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4除了铃声以外别的娱乐如放歌曲'1024基地手机看电影影都没有声音了'而且还没有音量调了'是怎么回事'

您的位置:
iPhone4S喇叭失灵播放音乐没声音解决方法
有用户反应在使用iPhone4S过程中,出现喇叭失灵现象,具体情况是听音乐看电影播放视频时都没有声音,但是来电通话正常,这也就排除了喇叭硬件损坏的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4S喇叭失灵呢?
具体症状如下:
1.手机来电有声音,通话有声音,开扩音器也有声音。
2.听音乐无声,看电影无声。(凡是音频视频播放均无声)
3.音量键只能条件铃声音量,却不能条件音乐音量。
4.使用iPhone耳机却无任何问题。
经研究出现以上症状的机子有可能是因为系统文件评估错误导致的。要解决此问题,首先需要,未越狱的童鞋可进入。
然后使用iOS专业版,进入文件管理目录/System/Library/PrivateFrameworks/IAP.framework/Support/,删除文件然后再进入目录/SYSTEM/Library/LaunchDaemons/,删除文件com.apple.iapd.plist,接着重启机子即可。
注意:删除文件前请先进行一次备份,避免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还原。
另外如果以上方法还未解决,可尝试同时删除iapd,iap2d,com.apple.iapd.plist三个文件,然后再重启机器即可。
信息也是生产力,精简才是硬道理!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打开微信,扫描关注,赢取每月粉丝奖!iPhone4s听歌和看电影都没有声音,而电话铃声和闹钟会响,是哪里出问题了?怎么解决更好呢?_百度知道&求助》苹果4锁屏声音没有了 放歌看电影游戏 都没声音了_百度知道苹果手机没有声音 打电话正常 来电铃声也正常_百度知道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 iTunes 这样成功的音乐商店?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 iTunes 这样成功的音乐商店?
或者说,你认为什么时候,或者具备了什么条件的时候会出现?
【的回答(69票)】:
一、先说说移动中央音乐平台,楼上很多同学貌似认为12530便可以算是iTunes了。因为在成都这个神秘的无线音乐基地呆过一年,说说我对它的看法。(这一点能帮助更好地解释第二点)
12530根本不算iTunes,12530的模式在世界其它国家都算是一个特别模式,来源韩国而非美国。12530服务的是中国的手机用户,那些手机用户使用的是移动的服务(彩铃、振铃、全曲下载等业务,音乐内容已经被包装成一个个每月能产生持续续费的服务了)而非音乐内容本身(MP3)。尽管最近微博上有人YY,12530每年170个亿的产值(这条微博还提到为什么艺人和唱片公司没有分到多少,因为他们只能分到属于版权内容那一部分的钱,而12530真正收钱的是这些版权内容之上的服务产品本身),但这个产值所覆盖的音乐及音乐类型太小了。12530一度时间想做中国的iTunes,在从直到去年都还在开始做一个叫“全曲下载”的业务。模式不外科是包月+按单曲计价的形式。可是现在看来基本上算失败了。12530不可能成为iTunes,移动的特殊机制(所谓的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正式编制员工+各种外包)无法让12530的产品和服务能达到一个可接受的高品质。这并不是说移动的人多不会互联网,因为接触过很多中央音乐平台的人,都非常年轻化,做事激情负责,可是真正懂及产品服务的不多,加上垄断国企文化下很难催生神马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如Keso所说,苹果打造了一条消费链条。移动的垄断优势完全有这个能力,只是无法做大到支撑一个产业发展。尴尬的是移动却成功打造了一条各SP/CP吸金、高管寻租的利益链条,这个链条一断就会重新洗牌(如正在发生的李向东事件,至今扔未平息,甚至事态更严重)。12530为什么一定要变成iTunes,换句话说吧,为什么iTunes一定就要在中国存活?并不是所有美国的模式就适应中国国情,相反12530没有在其它移动电话大国发芽同理。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12530是中国的第二场数字音乐“革命”。
二、为什么没有中国的iTunes
