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0340488充值卡骗子充值卡

榕市民购买海尔洗衣机引来骗局&疑个人信息遭泄露--福建频道--人民网
榕市民购买海尔洗衣机引来骗局&疑个人信息遭泄露
&&&&来源:&&&&&
年前在国美买了一款海尔洗衣机,没想到半年后个人购物信息却落入了骗子之手,成为骗子诈骗的工具。近日,福州的市民小陈遇到这么一件烦心事,半年前自己买了一款海尔洗衣机,却招来了一场骗局。记者采访时,海尔方面只回复没有推出过回馈老顾客活动,但对于记者提出的“海尔如何保护客户信息等问题”不予回应。
买海尔洗衣机招来骗局
小陈介绍,5月5日,她接到了一个区号为010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海尔的售后人员,并询问小陈洗衣机使用情况。“她清楚地知道我当时购买的洗衣机型号。”正因为此,小陈说自己放松了警戒。接着售后人员说,海尔为了反馈老顾客,要赠送小陈海尔电视棒1个,3D眼镜1个,两个礼品价值近千元,不过,赠送的礼品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8元。在小陈犹豫之时,客服又接着说,为了弥补客服个人所得税的支出,海尔将赠送200元的移动充值卡作为弥补。礼品将通过顺丰邮寄,货到了之后,小陈需要支付198元给快递。紧接着这位售后人员又询问小陈送货地址是否就是购买洗衣机时登记的地址,“他们都知道我的详细信息,看起来不像是假的。”小陈当时也就没再犹豫。
过了两天,快递送到了。小陈拆开包裹后看傻眼了,两张移动充值卡跟平时的充值卡完全不一样,卡片上写着“全国通用”“本卡适用于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等字样,于是小陈拨打了卡面上的充值电话,语音系统却提示“您拨打的电话号码不存在”,而电视棒也没法使用。“这时候我意识到可能上当了。”小陈表示,自己之所以相信了,就是因为对方自己购买的洗衣机型号都知道。“为什么个人信息会落入骗子之手?”
(责编:林洪熙、刘必泳)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市民买电器引来&客服&诈骗电话 疑商家泄露个人信息-个人信息 诈骗团伙 国美 充值电话 赠礼-上海频道-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市民买电器引来"客服"诈骗电话 疑商家泄露个人信息
  东方网6月26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去年底在国美买了海尔的空调、冰箱、洗衣机,不料半年后购物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被骗走200元。市民小姐近日致电本报新闻热线,称接到一个自称是“海尔客服”的电话,要寄价值2000元的奖品并收取200元税收费用。陈小姐付款后,发现奖品一文不值。本报了解到,这样的骗局已令不少市民上当。“骗子能够准确报出家庭地址、手机号码、购买的机器类型,我怀疑是商场或商家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消费者提出质疑。
  对此,国美回应称他们已完善了信息系统和人员管理,不会泄露顾客的个人信息。而海尔表示从来不会给顾客打去中奖电话,愿意和消费者一同追究诈骗团伙的法律责任。
  骗子知晓地址让人轻信
  陈小姐说,她父亲接到了一个区号为010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海尔客服人员,为了反馈老顾客,将赠送她1个电视棒,1副3D眼镜,两个礼品价值近千元,而消费者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8元。陈小姐父亲踌躇之际,对方表示,为了弥补顾客的支出,海尔还将赠送200元移动充值卡作为补偿。
  “对方能报出我家购买的家电类型,也知道我们家的详细地址、手机号,有板有眼的。”为此,陈小姐的父亲打消了疑虑。
  一天后,快递到货,陈小姐付给快递员198元。然而,当她拆开包裹后就发觉上当了。两张充值卡和平时的充值卡完全不一样,卡片上写着“全国通用”的字样,充值电话则为一个“”的私人号码,充值后话费未到账。此外,电视棒和3D眼镜也是三无产品。国美海尔均否认内部泄露
  为何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会落入骗子之手?不少市民提出了疑问。为此,笔者联系了国美和海尔。两家均表示,自己并没有泄露顾客信息。
  国美总部客服部当班负责人说,国美已完善了系统和人员管理问题,一般工作人员至多只能查询客户资料,只有专员才有权限将资料导出。并且,每一次导出客户信息都会留下记录。“我们根据消费者信息进行了搜索,没有查到相关导出记录。”
  该负责人称,他们的确接到过不少类似投诉,一些顾客没有在国美购买东西,未留下任何个人信息,也接到过“周年庆反馈顾客赠礼”的诈骗电话,所以这可能是不法分子广泛撒网的诈骗行为。
  “消费者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可以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会做相关记录,到派出所报案,并进行追踪。如果有商家被频繁提及,我们会发去警告函。”
