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关注抖森的微博?(我是新浪微博批量取消关注,可以吗?)

新浪微博上,在哪里设置之后,别人关注你是,就可以自动私信对方?谢谢~_百度知道【那就说说,我们为何这样爱抖森】如果说粉丝制作的表情包,最能代表偶像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抖森的“我要学习”系列,一不小心就概括了抖森这个派系偶像-粉丝的整体气质。以至于,加入抖森军团,就好像中考超常发挥进了奥赛班,不管自己怎么觉得,毕竟别人看我的眼光都不一样了。→http://t.cn/R5oonqd
同时转发到微博注册念知,获得更多特色功能 &新浪微博是怎么一步步衰退的?
不过三年,新浪微博的活跃率就已经一日一日地跌。现在已经非常不像样子了。 本人做营销,一眼就看出,新浪微博热门微博如果涉及软广,那些转发和评论全是僵尸粉。 到底是因为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导致新浪微博的没落。 还是因为大家开始厌弃这种公开生活的做法,而将社交分享转为私人化? 再还是,不作死就不会死,新浪微博自从接了很多商业元素(例如淘宝)之类的,变得非常让人反感?
按时间排序
1473 个回答
家乡有一种蔬菜叫豌豆尖,一直觉得豌豆尖好吃与否那都是摘菜的艺术,你若是舍得丢的东西多一些,那一碗豌豆尖可谓是清甜鲜嫩,若你疏于打理或什么都不舍得丢,那一碗豌豆尖煮出来,确实是又老又涩。说这些只不过想说:与其说新浪微博一步步衰退,不如说你在繁杂信息流里的挑拣能力也一步步衰退了。就说自己的微博经验吧,1、我微博固定关注200个帐号,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但有绝对不是一尘不变的,于是这200个帐号一直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因此大概能保证这200个帐号一直能是我自己本身很感兴趣且用心在做的帐号。2、我这人不盲目回关注也不怕得罪人,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在人生喜好厌恶这件事上就谁谁都不要强迫自己了,你若又是鸡汤又是韩剧又是没品自拍那我就对不起了,希望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再然后屏蔽功能也不是骗你玩的,那些实在不忍入眼但有不能不回关注的「朋友」,屏蔽之后就世界太平了,这一点微博微信我都是这么做的。3、你说话永远不是为了给谁谁谁看,你说话只是因为你想说,把想说的话说了爱谁谁看不看呀,这样一想你何苦为了没人回应而苦恼呢。至于什么营销账号棒子鸡汤三线明星,你就把它当那涩口塞牙的老豆尖一样摘掉,剩下的自然也就能给自己煮一碗嫩绿嫩绿的豌豆尖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者「人各有志」,老古人这些话说的都是极好的。
说说自己用新浪微博的感受,第一,移动客户端用户体验不好;第二,没有平等的话语空间;第三,有关部门打击之后,微博开始远离政治。再说说我的观点:微博的蹿红,是因为大家觉得可以有一个开放的言论平台,老百姓觉得可以参与到更高层次的讨论之中,并真实地发挥作用。微博的衰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关部门打击,不再妄谈政治;另一方面,套用有知友曾在另一个问题中说过的,“与腾讯相比,新浪真的不懂得社交”,新浪微博的关注点在大V们身上,腾讯微信的关注点在每一个用户个体。所以微博用户快速减少是很自然的。
