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PD50视频ipad播放视频没声音时为何没声音

纽曼纽扣手机为什么没声音了_百度知道
纽曼纽扣手机为什么没声音了
声音小:1、 送话器(MIC)坏。缉丹光柑叱纺癸尸含建2、 元件漏电或变值。 3、重焊或更换音频(电源、CPU)。4、 提高送话器(MIC)的工作电压。
其他类似问题
纽扣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伙伴们听歌注重音质么,我的歌声里吉他谱不是无损的就是高品质的,不下不舒服~~有同感的来发表下!!!
你和你的随身播放器之间有什么故事?
你用过哪些MP3/MP4?现在还一直在用吗?它们中的哪一款陪你度过了难忘的日子?它们是怎么坏的?你还留着它吗?
按票数排序
这张照片是三个月前收拾东西时拍的。我所有用过的电子设备全都留着,唯独现在找不到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一部一个叔叔送的CD机。这张照片是三个月前收拾东西时拍的。我所有用过的电子设备全都留着,唯独现在找不到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一部一个叔叔送的CD机。最早是老妈看了广告,为了提高我的英语成绩买了一个复读机。当然后果可想而知被我用来听歌,而且因为是复读机,在那个还在用磁带的年代居然有了单曲循环的功能。但是很多我喜欢的歌都是路边卖磁带小贩那里找不到的,所以决定自己录。那个时候虽然知道外录效果不好,但是苦于没有经济能力买音频转换线,所以完全是复读机对着电视喇叭录。这一录就录了三年。一共有8盘磁带。共计100多首歌曲,还有很多电视剧的最后十几分钟。(因为很多片尾曲只有大结局时才会完整播放,而我又不知道这首歌什么时候开始,所以索性把电视剧最后一部分都录下来)。这些磁带还都在,可是后来我发现这个复读机的转速是高于普通录音机的,所以录制的磁带在正常机器里播放都是慢放,只有在复读机里播放才是正常的。后来上了中学,路途很远,所以经常在路上听歌,每天背个复读机还要携带四节5号电池实在是麻烦,老妈为了奖励我考上重点中学给我买了一部随身听。这部随身听最新的功能就是可以自动翻面,磁带不用拿出来就可以直接读背面的内容,而且是充电电池,无需经常买5号电池。02年一个叔叔送了一部CD机,可是我没有多少光盘,所以依然是用随身听。cd机则被冷落在柜子里。直到周杰伦风靡大街小巷,为了听他的cd,这才开始用CD机。但是苦于过去自己录制的歌还都在磁带里,所以大多数时间还是用随身听。为了彻底抛弃随身听,我开始搜集盗版光盘,往往一张盘只是为了听一首歌。而那个时候重新开始骑自行车上下学,每天一张CD的时间刚好和路上时间相等。每一首歌放到哪里我就会骑到哪里,丁点不差。也就是那个时候养成了只要是一个人,就一定塞上耳机的习惯。2004年末,有了第一个mp3,加上互联网开始流行,百度可以很方便的随意下载歌曲,所以随身听立即被我抛弃,从此开始了网上搜歌存mp3的道路。那时mp3之所以叫mp3是因为它只能播放mp3格式的歌。一首歌大概要10MB多一点,而播放器总的存储量也不过128M,所以一部mp3播放器和一张cd的存歌量是相同的。但是我可以自己拼一张专辑,不用骑到一半下车来换光盘或者磁带。那时暗恋的姑娘写了一篇博客,把她的mp3亲切的称为三子。而我坚持将自己所有的电子用品统称为“老王”,因为觉得他们像是一位无论如何都会帮助我老管家。知道今天我笔记本的计算机名都是LAOWANG。在拥有mp3之后,我曾下定决心要把磁带里所有的歌都转换为电子版。但是在那个年代,很多并不主流的歌曲根本没有被数字化,还停留在磁带格式储存在某些仓库里。