  海尔方面则表示,绝不会给客户打去中奖电话。“我们一般售后电话回访是针对保修的消费者,问问上门服务态度、时间之类的问题,从没有通过电话赠礼。”对于是否是海尔导致顾客信息泄露,海尔公司上海分部产品总监郁先生称,顾客在购买过程中,资料经过很多人处理,包括门店人员、收银员、送货员等,究竟是否内部泄露难下定论。“消费者可以报警,海尔也会和消费者一同追究诈骗团伙的法律责任。”
  怀疑信息被泄露可投诉
  如今商家营销手段五花八门,个人信息极易泄露。据市民反映,他们中不少人接到过类似诈骗电话,措辞多为反馈老客户赠礼,需要交纳200元不等的个人奖品税等。一些人在上当后恍然大悟,但在实际维权过程中,却往往面临举证难。
  “立案金额太小,商场、企业之间又互相踢皮球,暗示是对方责任。我们自身也很难掌握确切证据来证明到底是谁泄露了个人信息。”陈小姐叹息道。
  笔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近期也接到了多名消费者反映遭受个人信息泄露、支付诈骗的类似投诉。市消保委日前发布第2号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也不要轻信掌握购物信息的可疑电话,应该第一时间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核实后再进行后续操作。对于怀疑泄露个人信息的商家,市民也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市民买电器引来"客服"诈骗电话 疑商家泄露个人信息
日 03:09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6月26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去年底在国美买了海尔的空调、冰箱、洗衣机,不料半年后购物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被骗走200元。市民小姐近日致电本报新闻热线,称接到一个自称是“海尔客服”的电话,要寄价值2000元的奖品并收取200元税收费用。陈小姐付款后,发现奖品一文不值。本报了解到,这样的骗局已令不少市民上当。“骗子能够准确报出家庭地址、手机号码、购买的机器类型,我怀疑是商场或商家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消费者提出质疑。
  对此,国美回应称他们已完善了信息系统和人员管理,不会泄露顾客的个人信息。而海尔表示从来不会给顾客打去中奖电话,愿意和消费者一同追究诈骗团伙的法律责任。
  骗子知晓地址让人轻信
  陈小姐说,她父亲接到了一个区号为010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海尔客服人员,为了反馈老顾客,将赠送她1个电视棒,1副3D眼镜,两个礼品价值近千元,而消费者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8元。陈小姐父亲踌躇之际,对方表示,为了弥补顾客的支出,海尔还将赠送200元移动充值卡作为补偿。
  “对方能报出我家购买的家电类型,也知道我们家的详细地址、手机号,有板有眼的。”为此,陈小姐的父亲打消了疑虑。
  一天后,快递到货,陈小姐付给快递员198元。然而,当她拆开包裹后就发觉上当了。两张充值卡和平时的充值卡完全不一样,卡片上写着“全国通用”的字样,充值电话则为一个“”的私人号码,充值后话费未到账。此外,电视棒和3D眼镜也是三无产品。国美海尔均否认内部泄露
  为何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会落入骗子之手?不少市民提出了疑问。为此,笔者联系了国美和海尔。两家均表示,自己并没有泄露顾客信息。
  国美总部客服部当班负责人说,国美已完善了系统和人员管理问题,一般工作人员至多只能查询客户资料,只有专员才有权限将资料导出。并且,每一次导出客户信息都会留下记录。“我们根据消费者信息进行了搜索,没有查到相关导出记录。”
  该负责人称,他们的确接到过不少类似投诉,一些顾客没有在国美购买东西,未留下任何个人信息,也接到过“周年庆反馈顾客赠礼”的诈骗电话,所以这可能是不法分子广泛撒网的诈骗行为。
  “消费者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可以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会做相关记录,到派出所报案,并进行追踪。如果有商家被频繁提及,我们会发去警告函。”
  海尔方面则表示,绝不会给客户打去中奖电话。“我们一般售后电话回访是针对保修的消费者,问问上门服务态度、时间之类的问题,从没有通过电话赠礼。”对于是否是海尔导致顾客信息泄露,海尔公司上海分部产品总监郁先生称,顾客在购买过程中,资料经过很多人处理,包括门店人员、收银员、送货员等,究竟是否内部泄露难下定论。“消费者可以报警,海尔也会和消费者一同追究诈骗团伙的法律责任。”
  怀疑信息被泄露可投诉