首先我认为iTunes是不适合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新媒体下著作权保护体系的成熟,在欧美音乐消费市场中音乐内容是付费的,而在中国音乐内容是免费的(观念已成)。为什么非得把一个已经免费的东西变成付费的,把一个普遍不接受的定价策略硬塞给消费者,然后通过政府部门及政策在强制推行(iTunes的成功一部分要归功Napster的败诉关闭,中国相关部门能做到么?)。iTunes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嗯,这个命题太大,说一点个人想法。基本条件:成熟的著作权保护体系(从政策到市场)、没有方便快捷且覆盖范围烂大街的免费音乐获取渠道。然后才是苹果那一套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内容的”链条“(这帮助苹果做得比Amazon及其它数字音乐商店都大)。iTunes模式也会慢慢被新的模式取代,但下载业务还会是一个过渡(包括Spotify也开始推下载业务了)苹果现在不是在折腾iCloud 云音乐么?音乐内容不赚钱,增值服务及产品才赚钱。上面提到的中央音乐平台正属于此列。卡拉OK、彩铃、数字娱乐、车载、还未被免费盗版大规模染指的移动互联网音乐……
平时也一直在思考一些关于中央音乐平台及iTunes的问题,上面是暂时还不成熟的一些愚见。。
谢谢@继新 邀请回答。
【南瓜的回答(15票)】:
9天,巨鲸当年不都想做成正版付费下载么?还有Wa3。可问题是,这几家当年做的产品够好么?先不说像iTunes那样的软硬件结合,仅仅网站部分,用户用着爽么?如果不爽为什么要付钱?产品没做好,去怪用户去怪大环境,其实是个伪命题。
其他方面,个篱说得太好了,哈哈
【韩冰的回答(13票)】:
很不幸,我做了很多年的数字音乐,从平台的搭建到cp、sp的运营,移动的业务,我也都参与过。我很同意,安德森《免费》里面的一句话,“免费的含义从来不像字面意思看起来那么简单”。基础业务平台的打造,用户规模的形成和增值业务收入体系的完善,这才Appstore成功的关键,具备了这几个关键点就可以成功。
数字音乐这块我谈一下我的观点。数字音乐的目前模式只要分为几种模式,12530为代表的手机数字音乐;苹果为代表的Appstore的模式,同时利用硬件带动软件;在线音乐分享的模式,例如潘多拉,last.fm;围绕IM打造的在线试听等,例如QQ音乐。
12530和itunes的模式是不同的,成功也是不一样的。相对数字音乐而言,12530的存在是成功的,养活了目前的大部分唱片公司,使数字音乐的发展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是非常成功的音乐消费模式。虽然业务模式简单,但是对于版权方的持续收入能力和整个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产业模式更是很成熟的,这种的消费模式也是用户的消费倾向决定的。12530在管理上存在着某些问题,这个是大公司的普遍症状,决策流程的冗长,利益环节的渗透,这个是企业内监管和流程管理的问题。全曲下载业务的拓展是移动为了业务控制力而没有很好的利用和唱片公司的资源优势,从而没有达到音乐商店的模式,这个是和他内部的产业链依托等问题相关联的。这个业务的前期产品设计我也都参与其中了,相关的环节还是了解的比较清楚,产品模式的打造是随着用户选择不断调整的,市场化运作的东西不是移动的强项,所以全曲下载业务之所以没有成为中国的在线音乐商店也是必然的。但是我依然很看好这个业务在多个条件实现的前提下是成为中国的在线音乐商店。
再分析一下itunes的模式。.itunes是在闭环系统内打造的,这个系统依靠硬件的普及打造了这个appstore。音乐消费仅仅是他的一部分,itunes通过对内容的集中管理,实现了,硬件管理的功能,使使用者对itunes的依赖度比较高。其实不用itunes也是可以同步音乐的,只不过对于用户来讲何必探究这些复杂的问题呢,用itunes的同步管理不是更简单便捷。itunes是建立在版权保护相对比较完善的地方,在美国相对法律比较严格,闭环的存在也相对保证了版权实施的关键。产业链的打造是这个商店可以发展的核心。
分享类网站受制于内容的版权问题,拓展存在很大法律风险。点评类的类似豆瓣音乐,已经发展成小众音乐的汇集地。虾米等类last.fm的模式,除了宣传外对产业链的打造不会有很大的贡献。巨鲸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不过从大的趋势来看可以看到国内的多数数字音乐网站,往往为了吸引流量,利用“避风港原则”来逃避版权制约,例如某些知名网站。如果想打造好的模式出来,必然要突破避风港原则,完成产业链的循环。
qq音乐我也比较看好,在上下游的推动,qq还是有整合能力的,只要资金没有问题,是可以突破的。这就不做多说了,qq音乐我也很看好!