于是在百度贴吧上就出现了很多人聚在一起求某首歌的mp3,但是最后这类帖子都变成了贴歌词来缅怀,因为谁都找不到。直到十年后的今天,我磁带里依然有十几首歌在网上还是找不到的。不过我总觉得,曾经一起在贴吧缅怀某歌曲的那些人中一定为大量歌曲的数字化贡献了很多力量,才有了现在过阔的音乐资料库。再后来换过几个mp3,存储量也越来越大。只是让我纠结的是,再也没有了过去听磁带或是听光盘那种一气呵成连续收听的感觉。经常是不断的切歌,但是总也坚持停不了多久就要再切。不像过去,每一首歌放完之后,下一首的旋律就会先于播放器在脑海中响起。2008年开始知道了酷我音乐盒,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放弃了自己硬盘中的音乐库。因为想听什么一搜就可以听,而不用再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在那个时候我的硬盘已经存储了11G的歌曲,每一首都是只听前两秒就知道是那首歌。虽然存储、整理、备份很麻烦,但是我坚持存着自己的音乐库,因为在里面的文件属性中有一项叫做“修改日期”,记录着每一首歌被存入我电脑的时间。因为每下载一首新歌,我就会单曲循环上几天,所以大脑就会自动将这首歌和当时的事情联系起来。所以只要查一查修改日期,我就能回忆起很多事情。换句话说,这个音乐库就是我的一本日记。2010——至今10年买了人生第二部手机——nokia 6700c。从此肩负了我全部的音乐播放任务。直到我发现在飞机上不能用手机,我的最后一个mp3播放器才得以坚守岗位。而现在,过去的歌,虽然还是很喜欢,在商场或是广播里听到还是会认真听,可是已经不再会主动去从硬盘里点开听了,因为真的是听了太多遍太多遍。12年开始使用豆瓣电台(相比其他人已经很晚了),红心的作用是标记哪些歌需要之后下载下来存进手机。每一段时间都会集中下载然后取消红心,开始下一轮。前不久发现了一个豆瓣兆赫,几乎和我的一个文件夹完全吻合。而那个文件夹是我用来存放单独歌曲的,就是说某张专辑或是某位歌手只有这一首歌被我下载,无处归类,就放在了一起。这个文件夹是我整理音乐文件来这么多年的收藏,而居然有一个人可以和它吻合。我点进了这个豆瓣兆赫的创作者主页,看了看应该是个男的,就默默关闭了窗口。我觉得,两个人如果喜欢的歌曲八九不离十,就在一起吧。因为歌曲的风格代表着人的性格,歌曲的年代代表着人的年代,歌曲的种类代表着人的经历。喜欢的歌一样,应该三观也差不多吧。有人询问兆赫的名字:在岁月如歌中找你
爸爸,我想好好学英语!---------------现在我也是一个父亲了,想一想,满满都是爱啊!
这个故事里的随身CD机,我始终没有买到。高三的时候,某天竟然被喜欢的妹子约了出来,她想找个人陪她买随身的CD播放器。她说家里积攒了很多CD,觉得没有一个专门的CD播放器去听就太浪费了。而我对消费电子产品比较了解,于是让我帮着看看。但是那个时候市场上只有MP3播放器了,根本没有CD随身听。只有大妈们用来跳广场舞的老式双喇叭功放的型号。我们整个下午走了半个城市,最后在电脑城里买了个国产的便携式DVD机进行替代,太阳落山之前匆匆各回各家(她家管的挺严的)。但是这跟我们最初设想的Sony那种精致漂亮的CD随身听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对我来说,这是个很大的遗憾,毕竟没有帮她找到满意的东西,辜负了自己喜欢的人的信任,感觉很不好。一年以后居然追到了这妹子。在交往将近一个月之际,我想起了当时的遗憾,于是上淘宝搜索了很久,找到了虽然不是全新但是还算满意的机型,放进了购物车。但是没过几天,还没来得急买下CD机,我就被甩了......于是购物车里的这台CD机就这样一直放到失效,如今两年多了,一直没舍得删。曾经想过自己买下来用,但觉得有些东西一开始没得到,就让它错过吧。
