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泊岚镇移动宽带怎么样有线宽带何时开通

城市介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农村分类信息网-村村乐
城市介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农村分类信息网-村村乐
 —— 山东即墨市站
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
  []风景名胜  鹤山
  鹤山是诸山中的最秀者,素有“崂山魂”之誉。因山之东峰有石似鹤而得名,也有传说,从前这里有群鹤栖息,因而当地士民以鹤名山。
  鹤山背靠崂峰,面临碧海,风清气爽,泉甘石奇,曲径回环,迤逦多姿。古往今来,达官显贵、文士墨客每每涉足于此,或题诗刻石以示永念,或栖隐山林潜心修道,更令鹤山增色添彩。明代国子监祭酒撰写的《鹤山正殿碑记》中盛赞道:“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最秀奇者,尤首推鹤山焉。”古人因而有“游崂山不游鹤山乃为憾”之叹。2003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鹤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聚仙门、遇真宫、招鹤回鸣、水鸣天梯、滚龙洞、鹤山晓钟、梧桐金井、仙人路、升仙台、摸钱涧、栖鹤梳羽、一线天、玉女池等美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鹤山的一些景点:
  招鹤回鸣招鹤回鸣
  ----“游崂山不游鹤山乃为憾”
  此景位于三真殿前,在此处凝神拍掌,会听到“仙鹤”天籁般的鸣叫。堪称世界之谜,绝世无双。使游客油然而生“烟波江上不解愁,黄鹤飞离鹦鹉洲,仙山还是鹤山好,海阔天空任遨游”的感叹。
  水鸣天梯
  ----叮咚悦耳的水鸣声
  从三真殿到老君殿的台阶谓之“水鸣天梯”。此处台阶共有47级,人在上端,另一人拾级而上,上端的人便会听到叮咚悦耳的水鸣声,让人啧啧称奇,疑有神意。
  滚龙洞
  ----爬过是虫,滚过为龙。
  此洞由巨石偃仰,中虚而成。洞高仅半米,石底光洁,清凉爽幽,人需辗转匍匐才得过,因名“滚龙洞”。洞内明亮,清风徐徐,酷夏之际亦清凉宜人。俯瞰海上,悠然出尘。穿越背后,但见一线天光,顿生超凡脱俗之感。故有民谚:爬过是虫,滚过为龙。
  聚仙门聚仙门
  ----相传著名道人邱处机同道友初到此山时,尚无山门,便用双手推开北面巨岩,才成其门,命名为“聚仙门”
  位于东峰山腰,门向东,两石壁夹立,南北对峙,恰成天然门户,扼登山之通道。相传著名道人邱处机同道友初到此山时,尚无山门,便用双手推开北面巨岩,才成其门,命名为“聚仙门”。当年推岩时,留在巨岩上的手迹至今犹在。巨岩上刻有“聚仙门”三字,系明代道士清虚子之手迹,显示着鹤山的雄奇和险要。
  鹤山晓钟
  ----游者争相敲钟,闻钟,“鹤山晓钟”遂成佳景。
  遇真宫东侧,建有青铜制鹤山晓钟,钟体四面刻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字样。钟声清脆洪亮,远播四方。民间相传,敲钟可减除烦恼,清心涤滤。钟声长鸣,以示神灵永存,保佑四方,消灾降福,吉庆瑞祥。游者争相敲钟,闻钟,“鹤山晓钟”遂成佳景。
  鹤山处上述景点外,还有鹤山晓钟、梧桐金井、仙人路、升仙台、摸钱涧、栖鹤梳羽、一线天、玉女池等美妙去处,有待于游客来领略。田横岛田横岛
  田横岛度假村依山傍海,山清水秀,岛屿形态独具特色,具有神韵之美,是理想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田横岛,因齐王田横及其五百义士宁死不屈,集体自刎于该岛而成为历史名岛。田横岛景区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2003年田横岛景区又被青岛市政府列为市级风景名胜区,标志着度假区的旅游开发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田横岛景区的名胜古迹和景观主要有田横五百义士墓、齐王殿、齐王田横石雕像、南国乐园、海神庙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景点情况 :
  田横五百义士墓 秦末,群雄兵起,故齐国后裔田横随其兄田荣等起兵于家乡狄县。秦灭后,楚汉之争成为战争主流,兵败出走,率仅存的部属五百人退居海岛。汉高祖派使召见,田横迫不得已,率领门客二人前往,寻机自尽。刘邦以王礼葬田横,并封二客为都尉。田横既葬,二客自刭,噩耗传来,留岛部属全部自杀。后人深感其义,收集遗骨,合葬于岛之西南部最高处,后称之为田横顶。义士合葬墓约3米,周约60米。现属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有标志。
  对五百义士的气节,古今诸多颂赞。《史记》对之评价极高:“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死,岂非圣贤!”古人吟咏的诗作中,誉之为“铮铮铁骨”。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1934年在国难当头中由沪来青,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写下了揭露现实的诗篇:“万斛涛头一岛清,正因死士忆田横,而今刘豫称齐帝,唱破家山饰太平。”;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在《初游青岛》(1954)一诗中,历数齐鲁佳话和代代名贤,称赞道:“其后有田横,抗汉鲁之顽,从义五百人,立懦而廉贪。”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长幅画卷《》,既补偿了司马迁太史公对“善画者莫能图”的遗憾,又表达了人们对贤明得士和高节慕义精神的景仰。
  齐王殿
  位于田横岛南部,占地近20亩。殿内祀田横,田荣、田广居左右。壁上的8幅壁画记录着田横一生的重大事件。东殿是齐国文化展,内有历代齐王的出土文物绘画和徐悲鸿大师《田横五百士》画的复制品。
  齐王田横石雕像
  登上田横顶,是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广场,正中即是高高耸立、拔剑四顾的齐王田横雕像。雕像底座高10米、基部四周刻有当时岛上的生活场面,雕像高7.6米,是目前山东省最大的花岗岩单体雕像,“齐王田横”四个大字为中国书法协会主席沈鹏所题。广场北侧是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田横五百义士墓,并有田横碑亭1座。
  南国乐园
  位于田横岛西南部,是根据南方风情建成的一个娱乐、健身场所。有踩水车、乘风破浪、同舟共济、单桥相会等20多个娱乐项目。此园构筑独特、全部娱乐设施均由圆木搭建而成。游乐园中,仿佛置身南国,别有一番情趣。
  海神庙
  位于田横岛南部,祀海神娘娘。海神娘娘林默一生的传说用壁画展现在墙壁上。[]即墨特色  即墨传统名吃即墨炉包名吃水煎包,俗名炉包,旧时又有“蝈蝈笼”水煎包之称。它是即墨城胡家村胡姓之祖所创,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蝈蝈笼水煎包扬名后,即墨城的饮食业相竞学习胡家技艺。胡家停业,即城南关董文卿便继之出手经营。至此制作水煎包的技艺广为流传,蝈蝈笼炉包铺遍及全县城乡,到清末民初,即墨的蝈蝈笼炉包便进入了鼎盛时期。1953年秋,青岛市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期间,即墨饮食业户应邀参加。会上,即墨的炉包倍受各界人士赞赏,纷纷相争品尝。而今,即墨的炉包尽管不是以“蝈蝈笼”为铺,但其制作工艺和特有风味却仍然盛名不衰,1985年被山东省商业厅列为地方名吃之一。
  即墨特产即墨老酒
   有四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北方的典型代表、黄酒中唯一的绿色食品,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酒王”。1984年荣获国家金杯奖。[]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104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建成区面积42.65平方公里。
  海域资源 沿海浅海水面400平方公里,产经济鱼虾20多种。可供贝藻养植的水面约3333公顷。滩涂1万多公顷,产贝类40余种。港湾中有适于对虾养植的水面约1300公顷,23处岛屿、17处礁石适宜石花菜、海参、鲍鱼和扇贝生长。
