书)
★教师:书上画了幼儿园的一些什么地方? 这些地方我们刚才自己也找到了,请给你刚才找到的地方贴上小红旗,书上没有的地方回家跟爸爸妈妈说说,还可以让爸爸妈妈用汉字记录或画下来。
★欣赏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没有音乐磁带的,教师可以弹唱)。
★活动延伸:平时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各个场所活动的时候,进一步熟悉各场所的环境和相关人员。
★家园共育:家长在接送幼儿的时候,可带幼儿在幼儿园转转、玩玩,并用赞赏的口吻描述幼儿园有趣的环境,加深幼儿对它们的喜爱程度。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幼儿用书相关内容,完成后和幼儿一起讲讲说说。
★领域渗透:本活动涉及艺术领域,可以让幼儿在唱唱、跳跳的活动中感受幼儿园的快乐。比如教师在教唱《我爱我的幼儿园》时,就可以和幼儿一起回忆幼儿园生活中的一些快乐活动,帮助幼儿体验幼儿园活动的丰富多彩。
7看哥哥姐姐上课
1.观看大班哥哥姐姐上课,了解上课的常规。
2.知道认真上课才能长知识,学到本领。
3.乐意向哥哥姐姐学习。
1.和大班老师联系,请他们准备一节美工绘画活动的评价环节。
2.已学会念儿歌:《我是好宝宝》。
1.了解参观的目的,有初步向大班哥哥姐姐学习的愿望。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班,谁知道老师带你们去大班干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教师: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他们是怎样坐的?怎样回答老师提问的?你们想知道吗?
2.观看大班美工活动,了解上课的常规。
★教师带幼儿来到大班活动室。(大班幼儿只上绘画活动的评价环节)
教师:哥哥姐姐马上要上课了,你们要仔细看,不能说话,不要影响哥哥姐姐上课。
★大班幼儿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情节,小班幼儿观看。
★请小班幼儿说一说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再请一个大班幼儿说一说认真上课的好处。
教师小结:大班哥哥姐姐上课坐得直,小耳朵听得仔细,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学习本领很认真。
3.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活动,引起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大班哥哥姐姐要将他们的画送给你们,你们高兴吗?
每个大班幼儿找一个小班幼儿将画送给他,并和他说一说上课的要求。
★教师:请你们和哥哥姐姐一起念儿歌&&《我是好宝宝》。
★教学变式:活动第3环节中的&念儿歌&也可换成大班幼儿教小班幼儿折折纸,如狗头、郁金香等,让小班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有学习的兴趣。
★活动延伸:在做操、游戏环节,可带幼儿有意识地观察大班哥哥姐姐在活动中的表现。
★环境创设:布置&我是好宝宝&专栏,将学习、做操、游戏等环节绘画成图标并用不同颜色的花来表示,将幼儿照片贴在墙上进行评比。
★家园共育: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坐姿、看书姿势等好习惯。
我是好宝宝
宝宝好,好宝宝,
上课小手放得好,
小小脚靠一靠,
小小眼睛向前瞧,
说话先举手,
小小耳朵仔细听,
做个好宝宝。
1.通过尝试和体验,初步懂得人多时要排队。
2.乐意与同伴有序地活动。
1.在地上用皱纹纸拉出宽25厘米的一条路当独木桥。
2.塑料小篮人手一个。
3.水果若干(实物或玩具均可)。
4.大篮子两个。
1.教师创设情境,幼儿尝试搬运水果过独木桥,初步感知排队、有序的好处。
★教师:秋天来了,老爷爷的果园丰收了,可老爷爷的年纪大了,搬不动这么多的水果,我们来帮帮他吧。来,我们将水果先搬到自己的小篮子里,再经过一座独木桥,最后运到小河那边的老爷爷家里。小朋友们,开始运水果!
★幼儿在运水果中,教师注意观察。当幼儿你推我挤、争着过独木桥,有的被挤到独木桥外时,教师及时停止游戏,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有许多小朋友被挤下独木桥摔伤了,不能运水果了,他们好难过。怎么才能让所有的小朋友安全地将水果运到老爷爷家呢?
