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发烧友论坛diy发烧高手请进 

查看: 17914|回复: 28
高手请进!LM3886功放发热严重!
大家好!小弟是新手,刚买了一块LM3886TF 双声道的板,带音调的,接上变压器就工作了,不过放了一会发现发热严重,音量很小,大概2-3瓦吧,推新买的8寸布边喇叭,不接输入,接上喇叭,音量调大,听到很大的嗡嗡的电流声,感觉这板有问题,还有,感觉LM3886和TDA7294比,高音不错,低音就不行,没有力度,没有低频一一样(音调都调到最大)音量大的时候会嘣,嘣,的喘不过气一样的失真,不知道是不是这块板的电路问题,请各位前辈高手指点啊!先谢了!
可能电路自激!测试下大动态时供电有没问题吧。滤波电容也得查下。
[ 本帖最后由 lrving163 于
11:49 编辑 ]
超音频自激!
回复 1# fmtya 的帖子
严重的低频自激振荡现象查相关部分。
此种精品难免设计选材有问题
请问高手们,如果是自激怎么办?查那里?有没有电路图?哪个脚的电路问题?不太懂啊!
这块板配不上你的喇叭,当心把喇叭也给烧了
回复 6# fmtya 的帖子
你到网上查有否LM3886应用图,或按实物绘张电原理图传上来大家帮你分析。请描述前置放大IC型号。
[ 本帖最后由 立体声 于
13:32 编辑 ]
3886图来了!慢慢看,从你的照片上看,你的散热片太小了!3886在正常工作时温度很高的。
[ 本帖最后由 talent 于
13:40 编辑 ]
感谢9楼的朋友,散热片是很小,但是小音量都烫手,比CPU的温度还高,而且不接输入,只接喇叭有明显的交流声,我的板没有输出电感,是直接输出的,前置音调是NE5532&&到底是什么决定功放的高频和低频?我做的功放大多低频都没有力度,就像胸小的女人和胸大女人,我的就很小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根本没有力度,甚至可以说没有低频,根本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好(LM3886网上,杂志都说好),我的感觉好像推不动喇叭一样,好像叫一个小孩推一部小车
检查消振电容是否失效……
断开前级,从后级直接输入看是不是还一样,注意加个电位器和输入电容,如果正常,可证明此问题来自前级,那就好办了,查电压,查电路……一般很容易查出来的。如果是后级出问题,办法也一样~~~
你接的什么音箱啊?如果你就这样光接你的喇叭没音箱,就算拿个150W的功放去推还是小的!
如果你把音量关死还有交流声那就有问题没有就没问题,
问题出在你喇叭没有一个家,你就这样方着低频消耗很大的你感觉2到3W的声音说不定你已经开了十多几十瓦了!
因为低频绕射能力强没音箱很用意就相互低消了所以感觉不到低音!
那么小的散热片热是很正常的了,手不能摸也正常了!