  矿产资源 即墨市境内历经多次地质运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目前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20余种,其中金属矿产资源有:铁、铜、金、铅等,主要分布在丰城镇的白马岛、温泉镇的四舍山脉及镇的冯家河等地区,由于储量少、品位低,至今尚未开发利用。非金属矿产使我市的主要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安山玢岩、玄武岩、沸石岩、珍珠岩、辉长岩、重晶石、麦饭石、膨润土、粘土、石英砂、砚岩、地热、矿泉水、地下卤水等。因沸石岩、珍珠岩、砚岩、辉长岩、地下卤水等矿产品位低,达不到工业要求,加上条件限制,目前尚未进行开发,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安山玢岩、玄武岩、重晶石、麦饭石、膨润土、粘土、石英砂、地热、矿泉水。重晶石分布市境西南,蓝村至即墨城一带,储量300万吨以上。膨润土多见于环秀街道办事处西山前村,储量500万吨以上。花岗石分布鳌山卫、白庙一带。玄武岩分布、毛家岭一带。麦饭石分布城东南部和留村镇一带,储量较大,质地优良,矿床浅露,易于开采。
  旅游资源 即墨自然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有“”--马山、风景名胜--鹤山、自然奇观--天柱山、、、东京山等名胜,其中,马山以石林、硅化木等地质遗迹著名,极具科研价值,又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东临黄海,滨海旅游开发前景广阔,海岸线蜿蜒曲折,有鳌山海水浴场、温泉黄埠海水浴场、田横岛度假区月滩等多处天然优良的海水浴场,滩平沙细,水质清洁,是游客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海岛众多,风情各异,以田横岛、大小管岛等最为著名,田横岛以历史为主题,融合现代气息与淳朴民风于一体,突出休闲度假娱乐特色;大小管岛生态保护良好,海产丰富,是观光、垂钓娱乐的佳地。地热资源丰富,最高温可达93℃,富含30多种化学元素,对各种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建有8处国家、省、青岛市度假村、疗养院,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度假疗养。
  林业资源 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23074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67800立方米,年蓄积生长量为32100立方米。活立木覆盖总面积35244公顷,林木覆盖率19.8%。全市森林面积21627公顷,其中公益林面积11163公顷,用材林面积4662公顷,果园面积5667公顷(水果面积4067公顷,干果面积1600公顷),茶园种植面积135公顷。全市花卉种植面积80公顷;固定苗圃种植面积124公顷;疏林地面积243公顷,宜林地面积1000公顷。
  建港资源 我市有183公里的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沿海乡镇6个。即墨的水路运输始于明朝天启年间,兴盛于清,曾有金(家)口港、港、七沟港、太平港、等港口,建港资源非常丰富,沿海腹地较大,物资流通面广量大,沿海乡镇公路交通发达。同时,我市拥有大量的石材、砂等建筑材料和丰富的海产品资源。现在,即墨有岙山港(商港)和女岛港等几处渔业码头。
  水利资源 地上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过境河道引入水。年平均降水量737毫米。东部山丘地区多为花岗岩、玄武岩、地下水水量很少。西部沿岸地下水较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1亿立方米,地下水1.62亿立方米。保证率50%时可利用总量2.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9亿立方米,地下水1.35亿立方米。目前,全市共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4座,塘坝439座,拦河闸(坝)37处,机井、大口井5836眼,固定排灌站204处,装机8150千瓦,排涝机械7532台,613千瓦,小型喷灌机6100套。全市有效灌溉面积70.1万亩,节水灌溉17万亩,其中喷滴灌0.5万亩,低压管道13.7万亩,渠道防渗2.8万亩。全市4座中型水库总兴利库容4925万立方米,较大拦河(闸)坝年调节利用水量6500万立方米。全市44座小型水库,总兴利库容1539万立方米,总库容2673万立方米。439座塘坝,可利用水量652万立方米。机井、大口井5836眼,多年平均可开采水量1.35亿立方全市主要河流有大沽河、、、、墨水莲阴河、店集河、大任河、洪江河、王村河、温泉河、社生河、皋虞河、大桥河共14条。除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汇流于大沽河入外,其余10条单独入海。五沽河、大沽河、桃源河为与、平度、胶州的分界河,长度101.59公里,流域面积483.6平方公里,其它11条河总长176.81公里,流域面积1128.3平方公里。[]人文环境  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2.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34人,增长0.85%,其中农业人口63.13万人, 非农业人口49万人。2008年全市出生人口11126人,出生率为9.96‰,出生性别比为110:100,死亡人口8116人,死亡率为7.27‰;2008年人口自然增加3010人,自然增长率为2.7‰。除汉族外,市内还有蒙古、回、苗、壮、布依、朝鲜、满、瑶、土家、傣、锡伯、怒等少数民族。[]历史长廊  “即墨”是上的一个古老的地名,它载荷着丰富而沉重的历史内容。“即墨”之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古城坐落在之滨(今朱毛村处)而得名,春秋战国时属。秦设即墨县,属齐郡。时,即墨县城同时为胶东王国都城。及两晋时,属青州。隋、唐及明清时期均属。1943年分设即东、即墨两县,1944年4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1945年7月,恢复即东县。建国初期,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改属专区。1958年10月,改属青岛市。1961年3月,改属专区。1978年12月,改属青岛市。1989年9月,撤县设市。[]区划沿革  1949年即墨县划为15个区、3个镇。年建乡,即墨县划为172个乡。1956年即墨、即东两县合并划为18个区。1957年改为15个区,2个镇;1958年成立37个人民公社,后合并为30个。1961年,将、棘洪滩、马戈庄、河套、阴岛五个公社划归崂山区;全县改为24个公社。1963年改为26个公社。1972年改为30个公社。1984年以公社的范围为基础划为10个镇、20个乡。以后有15个乡先后撤乡设镇。1998年5月,将白庙乡并入鳌山卫镇,同时,撤销即墨镇、三里庄乡,设立环秀、潮海、通济三个街道办事处;9月,设立, 同时将潮海办事处和留村镇的9个村庄划归经济开发区。1999年划为营上、留村、段村、鳌山卫、温泉、王村、田横、丰城、金口、店集、大官庄、华山、灵山、长直、段泊岚、瓦戈庄、刘家庄、移风店、七级、蓝村、南泉、普东、大信、马山24个镇,、石门、乔家屯3个乡,环秀、潮海、通济3个街道办事处,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2001年经乡镇规模调整后,划为营上、留村、龙泉、鳌山卫、温泉、王村、田横、丰城、金口、店集、华山、灵山、段泊岚、刘家庄、移风店、七级、蓝村、南泉、普东、大信20个镇,环秀、通济2个街道办事处,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2001年8月设立北安街道办事处(原营上镇)。日,龙山街道办事处在原留村镇的基础上成立,全市共有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即墨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66200。行政区划代码:370282。区号:0532。拼音:Jimo Shi。[]行政区划  即墨市5个街道、18个镇:、潮海街道、、、、、、、、、、、、、、、、、、、、、。
  通济街道 
  位于即墨市城区西部,是墨市党政机关所在地。截至2004年底,面积75.66平方千米,辖61个村庄和17个居委会、14万人。
  环秀街道 
  位于即墨市城区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29.1平方千米,辖38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7.59万人。
  北安街道 
