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是哪里修鞋吧哪里进货

黑龙江日报3月30日讯 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说起孟广彬可能没人知道,但要说“爱心修鞋匠”,这片儿的居民都会指向同一个方向,就是和兴路附近一个破旧的修鞋摊。孟广彬师傅在这个摊工作了27年,义务修鞋10万余双。 27年前的一个秋季,一位新入学的农村考生带着旧鞋来到孟广彬的修鞋摊前修理,鞋子的残破不堪和学生付钱时的窘迫,深深刺痛了孟广彬的心,也改变了他一生的追求。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为贫困大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第二天,鞋摊旁的小黑板上赫然写着:“鞋子穿坏请别愁,广彬为您解忧愁。生活之中互帮助,雷锋精神记心头。”他还亲手制作了2000多个优惠卡发到学生手中。从此,凡是贫困大学生、老人和残疾人来修鞋,他都分文不取。1996年,哈师大筹措“特困大学生基金”,当时孟广彬远在山东的大哥因患食道癌正急需医疗费,但他还是拿出200元钱捐到学生会。学生们都劝他表示一下心意就行了,但他却说:“我自己就是因为家穷才上不起学的,为了不让那些贫困学生重走我的老路,请让我也尽一份力吧!”日,孟广彬来到哈尔滨市工商局,用雷锋的名字为自己的修鞋摊注册了服务商标,他想通过注册“雷锋号”提高鞋摊志愿服务的知名度,以雷锋精神激励自己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在哈师大修鞋的20多年中,他结识了很多贫困大学生。92级美术系的米地强来自大兴安岭的偏僻农村,家中经济拮据,他靠晚上在木器厂打工挣钱维持学业,后来因体力不支病倒了,孟广彬知道后不但带他去看了病,还把200元钱塞到他手中。从那以后,孟广彬先后为哈师大贫困生捐款千余元。 现在每逢节假日,孟广彬都会让妻子守着修鞋摊,自己骑自行车到十多里外的敬老院去为老人们义务修鞋。当天修不完的,他就带回家,修好后再专程给老人送去。时间一长,老人们都把他当儿子来看待。多年来,孟广彬始终坚持到孤儿院、省预备役高炮三团、省军区第一干休所等地为需要的人义务修鞋。孟广彬还打算免费开设修鞋技术培训班,为下岗职工提供一个再就业的平台,把“雷锋号”修鞋事业传承下去。 走进孟广彬的修鞋摊,昏黄的灯光,破旧的椅子,泛黑的机器,和27年前的室内摆设没有太大变化,孟广彬指着小摊一角的一些书本说,这就是他20多年积累的财富——7大本厚达半尺的万人修鞋留言簿,上面沉甸甸地记录了孟广彬用一针一线穿起的爱心,也记载了这位修鞋匠不凡的志愿精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