我已经使用新浪微博三年了,现在却用的越来越少了,以前每天必刷微博的。对于微博的依赖变化,自己也很惊讶。1. 微信的兴起对微博有了冲击。现在微信已经不是简单的聊天工具了,你可以通过微信的公共账号获取很多信息,你喜欢的搞笑的,管理的,旅游的,诗词的。不过需要补充一句,最开始使用订阅号是由于新浪微博的大V薛蛮子的蛮子文摘。订阅号的信息由于自己的喜好更加具有针对性,而微博相对来说就比较被动。2. 广告与娱乐的过渡化。以前的微博是信息的平台,每天获取最热门的信息,了解时事新闻。由于某个微博大号的粉丝众多,开始推送各类广告,失去了最开始的纯粹意义。很喜欢海贼王和诗词的,所以关注很多相关的微博大号,么过多久发现,他们更新的都是广告,很是失望。过度的娱乐化,新年期间所谓的热门话题,居然很多是,某某明星的生日,本人也有喜欢的娱乐明星,不过也是很有成见的。3. 新浪微博本身的妥协。在社会热点问题上,最为喉舌的作用逐渐弱化,见得最多的就是,该微博已经删除。4. 政府的相关影响。由于各种原因,微博大号的宣传能力大,而各种不负责的言论,没有任何实据妄加宣传,导致政府的管理力度加大。当然政府加大管理力度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业余网络户与资深学生对微博的砍法:几年前当时刚接触微博的时候倍感新鲜,深入进去玩的主要原因就是想接触更多比较高端比较好玩比较迅速的信息,如同我来知乎的目的,就是主要想获取更多大牛的养分。确实,微博给了我许多我未曾接触到的东西,也让我明白世界很广大也很可怕,任何地方都有任何人比你更加努力更加有想法,但是,关注的人多了刷的微博久了就发现广告与重复与没营养的内容真是越来越多,现在能在微博里面找到的亮点真实越来越少。当然,也不能说没有,闲暇时间我还是会上微博找寻我未发现的世界。最近我也发现看新浪微博总有个不大好的习惯,就是刷完一页总想着刷完下一页,但是投入与产出并不能成正比,耗费了大量时间的同时我倒是发现了一些不错的可以淘宝买下来的东西(怨念= =)。而与此同时,我毫不犹豫地把时间转入到了例如知乎这些更值得我投入些时间的网站上,继续努力地进步。
1. 微博的目的是为新浪公司赚钱。2. 活跃率不如从前, 不等于,盈利水平不如从前。3. 广告和娱乐话题大量刷屏,除了赚钱+营销这个直接目的以外,最重要的目的,是过滤有脑子的理性玩家或者政治玩家,最后剩下的才是新浪微博的目标人群:a. 零散的理性玩家和小部分政治玩家,现在这种人已经少了很多,照现在的趋势下去,这批人带来的收益或者威胁都将不足为虑。b. 大量的高熵低龄低智玩家,他们或跟风、或较劲、或者吸引更多的低龄同类,人傻或者中二,他们的口袋有的鼓、有的瘦,但并不难让他们消费(娱乐致死,不谈“国事”)。即使部分人实在没能力用金钱消费(年龄问题),那么免费给人当一把枪也是可以的(自认为左右着自己的青春,实际上却是被他人浪费着青春)。c. 中年平民普通玩家,这部分人既然能上微博,说明对新事物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而且有可观的消费能力,对应一些网络营销的经验可能不足,是被营销的最好人群。d. 营销人,包括所有的段子手,牛皮癣广告民工,以及所有大小V。现在新浪严格限制了政治方面的玩法,总体用户的官方导向是“人傻钱多”,所以这类营销人只要稍微改变下从前策略,还是能玩得风声水起。————————————————————————上述的b、c类人群是d类人群的直接目标人群。上述的a、b、c、d四类人群都是新浪的直接目标人群。其中b、c、d是新浪物质收益的主要来源;而a则是新浪试图严格控制起来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让他们在帮新浪微薄赚人气的同时,别搞出什么让上面不高兴的事情。综上,知乎用户中b、c的比率可能不高,a的比率和数量可能较高,所以作为被新浪有意识过滤掉的那批人,觉得微博在「衰退」,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同类队友变少了——而新浪微博是否在衰退都很难说;或者即使某类人在数量和活跃度上「衰退」了,但新浪的收益可能仍然可观甚至在增长,那么这还算不算作「衰退」。