  位于即墨市城区中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92平方千米,辖61个行政村、5万人。
  龙山街道 
  位于即墨市城区东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58.4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3.63万人。
  潮海街道 
  截至2004年底,面积27.2平方千米,辖30个行政村、5.8万人。
  龙泉镇 
  位于即墨市东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110平方千米,辖65个村、5.44万人。
  鳌山卫镇 
  位于即墨市东南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积96.7平方千米,辖63个行政村、5.2万人。
  温泉镇 
  位于即墨市东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积93平方千米,辖53个村庄、5万人。
  王村镇 
  位于即墨市东北部的王村半岛中心。截至2004年底,面积76.88平方千米,辖35个行政村、3.94万人。
  田横镇 
  位于即墨市东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积53.9平方千米,辖30个行政村、3.2万人。
  丰城镇 
  位于即墨市东北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积90.28平方千米,辖42个行政村、5.03万人。
  金口镇 
  位于即墨市东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87.85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3.31万人。
  店集镇 
  位于即墨市、莱阳市、莱西市3市交界处。截至2004年底,面积109.8平方千米,辖66个行政村、5万人。
  华山镇 
  位于即墨市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110平方千米,辖50个行政村、4.5万人。
  灵山镇 
  位于即墨市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80.9平方千米,辖42个行政村、3.03万人。
  段泊岚镇 
  位于即墨市西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94.70平方千米,辖42个行政村、3.4万人。
  刘家庄镇 
  位于即墨市西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70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3.1万人。
  移风店镇 
  位于即墨市西北部大沽河畔,与平度市接壤,面积120平方千米,辖66个行政村、5.6万人。
  七级镇 
  位于即墨市西部大沽河畔。截至2004年底,面积78平方千米,辖34个行政村、3.6万人。
  蓝村镇 
  位于即墨市西南部与胶州市、城阳区交界处,面积43.96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3.72万人。
  南泉镇 
  位于即墨市西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58.8平方千米,辖33个行政村、3.6万人。
  普东镇 
  位于即墨市中西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90平方千米,辖48个行政村、4.2万人。
  大信镇 
  位于即墨市西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42.03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2.70万人[1]。[]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功能提升。修建、完善了城区交通网络,并进行了大规模城区绿化工程,2006年住宅建设竣工建筑面积74.6万平方米,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面积达到46.2平方公里,比上年新增3.55平方公里,增长8.3%;城市化水平达到51.2%,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城区供水:城区日综合供水能力达到14.5万吨,自来水管道总长度达430公里,比上年增加30公里,2006年全年供水总量3310万吨,其中生产运营用水870万吨,居民家庭用水1901万吨,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城区供气:2006年全年天然气供应总量1521吨,其中家庭用量310吨,用气户数1.54万户,使用天然气人口4.7万人;液化气供应总量7790吨,其中家庭用量7790吨,用气户数74220户,使用液化气人口35.6万人,城区用气普及率98.9%。
  城区供热:全市集中供热面积283万平方米,增加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226万平方米。热水管道长度40公里,热水供热总量46万吉焦,蒸汽管道长度48公里,蒸汽供热总量314万吉焦。
  城区交通:城区公交车线路14条,运营长度176公里,运营车辆146辆,客运总量1461万人次。
  城区道路:2006年年末道路总长度637公里,比上年增加208公里,道路面积803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264万平方米,桥梁35座,路灯7000盏。防洪堤长度7公里。
  城区绿化:2006年新增城区绿地3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736公顷,绿化覆盖率37.6%,公园3个,公园面积141公顷,公园绿地面积86公顷。
  环境保护及其他: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为4022.4万元。工业废水排放量864.8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382464万标立方米,工业粉尘排放量738.8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2万吨,环境噪声达标面积37.5平方公里。卫生实际清扫面积425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14万吨,粪便清运量1.5万吨,公厕数量44座。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经济发展  2007年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结构稳步改善。经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7.6%,总量和增幅稳居青岛五市首位。其中实现增加值37.4亿元,增长8.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9%,拉动增长1.2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242.9亿元,增长22.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2%,拉动GDP增长11.1个百分点;增加值153.5亿元,增长12.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9%,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伴随着经济增速持续平稳,经济运行进一步由高速扩张向协调稳健转变。人均生产总值3901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5441美元。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8.5:54.5:37.0调整为8.6:56.0:35.4,二产继续保持对全市经济的主导支撑。经济结构有了新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三资企业及私营经济类型分别占到2.0%、2.4%、17.7%、41.3%和36.5%;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11.2%、3.1%、81.4%、2.0%和2.3%。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57%,截止2007年末,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7.9万户,年内新发展5910户;民营企业达7717户,年内新发展1509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9.2万人,民营经济新吸纳劳动就业2.2万人。民营经济税收17.1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1%。民营经济投资100.3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49.8%。[]综合实力  一、综 合