  如今商家营销手段五花八门,个人信息极易泄露。据市民反映,他们中不少人接到过类似诈骗电话,措辞多为反馈老客户赠礼,需要交纳200元不等的个人奖品税等。一些人在上当后恍然大悟,但在实际维权过程中,却往往面临举证难。
  “立案金额太小,商场、企业之间又互相踢皮球,暗示是对方责任。我们自身也很难掌握确切证据来证明到底是谁泄露了个人信息。”陈小姐叹息道。
  笔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近期也接到了多名消费者反映遭受个人信息泄露、支付诈骗的类似投诉。市消保委日前发布第2号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也不要轻信掌握购物信息的可疑电话,应该第一时间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核实后再进行后续操作。对于怀疑泄露个人信息的商家,市民也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榕市民购买海尔洗衣机引来骗局 疑个人信息遭泄露
新华网福州5月14日电(记者 谢丹 刘丰)半年前在国美买了一款海尔洗衣机,没想到半年后个人购物信息却落入了骗子之手,成为骗子诈骗的工具。近日,福州的市民小陈遇到这么一件烦心事,半年前自己买了一款海尔洗衣机,却招来了一场骗局。记者采访时,海尔方面只回复没有推出过回馈老顾客活动,但对于记者提出的“海尔如何保护客户信息等问题”不予回应。
买海尔洗衣机招来骗局
小陈介绍,5月5日,她接到了一个区号为010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海尔的售后人员,并询问小陈洗衣机使用情况。“她清楚地知道我当时购买的洗衣机型号。”正因为此,小陈说自己放松了警戒。接着售后人员说,海尔为了反馈老顾客,要赠送小陈海尔电视棒1个,3D眼镜1个,两个礼品价值近千元,不过,赠送的礼品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8元。在小陈犹豫之时,客服又接着说,为了弥补客服个人所得税的支出,海尔将赠送200元的移动充值卡作为弥补。礼品将通过顺丰邮寄,货到了之后,小陈需要支付198元给快递。紧接着这位售后人员又询问小陈送货地址是否就是购买洗衣机时登记的地址,“他们都知道我的详细信息,看起来不像是假的。”小陈当时也就没再犹豫。
过了两天,快递送到了。小陈拆开包裹后看傻眼了,两张移动充值卡跟平时的充值卡完全不一样,卡片上写着“全国通用”“本卡适用于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等字样,于是小陈拨打了卡面上的充值电话,语音系统却提示“您拨打的电话号码不存在”,而电视棒也没法使用。“这时候我意识到可能上当了。”小陈表示,自己之所以相信了,就是因为对方自己购买的洗衣机型号都知道。“为什么个人信息会落入骗子之手?”
海尔回应未推出此类活动 信息泄露问题闭口不谈
小陈表示,在购买洗衣机的时办了一张国美会员卡,“国美和海尔应该都有登记信息。”12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国美和海尔相关人员。
福州国美市场部经理张焕暖表示,顾客在国美购买的洗衣机,如果有办了国美会员卡,会在国美留下个人信息,但也不会细到客户买了哪一款产品。而且国美有要求员工不能泄露顾客信息,“像我们不是客服部门的,去要顾客信息都要不到。”张焕暖说,但对于客户信息泄露,确实难以查实是哪个环节出去的。
记者联系了青岛海尔总部,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此事,将让福州工作人员与记者对接。随后福州林姓工作人员与记者联系,工作人员称自己是营销口的,记者所提问题涉及到售后口,次日向售后口同事了解后再给记者回复。13日,针对记者提问的6个问题,该工作人员回复的邮件仅一句话:“经过当地和总部核实,我司从未推出类似回馈老顾客相关的活动,谢谢!”对于记者提出的海尔在保护客户信息方面都有哪些规定,海尔客户管理系统如何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问题,均未作出回复。记者再次发邮件询问其他问题,该工作人员没有再回邮件。
举证难成客户维权最大阻碍
对此,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承思表示,商家在收集客户信息前,必须征求客户的同意;对收集到的客户信息,要采取相应措施妥善保管,保护客户隐私,不得非正当使用客户信息。如果商家泄露客户信息给客户造成损失,就构成侵权,必须依法进行赔偿。但在实际操作中,客户很难得到确切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信息是商家泄露出去的,举证难往往成为客户维权的最大阻碍。