我看talent坛友说到点子上了,没自激,而是散热片太小,电路内部限流电路和其他保护电路工作了,所以即热声音也不对,按我经验,那种50W的集成功放,不要说两片了,就是一片,那个散热器也供不起
如果是没带限流保护和热保护的分立元件电路,,那个散热片可以支撑几分钟声音正常,甚至还更好,但也很快就见烟花
Powered byDIY必备!音响发烧友一定会接触到的五种常见插头 DIY必备!音响发烧友一定会接触到的五种常见插头 发烧音响百家号虽然音响的组合、种类既多且复杂,但在音响「线材」与「接头」的世界中却是惊人的简单与少样。不过在我经验中,除了先前我跟大家分享的几个音响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我最常被音响初入门者问到的:「这种音响接头要做什么用?」。对于初学者来说,什么 3.5 头、RCA 头、香蕉插头等根本就是既复杂又难懂的玩意,但如果要组建一套音响,搞懂这些音响插头的用途与特色却又是不能不注意的重点。因此今天的「音响研究室」就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到底音响常见常用的接头有哪些种类、各自又有何种用途。一、你一定有用过的音响接头:3.5 耳机插头3.5 耳机插头是我们用来在手机、随身听上连接耳机用的「耳机插头」。这种插头可说是所有音响插头中最精致、制造工艺也最复杂的:耳机插头只要一个插头,就能同时传递左、右声道的声音,智慧型手机用的四环(金色部分分成四节)插头上甚至能增加音量调整、确认按键等线控功能。耳机插头是由多节金属套筒制成,会因为镀金技术、使用的铜材等级、加工制造技术等而有不同价格分级,例如上图的插头采用专利一体成型套筒设计以及完全无磁性的特殊表面处理,虽然价格高过一般市售耳机插头,但相对也能提供更好的音质表现。市面常见的有古河、欧亚德,威宝、龙格……二、好大的耳机插头:6.3 耳机 / 麦克风插头这种插头一般来说只会在三种地方看到:麦克风、耳罩式耳机、电子乐器(电吉他、键盘等)。6.3 耳机插头可说是 3.5 耳机插头的放大版本,不过为了适用于麦克风、电子乐器等用途,因此特别分为只有两节金属的 Mono 单声道以及三节金属的 Stereo 立体声版本,前者用于麦克风与电子乐器;后者则用于耳罩式耳机等用途。6.3 耳机插头拥有「一个插头搞定所有两个声道」的特性,且能提供比 3.5 耳机插头更稳固的连接(因为比较大颗!),所以常被用于广播系统、录音系统、舞台演奏系统等等。注:其实耳机插头还有一种更小的 2.5 插头,以前有很多手机会使用这种插头,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另外 2.5、3.5、6.4 都是指耳机插头的直径,因此从数字上就能判断哪种头比较大颗!还有匹配的各种转化插头,能满足更多发烧友的需求。三、最常见的音响系统用插头:RCA 插头这种插头有两个别名:梅花插头以及「AV 端子」。其实严格说起来 AV 端子并不能算是 RCA 插头的统称,只是过去我们常说的 AV 端子大多使用这种插头罢了。RCA 端子是美国无缐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简称 RCA)在 1930 年生产收音机所广泛使用的插头,因此这种插头被命名为「RCA 插头」。RCA 插头大多用于讯源与扩大几间的声音讯号传递,一个插头只能传递一个声道,所以一般两声道音响就必须使用两条来传递左右声道声音啦!以前 RCA 插头也可用来传递影像,例如类比 AV 端子、高画质色差端子等等,不过现在多已被 HDMI、VGA 等插头取代,所以 RCA 目前最大的用途还是用来传递声音讯号啰!註:现在很多电视、电脑喇叭也会使用 RCA 插头来充当喇叭端子,因此如果你的喇叭是靠这种东西与电视或扩大机连接,那么你去买缐的时候就要特别跟老闆犟调「我的喇叭端子是 RCA 端子」,这样老闆才不会拿错东西给你喔!此外,音响数位缐材中的「同轴缐」也是使用这种插头,未来谈数位缐材的时候我会再跟大家说明!——四、舞台表演、录音系统、高阶音响系统专用:XLR 平衡端子(Cannon 头)这是 James H. Cannon 所发明的插头,因此被称为 Cannon 插头。