  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结构稳步改善。经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7.6%,总量和增幅稳居青岛五市首位,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9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县第19位。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8.5:54.5:37.0调整为8.6:56.0:35.4,二产继续保持对全市经济的主导支撑。经济结构有了新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三资企业及私营经济类型分别占到2.0%、2.4%、17.7%、41.3%和36.5%;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11.2%、3.1%、81.4%、2.0%和2.3%。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57%,截止2007年末,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7.9万户,年内新发展5910户;民营企业达7717户,年内新发展1509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9.2万人,民营经济新吸纳劳动就业2.2万人。民营经济税收17.1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1%。民营经济投资100.3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49.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降耗工作难度较大,市场价格涨幅较大,社会救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 林 牧 渔 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推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布局得到不断优化。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14亿元,增长2.3%。其中,农业产值21.72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3075万元,增长20.5%;牧业产值18.82亿元,下降13.3%;渔业产值21.22亿元,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7亿元,增长71.6%。
  粮食生产呈现夏减秋增格局。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59万公顷,下降5.8%。全市年末实有耕地面积7.33万公顷,和上年持平。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万吨) 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49.93 8.9
  其中:小麦 22.24 -8.6
  玉米 23.80 33.1
  花生 9.53 8.0
  蔬菜 70.14 0.9
  水果 2.47 -2.4
  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万吨)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8.65 -30.5
  其中:猪肉 3.33 -29.9
  禽肉 4.88 -28.4
  奶类总产量 6.37 -0.3
  禽蛋总产量 6.32 -4.8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围绕生态市建设,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市人工造林面积95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0.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860公顷。
  渔业产量略有下降。水产品总产量30万吨,下降2.3%,其中,捕捞产量10.87万吨,下降1.2%,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6.4%;海水养殖产量18.97万吨,下降2.7%,占水产品总产量的63.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7.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自走式联合收获机1360台,增长3.9%;农用拖拉机3.3万台,增长1.5%;农用汽车2309辆,增长5.3%;全年化肥施用量18.3万吨,增长10%;农村用电量7.3亿千瓦时,增长15.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23万公顷,增长0.7%;地膜覆盖面积2.54万公顷,增长5.1%。
  三、工 业 和 建 筑 业
  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901.4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67家,比上年增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766.1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全市工业用电量1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8%。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产值15.6亿元,集体工业产值18.4亿元,股份工业产值135.9亿元,外资工业产值316.2亿元,私营工业产值280亿元。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强劲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2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2.23%,比上年提高了2.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4.3亿元,增长42.6%,产品销售率为97.6%;实现利税85.8亿元,增长39.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比上年±%
  发电量 22177 万千瓦时 9.7
  配混合饲料 12.7 万吨 -8.6
  服装 50648 万件 33.7
  皮鞋 2133 万双 31.8
  纸制品 12578 吨 31.9
  塑料制品 6799 吨 -3.3
  水泥 17.3 万吨 7.9
  铜材 989 吨 10.3
  阀门 3090 吨 -17.9