我的故事有点长:大概快十五年前了,莫名其妙的家长送了我一个MP3,包装盒上写着***数码播放器,我还以为是家长做节目用的呢,他们说送给我之前,我都没去碰……容量只有64M,好多字还只能显示一半……放7号电池。是这个MP3让我注意到了文件名排序的规则……2年后,家长又主动送了我一个屏幕及其小,操作也不灵敏的MP4,没记错的话容量是128M……需要转换格式才可以播放视频。后来上了高中,住校,本来打算攒钱送异地恋的女朋友一个MP3的,结果分手了,攒下来的钱就给自己买了一个纽曼的。容量128M吧,住校充电不方便,买得老型号装电池的……当时开始听摇滚,崔健、谢天笑、唐朝、木马什么的为主,偶尔也听点国外的……高二下半年开始(2007年)打算考编导,要看电影写影评,但是学校封闭式管理,哪有机会看电影……买了一个山寨的MP4(加了rmvb解码,当时被称作MP5,我是唯一一个不愿意管那玩意叫MP5的人)在里面装满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黄土地一类的电影……高三下半年的时候,决定出国了,就把那东西便宜卖掉了,被人买走看黄片……后来打算出国,自己也开始写歌,我爸的朋友送了我一个飞利浦的mp3,大概有2个G大的容量……陪伴了我好几年的时间。2012年回国度假,当时网上 七彩虹C3的毒文比较多,我主要是看中了他可扩展内存卡的功能,买了一个入手。那时候到现在听各种摇滚老炮的东西,320K码率的MP3文件我已经攒了60G了,听摇滚的都知道有专辑整体性,还有音乐风格的问题,一般都是整张专辑的听,我也养成了收藏专辑的习惯(为了在电脑上听的方便,我已经在电脑上就按歌手—专辑的方式整理好了所有歌曲,专辑前面还标注了发布年份用以排序)……16G的内存卡其实完全不够用……因为懒得来回选歌、拷歌,我当时就有两张TF卡了……那个时候就注定了,那么多的歌,我不可能用手机作为我的日常播放器……众所周知,凄惨红C3的操作很蛋疼,然后我的那一只,就在入手大概一年之后因为电路问题,操作彻底的失灵了……内存卡里还有歌不愿意浪费、重新整理,加上人在国外,所以顺理成章的入手了Sandisk Sansa Clip+。号称性价比神器,推力不怎么样,但是可扩展啊,我歌多啊……刷了RB(这样换内存卡不用等好几十分钟了)声音也更好。但是这MP3有个毛病,内存卡插进去之后会凸出来一块,稍微碰一下就会导致内存卡弹出或者接触不良导致停止播放或者跳到下一首歌,前面说过了我有强迫症,按专辑听歌的,这就是大问题了……所以我就买了一个硅胶套,在插卡的地方自己剪了一个豁口,这样就横竖碰不到内存卡了……然后……不出意外的……因为插大耳机之类的时候,有那个硅胶套的影响,加上来回插拔次数太多,耳机孔松动了,里面的簧片出了问题……结果就是听歌各种出问题,接触不良、左右声道时不时的少一个……蓝后呢……我就入了Sansa ZIP,号称Clip+的彩屏版……前面说了刷RB对我的重大优势,而那时候我的内存卡数量也到了3张,电脑里的歌曲有80G了(只包括流行,古典的我没算,也有30吧,小时候学小提琴就决定了我也离不开古典音乐……)谁都没想到,号称稳定版的RB系统在ZIP上运行并不稳定,有死机的毛病……无奈把那个送给了现在的女朋友(前面那个飞利浦的也送给她了)。之后呢,就重新买了一个官翻版的Clip+ 打算好好保养,小心得用……终于,硬件没什么问题,但是半年之后不明原因的卡死,而且频率越来越高……我知道又到了我换mp3的时候了……这时候,我的歌曲已经到了100G这次,我看中了cowon的一款能插卡的,后来发现口碑不太好,遂想到,为什么不来个大容量的呢?然后再ebay、淘宝、amazon上买了一堆IPC的零件,自己组了一个128G容量SSD硬盘的 IPC。同样的,我刷了RockBox系统,因为第一个黑体字那段决定了,我的整理方式不适合使用Itunes的整理方式。现在服役情况良好。