★幼儿讨论、明白道理后,教师请5~6名幼儿示范有序地走过独木桥运水果,让大家了解排队、有序的重要性。
2.幼儿再次运水果,深入感知有序活动的好处。
★教师:看!那边还有许多水果需要我们运。让我们一起帮老爷爷运吧!这次要注意,过独木桥时要小心。
★幼儿运水果过独木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体验一个跟着一个走,大家都能安全到达的快乐。
3.引导幼儿理解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规则和秩序。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在幼儿园里,还有哪些活动需要排队,一个跟一个,有序地去做?
★教师:以后我们玩玩具或做其他事情,人多时要学会排队,不推不挤,这样做既安全又快乐。
★活动延伸:教师在组织幼儿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时(如走路、入厕、喝水、吃饭等),经常提醒幼儿注意次序。
★区角活动:计算区可提供&水果火车就要开&的操作材料,将易拉罐做成一节节的火车车厢,在车厢上标上1~5点卡,再用卡纸剪出各种水果,玩时先给车厢按数排序,再根据车厢上的数字摆放水果卡片。
★环境创设:可在盥洗室里张贴小朋友有序排队的图画,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园共育:家长在家时注意以身作则,带幼儿外出时,应及时提醒幼儿注意次序。
★领域渗透:活动之后可以和科学领域相渗透,开展认识水果的活动,如认识水果的外形特征、品尝水果的味道等。也可以和计算活动相渗透,如比较大小、多少及点数数量等。
9水果大家尝
1.初步懂得学会分享才会有更多好朋友。
2.在品尝活动中学习分享的方法。
3.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
1.每人带一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切好装盘(最好是一次性纸盘,上面包上保鲜膜;或用自家的饭盒装,便于幼儿认清是自己带的)。
2.餐盘人手一个,牙签若干。
3.图书,各类插塑,积木。
4.活动前将幼儿的手洗干净。
1.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感受品尝会的快乐。
★幼儿靠活动室墙边坐好,教师将桌子摆在幼儿前面的空地上,再将幼儿带来的水果放在各自小组的桌子上。
教师:今天我们要开水果品尝会,请小朋友说说,你带来了一种什么好吃的水果?(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名称)
★教师:品尝会开始了,请小朋友走到桌子边,端好自己的盘子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边品尝边说一说水果的味道。(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品尝中的表现。)
2.分享水果,学习分享的方法,体验分享的乐趣。
★教师:请你们说一说,你刚才品尝了什么水果?
★教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吃了两种水果,你是怎么做的?快告诉大家。
★教师:怎样才能品尝不同的水果呢?&&小朋友说将自己的盘子放在桌子中间,不端盘子,这样可以品尝自己的水果,也可以品尝别人的,这个方法真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品尝许多种不同的水果了。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吃的水果吧。
★幼儿再次品尝水果,体验分享的乐趣。
3.迁移经验,再次体验分享的乐趣。
★教师:这儿有图书、插塑、积木,都是我们喜欢的玩具,你想怎样玩呢?是一个人玩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呢?
★幼儿自由选择图书或玩具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对个别不愿意分享的幼儿加以个别引导。
★教学变式:在活动的第1环节,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不要刻意强求分享行为的发生,如无分享行为发生,教师可以参与进去,引发分享行为。如教师端着自己的水果餐盘对一幼儿说,我的葡萄真甜,你想尝尝吗?或你的苹果好吃吗?能让我尝尝吗?第3环节也可利用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分享行为的画面,对自己能做到的行为就相应地贴上五角星。
★活动延伸:在日常活动时鼓励幼儿将自带的玩具与同伴交换,通过轮流玩玩具进一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区角活动:在各区角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共同使用操作材料,体验分享的快乐。
★家园共育: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应和幼儿分享食物、玩具等,让幼儿乐于和他人分享。
★领域渗透:第1环节的设计渗透到科学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提问让幼儿加深对水果的认识。如: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还是甜甜的?