  家用电冰箱 29.5 万台 20.7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施工产值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施工面积32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7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由量的扩张向结构调整方式转变。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完成201.3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民营投资100.3亿元,增长25.1%。城镇投资完成124.8亿元,增长22%,农村投资完成76.5亿元,增长27.9%,其中过亿元项目38个,5千万至1亿元项目72个。从投资的结构看,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6.9亿元、102.8亿元、91.6亿元,所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9:53.8:43.3调整为3.4:51.0:45.5。
  房地产开发投资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出现下降。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1.8亿元,比上年下降24.1%,其中:住宅9.2亿元,下降30.7%。房地产施工面积202.4万平方米,增长2%;竣工面积51.5万平方米,下降33.8%。商品房销售面积80万平方米,下降38.7%,商品房销售额23.7亿元,下降30.9%。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能运量不断提升。全市年末拥有各种机动车23.87万辆,比上年增长7.5%,其中:货车1.92万辆,客车4.32万辆,其他机动车12.97万辆,拖拉机3.3万辆。公路总长度2098.8公里,其中高速路115.6公里,公路网密度117.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2371万人次,增长39.5%,客运周转量165105万人公里,增长41%;货运量22185万吨,增长40.5%,货运周转量121667万吨公里,增长40.2%。全市共有客运公共汽车422辆,年末实有出租客车218辆。
  邮政电信业务规模稳步扩大。全市邮政业务收入7223万元;发送函件571万件,特快专递12.88万件,报刊1296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16.9亿元。全市电信业务总收入5.6亿元,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6.8万门。本地电话用户42.7万户,小灵通用户7.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达到31.1万户,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92.3%。移动电话67.2万户,增长26.1 %。宽带用户5.5万户,增长36.3%。
  即墨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69.9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2%;旅游商品收入达8.15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37%。
  六、国 内 贸 易
  城乡消费市场稳定攀升。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8亿元,同比增长18.3%,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6.5亿元,增长15.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8亿元,增长36.6%。分地区看,城区实现零售额66.1亿元,增长20.4%;农村实现零售额58.7亿元,增长15.9%。全市集贸市场成交额达524.1亿元,增长15.2%。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升级。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零售额20.6亿元,增长43.1%,全市集贸市场成交额达524.1亿元,增长15.2%。其中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分别为45.5亿元、25.8亿元、53.4亿元,分别增长 18%、14%和20.6%。汽车消费仍是我市消费领域中的一大热点。至2007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59158辆,比年初增加13308辆。
  七、对 外 经 济
  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招商引资”逐步向“择商选资”转变,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引进外资项目236个(含增资项目95个),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增长12.2%,完成外管局到账外资2.45亿美元,同比增长39.6%,总量居全省县级市第一位,增幅居青岛五市第一位,创历史新高。我市实际利用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415个,到位资金77.2亿元,同比增长20.6%。
  对外贸易继续在高平台上快速增长,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36.8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出口26.5亿美元,进口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7%和14.2%。贸易顺差16.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3.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20.3亿美元,私营企业出口额5.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7%和35%。外贸依存度达到43.9%。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6.1亿元,同比增长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财政局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27.7%;国税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42.2%;地税完成7.5亿元,增长37.8%。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37.1%、38.0%和58.9%。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2.4亿元,比上年增长35.3%。
  存贷款比例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97.1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增长13.8%。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140.5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亿元,增长9.4%。各项贷款快速增长,各项贷款余额125.8亿元,较年初增加27.4亿元,增长27.9%。存贷款比例大幅提高,由年初1:0.57提高到1:0.64,存贷款余额在五市中稳居第一。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承保金额285.6亿元。实现保费收入3.1亿元,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1亿元,占35.5%;人身保险费收入2亿元,占64.5%。赔款支出金额0.69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57亿元,人身险给付金额0.12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926人,中级职称人员8846人,初级职称人员16784人。全市研究生以上学历250人,本科生学历12336人,专科生学历20010人,中专生学历27408人。企业厂办科技机构27个,科研人员1610人。年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个,运用高新技术23项,开发新产品23个。专利申请量933件、授权量556件,列全省县(市)第一名。青岛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21家,即墨市市级民营科技企业87家。