后来又出现了提供尾端保护橡胶(Robber)、型号为 Cannon XL(L 代表锁扣 Lock)的插头,因此这种插头又多了一个「XLR」插头的名号。这种插头同时提供三根以上的讯号端子,因此能同时传输比 RCA 端子更多的讯号数量,再加上具备弹簧锁扣能避免插头松脱,因此常被用于舞台表演音响、麦克风(麦克风手持尾端就是这种插头)、录音系统等设备上。近年来许多高档的音响系统、耳机系统也开始使用这种插头,由于缐路设计必须採用「平衡式」电路设计,能提供分离度更佳、动态更好的音质表现,目前几乎所有高档的音响系统都一定会採用这种接头,可说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高档插头。为了因应耳机系统的使用,现在还可见到如上图这种缩小版的 Mini XLR 插头,相较于巨大无比的 XLR 插头(直径大约一点五公分、长七公分左右),Mini XLR 缩小到如同 3.5 耳机头大小的尺寸,但却与 XLR 插头一样拥有三根以上的讯号端子,因此能提供与 XLR 插头相同的讯号传输效果,是平衡式耳机系统、或是部分可换缐耳机(如 AKG K240 MK2)的常用讯号端子。——五、被动式喇叭必备:喇叭插头(香蕉、波浪、Y 型插)除了内建扩大机的主动式喇叭之外,所有的喇叭都必须依靠喇叭插头来与扩大机做连接。常见的喇叭插头有三种:香蕉、波浪、Y 型插,这三种插头都拥有相同的特性以及传输功能,仅形状、固定方式与声音表现等三个特性有差异。喇叭插头与前面提到的那些多接点插头不同,一个喇叭插头只能导通「一个极性(正负极其中之一)」,因此一个声道必须用上「两个」 插头才能完成传递,比 RCA 插头更加麻烦。但喇叭插头接触面积大、且能容纳更粗的缐材,在传递讯号的能量上会比前面的几种插头都还要大,因此对于必须犟调讯号能量的喇叭缐材来说就特别合适。上图整颗金色的插头就是所谓的「香蕉插」,英文名称就叫做 Banana Plug,非常有趣。这种插头利用中段的旋转金属盖往前破仅撑开有弹性的弧形金属头,让金属插头能紧紧的固定在喇叭座中,让喇叭缐不会松脱;下面的塑胶插头则是所谓的「波浪插」,这种插头是利用硬度较高的铜片沖压而成,在铜片被压成圆形的切口处切出「波浪形状」,让插头能维持向外撑的弹力,让插头能自己撑在插座之中并确保插头不会松脱。另一种不是「插进」喇叭端子座的插头就叫做「Y 型插」,这种插头必须先将喇叭座上的旋钮拧开,再把上面这种插头的缺口从拧开的地方塞进喇叭端子座中,再将旋钮拧回去夹紧喇叭插头,让插头不会松脱掉落。不过有部分玩家认为,Y 型插的接触面积较小、且与喇叭端子的连接处呈直角接触(香蕉与波浪插直接插入喇叭座,因此是直缐接触),因此在声音动态、高低频延伸上逊于香蕉插与波浪插,不过音响这种东西基本上就是个人修行各自体会,这里就不辩证到底谁优谁坏的问题,就单纯把部分玩家的看法跟大家分享,请大家自行玩玩自行体会啰!——常见的音响用类比传输端子大概就是以上五种,这五种端子都是用来传递「类比声音讯号」的,因此应用上所有的端子都能特别订制互相转接的特殊线材,例如将手机、随身听插上音响的 3.5 转 RCA 插头、录音卡转音响的 6.3 转 RCA 插头等等,只要你能找到愿意提供线材订制的店家(或你自己学习 DIY 也行),都可以在上述的这些插头中根据用途做出不同的转接线材喔!现在你也搞懂这些插头的长相与特色,以后你需要用到这些缐材的时候就不会再发生走到店里却「说不出自己要什么」的窘境啦!下期将直接上焊接教程,香港老师傅多年来摸索出来的独门技巧哦!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发烧音响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于音响发烧领域,偶尔也会DIY耳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查看: 3011|回复: 0
对音响发烧友讲几句真话
音响结构是个性定位选择:而好否是工艺决定的。所有机种都是有它自己的特性。只要造工好:做出来的一定是好东西。其中包括所使用的所有配件和相对组合的技巧。这种技巧就是发烧友的心血结晶。一般无几十年玩龄是做不到的。而有些问题就算老玩家就很小发现的,这里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第一:图纸结构:就拿一张几十年前的老图来做分析!