10我会打招呼
1.知道打招呼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
2.学会说&早上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愿意与人主动打招呼。
1.动物胸饰(兔子两只,羊一只,大公鸡一只)。
2.教学挂图两幅。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练习打招呼的语言。
★教师:一天早上,小兔醒了,它看见了谁?会说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妈妈,早上好。(个别、集体分别练习)
★教师:兔妈妈送小兔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门口小兔看见了谁?它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山羊医生,早上好。
★教师:兔妈妈送小兔来到小班门口,小兔看见了谁?它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公鸡老师,早上好。
★教师:妈妈要上班了,小兔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妈妈,再见。
★教师小结:这只小兔真有礼貌,我们一起来学学这只有礼貌的小兔。
2.教师与幼儿共同扮演角色,进一步练习打招呼的语言。
★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扮演羊医生和公鸡老师,并挂上相应的胸饰,与教师一起表演故事。
3.迁移经验,鼓励幼儿主动与成人、小朋友打招呼。
★教师:你还会和谁打招呼,怎么打招呼的?快来告诉我们。
★教师小结:你们真能干,会和许多人打招呼,希望你们做个会主动打招呼的好宝宝。
★教学变式:第2环节可利用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画面,分别练习&早上好、再见、对不起、谢谢&等打招呼的语言。
★活动延伸:在晨间接待和离园环节,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主动与教师、父母、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打招呼。
★区角活动:将动物胸饰放置在语言区,幼儿可自由扮演角色、表演故事,继续练习打招呼的语言。
★家园共育: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应坚持与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让幼儿逐步形成好习惯。
★领域渗透:活动的第1环节渗透到语言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幼儿大声、大胆地说话,尤其应多鼓励胆小的幼儿。
有礼貌的小兔
一天早晨,小兔醒了,它看见妈妈站在床边,高兴地说:&妈妈,早上好。&兔妈妈说
:&小兔,早上好。&
兔妈妈牵着小兔的手来到幼儿园门口,小兔看见羊医生,大声地说:&羊医生,早上好。&羊医生微笑着说:&小兔,早上好。&
兔妈妈牵着小兔的手来到小二班门口,小兔看见公鸡老师,大声地说:&公鸡老师,早上好。&公鸡老师微笑着说:&小兔,早上好。&
兔妈妈要上班去了,小兔大声地说:&妈妈再见。&兔妈妈微笑着说:&小兔再见。&
11我帮玩具找到家
1.给玩具选择合适的标记,知道标记的用途。
2.学习按标记分类收拾玩具,并送回原处。
3.会轻拿轻放、爱护玩具。
1.教师设计6种典型的玩具标记二份,一份贴在相应的玩具柜上,一份活动时用。
2.晨间活动时,组织幼儿玩玩具并保留现场情景。
1.观察晨间活动时幼儿玩玩具被保留的现场情景,引出主题。
★教师捡起幼儿在晨间活动时掉在地上的玩具,把玩具放在耳边做倾听状。
★教师:我听到小玩具在哭,它说找不到家了。你们看看,地上、桌上有许多的玩具都找不到家了,它们好可怜噢。怎么办呢?
★教师:你们看到我们的桌上、地上有什么?玩具的家在哪里?我们怎样帮助它们找到家呢?
2.教师和幼儿共同建立玩具与标记的对应关系。
★选择6种不同的玩具,教师将设计好的6种标记图放大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桌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我这里有6种不同的标记,请小朋友说说,雪花片、插塑、梅花胶粒、小积木、串珠、图书它们分别找什么样的标记合适呢?
★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商定的基础上,教师将6种标记发给幼儿,请幼儿贴在相应的玩具筐上。
★教师将6种不同的标记贴在玩具柜合适的位置。
3.游戏活动&送玩具回家&。
★组织幼儿把地上、桌上的玩具按标记捡入筐中,再根据玩具的筐数选相同数量的幼儿送玩具回家。
★组织幼儿检查玩具的家对不对。
★请另外一部分幼儿把刚才的玩具拿回来,再让其他幼儿送回去。
★上述游戏可以重复。
★活动延伸:在日常活动中幼儿自选玩具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按标记送玩具回家,这一要求在每天的活动中都要坚持。其他玩具材料也要做标记,按标记摆放。
★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一起给自己家中的玩具、物品做标记,并提醒幼儿按标记取放玩具、物品。
★领域渗透:在活动第2、3环节中,本身就渗透了数学中的对应、匹配关系。如标记与玩具形状的对应,标记数量与玩具筐的匹配,玩具筐与送玩具回家的幼儿人数的匹配等。结合语言活动,建议学习儿歌《玩具玩具我爱你》。
玩具玩具我爱你
小玩具,我爱你,
天天跟我做游戏。
轻轻拿,轻轻放,
脏了给你洗一洗。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语言》)
12我学小猫来钓鱼
1.能够坚持完成一件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有一定的自制能力。
2.知道做事情要坚持到底的道理。
1.教师画一幅背景图(图中小猫没钓到鱼,饿坏了)。
2.幼儿事先画好的鱼若干(用回形针别在鱼头上,这样幼儿用鱼钩就可钓鱼了),鱼的数量是幼儿人数的几倍;鱼竿(用回形针做成鱼钩)、小桶每人一套,布置成钓鱼场景。
3.五角星若干。
1.出示《小猫钓鱼》背景图,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游戏的口吻):小朋友,看!小猫已经饿坏了,是什么原因让小猫没钓到鱼呢?