  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68处,在校学生13.3万人,普通中学44 所, 在校学生5.2万人;职业学校9 所,在校学生7551人;小学188所,在校学生7.4万人,特教中心一处, 在校生40人。教职工总数1.24万人,其中:教师1.06万人,师生比1:13。初中升学率93.38%,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幼儿园385处,在园幼儿2.9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有了新成就。全市有柳腔剧团1处,科技文化服务中心23处,各类图书馆259处,市图书馆藏书量15万册,市博物馆1处,出版发表播映展出各类文艺作品800件,获青岛市以上各类奖励55项。有线电视网覆盖稳步扩大,拥有无线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26.2万户,其中城区6.1万户,农村20.1万户。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825处,其中医院12处,镇卫生院21处,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786家。共拥有床位4170张,卫生技术人员503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32人,注册护士893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各类运动场地634处,三级裁判员270人,等级教练员6人,向青岛市以上单位输送运动员87名。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修建、完善了城区交通网络,进行了大规模城区绿化,当年住宅建设竣工建筑面积98.4万平方米,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面积达到47.5平方公里,比上年新增1.5平方公里,增长3.3%;城市化水平达到53%,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城区供水:城区日综合供水能力达到17.5万吨,供水管道总长度达460公里,比上年增加30公里,全年供水总量3366万吨,其中生产运营用水901万吨,居民生活用水2147万吨,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城区供气:全年天然气供应总量1797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521万立方米,用气户数1.87万户,使用天然气人口5.68万人;液化气供应总量7830吨,其中家庭用量7830吨,用气户数7.8万户,使用液化气人口31.23万人,城区用气普及率98.9%。
  城区供热:全市集中供热面积328万平方米,增加4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238万平方米。热水管道长度48公里,热水供热总量46万吉焦,蒸汽管道长度52公里,蒸汽供热总量357万吉焦。
  城区交通:城区公交车线路16条,运营长度256公里,运营车辆415辆,客运总量3312万人次。
  城区道路:年末道路总长度677公里,比上年增加40公里,道路面积857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278万平方米,桥梁54座,安装路灯的道路长度323公里,路灯8000盏。防洪堤长度29公里。
  城区绿化:新增城区绿地3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935公顷,绿化覆盖率40.3%,园林绿地面积1808公顷,公园4个,公园面积15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536公顷。
  环境保护及其他: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1224万元。工业废水排放量929.5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347629万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5万吨,环境噪声达标率78.6%。卫生实际清扫面积583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14.4万吨,粪便清运量1.7万吨,公厕数量47座。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2789人,出生率为11.5‰,出生性别比为1:1.08,死亡人口 7697人,死亡率为6.9‰;全年人口自然增加5092人,自然增长率为4.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1.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2118人,增长1.1%,其中农业人口62.85万人, 非农业人口48.34万人。
  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收入来源更趋多元化。全年社会职工平均工资18621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3元,增长1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82元,增长14%。在工资性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重提高。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34%,农村为39.2%。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4台、电冰箱(柜)106台、洗衣机90台、空调78台、热水器92台、电脑44台、移动电话180部、家用汽车12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3台、冰箱76台、洗衣机61台、空调13台、热水器65台、电脑9台、移动电话130部、家用汽车4辆。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投资竣工住宅建筑面积98.4万平方米。年末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9.3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2640元,比年初增加957元。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面扩大。全市参加失业、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稳步增长,养老基金支付能力稳定提高,截止12月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数达到20.2万人,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数达到1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到11.4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6.3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56个,社会福利院床位1906张,收养各类人员797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12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845人,全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737万元。全市各类优抚对象1005人。[]文体卫生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活动健康活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有了新成就。全市有柳腔剧团1处,影剧院3处,农村放映队6个。科技文化服务中心24处,各类图书馆245处,市图书馆藏书量13万册,市博物馆1处,出版发表播映展出各类文艺作品660件,获青岛市以上各类奖励90项。有线电视网覆盖稳步扩大,拥有无线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19.8万户,其中城区5.67万户,农村14.13万户。