如:LM12IC做功放。这种的工艺看上去不难做。而做出来的效果亦不错。但它图纸本身就是有决点,如果不祥细分析和反复制作中找出它的不足之处 是很难发现问题所在的! 前提是当工艺做到最好时!我们发现它高频是不靓仔。有点实。不能够放得开。听觉上就通透析力不足。对于高烧发烧友来讲真是死穴。很多上不了档次的机器就在这点上过不去!看图就能发现它是有很深的高频负反馈。C2就是它的结!C2是防止高自激而存在的!在实际做机中是不使用它的。但很多机器只要拿走它机器马上就发热自激。其实原因就是工艺不过关和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如果做好一切合理性的工艺和布局。完全可以拿走C2。无它的存在高频就完全做到完美了,另一种反馈是输出有一只小电容串联电阻接地亦是同样原理。原因是功放机反馈是有两种方式的,一:是直流反馈,放大时交流亦对应反馈。它的特性是线性的。另一种是交流反馈。它只是针对交流。它是非线性的。有大量图纸都是使用交流反馈来提升和制约特定的频率。使机器工作稳定和补偿不足。所以当发现图纸有交流反馈时就要认真分析它工作是否合理。当然最好是无交流反馈。因为它会破坏线性的完美性。当然线性反馈是必要的!就象R2。它是调控放大倍数的直流反馈,同时亦工作在线性交流中。
如:图C1在所有放大器中它都是存在的。电容在信号中使用是无办法中的办法。但它是有很强的个性。不同的厂商出来的音色是千变万化的。而最终讲就是都有它各自的线性特性。我们在CD机输出就有一个。在解码里面亦有一个。如果在前级加一个。后级又来一个。真不知道变化成什么样的东西了?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是必要的。CD机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在前级。和后级做工作。因此拿下C1是最好的办法。有时亦使用电阻代替。如图中就使用10K代替它。同时前级亦要做。当然首先是确定输出零点是否稳定。如果有能力做到从前级输入到后输出都不使用电做信号交接。那音质一定是好的。只是功夫成功关键
如图:LM12是IC一体化的运放。它所有电子管都是在一片晶体上完成。不论它的一致性和材料的特性都是无可比拟的。亦就是我们讲的孖生。所以成功的率是很高的。使用它造一台超水准的机不难!主要工艺上有过来人指点一下就无问题!而热衷于组件的发烧友本人就不看好。原因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很多时就算有什么样的功力在配件上都是无能为力的。真是永远都无法做出超级的机器。当看到一台几十万的高班机!看它图纸很简单。但你就是做不出它&&,当然亦照搬来做。却搞出来的只是底层的货。我很多时讲管子配对是无法跨越的一关。很多人就是不信。都认为配对不是问题!拿个配对放大参数一样认为就是配成功了。那就天真烂漫了。我们可以做实质性的验证。一只管在工作电压50伏特下(不是万能表)输入各级直流电压。就0,6伏特一档,一加到40伏特。你记录好它的输出。找出配对后。可能一百只会有几只。问题来了。当加入负荷几安培中看它们特性是否还是一样。你就会发现无一对是一样的。因为内阻才是它的配对关键。不是做不到。是根本就无办法做到。原因有很多。一:内阻底的管是正品管。特别是一些音响专用的。我们见到的是业余的。我们亦无可能找到厂家认为合格的管,这只是在大功率管出现的问题。小功率的配对亦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讲是放大器的通道放大。那里配对的管最多。有的要求还是倍数的认真。真不是想象那么简单。当然做出来是会响。但只能是一般性的机。所以高档机如果烧管就等于玩完了。寄回原厂修理价格很高。特别是上几十万的机。不是找个高手就可以搞好,搞响声不是问题。但味道变化很大。国产很多机器都使用大量管子做后级输出。只是为了得到底阻输出。但放大特性就和管的数量而向下行。会使机工作在好象多台放大机并联工作时的环境。音质变硬朗。场感定位差。明显失去平衡。特别是底频不干净。烦人!很多时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很多发烧友想升级器材就搞IC。一台前级原厂配来的只是很底层次的运放。就想换上高班运放。结果还是不对味。拿回原厂的就是靓点。到市面上买回来同样的装上去就根本不是那个味。后来经朋友指点才知道我们使用的IC亦是业余品。差别就是这么大。因此有时只有使用擦机件。二手货。