名仕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元强认为,海尔作为商家,并且是一个大品牌,不公开其关于客户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在商业诚信上有所欠缺,但目前法律中也没有明确规定企业需要公开相应的规章制度。周元强说,市民在遇到诈骗时,需报警求助。这两年,福州警方也破获了不少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的案件,一些情节严重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但不可否认,目前的相关规定也存在漏洞,一些个人信息泄露的诈骗案件通常需要受害人自行举证,这存在很大难度。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朋友圈:1、打开手机软件“微信”--“发现”--“扫一扫”。2、对准左边二维码进行扫描3、识别成功后,弹出是否浏览该页面,点击确定。4、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责任编辑:
12345678910& & 去年底在国美买了海尔的空调、冰箱、洗衣机,不料半年后购物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被骗走200元。市民小姐近日致电本报新闻热线,称接到一个自称是&海尔客服&的电话,要寄价值2000元的奖品并收取200元税收费用。陈小姐付款后,发现奖品一文不值。本报了解到,这样的骗局已令不少市民上当。&骗子能够准确报出家庭地址、手机号码、购买的机器类型,我怀疑是商场或商家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消费者提出质疑。
& & 对此,国美回应称他们已完善了信息系统和人员管理,不会泄露顾客的个人信息。而海尔表示从来不会给顾客打去中奖电话,愿意和消费者一同追究诈骗团伙的法律责任。
骗子知晓地址让人轻信
& & 陈小姐说,她父亲接到了一个区号为010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海尔客服人员,为了反馈老顾客,将赠送她1个电视棒,1副3D眼镜,两个礼品价值近千元,而消费者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8元。陈小姐父亲踌躇之际,对方表示,为了弥补顾客的支出,海尔还将赠送200元移动充值卡作为补偿。
& & &对方能报出我家购买的家电类型,也知道我们家的详细地址、手机号,有板有眼的。&为此,陈小姐的父亲打消了疑虑。
& & 一天后,快递到货,陈小姐付给快递员198元。然而,当她拆开包裹后就发觉上当了。两张充值卡和平时的充值卡完全不一样,卡片上写着&全国通用&的字样,充值电话则为一个&&的私人号码,充值后话费未到账。此外,电视棒和3D眼镜也是三无产品。国美海尔均否认内部泄露
& & 为何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会落入骗子之手?不少市民提出了疑问。为此,笔者联系了国美和海尔。两家均表示,自己并没有泄露顾客信息。
& & 国美总部客服部当班负责人说,国美已完善了系统和人员管理问题,一般工作人员至多只能查询客户资料,只有专员才有权限将资料导出。并且,每一次导出客户信息都会留下记录。&我们根据消费者信息进行了搜索,没有查到相关导出记录。&
& & 该负责人称,他们的确接到过不少类似投诉,一些顾客没有在国美购买东西,未留下任何个人信息,也接到过&周年庆反馈顾客赠礼&的诈骗电话,所以这可能是不法分子广泛撒网的诈骗行为。
& & &消费者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可以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会做相关记录,到派出所报案,并进行追踪。如果有商家被频繁提及,我们会发去警告函。&
& & 海尔方面则表示,绝不会给客户打去中奖电话。&我们一般售后电话回访是针对保修的消费者,问问上门服务态度、时间之类的问题,从没有通过电话赠礼。&对于是否是海尔导致顾客信息泄露,海尔公司上海分部产品总监郁先生称,顾客在购买过程中,资料经过很多人处理,包括门店人员、收银员、送货员等,究竟是否内部泄露难下定论。&消费者可以报警,海尔也会和消费者一同追究诈骗团伙的法律责任。&
怀疑信息被泄露可投诉
& & 如今商家营销手段五花八门,个人信息极易泄露。据市民反映,他们中不少人接到过类似诈骗电话,措辞多为反馈老客户赠礼,需要交纳200元不等的个人奖品税等。一些人在上当后恍然大悟,但在实际维权过程中,却往往面临举证难。
& & &立案金额太小,商场、企业之间又互相踢皮球,暗示是对方责任。我们自身也很难掌握确切证据来证明到底是谁泄露了个人信息。&陈小姐叹息道。
& & 笔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近期也接到了多名消费者反映遭受个人信息泄露、支付诈骗的类似投诉。市消保委日前发布第2号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也不要轻信掌握购物信息的可疑电话,应该第一时间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核实后再进行后续操作。对于怀疑泄露个人信息的商家,市民也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通充值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