第一个是个步步高复读机,从来没拿来听过英语,反复听的是一盘泰坦尼克号的原声带。初中用的松下的随身听,买了不少磁带,倒是没买过CD机。那时候磁带对我来说都挺贵的,很少买,也没怎么买过盗版,都从我哥那儿借来,周杰伦的,萧亚轩的,后来无意自己买了一张玛利亚凯利的幸运手链专辑,从此再也没回来过中文乐坛……初中毕业买了第一个mp3,是个128M台电的,音质很棒。那时候找不到MP3都自己录。想想自己苦逼录过X-Japan和不少动漫里的,浪客剑心,钢炼,高达,都是经典啊……后来高中在雅思补习班看到了同学用的ipod,内存是8G,惊为天人。因为可以存好多好多歌曲,后来高中快毕业的时候终于攒够了买ipod classic的钱,之后电脑上的音乐全部用iTunes整理。很多人说iTunes反人类,其实不是的,因为大家没经历过喜欢一首歌就要把歌词、专辑封面、作词作曲和风格全部搞清,然后从一首歌去找整张专辑,很开心的经历,现在随便去虾米下载的歌这些资料都是全的。我现在现在电脑里有323张专辑,以前的有些都没了,很多也不全了(因为该死的mac只有250G的固态硬盘,现在换了1T的,终于可以重新收集了,换mac以前差不多有三十多个G的样子)。这些资料全乎了,你知道用ipod cover flow有多爽么,按风格随机播放有多爽么,还可以玩ipod上面那个quiz小游戏(就是问你存在你里面的音乐,发行时间、作词作曲是谁什么的,曲库巨大的时候真真是个挑战真爱的时刻)。而现在听歌都随便用手机听一听,手机里就只同步iTunes中最近添加那个列表的歌曲,但还是保持了一些以前的习惯,偶尔更新
索尼的M p 3,从2011年用到现在,陪我考研。和我一起去了很多个城市。读研一个人住,它是我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给它改了个名字叫小蓝,它是蓝色的。听的不是歌,是一种陪伴。
在别的地方写的东西,修改一下作为答案。========================================================记忆中的拉风少年——SONY MD— MZ R900
WALKMAN致当年听着磁带听着CD的校服宝宝们: 晚自习上,那边的姑娘把耳机线藏在宽大校服袖子里,度过一段窃喜的时光。这边唠叨着5块钱一盘的盗版新专辑用sony的磁带机听效果总是比国产名机好一些。女生在桌洞里为一盘刚刚刻好的粉透粉透的MD碟很认真的填写标签: “合辑了 蔡依林 说爱你 叶烨你笨啊屁!!!” 夜晚放学路上见到少年把线控夹在单肩包的背带上,骑小跑车离开,sony线控长方形的屏幕在夜色中发出柔软暖和的橘色灯光。。。 这是我记忆里的MD,我记忆里的拉风少年
与随身听之间的故事其实就是与音乐之间的故事,与音乐之间的故事其实也是与那些年那些事之间的故事。关于随身听第一次有印象应该是1997年和1998年的样子,我当时是小学五年级,那时候还珠格格在各大卫视轮播,我的一个小伙伴当时买了一个小磁带机,天天拿着小机器在放磁带,都是还珠格格的主题曲、插曲以及赵薇、林心如后来出的歌。后来到了第二年,我上六年级了,也开始学英语了,便缠着爸爸去县城买了一个磁带放录机,从此便踏上了我的“音乐之路“。其实当时对这些音乐没啥概念,当时买放录机也的确是为了听英语,结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偶然捡到了一个磁带,还记得上面有《相约98》、《走四方》、《爱就一个字》等歌,这才算是启蒙吧。期间听过洛桑的相声、听过广播山东经济频道的《非常音乐榜》以及《大力幻想秀》,不知道有没有同龄人也来唤起下回忆。也是在《非常音乐榜》上听到了周杰伦的歌,感觉他的歌很不一样,而且是打心眼里觉得好听,也听到了F4,知道F4是组合而不是方程式赛车比赛,这就到了2001年。