2.讲述故事《小猫钓鱼》,让幼儿了解做事情要坚持到底的道理。
★教师:小朋友,我们给小猫找到了许多饥饿的原因,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请听故事《小猫钓鱼》。
★教师:小猫第一次是怎么钓鱼的?它钓到鱼了吗?最后,小猫为什么钓到大鱼了?
★教师总结:我们做事情,也要像小猫后来一样,有耐心,坚持到底。
3.通过分组游戏&小猫钓鱼&,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教师:我们也来学小猫钓鱼好吗?这儿有这么多鱼,我们一起来钓鱼。
★教师:每只&小猫&拿一根鱼竿、一个小桶,到&鱼塘&来钓鱼,并将钓到的鱼放在自己的小桶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来鼓励幼儿多钓几条鱼。)
★幼儿钓鱼。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钓鱼,特别是鼓励那些钓得慢的幼儿不要急躁,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其余幼儿为钓得慢的幼儿鼓劲。
4.给做事情能够坚持到底的幼儿发五角星。
★教师:你钓到了几条鱼?你是怎么钓鱼的?
★给有耐心、能够坚持到最后都在钓鱼的幼儿发五角星。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鼓励幼儿做事情要有耐心,能够坚持到底。
★区角活动:在语言区可提供小猫钓鱼的操作材料(或故事书、故事磁带),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在益智区提供《小猫钓鱼》游戏材料,并在鱼的身上贴上点卡,让幼儿钓到鱼后,数数钓到的鱼是几号鱼,还可给鱼按序排排队。
★家园共育:请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做事情要有耐心,能坚持到底,如不会自己穿衣、画画,不要急,要多练习。
★领域渗透:在美术活动中,可以画(用油泥做)各种各样的鱼,或给各种各样的鱼涂色。在语言活动中,学习故事表演《小猫钓鱼》。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小猫钓鱼》等。
小花猫和姐姐一起在河边钓鱼。忽然,飞来了一只小蜻蜓。小花猫想抓住它。可是,钓鱼竿刚一动,蜻蜓就飞走了。一会儿,又飞来一只蝴蝶。小花猫追了半天,也没抓到。姐姐一直坐着专心钓鱼,钓了一条又一条,小花猫一条也没钓到,急得直流汗。&我也要像姐姐那样专心钓鱼!&小花猫再也不东跑西颠了:蜻蜓来了,她不看;蝴蝶来了,她不瞧。&啊,我钓到大鱼了!&
(选自《婴儿画报》2002年第3期)
1.2-34││5& &│
小猫钓鱼真快乐呀,真呀真快乐!
1.2-34││1& &│
我们一起去钓鱼呀,一呀一二一!
&&&&│&&&0│&&│
(师)三心二意好不好?(幼)不好!
&&&&│&&&0│&&│┃
(师)一心一意好不好?(幼)好!
(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幼儿教育活动大全》)
13我的小伙伴
1.感受同伴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2.能够大胆地介绍自己或小伙伴。
3.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1.将室内1米以下的小墙饰布置成花园情景,花园中央有一座房子,在房子每层的窗中贴上双面胶。
2.每个小朋友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
3.几个小筐,筐内装有红、黄、蓝、绿色的小花,每种颜色的小花为双数,花的数量和幼儿人数相等,花的反面贴有双面胶。
4.《我的朋友在哪里》音乐磁带。(在活动前几天让幼儿反复听,跟唱该歌曲)
&1.通过学唱歌、跳舞《我的朋友在哪里》,引导幼儿感受小伙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教师放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与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唱《我的朋友在哪里》,感受朋友抱抱、亲亲的快乐感觉。
2.通过游戏&种花&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朋友。
★教师: 请每位小朋友从小筐里拿一朵小花,音乐响起时,我们一边唱《我的朋友在哪里》,一边找一个和自己拿着相同颜色花的小伙伴。
★教师:你找到小伙伴后,可以做些友好的动作(相互抱一抱、亲亲、握握手等),然后说一说小朋友的名字。如果你不知道他的名字,请他告诉你,好吗?