  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877处,其中医院16处,镇卫生院20处,医务室和卫生所9个,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步伐加快,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824家。共拥有床位4020张,卫生技术人员489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22人,注册护士826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各类运动场地613处,三级裁判员270人,等级教练员18人,向青岛市以上单位输送运动员78名。[]民风世俗  元宵节踩街
  即墨素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传统。是日,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伴涌上街头,观看民间表演的龙灯、舞狮、高跷、秧歌等歌舞形式的&踩街&活动。近几年来,这种传统的&踩街&活动,已由民间的小规模自发性分散表演,发展成了有组织大规模的隆重节庆活动。
  正月十五这天,整个即墨城区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本市居民与邻近地区赶来观光的游客10多万人,聚集在几条主要街道和市政府门前的中心会场周围,观赏场面恢弘波澜壮阔的&踩街&活动。伴随着震天动地的新春锣鼓声和悠扬悦耳的唢呐笙笛声,一辆辆装点精美华丽、五彩缤纷的彩车,载着现代企业文化形象与传统民间艺术情趣,向人们缓缓驶来。彩车上那&双龙腾飞&、&凤凰展翅&的优美造型,&飞机凌空&&火箭待发&的伟岸雄姿,以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振兴即墨,科教兴农&等标语口号光彩夺目,处处炫耀着改革开放以来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和预示即墨经济再次腾飞的宏伟蓝图。展示民间歌舞的秧歌队、高跷队、旱船队载歌载舞,欢腾跳跃,人们舞的是太平盛世,唱的是丰收喜悦。&猪八戒背媳妇&、&姜老背姜婆&、&老媒婆说亲&,扮相诙谐滑稽,让人乐不可支,取经归来的&唐僧师徒&和笑容可掬的&济公活佛&显得风度翩翩彬彬有礼,不住地向沿途观众作揖拜年,恭贺新禧。少年儿童表演的&大头娃娃舞&&童子鼓&,更是活泼可爱稚趣盎然。 元宵节彩车巡游暨民间歌舞表演活动,既不失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生活气息。
  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
  “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每年公历3月18日举办,历时3天。 田横民俗祭海活动有着500多年的历史。祭海(上网)节这天,几乎家家宾客盈门,整个村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临时搭建的硕大松门披彩挂红,显得富丽堂皇、蔚然壮观;海滩上林立的旄子旗(站缨)在春风中猎猎飘扬;修葺一新的渔船上张贴着等吉庆对联。偌大的一个东海滩人声鼎沸万头攒动。几十张“一”字排列的供桌,摆满了三牲(整猪、整鸡、整鱼)及精心制做的面寿桃糕点等祭品,尤其是那几十头刮得光亮披红戴花的整猪和制作在寿桃上的“孔雀开屏”、“荷花仙子”、“鲤鱼跃龙门”等匠心独居的手工艺品,久久吸引着人们赞叹的目光……在人山人海的包围中,身着古典劲装的锣鼓手,把欢快的锣鼓敲得震天动地,跑旱船的、踩高跷的、扭秧歌的,欢呼跳跃,热闹非凡,欢乐的气氛象涌动的春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祭祀仪式主持者一声令下,海滩上,渔船上,成百上千挂鞭炮依次燃响,雷鸣般的鞭炮声伴随着铿锵激越的锣鼓声,响彻整个港湾,把祭海(上网)节推向了高潮。近几年来,在镇政府及文化部门的主导下,祭海活动已由当初一个渔村--周戈庄村自发形成的民间祭祀活动演变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祭海活动;在形式上已由传统的祭神,演变为有着丰富民俗文化内涵和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的盛大节日--“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
  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海洋民俗旅游和经贸招商活动的开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现由田横镇人民政府、博物馆、即墨市文化局、即墨市旅游局共同策划主办。共组织了十余项大型文化活动,主要有:盛大的祭奠仪式、民俗文化大集、书画摄影作品街头展、现场书画表演、民舞巡游、武术魔术表演、灯谜有奖竞猜、太平盛世唱大戏、海景焰火晚会、斗鸡表演、香饽饽面塑大赛暨展销、民俗摄影邀请赛、琳琅满目的商品交易等。
  马山文化旅游山会
  由来已久,而且会次之多在即墨当属首家。其中有农历正月十六日的大王庙会、三月二十八日的天齐庙会、九月九日的玉皇庙会,而最隆重的是六月二十八日的白云庵庙会。
  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是明光宗赐号&慧觉禅师&得道之日。&慧觉禅师&是明代马山东麓人,姓刘,名贞洁(字恒清),万历末年,奉明神宗之诏,入京师讲道。崇祯年间,回白云庵授徒讲道。后来人们为纪念她,自发地将六月二十八日这天作为庙会,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后,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民意,庙会得以恢复,并将马山庙会正式定名为&青岛马山文化旅游山会&,会期从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到二十八日,为时3天。
  如今的山会由过去迷信色彩浓厚的民间庙会,变为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文化旅游山会。山会以旅游观光为主,突出表现了马山的地质科学文化和民族宗教文化特色。宗教(道教)活动以聚仙宫、白云庵为正式活动场所,且有专职神职人员住持。
  每次山会期间,都有专业和民间的文艺团体在雕像前的广场上,演出精彩的戏剧、曲艺、歌舞、杂技等文艺节目。
  天井山庙会
  天井山庙会,因其丰厚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和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日(传说这天是&黑龙王&的生日),远近宾客纷至沓来。
  过去的天井山庙会,迷信色彩比较浓厚。人们了感激&黑龙王&行雨灵验,造福乡里,恩泽四方的功德,每年都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赶会队伍前面由乐队开路,人们手执旗罗伞扇,用八人大轿抬着&黑龙王&坐像,风、雷、云、雨使者与各种仪仗紧随其后。山上山下熙熙攘攘,龙神祠前更是香烟缭绕,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随后便是隆重的祭祀仪式。
  现在的庙会,除传统的民俗活动外,逐渐充实时代文化新风,本市和外地的文艺团体争相来此献艺助兴,小商贩更是闻讯蜂拥,数万游客把这座小山变成了一个传统民俗活动与现代文化娱乐相结合的大舞台。
  东京山庙会
  东京山,位于鳌山卫镇东隅,因山上有一巨石形似鹰嘴,故又名&鹰嘴山&。此山面临鳌山湾,西与东崂之秀鹤山毗邻,风景优美,海光山色得天独厚。每年的庙会,更为这座小山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东京山的&狐仙庙&,始建于百余年前。传说这里的&&极为灵验,有求必应。每年的正月初一、正月二十、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是逢庙会的日子。以正月二十日的庙会为最盛。从凌晨开始,就有游客陆续上山,加之商贩及外地的游客,最多时一天可达5万之众,可谓人山人海。