2001年春天的某一天,我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里瞎逛,突然在柜台玻璃下面看到了周杰伦的两张专辑(盗版),当时便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拿回家一听觉得太好听了,第二天匆匆的便赶了回去,把另一盘也买了,虽然两盘磁带实际上大部分都是重复的歌。再就是2002年了,上了初三,班里有个家里挺有钱的同学某一天从县城里带回来一个CD随身听,老板还送了他一张周杰伦的范特西正版专辑,当时在班里引起了轰动,尤其是对我而言,CD随身听的音质效果简直与我的放录机天差地差,后来还蹭了不少次听,觉得那才是听歌的享受。2003年的时候我去县城上高中了,宿舍里有个青岛借读的同学带着一个爱华的随身听,听了一下发现原来磁带机也可以这么智能,音质还这么好,又是有点震惊了,后来在校门外的随身听店里,发现各种索尼随身听,松下随身听,就下决心攒钱买随身听,这也是我记忆中唯一一次省吃俭用攒钱买东西,太痛苦了,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当然最终的结果是美好的,我如愿买了一款索尼的随身听。这个索尼随身听陪伴我度过了难忘的三年高中,也让我对周杰伦、林俊杰、SHE等歌手有了属于那个年代的回忆。尤其是到了高三毕业的时候,我自己刻了好多盘磁带,把一些有关分别的歌都刻了进去,准备高考结束的时候放给大家听,结果后来也没如愿。那是2003年了,MP3已经兴起,现在还记忆深刻,当时我用舍友的三星MP3听的第一首歌是《两只蝴蝶》,还有《老鼠爱大米》,那个时候网络音乐已经开始侵袭了,不过当时觉得真好听。而我的第一款MP3是优百特的,当时EX用奖学金买的,里面帮我存了不少五月天的歌,我对五月天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再后来就上了大学,自己买了第一款MP3(当时已经叫MP4了)oppo s9,当时觉得就是神器了,开始泡各种音乐论坛,知道了有好几千的MP3,也知道有好几千块钱的耳机,觉得世界真是广阔,但却再也没有以前用卡带机听磁带的时候的感觉了。我的s9因为我跟EX的分手,而留在了她那,替代它的是韩国iaudio的i9,这个是当时论坛里炒的的比较火的一款,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再后来到现在了是ipod classic 160G,到此大学毕业了,青春也结束了。现在想想,我的青春期的确是与随身听与音乐紧紧相连的,觉得挺庆幸的,如果想回忆只要听听当时的歌就行了,无论能否找到当时听歌的感觉,但那时的人和事总会浮现出来,这也是它的价值吧。
小学六年级和初三分别用过两个随身听,效果一般,没怎么用,所以记不清了。 印象比较深的是2001年买的一台劲牛复读机,个头挺大,功能不少,它断断续续陪伴了我5年的时光,那时主要听beyond,也会听陈慧娴、刘德华、张学友。几年下来,收集了一抽屉卡带(去年十月一回老家,看着从车库翻出一大堆卡带,往事一幕幕浮现…)。 下面主要说说mp3播放器。2006年,我背着父母,借钱买了第一台mp3,纽曼m516(那时候纽曼的广告打的很猛,身在偏远小镇的我甚至不知道iPod,认为纽曼才是高大上),265mb内存,399元,对于学生党可谓一笔巨款。省吃俭用几个月才把借款还清。一年后按键一大半失灵,扔到抽屉里吃灰了。从此以后再没用过纽曼的任何一款产品,哪怕是CD刻录盘。 *这机器做工实在不敢恭维。而且有很明显的底噪,歌与歌的间隙能听到电流声,听久了恶心。*这机器做工实在不敢恭维。而且有很明显的底噪,歌与歌的间隙能听到电流声,听久了恶心。