★重复游戏,提醒幼儿换个朋友,这个朋友也是和自己拿相同颜色花的。
★教师:这是我们小&班的花园,但是里面还没有一朵花,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种花。你可以轻轻撕掉小花背面的双面胶,将手上的小花种在我们班的&小花园&里,这样,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班的花园了。
3.游戏&我住进了花园新房&。
★教师:这是我们班的&花园新房&,每个小朋友都要住进新房子去。新房子一共有5层,第一组的小朋友住第一层,第二组的小朋友住第二层&&我们把自己的照片贴在这里,这样,这座房子就是我们小&班的新房子。(如果幼儿对数概念不清楚,还可以用小动物做每个小组的标记。)
★介绍贴照片的方法。贴时分组进行,提醒幼儿依次贴。
4.教师和幼儿共同熟悉&花园新房&中的小伙伴,感受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教师:看看,我们的小伙伴真多!以后大家在一起要互相关心、友好相处,就像一家人一样开开心心地在一起。
★教学变式:在活动的第4环节,教师也可以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涂一涂、说一说。
★活动延伸:在日常活动或游戏时间,教师可带几个幼儿一起玩&牵绳子找朋友&的游戏。教师用手攥住几根细绳的中间,请每个小朋友扯住一个绳头,教师松手,拉同一根绳子的两位幼儿即成为好朋友,相互介绍,相互做友好的动作。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或游戏时间组织幼儿玩&认认、猜猜他是谁&、&谁不见了&等游戏,帮助幼儿相互认识、熟悉。
★环境创设:①创设&我的好伙伴&主题墙面,把平时小朋友在一起游戏、相互帮助、关心、谦让的事情拍成照片贴出来,让幼儿欣赏、学习。②布置墙饰&朋友树&,树上贴上小朋友的照片,并记录幼儿的生日月份。当幼儿过生日时,大家给他送上祝福,让他感受到有朋友的温馨。
★家园共育:给幼儿提供班级的集体照(可以在照片的反面写上孩子的名字),请幼儿回家后看着照片给父母说一说同班小朋友的名字和特点;对不记得的小朋友,父母可在第二天送幼儿入园时帮助幼儿认识。离园后或者休息日,家长们可以相互联系,给孩子们提供在一起玩耍、游戏的机会,以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领域渗透:活动的第2环节涉及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颜色;活动后,还可以让幼儿数数每种颜色的花有几朵,帮助幼儿加深对色彩、数的认识。
游戏&认认猜猜他是谁&、&谁不见了&具体玩法
幼儿围成一圈坐下,教师在圈外边走边和幼儿一起念&小朋友,认一认,他是谁,叫什么?&当念到&他是谁&时,老师任意摸摸一个小朋友的头,这个小朋友即站出来说自己的名字,全体幼儿重复说他的名字(胆小的幼儿开始可请老师代其说姓名)。幼儿熟悉后,可由幼儿自己说名字改为大家直接说名字。或者先向幼儿介绍几个孩子的名字,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请一个孩子走到门外或给他戴上面具,让幼儿睁开眼睛后猜猜是谁不见了,或戴面具的同伴是谁。
14宝宝有双能干的手
1.愿意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了解小手的本领。
2.知道爱护自己的手。
1.根据活动需要,准备一些可供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材料。如一组桌上放没叠好的衣服,一组是给布娃娃喂饭,一组是油泥,一组是玩具。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1.欣赏儿歌《小小手》,引出活动。
★教师:请翻开书,看看书上说了些什么?(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教师:我们的小手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一首儿歌念给幼儿听(儿歌附后)。
★教师:你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
★幼儿自由讲述。
2.幼儿尝试做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知道自己的手很能干。
★教师:看看桌上有什么?(一组桌上放没叠好的衣服,一组是给布娃娃喂饭,一组是油泥,一组放玩具。)你们去做做、玩玩。
★教师:你刚才做了哪些事情?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你们有双能干的手,会自己穿衣、吃饭、会画画&&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真是能干的好孩子。
3.讨论:我们有双能干的手,应该如何保护它呢?