【vicki的回答(10票)】:
就我自己的看法,不同意勿拍。我觉得并不是中国出现不了这样的音乐商店,而是时机的问题。现在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免费的消费方式,而现在就像百度ting,音悦tai这样的音乐平台就很好的做到了慢慢渗入中国音乐消费者的消费领域,就像淘宝一样,当人们发现自己的消费习惯已经被互联网改变的时候,此时这些平台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那么到那时收费也是合理化的。百度ting和音悦tai可以第一时间为消费者提供最新歌曲的完整试听和下载,这些资源可能在别的平台并不是第一时间被发布的,所以这两大音乐平台有了很好的优势。当中国的版权保护更加成熟的时候,这两大平台或许可以凭借他们自己优越的资源速度和质量占据一定的收费音乐市场份额。其次,我觉得itunes的成功是有apple这个强大的后盾做支持,在没有itunes之前,也有很多收费音乐门户,但是远没有itunes成功。我认为是苹果产品的一系列成功带动了itunes的需求。还有我觉得不得不提的12530,我觉得它并不能称为一个完全的音乐门户,我曾经也用12530下载过彩铃,可是我觉得它致命的问题是虽然和那么多音乐网站和唱片公司合作,但是资源却少的可怜,尤其不能提供一些海外歌手的资源,更不要说第一时间的问题了。甚至一些国内知名歌手的资源也并不齐全,它本身的实时更新和用户感受就不是很好。或许在体制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也不必强求音乐消费方式也一样。
【keso的回答(9票)】:
iTunes是一个连接器,一端连接的是播放设备,另一端连接的是播放内容。设备这一端的使用者乐于为便利的获取内容付费,内容这一端的唱片公司别无选择,只能将定价权让给苹果。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当然,iTunes模式能够成立的一个外部条件是,音乐工业接连在几起版权诉讼中胜诉,将、Napster等音乐分享服务逼进死路。
在中国,能通过播放设备的优势地位,成功打通音乐消费链条的企业,几乎没有。倒不是说中国没有人尝试过iTunes模式,最大的MP3厂商爱国者曾经做过一个数字音乐商店——爱国者数码音乐网。结果如你所知,死了。原因很简单,在中国,数字音乐是免费的。
当然,中国并不是没有成规模的音乐消费,不过你很难再将其称为音乐消费罢了,这就是手机铃音消费。
【黃蕭然的回答(8票)】:
说白了也很简单。
第一,版权保护。
第二,用户实际消费能力。
第三,习惯。
第四,商业模式不苟同或不接受。
在国内,盗版横生,免费的应用使用得透入骨髓,突然收费了,大多数人就会有总惯性思维,这个收费应用对我可有可无,继续用免费的。
其实,一直认为在应用商店的模式不适合中国,当然“海归”们觉得适合。
个人认为整合移动商务、营销解决方案+衍生品,具备直接应用价值+直接商业价值才适合,应用嘛,如同求关注。
每个人角度不同,言尽于此,不细谈。
【陈宇的回答(8票)】: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大家都说到了不少,其实在中国面临的除了大家常常看到的版权问题之外,还有这样的一些问题:
1,唱片公司基本都要求是保底(预付)+分成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对于新业务新公司是非常不利的,现金流这一关很难过。目前满足了严格的版权要求的音乐服务提供商在国内其实基本只有Nokia,但他们相对而言可是付价格不是很多国内公司可以接受的。而当年Jobs的传奇经历使得他能够与唱片公司达成较好(较合理)的合约
2,国内的音乐品质和种类的确比较差一些,可以说有赚不到钱的原因,也可以说有音乐内容被管制的原因。
3,其实国内的微支付也一直发展得不好。iTunes的信用卡支付的便利性,在国内还没有人可以做到。
4,国外,由于iTunes明显优势地位,其已经可以和歌手较深度的合作了。而国内最强的百度音乐,一直由于版权问题,无法合作
5,词曲权的混乱局面,让一些本打算介入这一领域的巨头也始料未及,难以推动。而词曲权公司也同样要求保底(预付)+分成的模式,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放眼比较长来看,我觉得中国还是有可能出现类iTunes服务,因为一来音乐和SNS的关系比较近,二来最近盗版打击力度貌似的确有所加强。但是我想一定不是现在的iTunes的样子,整个音乐产业,都面临大变局的可能。
【妄为的回答(6票)】:
不知道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可以长篇大论,,