2007年,纽曼阵亡后,偶然在杂志看到了台电c260的广告,一见钟情。我继续发扬提前消费的伟大理念,再次借钱,以399元RMB购买之。又是一年后,因为屏幕进灰,手欠拆机弄坏了排线,c260也归天了。 *做工和音质比纽曼好些,设计还是挺漂亮的,尤其触摸键,在当时感觉很酷。*做工和音质比纽曼好些,设计还是挺漂亮的,尤其触摸键,在当时感觉很酷。2008年,我入了另一款台电的mp3--x19,几个月后配了一副森海塞尔mx500。这一年我开始听张国荣、谭咏麟。 *嗯,我是外观党,另外吸引我的是官方宣称的70小时续航,实际使用也就不到50小时。*嗯,我是外观党,另外吸引我的是官方宣称的70小时续航,实际使用也就不到50小时。2011年初,x19间歇性无法充电,同时也听腻了SRS音效浑浊轰头的感觉,我买了Philips mix2体验FullSound。样子虽然没有x19好看,但是无论音质还是机器质量都优于以上任何一款国货。去年被一个弟弟借走,不知所终。 *我终于开始注重音质了。*我终于开始注重音质了。2011年底,我知道了BBE音效,于是入了iAudio E2。果然,比FullSound好听了许多。之后几乎每一天E2都是我上下班路上的伴侣。 *音质、外观都很棒,唯一的问题是续航太短,连听最多5个小时就没电了,而且闲置久了还跑电。 *音质、外观都很棒,唯一的问题是续航太短,连听最多5个小时就没电了,而且闲置久了还跑电。 2013年4月的一天,感觉mx500声音发闷,想拆开清洁下音孔,结果手一抖,坏了,振膜和磁铁分家。只能换个新的耳机了,在打架坛泡了几天,最终选定创新air。这时候我开始反思了:用了这么多年mp3,一直买的是低端产品,加起来钱没少花,却体验不到好音质。与其这样,不如一步到位买个好点的机器。经过多方对比,仍旧选了iAudio家的机器,i10。几个月后,为了出街隔音,又入了akg k450。这一年我开始听ERA、Gregorian、万青、窦唯、林志炫。*太喜欢它的设计了,看着漂亮,握着舒服。2014年4月,又加入一个新成员,Sandisk Fuze+。由于缺乏先见之明,i10买了16g版,空间不够用。有Fuze+就好了,配一张32g的TF卡,就算无损也能放很多张专辑了。现在里面存着Scorpions、Pink Floyd、Skid Row、Led Zeppelin、The Band、AC\DC、Dire Straits… *买前觉得不好看,用久了感觉其实不算丑。声音没有i10细腻,但是续航久,个头小,搭上k450出街听听摇滚啥的没问题。BTW,这是我用过唯一一款不开音效声音也很好听的mp3!*买前觉得不好看,用久了感觉其实不算丑。声音没有i10细腻,但是续航久,个头小,搭上k450出街听听摇滚啥的没问题。BTW,这是我用过唯一一款不开音效声音也很好听的mp3!PS: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那台ipod nano一代 从我爸那儿要来的基本陪我走过了整个初中的日子 上课还经常把耳机塞进袖子里听歌不管走到哪儿也带着 不管里面的歌听了多少遍始终还是带在身边到最后变成了一种陪伴 直到有一天它打不开了就静静躺在抽屉里 现在还时不时怀念它的陪伴,当初一起走过的青涩的日子和跟自己喜欢的女生听同一首歌的岁月
高三寒假买了一款飞利浦的mp3,陪伴我一直到高中结束,整整半年。
里面的歌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眠的夜晚,给予我力量,在那段最焦虑,最艰苦,最难忘的时候。高考发挥失常,深深的失落感几乎持续至今。那个mp3也在暑假被我摔坏了。但庆幸的是耳机还在,我一直用到现在。
难忘,难忘。
PS:现在刚刚大一。
PPS:里面的所有歌曲,均from Beyond.