★教师:我们的手这么能干,谁知道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手,会做许多事情。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小手,让小手保持干净,勤洗手,勤剪指甲,不让小手受伤。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自己吃饭、穿脱衣、叠衣服。如用儿歌教幼儿叠衣服,吸引他们的兴趣:&大门关一关(把衣服的左边对好右边,也就是扣子对扣眼),手臂抱一抱(两只衣袖往衣服的胸前叠放),帽子领子点点头(把帽子领子往下叠),最后弯弯腰(将衣服往下对折)。&
★家园共育:家长在家里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特别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不能包办代替。
★领域渗透:结合美术活动,建议让幼儿画自己的小手,印小手印。结合音乐活动,可以学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拉拉手,拍拍手,我们都有一双手,
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又梳头。
做早操、拍皮球,画画也要用双手。
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语言》)
我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
有了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
321│345││
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
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
15老师爱我我爱她
1.初步了解老师的工作,体验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通过制作心意卡、说温馨的话,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画笔。
2.一块空白的&我爱老师&主题墙饰,上面贴有本班教师的照片。
3.事先带领幼儿观察本班教师的工作(如教师在画画,教幼儿唱歌跳舞,帮幼儿穿衣、盖被,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打扫卫生等)。
1. 指导阅读幼儿用书,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产生热爱老师的情感。
★教师:小朋友,你看到书上老师在做什么?
★教师:我们班有哪几位老师,她们是怎样关心小朋友的?
★教师: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自己的老师,你们是怎样爱老师的?
2.幼儿制作心意卡,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我爱老师&专栏。
★教师:每人都有一个心意卡(幼儿用书),请小朋友为心意卡涂上漂亮的颜色,画好后想想,你把心意卡送给谁?
★教师:你们做的心意卡真漂亮,你喜欢老师吗?那你就对老师说句悄悄话,或者抱抱你喜欢的老师,再把心意卡送给她们,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我爱老师&的专栏,把幼儿做的心意卡贴进专栏。(有时间的时候,可以把幼儿说的温馨话记录在心意卡上。)
★教学变式:在活动的第1环节,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把班上教师关心教育幼儿的事情拍成照片,布置主题墙饰&老师爱我&,让幼儿相互讲一讲老师是怎样教育、关心、爱护小朋友的。
★活动延伸:①活动课上如果没有记录幼儿说的温馨话,课后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将幼儿的祝福记在心意卡上。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多关心幼儿,同每个幼儿相互亲一亲、摸一摸、抱一抱,说句悄悄话,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感受到幼儿园就是自己的家。③教师除了帮助幼儿了解本班老师的工作以外,还可安排幼儿参观了解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教育他们对教师有礼貌,从而增加对幼儿园所有教师的尊敬与热爱之情。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在班上看&老师爱我&、&我爱老师&的专栏,与幼儿认认、说说。在来园、离园时,提醒幼儿大声、有礼貌地向教师打招呼。
★领域渗透:本活动渗透到健康领域,通过教师对幼儿亲亲、抱抱、摸摸等关爱的动作、言语,让幼儿对教师有依恋感、安全感。在语言活动中,可学习诗歌《老师的手》、《幼儿园像我家》等。
幼儿园像我家
幼儿园像我家, 老师爱我我爱她。
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
(选自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实施方案1》)
16玩具、图书我爱你
1.知道玩具、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懂得爱惜它们。
2.了解扔玩具、抢图书等会损坏玩具、图书,学习正确地玩玩具、看图书的方法。
3.逐步养成爱惜玩具、图书的好习惯。
1.损坏的图书一本。
2.好的图书、玩具若干。
3.幼儿用书:《玩具、图书我爱你》。
1.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原有的看书和玩玩具的方法。
★教师:玩具、图书又来和我们做游戏了,你想和谁做游戏?请小朋友们自己选一选。
★幼儿选择后看书或玩玩具,教师注意观察,不做评价。
★教师:请你们说说自己刚才是怎样看书或玩玩具的?
2.出示损坏的图书,了解图书被损坏的原因,找出看书、玩玩具的正确方法。
★教师:呜&&谁在哭?原来是一本书在哭,小朋友知道它为什么哭吗?