  即墨柳腔是一个较古老的地方剧种,始于清朝乾隆年间,从山东境内广泛流传的&本肘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源于即墨西部的沽河流域,流行于胶东地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柳腔初期的演唱形式非常简单,所用的乐器也只有一只手锣,一只手鼓和一支竹板。后来受&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采用&四弦胡琴儿&伴奏。初用弦乐时,拉与唱不相协调,艺人们就配合着往上溜,因此,被戏称为&溜腔&,后来艺人们觉得不雅,就借用同音字,定名为&柳腔&。从此,柳腔作为一个剧种,登上了即墨的大众舞台。柳腔剧目内容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故事,对白运用即墨方言,曲调有欢调、悲调、垛板、慢板、数板、南锣、娃娃腔等板式。唱腔委婉细腻,优美流畅,语言风趣生动,表演朴实无华,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在&四弦胡琴儿&悠扬悦耳曲调的伴奏下,加上柳腔特有的向上翻高8度或6度的尾音&勾勾腔&,听来真是余音袅袅、绕梁三匝,令几代家乡父老为其痴迷。
  建国后,柳腔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即墨县于1956年成立了专业的&即墨柳腔剧团&。经新老艺术工作者发掘、整理和创新,使柳腔不论在演出剧目,还是唱腔板式、音乐伴奏与曲牌上,都达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同时,也迎来了柳腔艺术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1959年,柳腔剧团应邀进京,并三进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领导和戏剧界知名人士及首都人民汇报演出了《割袍》、《赵美蓉观灯》等剧目,获得极大成功,演职人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等的亲切接见和热情鼓励,得到了郭沫若、田汉、老舍、梅兰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肯定和赞扬。《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戏剧报》等报刊都发表了评论文章,对柳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柳腔誉为&胶东之花&。从此即墨柳腔这一地方小剧种,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扬名全国。原文化部部长黄镇、朱穆之也先后莅临即墨,在观看了柳腔剧团的演出后,高度评价了即墨柳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观赏即墨柳腔之后,也即兴写下了&杯接饮老洒,醉人乡音听柳腔&的精彩诗句。
  多年来,即墨柳腔剧团有一大批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获奖,其中柳腔《王三卖鱼》,被青岛电视台制作成电视戏曲片,荣获1985年中国首届戏曲电视片&鹰象奖&二等奖。由于柳腔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即墨市除有专业柳腔剧团外,不少村庄都有业余柳腔剧团。
  九狮图,又称九狮舞。是即墨民间艺人于1924年创作编排的,第二年的元宵节期间首次于即墨城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此后,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节目保留至今。
  九狮图的表演阵容由12人和9只狮子道具组成,其中4人手执2只&母狮&,7人各执1只&子狮&,另1人手执绣球,引诱狮子起舞。群狮舞动时,配以欢快激越的锣鼓声伴奏,7只&子狮&环绕2只&母狮&合着节拍,欢腾跳跃,时而翻滚扑球嬉戏,时而摇头摆尾扭动腰身,一举一动都把真狮雄健威武的凶猛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九狮图的表演形式分&走街&&圆场&两部分。&走街&为行进舞蹈,在行走过程中表演&龙摆尾&、&扭绳&、&双对狮&等动作。&圆场&是就地表演,主要有&四门斗&、&绣球戏狮&、&群狮扑球&等舞蹈动作。
  即墨大鼓,是即墨盲艺人于民国初年,集流传于即墨民间的&解门大鼓&、&高门渔鼓&、&李门咣咣&三种曲艺形式之大成,通过融会贯通而创造的。其唱腔优美韵味十足,伴奏悦耳动听,语言风趣生动,所唱书目章回衔接紧凑,充满悬念,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几代艺人的创新与发展,使这种曲艺形式日趋丰富完善。
  即墨大鼓属&东鲁派&的一个支派,采用坠琴伴奏,唱词讲究韵辙,唱腔有&慢板&、&四六&、&快板&三种。表演形式以唱为主,间以评白,其评白沿袭东鲁大鼓的特点,在运用即墨方言的基础上稍带安徽地方口音。
  即墨秧歌
  即墨秧歌早在明清时期就活跃于城乡民间,每逢农闲、年节和庙会,特别是正月元宵节期间,各村的秧歌队便走街串巷进行流动演出,一直延续至今。
  即墨秧歌在表演风格上分为东、西两派。东部沿海一带的为东派,东派的舞蹈动作融汇了武术风格,特点是歌舞并重,场面欢快热烈,舞蹈队形巧妙多变,动作粗犷豪放、刚健有力。西部瓦戈庄、刘家庄一带的为西派,西派的特点是以唱为主的妩媚多姿、轻灵柔顺的歌舞小段,动作细腻流畅、诙谐幽默。
  即墨秧歌的整体表演形式又分为&大场&&小场&两种。&大场&的演出阵容通常有9-12人组成,其中有花枝招展的&拉花女&4名,手执竹板的&货郎&和扮相滑稽可笑的&媒婆&,及各2名武生装束的&戳钱棍&和头戴文巾的&棒槌&,这些扮相不同行头鲜明的角色,在以伞为标以响铃为号的领舞人&膏药客&的现场统一指挥下,不断变换队形,互相穿插交错跑场,跑场队形通常是传统的&剪子股&&龙摆尾&&豆荚角&等图案,在通过队形图案变化的过程中,使用秧歌独具的步伐,展现出各种舞蹈动作,根据节奏快慢的调节,以及各个角色引人逗乐的插科打诨,表现出欢快活泼的热闹场面。同时,在跑场的间隙,由场上灵魂人物&膏药客&,即兴发挥自编自唱秧歌曲调小段,这些小段大都声情并茂,让人赏心悦目。&小场&俗称扮故事,一般由3-5人上演一些载歌载舞有故事情节的小段子。
  即墨秧歌的伴奏有打击乐和管弦乐两部分。打击乐通常用于&大场&伴奏,管弦乐一般用于&小场&伴奏,主要乐器有二胡、唢呐、笙等。其主要乐曲《赶庙》、《秧歌曲牌》、《旱船调》被载入《山东民间歌曲选集》。
  周朝时都由官名而来
  古人以地名为姓 战国有即墨成 齐国人(山东)
  单一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单守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春秋·内篇问》记载:“即墨氏,据齐将田单守即墨,支孙氏焉。”在史籍《风俗通义·佚文》中引《姓解》记载:“即墨氏,汉有即墨威为咸阳令……汉有单父令即费,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氏。”在史籍《汉书·儒林传》也记载:“战国城阳相即墨成,齐国人。”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以邑为者有崔氏、卢氏、鲍氏、来氏、即墨氏、棠氏、檀氏、晏氏、梁邱氏等二十三氏。即墨氏族人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即氏、墨氏者。[]相关链接  即墨还在《》中出现,是仙四的一个场景。
  主人公们在此真正见证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主人公们在即墨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看了即墨的花灯。
  即墨花灯[]复姓  一.姓氏渊源:
  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战国齐国大将田单守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晏子春秋》记载:“即墨氏,据齐将田单守即墨,支孙氏焉。”在《风俗通义·佚文》中引《姓解》记载:“即墨氏,汉有即墨威为咸阳令……汉有单父令即费,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氏。”《汉书·儒林传》也记载:“战国城阳相即墨成,齐国人。”
◎2010-村村乐-京ICP证040208号-6京公网安备18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段泊岚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