Powered by查看: 3200|回复: 6
高手请进,探讨一个关于发烧升级的问题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高手请进,探讨一个关于发烧升级的问题
关于发烧、HIFI的逐步升级过程其实就是耳朵对器材所表现声音的敏感性的升级,这个升级过程是否可以按以下步骤理解:
1、扬声器(音箱或耳机),大家一开始都是对各种扬声器的音质、风格的差异感兴趣,也都比较容易听出来他们之间的差异;
2、功放(耳放),有了扬声器就想着怎么才能驱动它出好声,这时就开始关注各种功放的情况,经过锻炼也就能听出来他们之间的差异了;
3、音源,我觉得到了能听出来音源之间的差异的时候,也就说明该烧友的功力有一定基础了,也对Hifi的基本理念和对音乐的理解有了一定水平了;
4、线材,线材里最先关注的应该是音频线吧,然后是电源线,这时耳朵的功力已经较深了,也对自己的器材的品性有了足够深的了解,所以通过这种微调改善音质;
5、脚钉,如果能听出此间差异的一定是进化到了高烧大大了,这时耳朵的敏感性应该也是有很深功力了。
各位高烧达人,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因为本人初烧,刚开始对功放和音源有了一点了解,想进一步研究一下线材的问题,是否我等初烧木耳还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听出来线材乃至脚钉的变换、搭配带给音质的改善呢?
卖了所有器材,从头再来折腾
主题帖子积分
但是不是绝对的
有时候线材和脚钉的改变也能像换机一样明显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你以后会发现,器材与器材间的差别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以分辨。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本人听过的器材还是太少了,实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以后多多学习体会
卖了所有器材,从头再来折腾
主题帖子积分
简单的说就是“音响心理学”范畴。
每个人的生理状态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客观现实的存在、主观不一定能准确地感知,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我们大家的听感差异,等同视论不可取。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 积分
我觉得所谓的听感差异,除了生理状态外,还有着用语的差异(其实我觉得这点影响更大),首先听到一种声音后先在脑中用语言组织成给自已理解,就各人学到的知识和语汇差别就足以让很多器材得出“不同声音”了。
我自已开始HIFI是先对音源和扬声器更感兴趣,觉得这两形成的差异较易听出。
孤独行走的大师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总结的真好, LZ很有潜力
[ 本帖最后由 musictigerhan 于
08:44 编辑 ]
优秀版主奖
Powered by小弟现在想装一台电脑但是由于小弟不经常了解硬件的相关信息,也不是经常来太平洋电脑网(以下简称PCOL),所以现在基本已经和电脑硬件脱轨了,但是小弟最近几天想配一台电脑自己用,但是上PCOL上发现品牌和型号众多,而且由于小弟不会使用PCOL所以想找一些东西也比较难,现在想请进来看贴子的好朋友指教一下!是这样的,我想配一台高端的电脑&价格在1万元左右就行。小于1万更好,例如说8K左右的,但是如果硬件各方面如果都超好的情况下1万+也可以但是别+太多,我这个人买东西就这点不好,如果说想买一个东西相中了,如果有一个比它还好但是加的钱很少的情况下我可能会选后者,就是这样,所以我可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看了一下午的PCOL发现CPU里面INTEL的现在主流就I5&的,但是我想买I7,后来发现价格差很多,然后也没不太清楚和I5差据有多少。