中国人收入低,房价高,生活苦,目前整个国家的人处于奔命阶段,文化需求对很多人来说基本没有,或者可有可无大量提供盗版下载网站的存在(百度音乐,虾米(最恶心的一个,用盗版音乐提供付费下载)等等),使得本就生活拮据的国人(大部分)不再会考虑通过付费购买mp3真正愿为音乐买单的乐迷99%愿意买实体唱片而不是mp3,至少手上还有个实体的东西可以预见做合法付费音乐的网站,在国内这样的大环境下要不了多久就会自动死去(因此iTunes中国商店并不提供付费音乐下载服务)
【边江的回答(5票)】:
我很悲观,不仅过去没有,今天没有,未来音乐商店在中国也不会存在。人们免费获取音乐已经是主流,也必定是未来。数字音乐未来商业模式是什么不知道,但肯定不是用户付费下载。还需要众多数字音乐的创业者去探索。
【牟菲的回答(4票)】:
无法完全认同keso的看法。在中国,数字音乐的确看上去是“免费”的,但免费不代表用户不需要付出“成本”。Itunes无法进入中国是因为汇率的问题,itunes模式在中国还未出现,是因为还没有人做到足够好,这与数字音乐是否免费无关,无论付费还是免费,用户始终会付出“成本”。
【Lenny的回答(4票)】:
中国的音乐产业有没有Itunes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创造符合中国消费者娱乐体验需求的商业模式。闲言碎语几句:
1、游戏、互联网、3D电影等带给消费者的全新的互动式的娱乐体验已经不是音乐能够满足了,音乐产业的萎缩是必然的。
2、音乐只有现场Live的娱乐体验是无法替代的,这也是很多投资机构看好演出市场未来增长性的原因,建议唱片公司转型为演出+经纪+艺人商业价值开发与管理的新型业务结构的公司。
3、免费获取音乐在中国已经成为难以改变的行为,这样的状况导致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渠道为王是一定的,只有可能的希望是,免费海量音乐内容+随时随地可以提供消费者想要听到的任何音乐内容的新型客户端,从而获得广告分成来弥补版权上的收益。
【徐小懒的回答(4票)】:
iTunes&能在中国出现的前提是
用户们愿意花钱买内容——大家都用正版软件,看正版电影,看正版小说,听正版音乐……
也就是说,取决于是用户们的版权意识够不够强烈
但如果用户生存在一个满大街满世界都是免费盗版资源的情况下,这种意识是不可能被培养起来的
所以说,归根结底——这取决于咱们的法制对盗版内容提供商打击力度是否给力
所以说,等到百度都不敢放盗版MP3、盗版文字、盗版内容的那天
中国就有了iTunes的生存土壤~
【乔梁的回答(4票)】:
几个原因:
1. 上游层面:版权方太过分散,而美国只要谈妥四大就可获得话语权。所以这个DEAL很难谈成。
2. 渠道层面:没有掌握渠道终端。iTunes是依靠iPod起来的,没有iPod,iTunes和Winamp没有区别。
3. 监管层面:没有IFPI这样强有力的监管机构,更没有建立起销量反馈体系。没有人对销量监控,也就没人对版权负责。
4. 用户层面:最悲哀的一点,老百姓没有长尾音乐消费需求,只要一个排行榜就能搞定大部分用户。
因此,在国内做iTunes看起来是笔很不划算的生意。
【banly的回答(3票)】:
说实话,12530差点就做成了,可惜内部管理太过混乱,很快就变成了分赃平台。这个很可惜,特别是对于国内音乐产业来说,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数字化时机。
手机音乐消费的群体依然巨大,除了铃声,很多人的娱乐,就全靠手机上的歌曲。既然需求巨大,还有利于维稳,那么手机音乐平台的机会就还是存在。现在其实也有很多人在尝试,就看谁最终长大。还有比如这次百度一折腾,说不定就折腾出一个全新的平台出来也不一定。
【zheather的回答(2票)】:
中国的付费习惯不同,不是为了音乐本身。
比如可以为了彩铃付费,也可以为了qq空间的背景音乐付费等等,但是却不愿意为了纯粹的听音乐付费。
【赵小达的回答(1票)】: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免费的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了,从一开始就已经深刻的形成一个观念,网上的资源是免费的,找不到免费资源是自己技术问题。说白了就是知识产权观念的缺失。从没人告诉过要求过消费者要尊重原创者,甚至有些如百度之类的互联网公司故意以输出给消费者免费的盗版资源作为发展策略。
现在的情况,确实免费的观念已太牢固了,个人觉得要想让消费者花钱,或者是政府部门的介入,但这个即使在道义上完全合理也会遭到若干愤青的强烈抵抗。或者是数字音乐资源商家改变思想,改变销售策略,就像许多视频网站以广告为盈利点一样,需要其他收入手段来抵消免费产生的成本,间接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而从一个消费者角度,我觉得若是想让消费者花钱,别提MP3,MP3还真不值得消费者花钱。那获得的产品肯定要有不可替代性。(就像itunes,其实是强制用户使用自身产品,但由于产品真的做的非常好,不可替代性极大,消费者也就可以接受这种强制。)产品或者在音质上要高出网上普遍质量很多,或者一定要有什么附加价值(精美的数字包装?有效的音乐资源管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支付手段太差了,相比之下腾讯的会员制要好很多,记得腾讯好像有什么蓝钻会员可以下载无损音乐。