新浪的这种玩法,一来自于朋友圈等其他社区的冲击,二来自上头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某种强力;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新浪微博想继续保持赚钱的根本目的,最优解也许就是现在的样子,吃相难看,但是毕竟很有效率不是么。
作为个人用户,我可能无法说清楚新浪微博怎么衰退了,只能说说我为什么用的越来越少。粉丝。进了新浪微博的门,第一个概念就是粉丝。每天看着又新增了几个粉丝,好开心。可随着时间推移,发现明星和会营销的大V才是真核心。自己说点啥淹没在别人的声音里,可能是没被看到,也可能是看了也没人觉得值得回复。加上僵尸粉,这玩意禁不了吗?忽忽成千上百万的关注,我的帐号粉丝就那么几个。总之,不爽,被关注需求没有被满足。失望其一关注。一方面,微博把朋友关系和follow关系是混在一起的,别提分组了,有段时间就在纠结要不要关注一个人,还要估计面子什么的,那会好像还不能屏蔽。另一方面,我关注一个帐号,不是关注他7*24小时说的每句话,谁都可能会说些我不感兴趣的话,那势必我要过滤掉一些我关注的人所说的我不关注的东西,微博这点做好了吗?它不来用更多我不关注的东西来打扰我就不错了,而且还推荐些乱七八糟来让我来关注。失望其二,顺便推荐下“眼不见心不烦”内容。微博是需要提供能消费的内容,晒钱晒幸福的、美图、独到的观点、知识、娱乐、漫画、新闻时事,能消费的内容就那些,产出不了怎么办,两个字,转发。营销的推广的抽奖的求转发,微博也异常鼓励转发。大家关注的都tm差不多,转发多了能干啥,我看到了无数重复的东西,无数别人转发来的垃圾信息,看不到我想看的。抽奖鸡汤段子满天飞,要我说转发完全就是代替了群众们博客时代的ctrl c/v。另外,微博微博,跟blog有啥不一样,我觉得微博应该把我想消费的内容,有价值的内容 推到我面前而不是我费劲去找。微博做到了么?没有,得自己费劲找找找帐号去关注。搜索也做的很烂。失望其三。写起来感觉成了吐槽槽。那就顺道吐槽微博的产品,首页左右两列基本没用过。微博话题没有真正的冲突,炮制出来的话题极其无聊,谁会真心参与讨论。微博话题的参与也是设计好了回复,点一下就能写一段子话,极其简单,看起来热闹,能再无聊一点么?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并不深切的明白我的需求是什么,是带着些自己的期望使用某个产品,用得越来越少那必然是失望所致。好的产品应该能把握住用户的脉搏,引导用户喜欢它。2010年中旬注册的新浪微博,很快与三五好友互粉,遇到朋友也会问问有没有帐号,来互相关注一下,饶是有趣。没记错的话,那时候开心网和校内网应该还是很多人在用,面对微博的崛起,能感觉的校内网也很紧张,接二连三的做出些产品提醒用户使用,比如发状态,at某某人,但没有留住用户。改名为人人也改变不了现实,还不如一直校内下去,抓住在校的学生。时至今日,微博在面临微信冲击的时候,也没做出卓有成效的对策。当初大家一窝蜂都涌进新浪微博,随着使用,必然有不喜欢的离开,对微博来说也是筛选用户的过程。发挥自己的核心价值留住用户就行,留住了人,就还会有人回来。微博的传播能力还是很强劲。
都说是微信的崛起打击了微博,其实前者只是搭了移动互联网大趋势的风,手机端的朋友圈跟前几年pc端的qq空间是一个道理.巨大的用户基数加上顺势而为,一定不会失败.但是也不算成功.而微博自身的衰退也跟自己跟淘宝合作过多,软文泛滥,大v被禁言等等无不关系.但是,就算是这样,我也觉得微博的出现本身就是种革新,开放应该是互联网本身的属性.借用别人的一句话"朋友圈是个圈,而微博是个天."现在天确实是在塌,但是也比圈好太多.