所以这回配机会选I5的可能大一些。但是I5里面也分型号,这下小弟就挠头了。不知道应该选什么的!看完CPU之后我就去看了一下主板,一下子头就大了,CPU还是很好选的,就两个品牌一个INTEL的一个AMD的,所以选一个就好了,但是主板就晕菜了,微星,技嘉,华硕,这三个都是我知道比较大的生产商,但是现在就不知道选哪个生产商的主板比较好了,以前的时候比较喜欢微星的东西,但是又有人说技嘉的主板稳定性也很好,我就真不知道选什么品牌的了。&就算是品牌选好了的话,现在里面的型号又太多,就不知道应该选什么芯片型号的了。个人感觉我是比较喜欢大板的,看完主板之后又看了显卡,看了几眼显卡我决定不再往下看了,因为我发现现在的显卡可以单玩了,而且还有单独的论坛。但是还是看了几眼,以前装机的时候知道一个词叫交叉火力,今天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就去百度了一下。发现A卡双显卡叫交叉火力,而N卡的叫SLI的什么的东东。而且好像说是没有A卡的交叉火力发挥的好。突然间就感觉到,我的机器是不是还应该改配置,而且小弟也想问一句是不是INTEL的机器配N卡最好?而AMD的机器配A卡最好!现在小弟真的是晕晕糊糊的了,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这个机器其实主要来讲还是办公用的最多,但是我又不想配办公配置的电脑,可能是个人喜好而已。游戏玩的是少之又少,但是也还会装一些,偶尔没事儿的时候上去玩玩!小弟现在总结一下几个问题。主板应该选哪个品牌,芯片组应该选什么样的?什么&P67&P55&啊&H这个H那个的,这些完全不懂。然后是显卡,真是不知道选什么样的,以前以为讯景的显卡比较好,现在显卡太多品牌了,我想选一个大品牌的有保障的,至于是A卡还是N卡都无所谓,如果真像我上面说的INTEL平台的话用N卡&AMD平台的话用A卡。对是对显卡这块我想最好是支持DX11的。之后就是内存了,内存的品牌和型号也N&多。帮忙选一个最好的。硬盘我以为是最好选的,因为以前大家都认希捷这个品牌,无非也就是选一个多大的硬盘而已,但是现在发现硬盘大家好像选西部数据的N多,而且现在硬盘又有SATA&III的,和固态的,所以也帮我选一个吧。光驱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看光驱的排行这块,还是先锋的品牌排第一,但是小弟07年的时候配的一台电脑用的就是先锋的光雕。用的感觉就是读盘能力太差了,一点都不好。所以一直对先锋就没有好印象。其它的现在就有电源没选了。所以顺手帮选一个吧!这些显卡啊CPU啊好像都很费电,帮选一个好一点的吧。显卡还想补充几句,就是那个什么交叉火力啊。我好像是比较喜欢虽然是不知道它能起到多大作用,但是我只是想把这些硬件发挥到极致,因为这个电脑配完之后以后也不想对这些硬件升什么级,就是用到感觉不好的时候再买新的了。小弟在这之前的电脑是07年的时候配的,微星的主板P35好像什么白金版的,CPU是INTEL6550?好像是这个型号,显卡是XFX&8800GTS的,感觉当时比较主流了,现在这个电脑在家放着呢。今天提的这个电脑是想放在单位用,或是放在家用把家里面现在用的这个拿到单位用。对,最主要是是显示器,我这个想配三屏显示的,所以显卡后面的接口一定要是3个,如果要是两块显卡的话是不是每个显卡有两个DVI就可以了?现在小弟家里面的就是一块显卡,按了两个显示器。好了就说这么多吧,请大家帮帮小弟了!小弟真是很诚心的!
看得我一头雾水
别人这样叫我的,我也没办法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png
很少见到有发帖那么多字的新手
呵呵。实在对不起大家的眼睛了!帮帮我吧!嘿嘿~~~
认真学习,做个好孩子
写的不累,看的累啊!
看来还是显卡的版块高手比较多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响发烧友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