★幼儿猜测后教师以书的口吻说:我原来可漂亮了,妈妈把我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玩,有一天微微和强强都想先和我做朋友,谁也不让谁,他们抢来抢去,结果我就成这样了,呜&&原来是这样,小朋友,你们愿意来帮帮这本书吗?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损坏的图书?(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你们想了那么多方法,真好!(如没有幼儿想起用透明胶,教师可以提议用透明胶来帮助图书。)看,这是什么?这是透明胶,我们用它来帮助图书。(教师出示透明胶并用它修补图书。)
★教师:小图书补好了,它谢谢小朋友的帮助。请你们说一说应该怎样和图书、玩具做朋友?
通过讨论,知道正确的看书、玩玩具的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中的画面。
★请幼儿比较幼儿用书画面中看书、玩玩具的不同行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玩玩具、看图书的。
4.教师小结:玩具、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惜它们。
★教学变式:活动的第3环节也可以设计为幼儿自选图书或玩具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第4环节,可请幼儿自由讲述看图书或玩玩具的方法,对说得好的幼儿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活动延伸:在日常的桌面游戏、区域活动、自由活动等活动中,教师应及时提醒幼儿注意爱惜玩具,不要争抢,轻拿轻放。
★环境创设:可制作两个小朋友一起看书的画面,贴在图书角,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小小修理箱,共同修补家中的玩具、图书,同时教育幼儿要爱惜玩具、图书,不无故撕书、拆扔玩具。
17快快乐乐过新年
1.知道新年到了,自己长大一岁了。
2.通过参观、送贺卡等活动感受新年的气氛,大胆地说出祝福的话。
3.有成长的自豪感,乐意参加活动,体验相互祝福的快乐。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好新年的环境。(幼儿用彩色皱纹纸穿成圆环,并做简单的新年挂饰,带一些气球来装扮教室。)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彩色笔、剪刀、胶水、抹布。
3.教师制作一张大的新年贺卡,送给全班小朋友。
1.幼儿谈谈参观班级、幼儿园节日环境布置的感受,体验节日的热闹与快乐。
★教师:看看我们班布置得漂不漂亮?我们班为什么这么漂亮呢?
★教师:看到班上这么漂亮,你心里感觉怎样?
★教师:你还看到哪些地方既热闹又漂亮呢?
★教师:新年除了到处是热闹、漂亮、开心的场景外,谁知道人们是怎样祝贺新年的?
★幼儿讨论人们过新年的习俗。
2.通过教师给幼儿送贺卡的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一岁了。
★教师:新年到了,我们都长大一岁了,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新年到了,看看老师送给大家一张什么?听听贺卡里对你们说了些什么?
★教师:祝小朋友长大一岁,开开心心的,本领越学越好。
3.指导幼儿参照幼儿用书制作贺卡。
★幼儿制作贺卡,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4.幼儿送贺卡,感受收到、送出贺卡的快乐。
★教师:我们每人都做好了一张贺卡,现在我们把这张贺卡送给你想送的人,并说上一句祝福的话。(幼儿可以把贺卡送给老师、同伴。)
★教师:你们开心吗?为什么开心?
★教师:今天我们都很开心,知道自己长大一岁了,要学更多的本领,会有更大的进步,还收到了新年的贺卡与祝福,让我们开心地唱歌跳舞吧!
5.通过唱歌表演《新年到》、《新年好》,感受新年的快乐。
★教师:让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庆祝新年的到来吧!
★活动延伸: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给幼儿讲述有关新年的风俗习惯及趣闻。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增加幼儿制作新年贺卡的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学习制作,送给他们想送的人。
★环境创设:师幼共同布置班级和幼儿园的环境,营造新年的热闹气氛。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及祝贺词,并提出新的要求,有意识地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一岁了;或给幼儿讲述他小时候的事情,看他小时候的照片和用过的物品,让幼儿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知道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领域渗透:本活动中渗透了艺术领域的内容,如参观班级和幼儿园的节日环境布置,让幼儿初步感受色彩的搭配与对称的美。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学律动《敲锣打鼓放鞭炮》,学唱歌曲《新年到》、《新年好》等。在语言活动中,学习儿歌《大一岁了》。
新年好,新年好,
我送布娃娃,
一顶小红帽。
布娃娃,眯眯笑,
伸手要我抱。
哎呀呀,不抱不抱!