新浪微博从两年多以前的风风火火到现在的门庭冷落,确实有许多需要反思的地方。不过也不能说衰退,只是用户们大多不爱说话了,时不时上一下微博看看还在用的好友动态,了解一下新闻或娱乐热点,然后,关掉,就是这样,然后继续自己的生活。我也想了这个问题很久,新浪微博就像是小时候玩的游乐场,偌大的场子,以前一群朋友在这边蹦跳吵闹,现在天黑了,大家都走了,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想走却还是有些舍不得。边写边想吧,我觉得有一下几个原因:一。从产品自身来看:1. 新鲜感过去了,没有持续的刺激挽留住用户。
每一款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如下图:
做游戏的都知道,要定期更新版本,修复bug,增添新功能,目的就是不断给用户制造刺激点,让用户不至于产生厌倦和无趣感。一款产品,就算刚刚推入市场时有多么吸引人,引入了一窝蜂用户使用,如果再过一年两年之后,这产品还是这个样子,那用户也会厌烦了的,因为这些功能大家都玩遍了没什么新意了。
新浪微博最开始凭借着明星带来了很多用户,因此其定位也很明显:娱乐化和生活化。一批用户是奔着明星去的,因为这里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明星的(没有经过媒体加工的)动态,觉得很新奇,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发现,也就是那么回事,明星发布一条动态,你在下面疯狂点赞点评论,结果明星搭都不搭理你。(当然,火华社社长是个例外。。(⊙o⊙)),另一批用户奔着好友内容分享去的,但是随着微信的出现,谁还在这里分享啊,莫名的时不时还会有人求关注。(就像我上次发了一条微博说最近头发掉很厉害,结果评论区瞬间多了一条评论说“如果遇到脱发困扰,请关注XXX……"无语。。)
所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产品衰退期到来之前开发新用途,增加新功能,以拓展新市场或者挽留住要走的用户。2. 没有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内容和质量:
相信大家过去玩新微的时候都曾经被这些问题困扰过:广告推销,僵尸粉,粉丝购买(10元=N粉),很无奈吧。明人的评论区有上千条评论,但是置顶的永远是自己不想看的,只要花钱就能置顶,很无语吧。
新浪微博早期是很成功的,导入了很大一批用户,然而,用户多了,麻烦也就多了。尤其是像这样平台型的产品,内容的控制和管理很重要。如果继续放之任之,那么这片土地迟早会被各种广告狂轰滥炸,而用户只好到别的地方去了。二。 从市场环境来看:1. 大环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留在PC端的时间和信息收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可能我们通过关注一些公众账号获取新闻或者娱乐资讯,然而现在我们的行为方式变化了。随时随地(等车时,吃饭时)通过手机获取相关动态,而留在PC端的时间则用来做其他事情。然而用移动端收集信息咨询也不会用新微手机版,用zaker等app岂不是更方便,而且没有广告这些干扰因素,多么清净。(知乎日报app也不错)2. 小环境——竞争对手的日益崛起
过去我们用新浪微博最多的就是两种用途:快速收集信息,获得好友动态。
而在这两方面,竞争对手都如雨后春笋(这个成语用对了么。。额,我过去总是用不对这词)般冒出来。
筹集信息方面有各种各样订阅类的app
好友信息交互分享方面:微信朋友圈比这个好多了。(可能人们会说朋友圈对于隐私保护太严格,利于拓展新的社会关系。但是请不要忘了,定位为陌生人的好友圈虽然有可能有利于新的社会关系的拓展,但是更多的会是骚扰吧。。有同感的童鞋举一下手咯~)另外,好友信息交互更多是偏重于即时通讯而非内容分享,在即时通讯方面新微是没有任何亮点的,相反,微信,米聊等会吸引人得多。从上面分析看来,新微其实就像是一个没有亮点的大杂烩。说它很娱乐化吧,不是(信息垃圾化更合适。)说它很互动化吧,也不是,说它高质量话吧,你还真想多了。。。。。----------------------------------------------------------------------暂时写这么多,没有时间了,汗死了人家本来是来图书馆写论文的,结果答这道题答到图书馆快闭馆了无语。。。看在我这么勤奋的情况下,点个赞吧,但愿我不被锁在馆里。。。如果有错字请好心人纠正谢谢,你们都是好人,我走了。。
从个别的角度垃圾太多,不给人们想要的比方说:加黑功能还受限制,不是vip你就得看这些你想屏蔽的内容和人和一些特定应用转来的微博垃圾粉治理不给力,垃圾广告到处飞:看到有个粉丝,回访下回个粉吧,进去一看全广告加V的没关注也乱发私信广告,没人管啊,没惩罚啊来个垃圾评论来个垃圾@来个垃圾提醒,一看都什么玩意儿etc.