小学的时候得到一部复读机听英语(才不是)初中心血来潮想要听歌,然后跟爸强烈要求了一下,结果第二周他就买了个sony爱立信的手机给我,用了一个学期就没用了,那不是我想要的,然后就买了现在这台mp3 oppo (型号忘了从09年服役到现在妥妥的里面的歌满满的都是爱
这个问题我要好好回答,占个楼先
MP3最流行的05年吧 考了班级第五(之后语数外主科总排名就没进过前十啊) 第一个中诺的MP3 256M 价好像和容量差不多完后特想有一个蓝魔的MP3……后来07年吧 之后两年年过生日时候正好周杰伦发专辑 就正好买一个周杰伦专辑的磁带 《十一月的肖邦》《牛仔很忙》20RMB左右因为恰好有一个复读机再后来10年了 因为总觉得磁带的声音与下载的不一样旧的复读机坏了 就买了一个新的复读机因为恰好有磁带要听然后就是高三 11年 正月十五 好友生日 在好友家玩电脑搜张信哲的一首歌的伴奏然后就到了百度知道 过年有活动 大转盘 中了一个nano5放了3个月 高考完了才开始用至今还是整不明白itunes 一同步完 就跟自己想传的歌不一样……再后来 除了玩HIFI的 还有多少人还用专门一个器材听音乐 还没得MP6出来呢 步步高魅族都转型了总觉得用手机听的感觉和用音乐播放器的感觉不一样为啥呢 也说不清楚矫情下 情怀吧MP3听音乐MP4看小说看视频手机用来打电话发讯息再听周董的《浪漫手机》小手机贼有感觉呢
随机播放的时候,我总能猜到那台touch下一首放什么
SONY A845+MX880陪我度过恋爱,失恋,出轨,被出轨,迷茫,挂科,补考,训练,找工作,工作,借调......陪我度过难熬的去上学的火车,陪我度过独自生活在云南的日子,陪我度过在苏州南京找工作考试的日子,陪我度过一个个难眠之夜。。。。本以为我会珍藏他一辈子,近期和姨弟聊天,他想买个好点的MP3,一咬牙送给他吧,希望也能陪他度过一个个难关!
高四的时候情绪一直很低落。当时有一台iPod nano,里面大概有1400首歌,一直都是随机播放。三月的一个中午,太阳很暖和。我趴在窗边做试卷,教室里几个女生在小声的聊天。心中乌云密布。然后放完一首歌,切到了《Postcards from far away》.一个男生从教室门口走进来,经过我的桌子的时候把一个信封轻轻的放在我的试卷上。我愣了一下,拆开。从武大发过来的明信片,似乎还残留着樱花的香味。于是心情就像外面的晴空一般。
本来已经躺下了的。看到这个问题,开灯点烟诌开电脑一气呵成。可能会有点长,没错,今晚我就要当一次在淘宝买条裤子都要回忆下破处经历的人,不想看的请折叠。(明天好像还要上班?screw it.)(可是文末有福利啊~)好像刚才又上iTunes图的,我也来一个,P.S.部分专辑没有拖到里面。声明下,我来自山区,就是个山炮。我清楚的记得我用过的每一个播放器的型号。小时候没有复读机,只有一台收音机,德声R818。在我们那个五分钟就能逛完市区的小县城,只有两个地方台和两个省台。白山市人民广播电台(叫这个名字的电台注定没什么好节目)、交通广播、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东北亚音乐台(我擦勒,我至今都没搞明白这个名字是哪个人才起的)。清楚的记得,每天晚上都会守着单田芳老师写作业,万马奔腾中夹杂着老爹厨房的叮叮当当,的确是一段很美好的回忆。寒暑假的白天则会伴着当时的流行歌曲啃着少年儿童出版社的12本一套的大书《十万个干哈呢》。初中的时候有了第一台MP3。原谅我跳过复读机\随身听的阶段,老爸老妈当年就已经认识到了学英语是家长和复读机厂商之间一场你情我愿的春梦。蓝魔RM150。512M的内存,可以播放mp3和wma,以及被AVI Conventor上过的视频。这个机器给了我一个接触国外流行音乐的窗口,也将我领上了一条不归路。依稀记得第一次听到那首烂大街的as long as you love me的时候那种惊艳的感觉。那个机器里面被我塞满了后街、N'sync、艾薇儿之流,每个礼拜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打着学习的旗号,跑去图书馆听一下午的歌,说实话,当时真是听不懂歌词,只是喜欢那个节奏罢了。对了,还干过一件事情,512M的储存空间,注定放不了几首歌,于是我花了一下午在网吧把所有的音乐压缩成了96k的wma,算下来一首歌好像只有1M多点,音质就不说了,大家都懂,隐约能听出来那是一首歌吧。