我们都大一岁了,
你呀知道不知道。
(郑春华/文)
新& 年& 到
22 │ 1&& 2 │ 33│2&│
新年到,新年到,
1 16&│ 5&& 56&&│1& 16&│5&&│
恭喜大家新年好,
22│ 1&& 2│53│2&│
小朋友们哈哈笑,
1 16&│ 5&& 56&&│1& 16&│5&&│
恭喜大家新年好,
2 1& 2│ 3& && │232│1&│
哎嗨哟,哎嗨哟,
1 16&│ 5&& 56&&│11│10│┃
恭喜大家新年好。
(选自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实施方案1》)
元旦的来历
在汉字里,元是第一、首的意思,旦是指早晨初升的太阳。两字合起来是指每年的第一天。
中国有&过年&的习俗。&过年&是指一年的开头。但几千年来中国一直采用的是阴(农)历,1911年才改用阳历。于是出现了两个&年&,为了区别这两个节日,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阴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将阳历的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元旦。元旦期间,人们往往互相祝贺,用书信和明信片相互表达祝愿,希望对方在新的一年里进步得更快。
(选自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幼儿园的节日和四季活动》)
18生日快乐
1.感受父母对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2.知道生日的意思,体验生日的快乐。
1.和1个即将过生日的孩子的父母联系,为孩子准备一个蛋糕,带孩子出生时的照片1~3张,准备给全班幼儿讲述自己为孩子成长所付出的辛劳(如孩子生病时,自己是如何着急、心疼、奔波为孩子看病,孩子有缺点、不足自己是如何耐心教育帮助的等),并参加孩子的生日活动。
2.幼儿准备一份自己的手工作品,作为送给同伴的生日礼物。
1.出示生日蛋糕,请出小寿星。
★教师:看,这儿有个蛋糕,猜猜谁是今天的小寿星?
★请出小寿星,让他说说今天过几岁生日。
★教师:你们想知道&&&刚出生时的样子吗?
2.幼儿的父母展示幼儿出生时的照片,讲述为他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让幼儿体验父母的爱,知道感谢父母。
★教师:请&&&的妈妈(爸爸)给我们看看&&&刚出生时的照片,说说&&&那时有多重、多高。
★教师:现在&&&长得这么高、这么壮,他的爸爸妈妈一定很辛苦,受了很多的累,请&&&的妈妈(爸爸)说说。
★教师:&&&,你的爸爸妈妈这么爱你、关心你,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都像&&&的爸爸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你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会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唱歌跳舞,送礼物,庆祝生日。
★教师:请&&&妈妈(爸爸)点生日蜡烛,你们数数有几根,他过几岁生日?
★教师:&&&生日,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想对&&&说什么祝福的话呢?
★幼儿送礼物,说祝福的话。
★教师:让我们一起唱生日歌,祝&&&生日快乐!
4.开开心心吹蜡烛,吃蛋糕。
★教师;请&&&许愿,再吹灭蜡烛。
★教师和幼儿一起吃蛋糕,引导&&&将第一块蛋糕先送给他的妈妈(爸爸)吃。
★教学变式:如果父母不能参加孩子的生日活动,由孩子父母说的事可用录音带,或由老师代替讲。若没有蛋糕,糖果、点心也可以。
★活动延伸:对不在幼儿园过生日的幼儿,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的时候,引导幼儿给他唱生日歌,送祝福的话,送幼儿自己的手工作品,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生日的快乐和开心。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增加幼儿制作生日蛋糕的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制作,再送到&娃娃家&游戏中,让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中玩&过生日&的情节。
★环境创设: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一列&生日火车&,12节车厢代表12个月,分别把幼儿的头像照片放进不同的车厢中,这样,孩子们的生日大家就都知道了。每个幼儿过生日时,就在其照片下贴上一朵小红花。
★家园共育:孩子过生日时,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及祝贺词,并提出新的要求,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一岁了;可以给孩子讲述他小时候的事情,给孩子看他小时候的照片和用过的物品,让他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同时感受到父母的辛勤付出,懂得尊敬父母、感谢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幼儿用书,让孩子也知道父母的生日,心里想着父母。
★领域渗透:结合美术活动,建议画(做)蛋糕,也可以做简单的手工作品,作为生日的礼物送给小朋友。
延伸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班幼儿手指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