我想说说自己使用了两年多的经历,因为我觉得微博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并非等价。第一阶段:微博上看段子,每天刷一次,关注的全是些段子手。呵呵一下完了。第二阶段:转向人,关注很多大v,开始了刷微博的历程。第三阶段:转向事情,但很多都被河蟹了。。。第四阶段:基本等同于朋友圈了,刷刷看看朋友的分享。仅此而已。使用热度从冷到热,再到冷。如今的微博上到处泛滥着推广微博,淘宝卖家,五毛,僵尸。累觉不爱了。
不用写那么长的答案。很简单,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微信、陌陌,越来越多的手机游戏,都在挤占每个人的时间,微博就衰退了。这个市场是零和游戏。玩的人少了、玩的时间少了,微博内容的吸引力必然变小,于是玩的人就更少了,这是个正反馈过程。
09年底开始刷的微博,应该算是比较老点的用户了吧,说一些亲身感受:1、起初微博还是比较纯粹的,后来弄了些什么微博达人微博会员付费之类的东西,不是没有钱,只是觉得没必要弄这些东西。但是新浪就把用户分成三六九等,加v用户、微博达人、微博会员、普通粉丝的待遇绝对不一样。2、当初玩微博原因之一就是能最快最好了解热点事件重大新闻,每天热门话题是必须要看的,不只看,也参与讨论发表见解。但是后来开放了热门话题的门槛你看看现在,基本是脑残的天下了,诸如“道歉”、“滚出娱乐圈”之类的话题几乎每天都有。不知道是脑残都来刷微博了还是微博培养了越来越多的脑残还是微博本身就是脑残,总之,我感觉新浪微博现在让我参与其中的欲望大大降低。3、网页版的用户界面乱七八糟,个人感觉体验极差。
有好多大神各种分析 我只说我个人的感受吧
一句话说就是把简单的变复杂了1、擅自给我加各种莫名其妙的 所谓“智能分组”
我太懒没有去删 每次换分组刷时都很麻烦2、隐私问题
只要搜索我的ID就能看到我发的所有微博 所有圈我的人 甚至我赞了EX 现任都能看到 呵呵3、记得刚玩微博的时候 上面的朋友还不多 那会儿微博于我的作用就是 新闻性和娱乐性
刷十条微博 广告1条 营销3条
各种棒子3条
只剩2条段子手的还能一乐
但奇怪啊 我关注的8成都是二次元相关啊4、抽奖
我真想问 你们累吗?
我很累5、这个算个人原因 各种自拍 各种晒美食
想说这是自身自信不够或者现充不足的集中体现 可能也是自己不爱这样 自然更看不惯 因此屏蔽了好几个女性朋友
整天刷你们无营养无意义的真的浪费时间
还有你是千颂衣吗真有那么多人看? 有那么多人看真有多少人在乎?6、在时间排序里置顶广告
这个真不能忍
为此开的会员7、最后
我想 最基本的问题 还是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首先是长久未盈利或盈利能力太低(阿里入股 会员 和嵌入广告后会好了一点) 然后是 关于言论自由 可以联想国内上不了脸书 推特 和谷歌退出中国市场
哦对了 还有作业本的I am ok 和薛蛮子进号子 CCTV 人民日报 新华社等所谓主流媒体对大V的丑化和打压
其实 也许只是
为了盈利 变得太多太杂了
1、商业化没问题,但吃相太难看2、野心太大,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能力太差,各种失败3、大V被禁,新闻性被腰斩4、转而娱乐化,变脑残大本营5、微信朋友圈,补上致命一刀
09年底左右就注册了,后面一直就没怎么用了,谈谈我的个人看法。1,新浪微博其实跟新浪博客差别不大。2,定位错误,微博只是媒体平台,并不是社交平台。能获得关注的人只是在塔尖的那么几个,99.9%的人都只能是围观,没有存在感。刚开始只是新鲜,后面没有粉丝后就变成一个人的记事本了。3,别忘了在中国最大的社交公司就是腾讯,腾讯的Qzone,朋友之间是一种平视,而不是像新浪微博一样只有对明星的仰视。4,营销信息的泛滥,僵尸粉,垃圾信息,骚扰,加之新浪为微博投入巨大,而迟迟找不到好的赢利模式,商业化过早。5,微信的强大冲击。6,阿里的入股使之成为电商导流牺牲品。7,产品设计不力,本来有先发优势,后面应该实施转型,向kik,whatsapp学习,在中国,要么干掉腾讯,要么被腾讯干掉。
第一:新浪没有社交基因,新浪微博更多是媒体传播平台,并不是社交平台;;第二:新浪微博的运营,更多是采用了新浪博客那样的运营方式,通过明星微博来发展,,但是毕竟绝大部分还都是普通人,互相的关系,基本上体现不出来,时间长了,就没意思了,黏性比较低。第三:微信的横空出世,让新浪微博的衰退加快了...