每天晚上走在昏暗的路灯下,听着腻歪的情歌,腻歪的想着一个姑娘,我当时还真是矫情。高中的时候偷着拿丫碎钱买了个在当时看来很好的机器。好吧,实际上是很多人买的机器。蓝魔RM970。很多人对这玩意有印象吧,能放很多格式的视频。这个机器的重大意义在于,给了我媒体库的概念。蛋疼的事,我插进去的储存卡是不能扫描到媒体库的。于是在同阶段我认识了一款神奇的软件叫MP3Tag。所有的音乐标签都是一个个手工敲上去的。当然很多是复制粘贴的。艺术家、专辑、流派、唱片封面,必须都要收集全。也许强迫症就是在这时候养成的。那会儿开始听说唱,以为eminem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说唱艺人,林肯停车场是世界上最带劲儿的金属乐队。(打完这句话我自己都他妈脸红啊)。记得第一次听林肯停车场是和基友一起,当时变形金刚的电影火的一塌糊涂,连带着它的片尾曲《What I've Done》。我记得我和基友听完这首歌后,都不由自主的说了声卧槽。高考完后,我的命运从东北一下子被安排到了西南。我带了很多东西,但是有两样东西我带不走,13G的音乐和我当时的女朋友。为了前者,我缠着我老爹跑到了省会(是的你没看错,2010年我们那里不仅没有卖苹果产品的店子,很多快递好像也不到我们那里),买了人生中第一个苹果产品。不是classic,是个32G的touch。这个机器现在就在我身边,5.11的系统放到现在基本上是个残废,我也不想折腾他,把带了四年的套子扒了,贴了四年的膜撕掉,抚摸着没有一丝划痕的她,抹掉所有内容后连接到了蓝牙音箱。大学四年对于我来说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狱,简单说来,我是学天线的,现在的工作是码农,其中艰辛大家自己想下。四年来听的歌很杂,越来越喜欢Old School的东西。2Pac,NWA是大一听的,大二疯狂的迷恋朋克(我是不是太Low了???!!!!),并且是一个叫Simple Plan的城乡结合部乐队(其实现在也很喜欢。)GreenDay神马的更是被我听了个遍,直到后来接触到了卖套李卡,伴随着匪徒布莱克、赛八畜在凌晨三点摇晃着那一头油腻的短发(当时在代做毕设赚外快,额,重修费。)。大三的时候听着Lordi、Slipknot和Static-X之类准备着各种补考和考研(P.S.大二上老娘一次性挂了五门,四年都是一路挂过来的)。大四迷恋上了Lacrimosa,直到考研失败。至于那时的女朋友,Rm970给了她,大一送过一台nano5给她(我不是土豪我不是土豪我吃了一学期咸菜),现在,分手了。对了,大三的时候换了一台台电的TLX19HD,配着百元入门飞利浦耳塞,算是我等屌丝的出门神装了。这两样东西至今还放在我的书包里,明早还会背着他们出门的。其实,我觉得,用什么听歌真的无所谓,重要的是听什么。200万像素的手机一样可以拍出很好的风景。重要的不是设备,重要的逼格。哈哈,重要的是精神啦。那天日报说到了涅槃的主唱,我在开往上海的火车上默默的掏出了ipod,点开Nirvana,然后shuffle。6月份孤身一人拖着两个箱子来到上海,瞬间感觉到了孤独。没人陪我看动画片,没人能够分享我的音乐了。今天情绪有些泛滥,很多东西憋在心里发酵了,各位看官见笑了。至今差不多搜集了150多G的有损音乐(320Mp3居多,256AAC部分),已经全部上传到百度盘。基本上都是各个乐队和歌手的Discography,百度ID电动牛的,大家想听什么也可以私信我。不过,还是建议买正版吧,国内买不到的再说。现在真的不知道想听什么了,这会儿放的是TLC的Creep,
说说随声听。上小学的时候有了第一台随声听,记得是一百块。那个时候对一百块没有概念,在百货商场跟着妈妈后面选款式,我问妈妈一百块贵不贵,卖随声听的阿姨笑,说,阿姨在这里每站一天拿十块,小朋友你来算一算。拿着那台随声听从范晓萱的好想谈恋爱听到王菲的将爱,接着就有了MP3.换了好多个MP3,随声听只用过这一个。也不知道每天十块钱的阿姨怎么样了。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播放视频没声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