【黑特的回答(1票)】:
换个问题:为什么目前全球范围内都没有 iTunes 第二?Amazon 成功了么?如果 iTunes 成功 Amazon 还不算,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的顾客群体,那么就应该分析 iTunes 本身而不是国界和文化影响。如果二者都算成功,那么参考刚进入市场的 Amazon 分析可能更能挖掘出差异。
【Victor-圣的回答(1票)】:
我觉得收费是可行的 但前提是如果有比较好的质量的话 有些音乐发烧友是愿意拿钱去买的 这个在国内也不少吧(想想那些肯拿钱买正版的人) 很重要一点 支付手段的简化很重要(拜我朝诚信体系原因所赐 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 如果为了买一首歌 要翻个几个页面 到达支付页面 有的再到达信用卡界面 这样的话 其实丧失了很多用户的耐心 (itunes直接可以关联信用卡账户 用起来相当的快 点二三下就成功了)这个其实很受影响
【金立中的回答(1票)】:
1、结算问题:苹果是不可能为所有的国家都按照其当地货币进行结算的,因为这样存在汇率风险,所以全是美元结算(我影响中就日本等少数国家除外),如果中国上的用美元,结算是个问题;2、市场问题:中国音乐公司都很小,而且管理组织松散,没有世界性的流行性,苹果考虑世界市场,不会因为针对单一市场去改变相关政策(某种程度根本就没考虑);3、中国知识产权环境很差;4、最重要的,中国有内容审查,虽然苹果自己也审查,但是他不允许别人审查他。
不过我另外的观点是,只要苹果能上,就一定有人买。
【張亮的回答(1票)】:
移动的12530,联通的沃音乐,电信的爱音乐。目前都在开展着全曲下载业务,以包月下载为重点。5元包下载50首,10元包下载200首。单就这种收费下载,感觉还是不错的。每首歌曲没有多少钱。可用户也很少用手机来下载。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下载。
不论3家运营商做的业务如何,想要体验产品的可以登陆他们的网站下载PC客户端体验下。凑合使用还是可以的,但比起其他产品,还是有那么点差距,据说明年移动的咪咕音乐客户端将要大力推广推广。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而苹果商店呢,插上终端设备,电脑就给你弹出itunes来,付费下载音乐,让用户用的舒服,当然钱也付的很容易。下载完,终端就可以听了。保证音质等。不了解苹果商店上传音乐和发布音乐的流程,目前了解九天音乐和苹果合作比较近。
了解3家运营商 上传过程和发布过程。 一首新歌出现后,需要最快最快也是1星期的时间进行上传,相对不了解平台上传的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流程。
这么分析,就算我愿意付费下载,5元包月50首歌曲,但是平台上没有最新的,最好的,我想要的歌曲,为啥要付5元钱呢?&
前面曾经的移动人士也说了,移动的内部机制和人员的情况,所以,一时半会儿呢,走付费还是很艰难,很艰难啊。
【熊金雷的回答(1票)】:
台湾的远传电信,已经联合华语世界的9大唱片公司,sony,环球这些基本也就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做了一个Omusic,就是要做华人世界的itunes,不过问题很多,而且目前只限台湾支付。
我不同意将盗版的存在作为,解释这个问题的原因,美国一样有mp3可以下载,e文时间bt的种子比中文多得多,更不用说HK和台湾。
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唱片公司非常散乱,全球还有所谓的4大,5大概念,到了华人世界,轻松去到40大,50大,一个歌手就可以是一间唱片公司,当然这也和大唱片公司忽略华语市场有关系。
另外在中国大陆支付是重要的瓶颈,其实现在的歌曲都是DRM free,而且数字歌曲定价都比实体唱片低很多,愿意付费的人群还是不小的,但支付不便利是很重要的问题。移动的12530就是解决了一个付费的问题,但他对唱片公司又砍得太狠了。
【戴海森的回答(0票)】:
iTunes模式是个硬件+内容的模式,除非你的内容唯一,没有免费的内容!要不然国内还是换种模式,譬如: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获利!