我算是比较老的新浪微博用户吧,曾经的微博控。有一段时间不去那儿了,原因就是新浪越来越招人烦。原先发现营销粉果断删,我现在都懒得动手指头了。我关注的那些良心ID大多已经横尸新浪,相反那些五毛粉脑残粉营销粉越来越猖狂。现在的新浪已经很难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了,一些热点也变成了某某离婚,某某生孩子,某某…还有新浪慢慢的开始捧臭脚,铜臭味越来越浓……我倒是想问,新浪你是故意的吧。
个人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个人用户的私生活价值没有被挖掘和足够尊重。社交关系几乎就是互赞和互@,刷微博的远多于写微博的(订阅之简单使得很多人一开始就入了刷微博一派,后来微博效仿微信提供了好友圈就是想帮个人用户巩固私人社交圈而已),同样集发布、社交、订阅功能于一身的微信却由于专注于手机和朋友圈强连通图而大刀阔斧地削走一大块肉。以及,莫名其妙的官方宏观调控,新浪官方、诸多营销号、无诚意大V对流行消息权重的蚕食,个人用户想要清理门户(批量取关、分组等)的高难度,多数人效应。
从商业上来说,现在微博上的一切,不管是广告还是僵尸粉还是……,都是发展不畅被逼出来的!因果关系不能搞乱。微博之所以走到今天,无关于任何手法、技术、运营,只因为两个字:监管。也就是说,“监管”者灭了新浪微博。操盘过社区类型网站的人,应该很容易认同这点。
我为什么不离开新浪微博?单说自己的情况,因为我的用户在这里,而且我和用户的互动是良性而且卓有成效的。我也曾开通过微信公众账号还建立了互动机制,但微信的效果早在淘宝屏蔽微信接口之前就显露出来不靠谱,所以淘宝的屏蔽反而是让我得到了解脱。先大概来说下我的用户构成,12年我做了个测试,发现我的粉丝里加V用户排名第一的是女记者,其次是女作者和女编辑,然后是医生律师建筑师教师,而我的绝大多数非加V用户是由某明星和女作者们的粉丝,以及喜欢我推荐淘宝风格的粉丝逐渐聚集起来的,当然以上用户的身份标签多有重叠。表面上看我的用户群是知性女性用户的聚合,实际上是一个需求松散而明确的聚合。当然,单就她们不离开新浪微博的原因来说也很明确,女记者希望更多的接近信息源,女作者和女编辑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而她们的粉丝(包括明星的粉丝)也有同样接近信息源,获取良性互动机会和有益知识的需求。其实这也是我的需求,而这些女粉丝三年已来的互动下来累积起来的惯性导致她们不会离开新浪微博这个平台。而我对这些用户的需求把握也在这三年的互动中逐渐明确并清晰,所以我亦变成她们之间的一个良性的互动小平台。我的淘宝原单好货推荐,新书新影视综艺的点评吐槽,文史自然知识的趣味点,甚至萌物还有各种哈哈哈,都构成这个平台的一部分。所以虽然有用户告诉我说现在已经不大玩新浪微博所以看不到更新或网站app更新有问题,她们还会回来找我。新浪微博最大的问题在于始终忽略了用户的最终需求,用户在社交平台上需要的是良性互动和有益知识,即使在现有的新闻封锁下辗转腾挪仍然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当然,女人的情况可能是个例,有些时候男人图谋的实在太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浪微博批量取消关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