【fiorano的回答(0票)】:
在中国几乎是零成本的数字音乐,在各大唱片公司面前就是个永远谈不拢的会议。
彩铃其实是个很好的思路,有人愿意为她付费,除了管道的问题,用户会觉得为这样的付费可以让他更特别 - 这好像不一直是国内的网游厂商和QQ最擅长的东西么,你买了我的东西会有特别的身份标志。
数字音乐或者也可以这样做?
【ChaoFung的回答(0票)】:
版权问题的客观存在和版权维护的意识普遍薄弱,相比网络上传与免费下载没有竞争优势,并且购买正版音乐要花费较高成本,更好的音乐质量对于普通大众来讲不是核心需求(很多人会认为MP3格式音乐足够,APE\WAV\FLAC等无损格式用不上或设备不支持)。另外个人认为,Itunes不只是数字音乐商店,更是数字音乐管理系统,依托IPOD、MAC的硬件支持,快速高效的同步和传送音乐。一个账号就可以管理同步所有关联该账号的硬件设备,快捷方便。我想这是ITUNES一个很大的优势,如果国内的音乐商店做不到较强的个人音乐管理能力,用户可能很难买账
【黎一刀的回答(0票)】:
一,国内有独大的设备提供者,但不打通软件应用平台和内容平台,也就无法实现内循环。没有内循环你想依托设备去卖啥内容啊?除了设备相关的“硬”配件,啥都卖不了的。因此,借助MP3市场的高占有率,爱国者能附带卖的,是保护套和耳机。
二,国内实现内循环的又能与音乐产品服务勾连的,是移动这样的运营商。但机制原因他们的人不屑去做,宁愿利用权利寻租,将业务外包自己收点实在钱。最好的汽车不可能是交通管理部门研发生产的,他们只管收路费。
三,国内外的版权保护法律政策环境不一样。在国内这样的环境下,音乐商店是这样,其他数字出版物也不例外。必须承认,国内在版权保护方面还是做了点事的。就像一个百分制的考试,以前俺考0分,现在俺考到20分了。的确是进步了,但离及格还很远,而已。
【邓范鑫的回答(0票)】:
我认为这么几点比较重要:
1. 在中国的环境下,人们习惯于实体商品的收费不习惯于虚拟物品的消费,但不意味着这条录行不通,关键在于它能否吸引你消费,满大街都是免费音乐,我干嘛缴费买音乐?除非你的音乐服务和产品有别人没有和无法做到的优势
2. 我们要区分用户群,不能一味地说中国人怎么怎么样,不同的用户群消费观念仍然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音乐商业模式可能是会生效的
3. 音乐从历史潮流上看将是一个不断萎缩的行业,新的娱乐形式会越来越占据人们的娱乐空间,以前大家坐地铁都听歌,现在坐地铁都看电影了,音乐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即使中国版权保护到位了,靠音乐收费也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4. 在中国做音乐,有人给你雄厚的资金保证,你就专心做音乐产品和服务,专心去发明创造,专心去创新探索
【Kevin Ce的回答(0票)】:
1、我们为什么要为音乐付费,先不说中国的互联网本身就有极大的免费传统与根基,音乐著作权自身就没有得到严格的保护,既然我从其他地方也可以很轻易和方便的获取同样的资源,没有理由选择付费。
2、没有要求我们付费。关键没有苹果这样强制性的软硬结合和提供极佳的用户体验,所以多数人才宁愿花点钱买个好服务和方便而不是费尽心思去越狱。
【张晓虎的回答(0票)】:
有啊 &铃声彩铃12580不就是吗,放眼盯盯活在精英视线外的345678线人民,那也是一年百亿的市场
【周泺的回答(0票)】:
1.受众基础差:中国人的音乐素养基础就差,粗糙的音乐有了生存空间。
2.制作人的基础差:音乐人的整体水平,跟欧美没法比
3.中国的体制,在任何行业,尤其是国企,很容易将业务,搞成部分高管的寻租平台
4.整个12580的流通环节中,真正分给唱片公司的比例,并不是表面上40%。导致唱片公司没有足够的利润,推动音乐本身质量的提升,造成恶性循环。
【徐伟的回答(0票)】:
在一个盗版横行、没有体制管理的国度,很难有itunes
【黄元昕的回答(0票)】:
via&Manu Cornet&
发表评论:
馆藏&4660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请老梁 看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